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擒拿韩庆堂秘传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言:从历史的经验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把自卫当作一门艺术。“自卫是大学问”,是“杀人手段救人功”。为自己准备一套进攻或防御的自卫术,危难关头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就不会出现“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尴尬局面。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曾有一句话极有见地,他说:“对人相让,以让至不妨碍我生存为止;对人竞争以争至我能够生存即止。”自卫术虽是我们生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利器,但掌握此法宝的朋友,易于屠手佛心四字,认真体会之,切忌不可乱用,用于除暴安良为侠,用于打架斗殴则为贼,不可不慎。
  本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武术家、人称“千手擒拿”的韩庆堂先生的哲嗣。家学渊源,所著自卫技击术自是非凡,可以说是:博众家之所长,集众家之精华的经典之作。其内涵博大精深,但道理浅显易懂,尤其是一招一式古朴无华,都堪称典范,令人读罢不觉叹为观止。武术爱好者以及独具慧眼之武打影视剧导演均可从中受益。
  韩庆堂简介
  韩庆堂(1901~1975年_),由东即墨人。自幼好武,初习长拳,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广学多种拳技;擅长擒拿术。毕业后任浙江省警察学校武术教官。1949年随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至台湾。即在该校和台湾省警察学校任教。并被聘为总统府、立法院等机关太极拳教官。历任台北市国术会理事、顾问等职。
  
  自序
  
  余自幼跟随父亲韩庆堂学习国术,由少林基本八式开始,逐次渐进,或长拳,或短打,凡十二年,始得少林拳之真奥。余在运动方面,独对武术有所偏爱。父亲亦认余尚可造就,遂得师伯张祥三先生引荐,得列山东七星螳螂明师王松亭先生门下为弟子,苦学螳螂武术,并得师父督导,将少林拳术揉合于螳螂散手中,精心研究,直至师父仙逝始止。余追怀师父热忱的指导,更加专心求进,并随时向诸先辈求教,以资能不断的研究与发展,更立志要将国术发扬光大。
  在研究国术的过程中,余曾数次往返台湾南北各地,参观当地南北武师的教学方法与技术,以及其独特之长处,并分别予以深入研究,遂发现我国国术的精博与妙用;其所谓南北二派,虽在拳劲与力道上有所不同,然而却属同宗。其目的不外自卫防身,杀敌致果,健身强魄,修心养性等作用;而其内在的涵义,确是在指导我们尊师重道的礼教与义薄云天的仁义道德。所谓礼教,乃是对自己的约束,不使之妄为;而仁义道德,则是对外在的一切事物,予以明察后,并用乐观而积极的态度,予以解决,并非像武侠小说上所述之武夫,肓目冲动,不辨是非,好勇斗狠,惹是牛非等说法。此种假是而非的传说,的确使社会人士误认国术为不辨善恶,惹是生非的工具。诚为可悲。
  一个练国术的人,如能忍受别人的侮辱,而无动于衷,遇到不平的事,能不畏艰难,挺身而出,方能称“武”;以牺牲自我的利益,而成全他人的荣誉,方能称“德”。所以说:凡练国术者,皆能言“武德并重”,所谓“武德”,即此之谓。
  现今的社会,不良少年到处横行,而受害遭殃的,皆为善良百姓。又因各界人士对吾国固有之国术有所误解,遂对此道视为畏途,致使社会不法分子更为猖狂。如果吾人能深切体察国术之内涵,养成网术之武德精神,置善恶于一念之间,则必能使社会风气,走向太平安乐的康庄大道。
  也就是因为有此感慨,余谨将个人精心研究之自卫技击术,公诸社会,望人人均能研习,一方面以此自卫,抵御不良分子的欺凌,另一方面,更希望以此自卫之技术,种下国术之基础,深入研究,切实体验,并将吾国固有之国粹,文化与武德,更加发扬光大。
  1969年11月15日韩英年于台北
  
