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学习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的并不是要他们去创造什么财富,去发明什么东西,而是让他们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去学习,为将来的创造发明、为社会创造财富奠定基础。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创造性。
  二、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与天赋
  一般来说,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都很强,这往往是发展创造思维的基础。只有产生好奇心和发挥想象力,才能越过事物的表面,去探求事物的本质。这样也就发展了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兴趣,不应予以压抑,否则就削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机敏性,压抑了创造性,使思维硬化。但是,有些父母出于“望子成龙”的心切,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却完全不顾儿女的感受,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抹杀了儿童的天赋,也养成了儿童墨守成规的习惯。
  三、开展校外课外教育活动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课堂上,久而久之也会感到枯燥单调,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有一位教师到城里一所学校听自然公开课——《认识蚯蚓》,当老师把蚯蚓从瓶罐中拿出来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都被这黑乎乎的怪物吓得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些同学还叫了起来,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未曾见过蚯蚓。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蚯蚓可能生活在哪些地方,学生的回答是贫乏的、苍白的。
  但当这位教师拿着同样的教材放到农村小学来教时,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一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蚯蚓吗?”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有的学生说:“夏天大雨过后,田埂上、泥路上都爬满了蚯蚓。”有的学生说:“我去田里干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蚯蚓。”随后,老师提出要和学生们一起到野外去寻找蚯蚓,有些学生竟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没过多久,有些学生满手满脸都沾满了泥巴,手抓一条条活生生的蚯蚓……看着这些,老师心里满是感动,看,这些学生是多么兴奋,多么生动的一课!也许只有真正地把情感融入课外校外、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才有如此精彩的一幕,这是课堂上无法企及的。
  户外是最大的教室,让儿童多多去“遭遇生活”,更能出新意。若一味地关闭自守,再多的想象也只是无米之炊。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把一些课堂搬到课外,展开游戏活动,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亲身体会实践,通过动手动脑,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四、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离不开想象,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在学习上就会有更多的创造性,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了,丰富了,创造性思维就得到加强。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儿童的思维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因而大人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如提供些独特,新鲜的题材,或及时纠正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的错误等。
  但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性地学习的能力的提高,不仅跟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人的聪明才智只有辅之以良好的思维个性品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还应该注意对儿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儿童来说,表扬与肯定更能激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满足,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指责和嘲笑只会给儿童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不敢多想、不敢多说、不敢多做、不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师生合作、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指出“敢探未明的新理,既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他主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合作创造。“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所以,必须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六大解放”。(1)解放眼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大社会进行分析,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放头脑。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把学生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思想贯通,便等于头脑解放。(3)解放双手。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不让孩子动手,就是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4)解放嘴巴。学生应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要习惯于让学生多说话。(5)解放空间。解放空间,才能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内在创造力。(6)解放时间。必须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
  六、家长、学校、社会要相互协作
  法国生理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办法教的。”的确,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多给孩子展示他们的想法并动手参与的机会。只有让孩子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与培养,才能达到发掘他们丰富的创造潜能的目的。所以,打开创造力大门的钥匙就掌握在儿童自己的手上,自此致终,我们的家长、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训练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能力的场所。要把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到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去,还可与社会联系,多组织一些参观新科技的活动,使学生形成对创造发明者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获得某种领悟和贯通;引导学生从听、讲中产生新见解,进行思维发散;学习不要实行“排行榜”,这样会使学生整天钻在书堆里,抑制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在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关系,创造动机与好奇心强的老师,他们所教的学生创造力明显提高。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创造,老师自己也要成为创造型的老师。
其他文献
我校是在1992年成立的,从建校到迄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二十年。其中担任聋生的班主任工作就有十九年。刚开始由于工作经验少,所带的聋生年龄小,他们的心理问题出现的不是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学生们到了青春期,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在学生问题出现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想出教育的方法、实施、观察、总结、反思,使自己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上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我把自己的这些感悟和体
期刊
感恩是美德,感恩是修为,感恩让人与人之间更好的链接,感恩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智障学生在智力上、行为能力上与正常人存在差异,社会化不足,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培养感恩能力及简单的礼仪能力对智障学生尤为重要。在获得社会帮助时学会表达感恩,让爱回流起来,这对增强社会及他人对智障学生的认可和接纳,继续得到关注和帮助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意义。  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感恩及简单礼仪教育呢?  一
期刊
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环境的创设也越来越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才能使之成为能与孩子对话的活教材,让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这不仅仅让孩子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创设能体现一个幼儿园的教育灵魂,特别是教室的主题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让主题环境“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
期刊
现阶段,兴起外出打工的浪潮,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管理,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班级的双困生。这种想象在很多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由于他们是班级里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地位十分的低下,似乎所有的表扬和荣誉与他们无缘,往往被轻视,遗忘和厌恶,就这样他们不仅承受着学习上的重担,也承受着心理上的负荷。如果不及时对双困生进行转化,会出现“以坏带好,带动一片”的现象
期刊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探索去感知、思考,从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区域活动离不开活动材料,它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主要物品,是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我园的区域活动,一直围绕着课题《利用幼儿园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智能发展的研究》展开。作为大班的老师,我们知道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在语言、人际交往等很多方面有了一定的
期刊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就成了当代教育的主流。那么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劳”,所指的正是身体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青少年心
期刊
“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程项目。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这一重要项目的推出,大力的推动着全国各地教育工作作者加强教育研究的力度与步伐,并作出了许多有效的实际行动。我校有幸加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器乐教学中
期刊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着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从总体的来说,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获取知识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与其各科学习成绩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各科的学习。国外教育学家指出: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这是未
期刊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目前农村家长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农村的许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学生在家学习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指导,课后的学习也得不到辅导,在之后的学习中自然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强烈,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师资素质
期刊
后进生,就是指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思想不良或两者兼有的学生。无论是哪一类后进生,都令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头痛和费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若能以科学的方法有效解决,不但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且对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崇尚科学,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实践谈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