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再现吴越文化

来源 :房地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boy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一直追求“现代化”,而反观很多国际著名设计师在中国的作品,却致力于诠释“本土化”,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江苏苏州博物馆,便是现代建筑本土化的绝妙典范。博物馆落址旧时吴越之地,建筑不论是规划上还是装饰中,原汁原味地展现出吴越文化的江南风情,从时空上延续了苏州古城的文化脉络
  中轴线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中庸和对称,不论是宏大的紫禁城还是传统的四合院,都以中轴线划分庭院,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对称排布。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将几千年来中国建筑规划的中轴线布局延续了下来,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10750平方米,分为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中央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则为博物馆的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边的忠王府格局相辅相成,体现出新建筑延续历史建筑文脉的做法。这一设计理念除了表达出贝聿铭先生作品一贯的禅意和传统风格,更是与苏州园林建筑的格局相辅相成。
  苏州博物馆所处的位置具有特殊性,其北邻著名园林拙政园,东侧为太平天国忠王府,可以说苏州博物馆是被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包围起来的,如果建筑风格过于“现代化”则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贝聿铭先生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布局入手,博物馆的建设就原汁原味地展现出传统吴越建筑的精髓和几千年来中国建筑的习惯。
  写意山水画
  除了中轴线布局,博物馆整个建筑的外观和色彩也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很多看过苏州博物馆的人都赞叹说,像一幅写意水墨画,而细节之处却又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简洁和创意,为这幅水墨画装点出一份时尚活泼的气息。
  假山是苏州园林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中国传统中讲究“仁者乐山”,因此贝聿铭先生也将假山设计运用到了博物馆的庭院中,但却不以传统太湖石堆砌,而是先把石头设计堆砌成不同的形状后,采用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设计手法,用片石、砂砾等现代材料构造出山水画的意境,高低错落的排放在墙壁前,再点缀一池湖水,构成一幅完整的水墨山水图。白墙、灰石、碧水,据说是贝聿铭先生从米芾山水画中得到的启发,结合苏州园林的意境,但却以片石营造假山,以求在浓重的传统意境中加入现代创意的闪光点。
  在苏州博物馆,每一扇窗外必有植物,每一道门外必有树、水、景,这在苏州园林中称为“借景”。贝聿铭在设计时,每一棵树的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修剪,以达到和现代建筑相称,整体上呈现图案装饰的秩序感和韵律美,这种刻意修剪的做法对于古人欣赏树木本身天然之态的做法就大相径庭了。
  从整体外观上看,虽然建筑采用中轴线布局,色彩以白墙黑瓦为主,但从街上看苏州博物馆,外立面呈现简洁的几何形,一块块雪白的墙,被一道道竖的、横的、斜的直线分隔开,形成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一个由直线、三角形和几何体组成的建筑,舍弃了苏州园林建筑柔和、典雅和娟秀的气质,透露出现代建筑的阳刚和简洁。
  阳光涟漪
  几乎在贝聿铭先生所有的作品中,都体现出强烈对阳光的崇拜。在贝聿铭看来,建筑实际上是空间和形体,而让空间和形体能够交相辉映的就是光,而其中以太阳光最为宝贵。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经常通过不透光的墙体和玻璃的组合,达到扑朔迷离的光影图案效果,闻名世界的巴黎卢浮宫和金字塔也是如此,苏州博物馆亦然。
  苏州博物馆采用了传统民居常用的坡屋顶形式,但其屋顶的设计是一个全新的现代解构—钢梁支撑防水铝板屋面,在铝板上再固定金属支架支撑深灰色石板,石板之间留缝处理,形成类似传统屋顶的灰调光影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着独特光影效果的建筑。
  坡屋顶设计加上立体几何形外立面,能够将散射的阳光聚集到建筑物中,并将天窗开在屋顶中间,自然光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和玻璃,投下交织的光影,丰富了建筑内部立体绘画般的光影变幻。
  “让自然光做设计”是贝聿铭先生的终生设计名言。规整的集合构图,玻璃与墙体的对比,对阳光的适时捕捉与对投影的巧妙设计,使建筑端庄、高雅、灵动。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先生更关注的是吴文化本身,是对整体把握和对细微之处领悟的结合。
  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院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处,是对传统吴越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的最好诠释。
  


  


  


  


  

