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数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莱因曾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高斯(Gauss)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有些学生眼里,我们的数学却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上数学是一种痛苦,学数学是一种折磨。但自新课改以来,我们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不再是在应付数学,而逐渐开始享受数学。为了让学生享受到数学的快乐,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巧妙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好感,我经常适时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愉快地进入数学课堂,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新课“秒的认识”时,我在导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就要到来,春节联欢晚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学生就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紧跟着新年的钟声敲响,然后我问,谁能说说,10、9、8、7、6、5……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有的学生就会自然地说出“秒”这个时间单位,这样我就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秒”,学生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开始享受数学。
  二、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心情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創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后,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请你当个小小设计家,学校的操场旁边要设计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绿化带,面积是15平方米,你帮老师设计一个,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法?哪种设计方法比较美观?通过研究,学生不仅巩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渗透了优化的思想。
  三、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运用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对新的观点、现象进行解释时,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心理上出现“失衡”,本能地产生一种要恢复平衡的需求。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我让学生举例能被3整除的数,那能被3整除的数与这个数的个位有关吗?(有些学生立即给予肯定),有些学生想到13、16、19……均不能,这时旧知的影响与新知的认识产生矛盾,我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通过矛盾情境的创设,造成不平衡,把学生带到思索之中,进而来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唤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方法,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使新知得以同化,顺应旧知,达到新的平衡。
  四、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体验,那么他随之而来就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而个人内动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课堂上尤其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现自己,让他们把自己拼的图案展示给同学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时他们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些成功的体验,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引导学生参与,让孩子乐在其中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等,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观积极参与,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如教学“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算式与得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7等于9;8-3等于5 中,“2+7”和“9”是一组好朋友,“8-3”和“5”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的真谛在于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唯有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去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享受数学。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能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写好作文需要努力的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注意观察  深切的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不深入生活,只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作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学会观察呢?个人认为观察有两种:一种是“有心”观察,带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发问千千万,起于一点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强化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  一、诱发动机,使学生想问。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由于没有适宜的条件,这颗种子没有萌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心智活动。文化,贵在心灵的积淀,教学文化重在一种教育教学心灵的积淀。既然是关乎“心,心灵”的活动,那么善学、善取便是最重要的文化特征,而进取便是心智活动中最能激发课堂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智能因素。因此,构建进取的课堂教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创建良好的精神气象和学习氛围,培育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在师生良好的沟通与认可中活化进取的心灵,都是构建进取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必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材中针对联系的客观性有一处说法可能会令人产生异议,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现提出大胆质疑,就“建立联系”与“创造和消灭联系”两种说法提出见解。  关键词:联系的客观性 建立 创造 消灭  在高中政治教材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第4版)这部分内容中,教材第56页左上角的插图下面附了一个题目——“多渠道的信息交
期刊
物理是中学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这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学习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中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物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内涵,以奠定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教会学生读书,培养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  物理
期刊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完成课程目标提出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然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怎样的评价方法更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值得每一位教师潜心研究。本文试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学生评价,希望能和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评价的
期刊
中国的山水画往往留有大量的空白,虽是空白,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更丰富的感受。于是我想,何不把它移植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留一点探索的机会、留一点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在自由想象、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身体体验和心理感受呢?  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这种“留白”艺术,文摘中谈到:在思考的空间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过程,这是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新奇趣味化的东西充满探究欲望和热情的时期,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诉求,想方设法营造出充满趣味化的语文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趣味课堂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有关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趣味课堂  趣味课堂是指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期刊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太难学,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在每个年级每个班都会有,不仅时刻困扰着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小学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以分析理解、容易混淆的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如何使学生学会思考,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获得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分数乘除法 应用题 解题策略  小学六年级分数乘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