写作就是一次次回到灵魂之乡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花秋月,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些东西一成不变,有些瞬息万变。除了期刊,还关注了各种文学艺术类公共号,推送形式很丰富,声音、文字、图片,都做得赏心悦耳,小说,可以通过阅读、聆听和观看等多种方式了解。对于文学的接受,不仅是个人建构,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记忆,当我们的阅读烙印不断叠加,时代映像就会慢慢浮现。作家能否做到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举足轻重,除了写作者自己,或许没有人认真去计较。那些错综复杂的人性纠葛,那些难以言明的潜在意识,是浮光掠影地从读者眼前飘过,还是无限接近心灵的承受极限,去体验如履薄冰的生活考验,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小说为我们呈现这个时代复杂的心理体验,无论是缩水的经验,还是泛滥的情绪,都不足以抵达时代的精神本质。写作者惊疑、压抑、痛苦或是自由、平静、舒展,内心始终有着的不安和动荡,就如吕新所言,“写作对我来说,就是抵御黑暗,征伐丑恶,就是带着人生的伤痛荣辱,一次次回到故乡。不是去赶集,更不是去表演。”
  吕新:《一夕》,《广西文学》2018年第1期,《长江文艺·好小说》2018年第2期选载,《小说月报》2018年第3期选载。吕新是一位文学个性鲜明的作家,不仅具有文体意识的先锋性,而且在思想层面,有着少见的敏锐和深刻。他的小说,无论是乡土题材,还是知识分子题材,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观察,对国民性的剖析,都能够切中问题的本质。《一夕》是一个短篇,截取了两个民间流浪艺人的几个生活片段,没有大悲大喜,谈不上批判什么揭示什么,线条舒朗,色调也不压抑,画面感很强。除了拉二胡,二丑和八墩没有什么特殊才艺,每天走街串巷,哼个曲,唱个歌,逢个红白喜事,还能混顿饱饭。二丑干瘦,八墩肥胖,两个人搭档表演,日常以聊天拌嘴为乐。小说还写到孟春花师徒两个,也是从这个村子到那个村子相依为命卖艺为生。秋生惨死在火车轮下,孟春花下一段人生福祸无从得知,人世无常,又能如何,无非认命。二丑惦记马春花,又无法给她一份安稳的生活,想想也就算了。幽默里满含苍凉,平静中深藏悲欢,吕新小说语言有种独特韵味,用词俭省,意味深长。小说结尾那句“就是在祷告”真是神来之笔。
  胡学文:《在高原》,《芙蓉》2018年第1期,《小说月报》2018年第3期选载。胡学文是在广袤的现实主义田野里,种出丰收的现代主义庄稼的作家。他特别会写故事,擅长在日常性中发现文学性,在文学性中生长出思想性。《在高原》写私家侦探米高,一个人在高原小城游荡,任务是追踪一对母子的下落。母子已经找到,他却改了主意,不想打扰他们的平静生活,人性中的善意本能,让他陷入犹豫之中。小说中写到寻找和窥视:男子对母子的寻找,米高对母子的寻找,许丽丽对米高的寻找;写到逃离和追踪:母子是逃离与隐匿,米高也渴望像飞鸟一样逃离困境,米高追踪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追踪。还写到自由和禁锢:小说中的人物都渴望自由,又都被彼此或者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冷漠是一道围墙,把自己封闭在无形的牢狱之中,彼此都需要温暖,却又在相互伤害。小说在主线之外,为读者预留了智力和情感參与的空间。对于胡学文来说,写作是一种光,“我愿意世人的目光在他们身上留驻,我为此努力。于我而言,夜晚田野的一粒火苗比城市夜空中璀璨的灯光更有意义。”
