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习作教学常见问题和有效对策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倡导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全程指导,以达到学生习作能力的整体进步的目的。但是目前,在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习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习作教学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
  问题一:拔高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以写话为主,主要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鉴于此,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教学目标主要在写字、词语搭配、句子完整、说连贯等方面进行修改。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小朋友,请在互改习作的时候,要求找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并在旁边写上理由……”、“请同学们看清自己的习作,是否能围绕习作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如果这两个提问放在中高年级的指导学生自改互改课堂中,就很恰当,明确,但是在低年级课堂中出现,不免有“揠苗助长”的作用。
  策略一: 落实“三小”
  第一“小”,是指“小时候”。也就是学生刚开始写话、写句子的时候。这个阶段,是作文要求比较低的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字,恰当用词,用对标点符号。学生写的内容非常简单,主要是句子,字数与标点数都比较少,修改起来比较容易。此时教师修改作文的时间也相对充裕,可以比较仔细地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仔细把握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少写错别字,不写病句,正确使用标点。为以后的作文打好基础。
  第二“小”,是指“小错误”。也就是学生修改作文应从小的错误开始,首先是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再到词语、句子。古语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形成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把它用到作文修改中,就变成了“不以错小而不改”,这是形成良好作文习惯的有效途径。这样,从小就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品质,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选择了一条良好的路。
  第三“小”,是指“指导细致”。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导,在开始时应该注意细致。
  问题二:缺乏条理
  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先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先找错别字,然后再看句子是否通顺,最后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这样的教学步骤,违背了低年级儿童修改习作的规律。要修改习作,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整体内容,那就要看懂习作写什么。整体把握内容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感受到习作是否符合要求,知道那些句子读不通顺就是病句,了解哪些地方用词是否恰当,这也是课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而提出的低年级修改基本要求:先把句子写通顺,然后不写错字,最后看看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用对。
  策略二: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指导中要循序渐进。低年级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可分为“示范一自改一互改”三个环节。
  示范:在学生朗读自己习作的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相机指出该习作的优缺点,指导其修改明显不足之处,并根据本次习作重点要求及年段习作要求提出公道的建议;接着让该作者再读修改后的习作,说说自己的感悟;最后引导学生梳理修改的过程与方法。
  自改:学生个人修改自己的习作,在边读边想中进行自我查缺补漏。
  互改:先由习作者跟同伴说说自己的习作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朗读习作,同伴对作文进行评点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在多次读改中相互进步。
  在自改与互改这两个环节中,以“读一改一读”的步骤,反复经历修改过程。
  读:读自己的习作,读别人的习作, 重在读中增强语感,感悟习作中用词语是否恰当或语句是否连贯,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
  改:修改错别字或标点符号,把句子改通顺。
  读:修改后再读一读,边读边看修改后的文章是否符合写话要求。
  二是在整个低年级阶段指导中要循序渐进。“心急喝不得热粥。”修改作文也是一样的。作文修改的教学应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安排的阶段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次修改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的时间的长短;完成一项后在进行另一项,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制定的目标、内容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既有难度,又能够解决,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乐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制定的目标、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太难或者太简单。太简单,会让学生掉以轻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难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不利的。
  问题三:主次颠倒
  有些教师在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习作教学课变成了阅读品析课。教师在品析例文就花了二十分钟,接下来的五分钟才向学生示范如何修改。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本节课任务就不能完成。虽然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修改习作,主动操作的能力却没有提高。主次颠倒,影响了教学效果。
  策略三:突出重点
  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要求教师备课要明确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如果一节课三十五分钟,那么示范修改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学生自改互改大概在二十分钟。这样不仅突出了教学重难点,而且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除此,教师的提问有效简练,不能重复啰嗦,讲得太多,就变得包办代替过多。其实低年级的学生特点是好动多言,他们善于观察发现,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自改互改过程中提高修改能力。
其他文献
优良的社会性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为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因此要重视对儿童社会性的培养。游戏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首要方式,民间游戏在促进儿童情感态度、文化认同、道德品质、社交能力发展等方面发挥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要在幼儿园良好的环境中、活动零散时间中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民间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价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跨文化意识教育成了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还能构建学科文化特色.在小学英语教学期间,人文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文化意识的提升,可以加速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期刊
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研究是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研究方向,应建立一个政府、企业、行业三级指导,外部与内部保障体系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提升机制。本文重点阐述内部保障体系的教学与质量标准制定、教学监控体系、信息化建设“可视化”教学、激励与约束体系四个层面,对比分析各类高等职业院校,从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校内成立评估、诊改专家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三个方向提出建议。
《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是我们地理老师的研究课题,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活”,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通过课堂变化,从“听”地理转变为“活用与参与”地理,使学生以研究者的方式参与教学,通过发现、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的应用,为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但是《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目前的研究普遍存在不系统、缺乏实证性研究的问题,下面一些问题还有待
期刊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从《论语》中选择了十二章,这十二章中可概括为学习方法、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三个层面,通过对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探讨其在新时代历久弥新的教育价值,以期给师生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问题的深入探究,离不开问题链的构建.文章在厘清数学问题链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归纳出问题链具有关联性、整合性、开放性、逻辑性、梯度性、聚合性、探究性等特点,并从问题链的切入口、主干、形式等方面提出构建小学数学问题链策略,以供大家借鉴和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包罗万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儿童生活被写进诗歌,被历代诗人所歌咏。从剥豆放牛到游戏娱乐,从田间乡野到梳妆台桌,从巷口门前到林间溪边,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传递着他们的笑声。孩子们的这些生活不仅趣事连连,惹人羡慕,同时还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细细读来,这些诗歌传递快乐、感染读者,让后世读者看到了那个年代儿童的快乐,感受了他们的多彩童年。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促进小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水平、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戏剧是融合语言能力的综合实践、学生个性的创造平台、文化艺术的整合教学。为优化教育戏剧的运用效果,需要以教材内容为起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灵活选择教育戏剧实施策略;以语文教学为重心,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题为白居易所作的《长相思》词其二“深画眉”,一说吴二娘作,一说由白居易撰辞,吴二娘歌唱。根据《全唐五代词》的考辨理路及词作风格旨意的文本比较分析,“深画眉”当是吴二娘所作无疑,进一步联系唐代盛行的酒令文化与令词的产生背景加以考察推定,则《长相思》二首的创作本貌应为白居易与吴二娘宴饮和作而成。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而想象是思维的基点,童年是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儿童与生俱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内在的想象潜能,不要让学校生活的理性“折断了儿童想象的翅膀”,注重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五单元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为例,论述了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培养想象力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