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xcel实现中学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管理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对物理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与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后需要向教师递交实验报告。利用Excel的表格、图表、库功能,以及窗体按钮、宏的录制和VBA程序设计的方法,可以方便学生用Excel工作簿检查和管理实验数据。
  
  一、结构与功能简介
  
  该工作簿包括“实验14”和用于保存各组(本案例为20组)学生实验数据的“原始数据库”两张工作表。“实验14”由用于接受学生输入实验数据的“实验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的“实验处理”与“实验结果”子区(如图所示)以及供学生输入分析文本的“分析与研究”子区等11个子区(详见案例文档*)组成。
  
  
  二、公式与参数设置的前期准备
  
  为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相应单元格中的公式如下:B22(电阻值):=B18/B19(复制到B22:G22区域);B23(导线平均长度):=AVERAGE(B16:D16);E23(导线平均直径):=AVERAGE(B17:D17);F23(电阻平均值):=AVERAGE(B22:G22);B25(电阻率):=PI()*(E23*0.001)^2*G23/(4*B23*0.01)
  为保证实验数据显示合理有效的数字位数,选中相应单元格或区域,执行“格式/单元格/数字/数值|日期|科学记数”命令,设置两位小数的数值格式以及“年—月—日”的日期格式。
  为便于编程,选中“实验14”和“原始数据库”工作表的下列区域或单元格,执行“插入/名称/定义”命令,设置各单元格与区域的名称及对应的坐标如下:原始数据=实验14!A14:G19;组1=原始数据库!A2:G7……组20=原始数据库!A135:G140;分析1=原始数据库!H2……分析20=原始数据库!H135。
  执行“格式/单元格/保护”命令解除“实验14”工作表的“实验数据”和“分析与研究”两个子区中需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或区域的锁定状态,其余单元格均保持默认的锁定状态;再执行“工具/保护/工作表保护”命令保护该工作表,并只允许用户“选定未锁定的单元格”,从而可以在其中输入数据和分析文本。
  
  三、窗体按钮对应宏的录制
  
  为简化VBA程序编制,本案例采用窗体按钮,各自对应基本操作的宏代码在添加窗体按钮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录制新宏”录制,也可通过执行“工具/宏/录制新宏”命令录制。典型的操作及自动录制的对应宏代码如下表。
  
  
  
