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绳”循“规”画方圆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tus3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极为有限,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内涵,自觉遵守生活中的规则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力创设生活化的主题或情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把直观感知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地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初步体验,了解到生活需要并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规则;能在调查、讨论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二)情感态度:体验到违反规则对生活的影响,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过程方法:懂得规则与生活息息相关,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规则;理解规则的涵义;理解规则既有约束性,又有服务、保证作用;认识到生活必须遵循规则,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按规则办事。
  【教学准备】
  1.学生:展开调查,了解生活中相关规则;2.教师:准备一条小绵绳、圆规、曲尺、题板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缘绳画圆、初识“规矩”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自愿上讲台来,用手画圆和正方形,好吗?(几位同学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圆形和正方形。)
  师:好,大家看看画得怎样呢?
  生:不够圆、不够方……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很认真,为什么会画得不够圆、不够方呢?
  生:没有圆规、没有三角板……
  师:对啊!没有工具,确实很难画好,对吗?看来工具很重要喔!可是,古人没有圆规、也没有三角板,你们知道古人是用什么工具画圆的吗?(出示一小段棉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小绳子。
  师:对了,小棉绳。现在老师就学习一下古人,用这个小棉绳画圆。(用小绳子拴住一段粉笔,在黑板上摁住绳子的另一端,画了一个圆圈。)大家看看,圆不圆?
  生:圆。
  师:为什么这样画就能圆呢?(边比划边讲)粉笔和我左手按住的这个点,都被这段棉绳固定住,拉直了,对不对?好,请一个同学上来试试。(一生上来,依法轻松地画出了一个圆)好,请问,为什么这样就能画得很圆呢?
  生:粉笔被拉住了,不会乱跑。
  师:粉笔为什么不会乱跑?被什么拉住了?
  生:被绳子拉住了。
  师:哦,原来是绳子限制了粉笔,不让它乱跑。而且,始终保持与我左手按住的点一定的距离,才画出了一个漂亮的圆。看来我们祖先真聪明,居然想到用绳子来画圆。那么,这根绳子重不重要呢?
  生:重要。
  师:用来画圆的这种绳子,我们的祖先给它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规绳”。
  师: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作了圆规和曲尺(出示圆规、曲尺)。圆规限制画笔这一端不会乱跑(演练画图)。曲尺规定笔端沿着直线走不能乱跑(演练图画)。因为曲尺是用来绘制矩形的,也叫“矩”。人们把这两种常用的工具连在一块,组成一个新词“规矩”。那么,谁来说说,“规矩”原本指的是什么呢?
  生:画圆形和画正方形的工具。
  师:对,“规矩”原义指画图工具,它要画好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限制画笔不能乱跑。
  师:对了,它能规定、限制画笔不会乱跑。同学们,你们知道,“规矩”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1:不让乱跑的规定。
  生2:不让乱来的规定。
  ……
  师:(重复几位学生的话,特别重读“不让乱跑”“不让乱来”)好,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使用到了——不让乱。换句话说,“规矩”现在指的是约束人们的行为不要越过一定界限的规则。
  (设计意图:“规矩”的引入,围绕画图,溯“绳”而上,直指主题。学生在观察、演练的基础上,感知规矩“工具”的本义,总结出“规矩”的第一层涵义。引入形式活泼有趣,形象、直观地把数学和语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渗透其中,补充了学生知识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规矩”的涵义。)
  二、游戏体验、感知“规则”
  师:现在,咱们玩个《抢凳子》的游戏吧!
  (每组各派一名代表,教师也参与其中……音乐未停,老师故意先占位,让学生感到游戏的不公平,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因规则不明而出现的问题。)
  师:老师赢了!怎么啦?有意见?
  生:刚才音乐没停老师就坐下了,老师犯规了!
  师:那要怎么做才不犯规?
  生1:要等音乐停止了才能坐下。
  生2:不能挤掉已经占到位置的同学。
  师:原来这个游戏还得有这样的规则呀。不过我是老师呀,我可不可以优先呢?
  生:不可以,你要参加游戏就得遵守规则。
  师:要是不遵守呢?
