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诗意的课堂 寻求课堂的诗意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光润河畔。学校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空气清新,四季如春,是土家儿女读书的好去处。校园里书声琅琅,笑语盈盈,充满和谐生机并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书香雅韵、人文浓厚的校园里,一群德才兼备的语文老师,活跃三尺讲台,引领学生感受母语的魅力。
  建始一中语文组是一个团结严谨、勤于工作、勇于创新的教研组。语文组共有教师36人,其中研究生二名,中学高级教师12人。60后、70后、80后三个年龄段的教师组成一个结构合理的梯队,使本组成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轻化、有活力、高素质的群体。语文组的全体教师,秉承“以责立身,兼济天下”的校训,谨守“精勤乐业,为人师表”的教风,立足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探索,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在每年的高考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打造诗意的课堂,寻求课堂的诗意”是我们的向往,“点亮心灵的明灯,照亮脚下的道路”是我们的心愿,“正心以至善,化育以德馨”是他们的追求。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熠熠生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孜孜以求,不倦不悔,用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种人文的关怀,以一种高尚的师德、一身广博的学问,去感化、教育、引导和鞭策学生。
  作为源远流长的母语教育,我们建始一中语文组秉承“以责立身,兼济天下”的优良校训,为全校学生打造“诗意的课堂”,让每个学生能够栖居在诗意的大地上,既可以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样也可以达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生处世准则,使其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能够熠熠生光,这就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执着追寻的目标。因为我们深知,语文是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种人文的关怀,我们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感化教育学生,用千古名著去引导和鞭策学生。
  我们语文组,有“结对子”的好传统,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与成长的目的。全体成员在尹明华主任的带领下,团结一致,精诚合作,资源共享,探讨研究,追求精益求精。我们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团队,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命题”,每星期都会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牵头,对周示范课进行集中的评点,获取教学经验。集体探讨本周的教学任务,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置,引导学生更快进入教学情境,更加透彻理解教材,同时也不忘解决年轻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难。正是这样一种严谨的氛围和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让我们语文组在全校独占鳌头,成为各个学科备课组学习的楷模和标榜。我们又是一个活泼而温情的大家庭,虽然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但是我们亲如兄弟姊妹,恰似父母子女,不仅在教学上相互进步,同时也在生活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还是一个踏实而勤思的队伍,我们严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行基础知识周周练,素材与基础相结合的方法,让我们在学习书本的同时,也不忘对各方面积累的考查,夯实基础使学生受益匪浅。但我们老师并未因此固步自封,作为老中青结合的团体,我们积极学习和践行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此适应新课改下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双重要求。但我们从不邯郸学步,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相关情况,诸如学情、课时、教师风格等,进行适当而有效的改变,能切实地让学生既可以学习到文化知识,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真心喜欢上语文课堂。因此,“团结、求精、和谐、温情”,成了我们语文组的标识。
  在教学上,我们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作为一个的团队,我们做到“四个统一”,即各个备课组“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命题”。这样不仅使每位老师更加透彻理解教材,提高备课的效率;而且通过集中讨论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难,促使老师们共同进步。同时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行基础知识周周练,素材与基础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的同时,也不忘对各方面积累的考查,打牢基础使学生受益匪浅。这种没有个人的猜忌,没有年级的偏见的团结严谨的氛围和老师们孜孜不倦的付出精神,我们的课堂备受学生喜爱,也使每一位教师都得到了学生的拥戴。
  自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全组教师一如既往,继承和发扬本组“团结、和谐、严谨、奉献”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群策群力,努力探索,以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为重要依托,把新课程教育理念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致力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
