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时俱进
1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
目前,安全教育似乎只跟学校安全事故、教训相关联,只有当学校发生安全事件,或者社会上出现危害大学生安全事件时,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得到高校的关注,高校相关部门就会在这一特定的时期内去抓一抓,管一管,只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制度和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专门的安全教育制度,缺乏长效机制。
2)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方法单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高校事业的发展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个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现在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方法过于单一,形式简单,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因而教育效果就会低下。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现象,如:马加爵事件、重庆大学生传销事件、北大学生自杀事件、网络安全问题等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做到拓展与创新。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也要多样化,既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搬上课堂教学,也要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
3)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熊事件言犹在耳,不可否认,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正常的,甚至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总体水平并不高,他们的情感、自制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可能是滞后的。这些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当前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
1)转变观念,树立大安全观
转变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着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以来,人们的安全观念停留在对生活中的生命、财产、事故安全等传统安全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信息、网络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需要我们重视非传统安全观,大学生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加强安全教育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安全威胁。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长远意义,建立安全稳定的大环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要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明确安全是高校稳定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新内容
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正如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消费权益、知识产权与保险等权益问题被侵犯的案件屡见不鲜,成为校园中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应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素养。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还覆盖国家的经济、文化、环境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个行业中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其教育内容的设置必须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教育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具体来讲,除了原有的重视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外,必须突出如下内容: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基本上由政治辅导员承担,辅导员除了处理日常繁杂的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工作,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业学习和考虑未来的出路问题,这样以来,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工作就显得淡薄,即使有安全教育内容也多半是停留在口头说教方面,缺乏教育实践内容。因此,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不能把此项工作完全放到辅导员身上,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校宣传、教务、学工、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防止实验室内的药品安全和防火安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
3结论
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国家安全知识,文化安全教育,网络技术,防火防盗防身等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要将国家安全、文化安全、生命安全等安全知识在学生宿舍中、校园网上加强宣传,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中,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安全教育知识的"三进"即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工作。控制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2]陈日文.大学生安全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8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时俱进
1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
目前,安全教育似乎只跟学校安全事故、教训相关联,只有当学校发生安全事件,或者社会上出现危害大学生安全事件时,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得到高校的关注,高校相关部门就会在这一特定的时期内去抓一抓,管一管,只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制度和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专门的安全教育制度,缺乏长效机制。
2)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方法单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高校事业的发展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个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现在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方法过于单一,形式简单,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因而教育效果就会低下。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现象,如:马加爵事件、重庆大学生传销事件、北大学生自杀事件、网络安全问题等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做到拓展与创新。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也要多样化,既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搬上课堂教学,也要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
3)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熊事件言犹在耳,不可否认,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正常的,甚至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总体水平并不高,他们的情感、自制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可能是滞后的。这些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当前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
1)转变观念,树立大安全观
转变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着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以来,人们的安全观念停留在对生活中的生命、财产、事故安全等传统安全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信息、网络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需要我们重视非传统安全观,大学生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加强安全教育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安全威胁。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长远意义,建立安全稳定的大环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要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明确安全是高校稳定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新内容
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正如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消费权益、知识产权与保险等权益问题被侵犯的案件屡见不鲜,成为校园中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应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素养。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还覆盖国家的经济、文化、环境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个行业中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其教育内容的设置必须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教育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具体来讲,除了原有的重视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外,必须突出如下内容: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基本上由政治辅导员承担,辅导员除了处理日常繁杂的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工作,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业学习和考虑未来的出路问题,这样以来,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工作就显得淡薄,即使有安全教育内容也多半是停留在口头说教方面,缺乏教育实践内容。因此,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不能把此项工作完全放到辅导员身上,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校宣传、教务、学工、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防止实验室内的药品安全和防火安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
3结论
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国家安全知识,文化安全教育,网络技术,防火防盗防身等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要将国家安全、文化安全、生命安全等安全知识在学生宿舍中、校园网上加强宣传,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中,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安全教育知识的"三进"即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工作。控制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2]陈日文.大学生安全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