  生:你就破坏规则了。
  师:哦,看来要参加游戏,就得守游戏规则,对吗?(生齐声:对!)老师也没权利不守规则,对吗?(生大声:对!)对了,要是校长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也必须守规则,对吗?(生齐喊:对!)对啦,这就是“规矩”的第二个涵义:必须人人遵守。
  师:看来,规则真的挺重要,没有它,连小小的游戏也没办法玩了。
  (设计意图:简单有趣的游戏,把主题由“规矩”转到“规则”,承上启下,衔接顺畅。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到规则的约束性。教师故意违反规则,激起了学生的“公愤”,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能深入理解“规矩”的第二个涵义——人人都不能违反规则。)
  三、联系生活、发现规则
  师:生活中除了游戏规则之外,还有哪些规则呢?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现在老师准备考考大家。以下是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六道抢答题,我们辨一辨谁在遵守规则?但是,老师也为这次比赛定下了规则:必须等老师把每道题目的内容全部念完后才能抢答,否则就被淘汰。   抢答题
  A.在医院不能大声喧哗,但其他场所就不用遵守这个规则。
  B.爸爸妈妈在房间里,我想进去得先敲敲门。
  C.各种棋类比赛中都允许随时悔棋。
  D.在排队买票的时候,滔滔发现好朋友丁丁排在最前面,他就上去和丁丁一起排队,但丁丁拒绝了。丁丁的做法对吗?
  E.虽然红灯已经亮了,但马路上并没有其他车辆,很安全,所以可以通行。
  F.家长接送孩子时把车辆停放在学校门口的黄线区内,他们认为只是一小会儿,没什么大不了。
  (抢答过程中有些同学答题心切,违反了抢答规则,教师作适当的“惩罚”。)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看看这些题目:用在家里的规则,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规”?(生:家规)。有些用在医院里的叫……(生:院规)。用在幼儿园里的叫……(生:园规)。用在军队里的叫……(生:军规)。用在我们小学生身上的叫…(生迟疑,一生答:叫《小学生守则》)。对啦!用在我们小学生身上,要求我们无论到那里都不能忘记的小学生身份、应该遵守的叫《小学生守则》。
  师:这是课本第54页的一幅图,我们看看谁在违反规则,请在书中圈出来,看谁眼睛尖。(生在书中圈画,师巡视指导。予以评点并为优胜的小组各插上一面小红旗,颁发小奖品。)
  (设计意图:抢答问题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故设答题规则的“陷阱”,通过简单互动和深入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
  四、深化拓展、理解“规则”
  师:规则非常重要,它就在我们身边。可有了规则大家如果不自觉遵守,那会怎么样呢?接下来,请欣赏我们班的同学带来的小品《午夜歌声》,掌声有请!
  (小品《午夜歌声》改编自课本52页的图片故事。讲述深夜12点20分,一栋居民楼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梦乡。主人公迎来一个周末,想放松一下,于是在房间里大声唱歌。有三位邻居受不了吵闹,不约而同地找上门理论。但主人公仍然不予理会,关上门窗继续大声唱。三位邻居悻悻而去。)
  师:感谢这几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小主人公请留步,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个小主人公的行为对不对呀?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呀?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生七嘴八舌地提出批评意见)可他有唱歌的自由啊,而且都已经把门窗关紧了唱歌呀?
  生1:夜里了,关窗唱还是影响别人休息。
  生2:他自由了,但影响别人了。
  师:哦,是这样,不能只顾你的自由而影响别人哦,看来,批评的声音可真大呀!大家还想说什么呢?
  生:如果再这样我就打电话投诉了!
  师(对主角):好了,“小主角”,挨了一顿批评(生笑),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生(主角):我知道我错了,我以后会自觉遵守规则的,谢谢大家!(大家齐鼓掌)
  师:老师也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守规则的好孩子! 看来呀,如果不遵守规则,真的是影响他人的生活。同学们,那么在你们的生活里,你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有谁来说说。
  生1:有一次,六楼在晚上12点半唱歌,吵死人了,我下楼去找他们算账!(生笑)
  生2:有一次,我在家里拍皮球,吵到楼下的叔叔,他上楼把我批评了一顿。
  生3:有一次,我在电影院看电影,兴奋地和朋友讨论电影内容,影响到旁边的观众。他们回过头来瞪了我们一眼,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
  师:哦,那这样的话,规则岂不是既限制了你们讨论的自由,又让你们很不好意思吗?(生3:是啊。)
  生4:但是,你们说话影响了别人看电影啊!
  师(问生3):你怎么看呢?
  生3(不好意思):是我们不对。
  师:还有受别人不守规矩影响的例子吗?
  生4:有一次,绿灯亮了,我刚走了两步,有一辆摩托车闯红灯,差点把我撞倒了!
