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体位下颈静脉孔区周围结构3D-CT重建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研究头颅正中前屈位与斜仰卧位对远外侧入路中颈静脉孔区(JF)周围结构的位移程度,为该区域手术入路及相关结构的保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41例健康成人均经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64排CT机按骨窗条件以1mm层厚分别在头颅正中前屈位(即模拟术中侧卧位)与斜仰卧位进行连续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外耳道水平至C3水平的骨性标志,扫描所得的图像输入飞利浦扩展华晨工作站进行CT的多平面重建(MPR),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 在模拟侧卧位(即头颅正中前屈位)时测量寰椎横突(C1)至同侧乳突尖、茎突尖、枕髁外缘中点等解剖标志的距离分别为(20.99±4.18) mm、(20.49±5.47) mm、(22.035±4.27) mm.在斜仰卧位时测量寰椎横突至同侧乳突尖、茎突尖、枕髁外缘中点等解剖标志的距离、分别为(22.795±3.29) mm、(22.315±5.48) mm、(23.025±3.91) mm.与头颅正中前屈位比较,斜仰卧位时3段距离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JF手术入路中,斜仰卧位可以改变相关结构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增加对颈静脉区的显露空间,使面神经、椎动脉、后组脑神经颅外段等结构得到保护,减少对周围组织结构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双侧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大型鞍区、鞍后或者长入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策略. 方法 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双侧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56例
目的 分析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全切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切除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39例,其中
目的 探讨核干因子(NS)和p53上调凋亡因子(PUMA)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部位及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 方法 选择台州医院神经内科自20
目的 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新疆地区各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脑损伤组、JNK拮抗剂组,每组
目的 探讨1.5T MRI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影像中心选自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现为环形强化的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延迟扫描是否对颅内结核病灶的观察更具优势. 方法 选择山东省胸科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1月经临床资料证实的30例颅内结核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先常规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中以红核中心为标定点的丘脑底核靶点定位的方法.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集的16例成年人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