  王棵:《在水之涘》,《十月》2018年第1期,《中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选载。从大海到河流,王棵的小说多半与水有关。他自己说,我把河流想象成了时光本身。1943年的夏天,一条柏木老船携着父子二人穿行在河流之间,那河流是有颜色的,金色。小说由此拉开叙事的帷幕。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点有三个。一是河边生活的记述。关于河流,河岸,渔船,弄鱼,卖鱼,有意味的细节里是独特的生活气息。二是历史记忆的复现。父亲和旁金被迫表演那一段,突出了在场感和代入感,战场之外,日本鬼子的粗暴、残忍和恶毒呼之欲出。三是父亲这一形象。小说中父亲是一个复杂的形象。通过想象,记忆,情感复制,一条渔船穿行在河与河之间,一个小男孩和父亲置身于这条渔船,父亲总是把渔船撑到一条幽僻的河里,在这儿停上半天,却又从不允许小男孩在这儿上岸。河岸对面,有情爱的秘密,有张扬的欲望,有乡村爱情和历史隐秘,还有尊严和死亡。父亲小丑一样的表演与惨烈的复仇形成巨大的人物性格张力。还有那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和面目全非的家园,象征着人性和现实;遗失的记忆和保留的仪式,则隐喻着历史与文化。王棵小说从一个点出发,收放自如,有着强大的带动性,唤起读者热切的审美共鸣。
  宋小词:《祝你好运》,《芒种》2018年第2期,《小说选刊》2018年第3期选载。在“80后”作家中,宋小词和郑小驴(现在他又改回郑朋了)有着相似的艺术个性和价值取向。近年来,宋小词的小说不仅颇受读者欢迎,而且得到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直立行走》获《当代》文学拉力赛“中篇小说年度总冠军”,孟繁华称《直立行走》为“当下现实主义问题的重要剖面”。小词小说的总体基调偏理性冷峻,叙事智慧,有着锐利的思想锋芒。《祝你好运》与《直立行走》一脉相承,讲述的还是底层社会的悲剧故事。无论是满身病痛的伍彩虹,还是她截了两条腿的丈夫,丈夫车祸前那个相好的妓女,彩虹的母亲,修车的,都是社会最底层为了活着拼命挣扎的普通人。伍彩虹半辈子生活在污水横流的臭沟里,在暗无天日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一束光照射过她。而周围衣衫陈旧满脸冷漠的人,同样令人绝望。即使身为大学教师的舅舅,也一样因为生活压力变得无情无义,斯文扫地,狼狈不堪。为逼走外甥女,红油漆刷墙,放死老鼠,入室打砸,侮辱咒骂,从恶语相加到拔刀相向。小词把人生中最惨不忍睹的那一面鲜血淋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撕扯着我们脆弱的神经,不断突破心理承受底线。伍彩虹、丈夫、母亲、舅舅的心理轨迹曲折幽暗惊心动魄,他们的悲惨世界和荒谬人生,弥漫着强烈的无奈感,映照在那只昂贵的皇后锅下。小说对现实、命运和人性的质询力透纸背。
其他文献
我喜欢爬到高高的麦堆上,摊开四肢,把自己摆成一个大字。  周村的太阳总是不温不火,就算我在麦堆上摊一天,皮肤也不会被晒成小麦色。  我喜欢和杭盖一起躺在小麦堆上,听杭盖讲进山打柴、放牛、背草时候遇到的趣事。我不断扯下麦穗,有时会摘一粒麦穗,剥开麦子放进嘴巴里慢慢地嚼。杭盖说我用嘴巴嚼麦子的样子,像周家那头总是被一块黑毛巾蒙住眼睛拉磨的驴。  周家就是周村,周村所有事物都是周家的,土地、森林、房子、
期刊
在我迎来35岁生日那天,便强烈地感到自己的人生和周围人们的生活拼接在一起,完全走样了。  在社会上,我的正式职业是刑事模拟画像师。对于一名35岁的单身女性来说,在南岗公安分局靠合成犯罪嫌疑人面容的模拟画像技术讨生计,并非易事。确切地说,我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在应用美术领域做过所谓的造型师、室内装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等等,生活还算勉勉强强过得去。我之所以说“做过”,是因为不知从何时开始,或许从我开始画
期刊
走出绿谷山庄,夜色变得空洞起来。整个身体突然有了失重的感觉。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跑到这样一个深山老林里开这样一场同学会。也都近四十岁的人了,还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不知是哪个策划的,总不是李梦婷吧。  大巴车停在六十米开外,门开着,还没有人想上去。一些先下楼的人聚在路灯底下,抽烟,说话,酒气熏天,等候着楼里的同学。话语从那些人的嘴巴里吐出来,不像刚才在包厢里掷地有声,落地生根。却似那青烟,飘浮到