  师:多危险哪!看来规矩确实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束缚,但是也有保证大家都能安全、愉快生活的作用。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让枯燥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剧情的感染,当学生列举身边发生的类似事件时,就能重新唤醒相关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以此为基础的交流,既让学生认识到不守规则对别人的影响,也让曾违规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正、反两面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理解。)
  五、强化主题、遵守规则
  师:确实,不遵守规则会影响他人的生活,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请看下面这则真实的报道。(播放视频《谁在违章》,看到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险象环生、酿成悲剧的镜头,学生不停惊呼。播毕,教师让学生谈观后感。)
  师: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自觉遵守规则不仅给我们生活的良好秩序带来了便利,还有力保证了我们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规则需要我们自觉地去遵守。否则,没有规矩,大家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同学们,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规则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拍手诵读《校园规则拍手歌》吧!(出示幻灯片、配乐,师生齐唱拍手歌。)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规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我们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还记得下课时得遵守哪些规则吗?比比看,谁做得最好。
  (设计意图:视频以真实的案例,强化学生对违规危害的认识。诵读校园规则、提醒课后规则,则让学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作者单位:汕头市长厦小学广东汕头 515041)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现象学中的“关心”是一种最初源的关心体验。教育现象学认为关心意味着“担忧”。关心具有非互惠性。在教育现象学看来,关心品质主要包括教育爱、教育责任和教育希望等类型。  关键词:关心;教育现象学;关心品质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08-0012-03    “关心”教育是当今学校德育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拟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对“关心”的内涵与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佛教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教学也犹如参禅:课堂之初,教师要构筑“青山流水”的教学节奏,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课堂之中,教师要精筑“灵山活水”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课堂之尾,教师要回归“真山实水”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三维目标。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部贫困的现状,并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与整理,简要分析造成西部贫困的各种原因;  2.通过课前的合作调查和课堂交流,了解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出的贡献;  3.激发学生关注西部大开发的热情与公民意识,且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畅谈自己的计划与设想。  教学重点  感受政府与社会各界对西部大开发的热情,了解其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教学难点  激
孟夏时节,群芳竞秀。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柳枝妩媚,池水弄晴,安静与美丽中孕育着勃勃的希望与生机。从只有几千米之隔的繁华喧嚣的闹市区来到这里,宛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五月的晨光带着和煦的暖意静静地洒落在一处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绿树掩映,充满诗意的院落,一阵阵清脆悦耳的读书声透出路边的围墙,穿过萌发新芽的柳枝飘入人们的耳鼓,朗朗的读书声中洋溢着一种和谐、一种朝气、一种沁人心脾的书香,这里就是郑州
我常想:“思想与感情是痛苦的源泉。”惟其思想深刻,惟其感情真挚,才会对这个世界有着质疑、不甘、期待之后的失落等诸多痛苦。这样的痛苦,在人生的当下,可能难以承受。而在经历之后,不仅能完成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蜕变,更能成为美丽丰沛的回忆。  王木春老师身为教师的二十年亦如是。痛着,爱着。然后还是痛,依然爱。如此轮回,生生不息。  王老师是幸运的。从他回到母校从教开始,校园里两棵高大的木棉树,成了他思想与感
早在2004年,时代小学就认识到:只有与家长结成的是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通过改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互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才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一次家委会会议上,有一位家长提出:“现在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知道,也不学习,那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以这一次的发言为契机,心手相连的家校共同体——“灵犀学社”成立了。唐人李商隐《无题》诗云:“身无彩凤双
活动缘起  目前,儿童的青春期已提前到小学4、5年级。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转变、情感波动,对孩子的冲击很大,然而在这一阶段很多家长仍然只强调学习,而忽视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由此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反感与抵触,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其实,很多家长都懂得亲子沟通的重要意义,但却因沟通方法不当而引发了不少问题。为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活动,创设亲子沟通的教育载体——“亲子日记”,
据近日《钱江晚报》载,福建厦门翔安区新店镇小学校园周边,店家兜售仿AK47步枪、微型冲锋枪等玩具,还配备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子弹,颇受小学生们“青睐”。当这些仿真手枪被警方没收,书包里藏着仿真枪的小学生对民警说:“万一坏人在学校打人,我们用枪来射他防身!”   小孩子带着“枪”,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这样的“枪”只是弱者的“拐杖”。不过对孩子的防身说法也不能太当真,估计很多孩子多半还是带着好玩的心理,而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小学德育课程论》《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  提升学生反思性学习品质新探  反思性学习,是德育课程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学生建构和完善优良德性,培养和提升批判性思维
先是学生们的嫉妒——老师,你怎么对她特别好啊?渐渐的,老师们也有了微词——对她,你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上心呢……  她是湿玲,体质弱、智商低,是班级里一个极不起眼的小角色。如果说其他的孩子是一棵棵健壮的乔木,那么她充其量就是一棵低矮的小草。我知道小草就是小草,不可能长成乔木,但作为一名园丁,我在努力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乔木的同时。也尽心地呵护着小草。因为。我欣赏乔木的伟岸,也喜爱小草的蓬勃。    初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