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浅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政策的不断倾斜,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课题。
  
  一、目前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农业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外向化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龙头企业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迟缓,民营企业发展不充分,财政支持农村建设资金有限。
  2、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在六、七十年代初期建成,年久失修,出现了库底和坝体渗漏、渠道阻塞,影响了农田用水和经济作物生长。
  3、农村公路难行
  虽然近几年乡级公路建设进展较快,但是村乡公路建设仍较缓慢,出村路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有的村还是几十年前的羊肠小道、板车道。
  4、村级债务沉重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出现了旧的债务不去,新的债务又来。
  5、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不利于农民生活改善和扩大生产性投放。
  6、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压力较大
  当地就业容量有限、外出打工权益受到侵害,城镇定居缺乏经济支撑等困难,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
  7、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户饮不上自来水,有的村不通广播电视,有的青壮劳动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比例低。
  
  二、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投入,起到“输血”作用。一是支持农业支柱产业。采取“以奖代补”的财政支农方式,引导农民投入,整合群众的自筹资金,因地制宜,搞好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要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着力点,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经营和品牌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不断增强工业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扩大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农业和县域经济的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部资金、技术等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种植养殖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民营农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家业新型市场主体,使这些农村市场主体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不断发展壮大。
  2、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契机,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是财政支农的重中之重。一要逐步扩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例。目前我县财政收入的增长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建设支出的需要,今后应随着财政状况的好转,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明确财政支农的投入方向。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着力点应是公益事业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二是科技、信息、市场、检验检测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其三是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劳动技能培训等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二要科学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方式,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益性建设的投入,发挥财政投入导向作用。可采取政府资金奖励、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事业建设。三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要强化对财政支农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对支撑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实行优先安排或投入倾斜;要加大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将有限的财政投入真正都用在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上。
  3、消除体制性障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是财政要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年初财政预算。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与配套,统一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特别应防止城镇环境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和扩散,要统一城乡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一体化分布格局。二是加大对“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由本地向外地的转移就业;要通过完善法规和出台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4、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从保障种类选择、保障对象确定、保障组织设置以及保障资金筹措、使用、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社会的保障制度体系,并逐步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二要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问题。建议设立农村社会保障基金,除了接受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社会捐助外,应将农村土地非农化的部分收入集中起来,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源,重点满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要求,拓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完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加快建立惠及更多农村低收入户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接轨。
  5、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分乡镇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以自然村、中心村为基本单元,以建设村乡公路、发展农村沼气、开展农村饮水户户通工程为根本措施,按照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对农村居民的房屋、厨房、厕所、养殖圈及饮用水、道路、晒场、绿化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分乡镇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应充分发挥村民小组、行政村等农村基层组织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引导率先实现经济腾飞的组、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整合农业开发、财政扶贫等支农专项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分期分批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341100江西省赣县财政局)
其他文献
现代英语名家林语堂先生在其《开明英文读本》的卷首语《学习英语要诀》中提到“四到”——耳闻、目见、口讲、手到:“‘四到’中以口到为主要。英语便是英国话,如果不肯开口,如何学会说话?”而中小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对于生活在非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要想在短期内就流利地说出英语实非一件易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呢?以下是笔者就自己的教学观察与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
期刊
概率是某个事件能够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概率无处不在,比如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从概率角度来讲,它是一个必然事件,P(必然事件)=1。再比如:小明每小时步行走80千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从概率上分析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P(不可能事件)=0。现在各种彩票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你今天花2元钱买一张体彩,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从概率上说,它属于一个不确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外,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提出来,强调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其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是复杂的、整合的过程,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现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学生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词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语音的教学方法    对于语音的教学,我认为有效的方法还是借助音标进行教学。如教单词ingredient时,可以先注上音标,再划分音节in/gre/dient,让学生自己读出单词。这样,不仅学生会读单词,而且能很快地记住单词
期刊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第一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法。朗读,能将课文入于眼,字音、字形、词语、句子、篇章结构一目了然,是为“目治”;出于口,吐珠喷玉,流利顺畅,口中自有情词芬芳,是为“口治”;入于耳,声韵合拍,抑扬顿挫,是为“耳治”;记于心,依心赋情,心旌摇荡,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是为“心治”。如此眼、口、耳、心并用,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读如此重要,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却越来越不重视,课堂上全
期刊
爱因斯坦说:“物理学理论如果不能使小孩懂,就可能是无价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使高中生认可和理解,也可以说是无价值的。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Ι文综的政治试题从形式到内容均自然和谐地展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的平凡。  试题的情景材料考生摸得着、看得见。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形成试题又高于生活、高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作答,可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商品流通、易货交易、货币支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世界风云变幻莫测。针对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化,就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思想、探索精神的发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地求知、自觉地实践,形成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下面谈点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境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优劣的探究,更多地从教师的教学上进行研究,忽视了从学生心理原因的角度的研究。事实上,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取决于学生的接受效果。如果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发生“堵塞”,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分析在课堂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原因,并采用相应的对策,促使学生在和谐的心境下学习。    一
期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收支两条线”的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强化财政职能,优化财经秩序,现就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全面推行“票款分离”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外,其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项财政性资金也要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票款分离”或“罚缴分离”制度    具体包括:(1)行政事业性收
期刊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最早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偏重演绎论证的训练,注重灌输现成的知识。随着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深入研究,更加注重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全面发展的开拓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封闭型数学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开放性试题随之产生,并且日益在考试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 创新    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