  在教研方面,我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每一年都有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种作文比赛中获奖,申旸同学的《背景》和刘雁同学的《我的微博选》分别在2008和2012年的“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中入围特等奖,荣获一等奖。每一年都有老师在各种教学竞赛中获胜。特别是由吴清华等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探索与实践”被评为国家级A等成果,由金鹏飞老师主持的课题“经典阅读与写作”得到了学校语文教师的广泛参与;由语文教研组合作编写的校本教材《作文专题训练与指导》已应用到了教学之中;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许多老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刘文敏老师还获得了省级表彰。教研起于教学,终于教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大胆改变,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立足实际,关注学生发展,切实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的实践之中,摸索出一套“自学——互学——教学——固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我们是一个活泼而温情的大家庭,亲如兄弟姊妹,恰似父母子女。老教师如江涛、吴清华、邱晓平、张建华、黄光泽,龙克州传帮带,不遗余力。年轻老师如刘环、贺标、郑智浩、王第平、王一红,承进学,好学不怠。作为老中青结合的团体,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相互进步,同时在生活上也互相关怀。我们语文组一直被人称为赞为“和谐大家庭”。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建始一中语文组的老师始终以古人的箴言教导鞭策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因为我们深知,在这个时代里,只有真才实学,才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只有教好书,育好人,才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后人。鉴于此,我们语文组老师将孜孜不息地奋斗,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尹明华,郑智浩,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晓苏
其他文献
洪治纲,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评论200余万字。出版有《守望先锋》《余华评传》《无边的迁徙》《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主体性的弥散》等个人专著十余部,以及《国学大师经典文存》《最
2020年1-4月上证主板涨、跌幅前50只股票(今年以来指数涨跌不大,但个股和板块内部涨跌差异巨大。)注:剔除了近半年上市的新股,上證主板包括部分科创板股票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蕴的关键词句。《白杨礼赞》开篇第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不平凡”三字便是统系全文之眼,眼在篇首。鲁迅《一件小事》中“——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他对于我——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段中的一“大”一“小”,就是全文之旨,眼在篇中。眼在篇末的俗称画龙点睛之笔,《
《西部作家精神档案》(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版)是一部以文化心理和艺术取向为视角透析中国当代西部作家精神世界乃至中国当代文化历程与现状的著作,著者李遇春先生打破主观阐释的藩篱,而采取史证、心证和形证相结合的新实证批评方法,对张贤亮、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红柯、李锐等几位西部作家及其重要作品进行深层分析,其全新的实证与深透的阐释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更为丰富、复杂且不断演变、承续发展的现实世界、精神世
温儒敏,1946年生,广东紫金人。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曾任南京大学、华东师大、西安交大、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完成4项
散文,是阳光、空气与大海的酝酿,是青春、阅历和情感的发酵,如老酒般香醇醉人。但高中学生年纪尚轻,阅历尚浅,不容易从中品味出成人世界的情感与寄托。要提高对散文艺术形象的领悟能力,就需要我们能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掌握一些散文的基本特点,找到阅读的突破口。    一 抓线索,理思路,理解“形散神聚”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不易把握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仿佛都是神奇的骑手,纵横驰骋,洒脱不羁。他们
洪治纲,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评委。2000年获全国首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2007年10月,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2008年11月,获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主要著作有:《审美的哗变》《余华评传》《永远的质疑》《无边的迁徙》《清平乐》《零度疼痛》《守望先锋》等。其中,《审美的哗变》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第四届鲁迅
关于逻辑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培养思维”的重要任务;思维自然离不开逻辑。我认为,所谓“思维”,也就是依靠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把握和剖析,从而达到《大纲》提出的“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效果。  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但在实际运用中,则往往要复杂得多,一篇议论性作品就是一个复杂的逻辑体
《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而不问马。这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而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人本思想的重视,正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充分尊重。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渐人人心,新的教学方法也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其中,设置情境,激发思维,辨明真理,发现真知的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价值认识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
鲁枢元,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文艺学跨学科研究,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批评及生态文艺学诸领域有开拓性贡献。主要著作有《创作心理研究》(1985)、《文艺心理阐释》(1989)、《超越语言》(1990)、《精神守望》(1998)、《生态文艺学》(2000)、《生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