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反觀现状,不少学校对教师发展没有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教师个人也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职业倦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一、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
   个人成长记录袋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总结和学习的有效工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及时固化成果,实现过程跟踪和动态管理,便于总结和反馈。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成长过程中的记录、跟踪、整理、总结和反思,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鞭策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二、个人成长记录袋的意义
   1.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情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成长记录袋可以用来评估你学习的进步,展示你的工作反思,记录你入职以来的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是学员成长过程中“作品”的集合,它需要你提供大量的最满意的作品来表现你作为教育者的理念和能力,你可以定义乃至不断重新定义作为教育者的自己,这是一条不断反思和成长的路程。随着学员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成长记录袋也在持续的变化中,学员可以定期回顾自己的档案,激励自己不断总结,从反思中学习,这将对学员的专业化成长有重要的帮助。
   2.增进教师相互了解
   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可以增进学员间的相互了解,也可以更好落实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功能。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还需要外界的力量来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同伴互助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工作室在学员相互交流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学期末会以三个部门为单位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成果,交流自己本学期的收获,然后由各部门选出代表面向全体工作室学员交流,介绍自己成长记录袋中最难忘的故事或最珍贵的收获,最后,学员之间互相翻阅、互相介绍、互相学习。有的学员的“成长记录袋”设计巧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的学员记录了不少有温度的教育故事,还有对教育教学独特的见解……教育教学工作是情境性和实践性、艺术化与个性化都非常强的工作,教师的个性风格和独特的教育智慧都蕴含其中,通过展示学员个性化的“成长记录袋”,不仅可以使老师看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同时也能明确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真正做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帮助老师明确自我专业发展的定位,形成团结协作的群体氛围,打造一个有共同愿景的研究型学习共同体。
   3.便于制定活动规划
   成长记录袋的产生源于行动研究的传统,它是教师工作过程典型案例的记录,也是对自己教学风格、个性特征、师德水平、价值观等方面高度个人化的描述,更是个人对自己的教育过程的梳理和总结,既是教师个人不断反思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团队制定培养方案的科学依据。客观详实的成果,是一个教师呈现出来的最真实的数据,工作室主持人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梳理和分析,制定更加精细有效的工作室活动规划。
   本工作室通过对学员记录袋中的成长规划、常规工作、成果记录、活动评价和学习反思五类内容进行分析诊断,发现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但往往不能将所学理论很好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茫然和失落情绪较普遍;成熟型教师往往有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虽然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往往缺少反思的习惯,不能对隐含于日常行为背后的理念予以价值澄清从而建立自我剖析档案,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有较强的职业倦怠感;专家型教师虽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往往身兼数职,承担学校甚至市区更多繁杂的工作,不同角色,也就意味着有不同的责任,能静心研究的时间捉襟见肘。针对以上现象,本工作室针对学员不同情况,为各部门量身定做,精心挑选购买不同类型的阅读书籍,为青年教师举办“我的阅读实践之旅”专题讲座,引导成熟型教师制定“我的三年发展规划”成长地图,专家型教师绘制“我的教育足迹”成长树,并通过“翻翻我的记录袋”成果展评等活动,学员之间既有纵向比较,又有横向交流,能很好地促进学员的自主发展,提升学员的专业发展水平。【本文是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非资助课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活动共同体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zdfz18041)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实施质量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同时也决定着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为更好的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需要立足学生发展实践,贴近学生心灵,科学的开展德育工作。那么,在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人本化教育理念下,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   深圳市东昌小学以“乐·正·善·雅”为校训,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卓越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具备乐观、正直、善良、儒雅的良好品行,具有一定人文底蕴、科学素养的“乐·正·善·雅”好少年”为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与发展愿景是以精心的态度,建設精美的校园,实施精细的管理,打造精品课程,锤炼精湛的教学,创建师生和谐发展的优质学校。   基于
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教育而言至关重要。2005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将技术知识纳入到教师知识结构的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知识和技术知识则是TPACK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必不可少的。本文所介绍的广东、西藏两地同步课堂的内容是《神奇的鸡蛋》。
《六说文学教育》是陈平原教授写的一本书。陈教授在书中說,教过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过大学的文学史,参加过中小学、大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所以由他来讲文学教育,既有生活实践,又有高度的视野和深层的思考。这本书前面的内容是讲大学的知识,很难理解;后半部分谈论的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陈平原教授的“六说”,更多的是从整个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文学教育问题。在他看来,一方面,应该尊重语文教育的专业性,
场景化课程要求教师结合各场景中幼儿的表现、兴趣、学习特点以及经验,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体验与探索的环境,合理设定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支持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习得更丰富、更立体且有益的学习经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场景化课程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关注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专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状态,指向的是幼儿在人文底底蕴、科学精神和健康生活等方
摘要: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在探究、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能充分发挥学校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以乐昌花鼓戏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为例的主题实践课程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的实操性探究中,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向传承人学习,将传统音乐引进音乐基础课程,开设乐昌花鼓戏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乐昌花鼓戏是操作性强、育人功能显著的方式方法。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可谓博古览今,纵横东西,既包括各类美术作品(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等),还涉及了中外流派及所处美术时代(中国古代、中国现代、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西方现代主义等)的代表作品,可谓异彩纷呈。   然而,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整个过程如果不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不借助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只是照本宣科传统的讲授与接受的模式,想必课堂效率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本人积极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索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BDB”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纠正了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从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改变以往知识以及技能为主的碎片化学习的现象,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益,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其中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比较能够使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找出自己和别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发现自己的长处,提升自已的自信心。”这两个理论为我校学生自信心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从而探索
一所学校的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要谋求提升学校综合实力,需要分析学校概况,理顺发展思路,要着重考量学校“在哪里、去哪里、怎样到那里和是否到达那里”这四个问题。围绕这四个问题,结合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历史传统,两年以来,面对重重困境,我校提出“塑龙马精神,育龙的传人”的办学理念,开创“文化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内涵发展之路,确立了 “努力办一所龙翔凤舞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