  四、各窗体按钮模块中VBA程序(含宏)的编制
  
  包含5个“窗体”按钮。其中,“数据清零与输入数据”按钮用于引导学生在“实验数据”区输入其“姓名”、“实验组号”、“班级”、“实验日期”和实验数据;“学生数据入库保存”按钮用于保存本实验报告及含该学生现有实验原始数据的“原始数据库”;“调用库中学生数据”按钮用于学生在重做实验后,通过输入“姓名”与“实验组号”,从“原始数据库”中调出所保存的旧有实验数据进行修改。
  在各个窗体按钮对应模块的宏代码中添加适当的VBA程序,可以完善模块的应用功能(读者可对照上表找出所添加的VBA程序代码)。
  (一)“数据清零与输入数据”窗体按钮
  Sub Macro1()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取消屏幕闪烁
   Sheets("实验14").Select ’选择“实验14”工作表
   Range("B14,D14,F14,G14,B16:D17,B18:G19").Select’选择“实验数据”子区相应数据单元格和数据区域
   Selection.ClearContents
   Range("B13").Activate ’选择B13单元格
  End Sub
  (二)“数据处理与检查结果”窗体按钮
  Sub Macro2()
   Application.Goto Reference:="R27C1" ’向下翻屏到A27单元格
   Application.Goto Reference:="R13C2" ’向上移动到B13单元格
  End Sub
  (三)“保存本组学生数据”窗体按钮
  Sub Macro3()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Sheets("实验14").Select
   ActiveSheet.Unprotect’取消“实验14”工作表保护
  ’保证“组号”等单元格中必须输入正确内容
   If IsNumeric(Cells(14, 2)) = False Or Cells(14, 2) > 20 Or Cells(14, 2) < 1 Or Cells(14, 2) = "" Or Cells(14, 4) = "" Then
  MsgBox ("请在“实验组号”单元格B14中输入1~20之间的整数组号,在“姓名”单元格D14中输入您的姓名,在“班级”单元格F16中输入你所在班级代号。")
   Else
  a = "组"
其他文献
以博客为典型代表的Web2.0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其不同于Web1.0的主要特征表现为:Web2.0由用户产生内容;Web2.0用标签(Tag)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关联;Web2.0易于用户间联系形成社区。    一、国内外Web2.0应用发展的特点    1 国外Web2.0应用发展的特点  当前,欧美国家Web2.0有代表性的应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从发展程度看,Web2.0应用成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联系学生与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的技术手段,成为优化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蠡园中学在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人人都是管理者,注重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在这过程中,学校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开创性地探索校园信息化平台新途径,使学校信息化插上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学习,可以这样促进  晚上10点,通常是笔者读书的时间。今天刚读了《人民教育》上登载的郭思乐老师《从“拉牛上树”到“驱牛向草”——兼论评价情结》。果然是篇好文章!细读完毕,笔者随即在
1941年10月,冯至为了躲避日军空袭,携家人住到了昆明东北郊杨家山林场的茅屋。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他进行了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艺探索,写出代表作《十四行集》。该书1942年由桂林明日社印行,成为新诗的一座高峰,给九叶派年轻一代的诗人们带来了启示。稍后,他又创作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几篇与《十四行集》一样带有沉思性的散文,收入重庆国民出版社1943年版的散文集《山水》。《十四行集》与《山水》
近代以来,伴随着欧洲的扩张,中西交流以及中西文化关系史一直是中外史家关注的重点领域。而近来,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以及全球化浪潮所面临的挑战,该领域更是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系统回顾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下并展望未来,张国刚教授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在此时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迄今最为系统和宏大的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史画卷。站在“中西文化关系史或者交流史,不是中国与中亚
Iris是一款嗅探工具,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和分析数据包平台。针对目前网络出现的新挑战,如蠕虫病毒的泛滥、P2P下载软件的滥用以及入侵者的肆意攻击等,网管人员可以运用该软件对各种网络灾害实施有效的监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保证网络在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软件Iris简单实用且代码免费公开,对硬件要求也相当低,比较适合在中小学推广。  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近日在网上游弋时,我在一个教育技术论坛上发现了这样一个帖子:“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特色体现在哪里?”这也是困惑我很久的一个问题。看来,和我有同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希望我的理解能够给更多迷途中的教育技术学子带来有益的启示。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尴尬局面  教育技术专业的一个就业方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这也是这个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但是毕业生在招聘中屡屡碰壁,招聘方对我们专业的了解非常有限,专业的
快乐教学法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它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种教学实践。它主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全面、愉快地参与学习。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那样:“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教学应当是一种用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实施“快乐教学”,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中健康成长。这不只是教学方法
远程教育互动平台和远程教学电视台是北京市门头沟区远程教育发展的两大亮点,正是这套远程教育网络体系,配合相应的教学服务,加速了本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使城市与山区的孩子们能够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远程教育这一概念于19世纪70年代在国际教育界开始流行,80年代初引入我国,通常指师生凭借媒体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  远程教育的发展打破了时空、地域、经济条件的局限,符合我区实情
壹  《我与地坛》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杰作,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题材、它的写作手法、它的结构和它的文笔,而且是因为它的诗意、它的历史感和它的存在深度。  文章从“一座废弃的古园”开端。“古园”处于“废弃”状态,“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这个“废弃的古园”就是地坛,“地坛”是古园的名称,“废弃”是古园的存在状态。“废弃”并不是说古园不存在了,它还在那里,但古园在帝制时代所具有的祭祀功能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