期刊
一  冬天来了,因为这座城市在南方,所以看着还是这么绿葱葱的。城市距离长江很近,晚上安静了能听到长江上轮船的汽笛声。  他是一艘远洋海轮的船长,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回来以后开始轮休。这一次航程是从深圳起航的,整整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途中遇到了八级的风浪,海轮险些撞到了礁石。他在最危险的时刻曾经想过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妻子。他回来有几天了,一直在调整身体,这次查出来肺部有炎症,照出来两个
期刊
昨天晚上的那个人,到现在还在她的脑海里转悠,怎么驱赶都不肯出走。不过因为天黑,那个人具体长得什么样子,她已经记不准确了。那个人撞了她一下之后,赶紧说对不起。跟自己说对不起的人,她又不能过于责怪。她记得自己说过没关系的。接着那个人就走开了。走得也并不快,很从容的样子。所以她也没往别处想。直到回到家里,直到洗过了澡,她才发现包里的手机和钱包不见了。回过头来想,她终于明白那个人为什么要撞她了。  后面的
期刊
203班教室外,又传来旺旺的哭嚎声。此时,我正在操场上那棵翠绿的香樟树下,复习《古代文学》的讲稿。上午九点的阳光,透过密匝匝的叶片,牛奶般源源不断流淌在我的身躯和讲稿上。  我赶紧从草坪上蹦起,朝2号教学楼跑去。我看到张老师已把旺旺提到了走廊上,正对着旺旺咆哮着。我噤若寒蝉贴上前去。张老师瞥了我一眼,说,又摸人家屁股了,真是狗改……  张老师突然停下,不说了。我看到张老师气得胸部一起一落,一落一起
期刊
飞机到达时已经很晚了。她看了看手机,十二点过九分。她坐的航班原来预计是晚上七点钟到的,因芝加哥遭到暴雨袭击,飞机推迟起飞整整五个小时。她虽然常常出差,但从来没有这么晚回来过。出飞机时,候机室里已空无一人。走道上,两个清洁工推着吸尘清扫车在清扫地毯,吸尘器嗡嗡响着,像一群聒噪的野蜂。这个时候,地铁早已停止运行,她只有坐出租车回家了。她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大楼,一阵热风迎面扑来,她感到燥热,脱下身上穿的
期刊
加缪提出荒诞之所以出现,源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当非理性与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发生冲突时,便产生了荒诞。就像西西弗斯一般,在他将石块推向山顶后,再目睹它的滑落,回到原点,如此周而复始。个人便在与世界一来二去的对话与过招当中,认识到自我的渺小与抗争的虚无。包倬的《路边的西西弗斯》(《天涯》2018年第3期)讲述了高速公路旁边的补胎工“我”所经历的一系列奇遇。“我”最终被警察视作
期刊
1  我着实被吓了一下,身子一晃,下意识欲掉头逃掉,可男人的自尊让我勉强把身体稳定下来。我深吸一口气,挺了挺胸膛,以证明我健康的体魄和不惧鬼神的无畏。  她样子实在可怕,形如枯槁就是如此——干瘦的身体像一根稻草,摇摇颤颤,风轻轻一吹,能飘起来。脸瘦硬苍白,皱纹像用胶泥一条条粘上去的,深刻而夸张,似一张令人恐惧的假面。眼睛出奇的大,骨碌骨碌转着眼珠,里面似乎装着一个滑轮。她打开门,就那样站在我面前骨
期刊
一  李重从下面的一个县公安局的副局长,为了母亲的心脏病,调回到省城一个中心区的派出所,当了所长。应该说,李重本来是要当局长的,而且已经上了会,就差公示了。在这个当口母亲心脏出现了梗塞,急需要照顾。父亲是个吃粮不管闲事的人,只能让唯一的儿子李重调回来。李重回来的时候,县公安局的人都出来送他,几乎每人都含着眼泪,足见他在这里的人情分量。主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亲自送到他车站,跟他握手说,你是一条动脉,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