其他文献
乍暖还寒,北京的春天终于来了。而对于通州楼市来说,这个迟来的春天有点冷。成交量难见起色,价格愈走愈低。同时,由于去年通州市场上住宅用地成交较少,导致新人市的住宅项目数量急剧减少,未来通州核心居住区将少有新项目入市。从目前土地出让的情况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通州或将进入商业和工业地产的高开发期。  存量需消化5年  2010年,通州新城规划出台,通州新楼盘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京贸国际
期刊
经过3、4月预热与蓄客阶段,北京楼市在5月迎来集中放量。作为传统的销售旺季,5月对于房企上半年销售业绩至关重要,为业绩而战的各大房企都铆足了劲在此期间集中推出较多房源,以期获得更多购房者青睐。而对于刚刚经历了几个月来“以价换量”冲击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来说,新开楼盘能否赢得其期望的销量,尚是未知数。  中高端楼盘占据半壁江山  “金三银四”呈现出的整体回暖势头,直接加快了5月项目入市步伐。据亚豪机构统
期刊
去年,因《蜗居》走红的女星李念就在博客撰文投诉她居住的北京某公寓质量和物业问题,李念强烈谴责了物业曝光业主信息的做法的不满。  一直以来,关于物业出售业主信息的报道也频繁见诸报端。日前北京某楼盘物业人员由于售卖业主信息被法院依法判刑。据媒体报道,该小区一名物业人员赵某利将700多名小区业主的信息卖给中介,这些信息包括业主的姓名、住宅面积、户型、车库情况及电话等。此后,很多业主不断接到房屋中介业务员
期刊
潘石屹前段时间曾说,当前市场中“死掉的开发商大多数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事实上,眼下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因为“吃得太撑”而往外“吐出”地块。据了解,至去年以来,北京地区已有4幅地块相继被政府回收,而距当前最近的“百子湾14号地块”回收事件,也颇具行业代表性。  退地始末  5月2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一则公告在北京地产界引起不小轰动。公告称,北京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得的朝阳区百子湾路14号地块
期刊
在《城南旧事》里,一切都缓慢而沉稳,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都是那般令人着迷。虽然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却像是在述说自己。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城南旧事。这里根植皇家祭祀文化,京城士人文化,会馆文化,传统商业文化和北京民俗文化,但是城南与城北相比,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2009年底,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公布。这个被称为“绘制城南新蓝图”的三年计划,背后是高
期刊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只要是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不会陌生这句在北京民间很久以前就流传盛广的话。但现在,南城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脱胎换骨”,宽敞的马路、渐成气候的商业街、安静闲雅的居住小区……从两年前在图纸上看到的新南城,到今天的逐一兑现,记者发现,这里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气,人们正在摈弃对南城的“成见”,争相到这里投资、居住。 这一切都离不开2009年颁布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
期刊
朱凌波喜欢别人称他老朱。老朱的第一个身份近乎“商业地产布道者”。学的是金融,当过记者,出过诗集,最终回到协会平台和学院阵地。他有两个头衔,其一是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委会主任,其二是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该学院成立于2010年底,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成规模、长期型和专业化的培训商业人才的学院。  第二个身份,和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一样,同属地产界的知名诗人。他的微博名叫“空想家朱凌波”,出差途中游
期刊
廉颇老矣。中国房地产的领军人物们正逐渐淡出一线。在房地产迅猛发展的十几年中,王石、任志强、冯仑等人物的举动一直是业界甚至社会关注的重点。此外,粤派地产领军人物如合生朱孟依、碧桂园杨国强、恒大许家印、富力李思廉和张力、星河湾黄文仔,以及大连万达王健林、重庆龙湖吴亚军,以及福建世纪金源黄如论等人无不缔造了各自的商业帝国。  如今,这些地产英雄均已年过45岁,不少人已逾半百甚至花甲之年,他们已经不得不逐
期刊
在郊区置业大行其道的今天,哪怕是京城西边的居民也鲜有首选门头沟的。实际上,这块被大多数购房者冷落多年的土地,近两年正呈现出一种“量少价挺”的姿态,比起“万元盘”频出的通州,门头沟的房价却一直维持高位。  在售楼盘屈指可数  与北京其他郊县批量大块出让土地不同,门头沟近年来鲜有土地出让,出让土地的面积也称不上“豪爽”。从2010年到现在,共有4块土地成交,其中只有两块住宅用地。  究其缘由,门头沟独
期刊
近几年风起云涌的客户会给开发商带来了直接利益,但不是出于企业战略发展动机的客户服务,都会是临时的,真正的客户会是“整合商家资源,深挖客户资源,以客户会为平台,通过营造优质的客户关系,为品牌房企后继销售提供全面支撑。”这是业内人士对客户会的全面解读。  房企的客户会  1998年,万科地产借鉴香港新鸿基地产“新地会”的概念,创建了国内地产界最早的客户组织——万客会。这使得万科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