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倡导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全程指导,以达到学生习作能力的整体进步的目的。但是目前,在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习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习作教学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
问题一:拔高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以写话为主,主要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鉴于此,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教学目标主要在写字、词语搭配、句子完整、说连贯等方面进行修改。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小朋友,请在互改习作的时候,要求找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并在旁边写上理由……”、“请同学们看清自己的习作,是否能围绕习作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如果这两个提问放在中高年级的指导学生自改互改课堂中,就很恰当,明确,但是在低年级课堂中出现,不免有“揠苗助长”的作用。
策略一: 落实“三小”
第一“小”,是指“小时候”。也就是学生刚开始写话、写句子的时候。这个阶段,是作文要求比较低的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字,恰当用词,用对标点符号。学生写的内容非常简单,主要是句子,字数与标点数都比较少,修改起来比较容易。此时教师修改作文的时间也相对充裕,可以比较仔细地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仔细把握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少写错别字,不写病句,正确使用标点。为以后的作文打好基础。
第二“小”,是指“小错误”。也就是学生修改作文应从小的错误开始,首先是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再到词语、句子。古语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形成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把它用到作文修改中,就变成了“不以错小而不改”,这是形成良好作文习惯的有效途径。这样,从小就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品质,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选择了一条良好的路。
第三“小”,是指“指导细致”。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导,在开始时应该注意细致。
问题二:缺乏条理
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先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先找错别字,然后再看句子是否通顺,最后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这样的教学步骤,违背了低年级儿童修改习作的规律。要修改习作,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整体内容,那就要看懂习作写什么。整体把握内容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感受到习作是否符合要求,知道那些句子读不通顺就是病句,了解哪些地方用词是否恰当,这也是课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而提出的低年级修改基本要求:先把句子写通顺,然后不写错字,最后看看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用对。
策略二: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指导中要循序渐进。低年级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可分为“示范一自改一互改”三个环节。
示范:在学生朗读自己习作的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相机指出该习作的优缺点,指导其修改明显不足之处,并根据本次习作重点要求及年段习作要求提出公道的建议;接着让该作者再读修改后的习作,说说自己的感悟;最后引导学生梳理修改的过程与方法。
自改:学生个人修改自己的习作,在边读边想中进行自我查缺补漏。
互改:先由习作者跟同伴说说自己的习作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朗读习作,同伴对作文进行评点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在多次读改中相互进步。
在自改与互改这两个环节中,以“读一改一读”的步骤,反复经历修改过程。
读:读自己的习作,读别人的习作, 重在读中增强语感,感悟习作中用词语是否恰当或语句是否连贯,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
改:修改错别字或标点符号,把句子改通顺。
读:修改后再读一读,边读边看修改后的文章是否符合写话要求。
二是在整个低年级阶段指导中要循序渐进。“心急喝不得热粥。”修改作文也是一样的。作文修改的教学应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安排的阶段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次修改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的时间的长短;完成一项后在进行另一项,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制定的目标、内容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既有难度,又能够解决,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乐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制定的目标、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太难或者太简单。太简单,会让学生掉以轻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难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不利的。
问题三:主次颠倒
有些教师在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习作教学课变成了阅读品析课。教师在品析例文就花了二十分钟,接下来的五分钟才向学生示范如何修改。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本节课任务就不能完成。虽然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修改习作,主动操作的能力却没有提高。主次颠倒,影响了教学效果。
策略三:突出重点
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要求教师备课要明确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如果一节课三十五分钟,那么示范修改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学生自改互改大概在二十分钟。这样不仅突出了教学重难点,而且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除此,教师的提问有效简练,不能重复啰嗦,讲得太多,就变得包办代替过多。其实低年级的学生特点是好动多言,他们善于观察发现,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自改互改过程中提高修改能力。
问题一:拔高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以写话为主,主要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鉴于此,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教学目标主要在写字、词语搭配、句子完整、说连贯等方面进行修改。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小朋友,请在互改习作的时候,要求找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并在旁边写上理由……”、“请同学们看清自己的习作,是否能围绕习作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如果这两个提问放在中高年级的指导学生自改互改课堂中,就很恰当,明确,但是在低年级课堂中出现,不免有“揠苗助长”的作用。
策略一: 落实“三小”
第一“小”,是指“小时候”。也就是学生刚开始写话、写句子的时候。这个阶段,是作文要求比较低的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字,恰当用词,用对标点符号。学生写的内容非常简单,主要是句子,字数与标点数都比较少,修改起来比较容易。此时教师修改作文的时间也相对充裕,可以比较仔细地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仔细把握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少写错别字,不写病句,正确使用标点。为以后的作文打好基础。
第二“小”,是指“小错误”。也就是学生修改作文应从小的错误开始,首先是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再到词语、句子。古语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形成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把它用到作文修改中,就变成了“不以错小而不改”,这是形成良好作文习惯的有效途径。这样,从小就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品质,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选择了一条良好的路。
第三“小”,是指“指导细致”。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导,在开始时应该注意细致。
问题二:缺乏条理
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先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先找错别字,然后再看句子是否通顺,最后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这样的教学步骤,违背了低年级儿童修改习作的规律。要修改习作,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整体内容,那就要看懂习作写什么。整体把握内容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感受到习作是否符合要求,知道那些句子读不通顺就是病句,了解哪些地方用词是否恰当,这也是课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而提出的低年级修改基本要求:先把句子写通顺,然后不写错字,最后看看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用对。
策略二: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指导中要循序渐进。低年级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可分为“示范一自改一互改”三个环节。
示范:在学生朗读自己习作的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相机指出该习作的优缺点,指导其修改明显不足之处,并根据本次习作重点要求及年段习作要求提出公道的建议;接着让该作者再读修改后的习作,说说自己的感悟;最后引导学生梳理修改的过程与方法。
自改:学生个人修改自己的习作,在边读边想中进行自我查缺补漏。
互改:先由习作者跟同伴说说自己的习作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朗读习作,同伴对作文进行评点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在多次读改中相互进步。
在自改与互改这两个环节中,以“读一改一读”的步骤,反复经历修改过程。
读:读自己的习作,读别人的习作, 重在读中增强语感,感悟习作中用词语是否恰当或语句是否连贯,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
改:修改错别字或标点符号,把句子改通顺。
读:修改后再读一读,边读边看修改后的文章是否符合写话要求。
二是在整个低年级阶段指导中要循序渐进。“心急喝不得热粥。”修改作文也是一样的。作文修改的教学应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安排的阶段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次修改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的时间的长短;完成一项后在进行另一项,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制定的目标、内容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既有难度,又能够解决,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乐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制定的目标、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太难或者太简单。太简单,会让学生掉以轻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难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不利的。
问题三:主次颠倒
有些教师在指导低年级自改互改习作教学课变成了阅读品析课。教师在品析例文就花了二十分钟,接下来的五分钟才向学生示范如何修改。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本节课任务就不能完成。虽然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修改习作,主动操作的能力却没有提高。主次颠倒,影响了教学效果。
策略三:突出重点
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要求教师备课要明确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如果一节课三十五分钟,那么示范修改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学生自改互改大概在二十分钟。这样不仅突出了教学重难点,而且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除此,教师的提问有效简练,不能重复啰嗦,讲得太多,就变得包办代替过多。其实低年级的学生特点是好动多言,他们善于观察发现,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自改互改过程中提高修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