  一、自卫术概论
  
  1、当前之社会现象无奇不有,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太保、流氓,简直是日益倍增,虽经警察多方努力,取缔、感化,但仍有漏网之鱼,躲藏在社会各个角落,伺机而动。观此现象,吾人如能习此自卫之术,不但能防身,御敌,保护身家平安,亦可随时随地协助警力逮捕漏网之不法分子,共同维持社会的安定。
  自卫术乃是自卫防身的最佳武术,亦是强身健体的最佳武术,亦是强身健体的一种体育运动,其功效在活动筋骨,锻炼体魄与畅通血脉,使精神焕发,偶遇突发事件,更能持此技巧,得御敌、防身之效。
  自卫术包括(拳术)、(摔角)、(擒拿)之点,打、摔、拿、封、迫、粘、贴,分筋、搓骨等等,乃是将诸术之精华,糅合一体,相互变化,交替运用,产生最切实的自卫、防身之功效,是术在习练时颇不壮观,应用时则极为精妙,诚非普通技击术可及。
  本自卫术以轻巧、灵敏为基础,动作简而不杂,容易学习;使用时并不讲求体质与体形之强弱,亦不需要多大力气,只求运用变化自如。在研习时,亦无需受场地之限制,无论刮风或下雨,在室内或室外,只要有空,随时随地都能练习,一书在手,按图索骥,很快便能领悟其中之精妙所在。
  (拳术)、(摔角)、(擒拿)乃吾国 同有之国粹,有数千年之悠久光荣历史,是强身,强种,卫身,卫国之法宝,人人皆怀此宝,不但不受欺凌,而且亦可洗刷外人语我已久的(东亚病夫)之耻,而成为富强康乐之国。
  
  2、自卫术之研究与运用
  自卫术简而不杂,易学易用,然如仅以单人练习,实难能领悟其中之奥秘;研习此术,无论是男、女,老,幼,必须合二人或二人以上,同时研究,并依本术之诸动作,要领,逐步演练,尔后相互敌对,实行真干。在练习时,尤须遵循要领,找寻动作之脉息(即动作运用之顺与逆),必须熟悉各动之要领,尔后依各动作要领,加紧锻炼,使之娴熟,方能手脚灵活而制胜,非熟悉精练,不能致用。但在应用时,必须了解变化,使其随机应变,因何而来就如何以应,即可顺手乘心而得之。
  注:编者要特别提醒,在研习时,千万不可过度用力,尤不能存开玩笑之心,否则筋断骨折,成伤害矣!
  研习自卫术之前,必须先习以(步)、(眼)二法。因(步)法是自卫术之基本,(步)随身移,其作用在支持身体,不偏不倚,进退便利。又(步)有虚、实之后,以虚、实之(步),作引诱之计,使对方受计,而用术之效。其次是(眼)法,因(眼)的活动,是根据心之发始,观物而心动,乃人之常理。又(眼)之灵活有神,无形中可使勇气倍增,而动作亦行敏捷,所以(眼)除察言观色外,尚可作防备之用,眼的活动,在实施自卫术之运用与变化上,占有极重要之一环。欲使自卫术能运用自如,编者认为宜先了解一点打、摔、拿、封、迫、粘、贴,分筋,搓骨等诸动作之要领,合而并用,相互变化,尤以在实施变化运用上,更需特别注意。在研习中,使被制者,感 到痛苦而无反抗能力时,即应停止;不可用力过猛,否则筋断,骨折,必成伤害。此术之运用,在彼刚我随——以柔进之,彼柔我刚——以劲制之,则功课必能两兼。
  总之,专以本术自卫者,千万不能持己之艺高胆大,而有忽略粗心之处,一定要想到——攻守兼备。所以研究自卫术时,必须先从(被制者)方面着想,着手,了解逃脱被制之痛苦与要领,再来研究如何使人受制;要不断的反复研究,始可求得本术之奥秘。
  为使读者便利研究与练习起见,特分项附图详述于后,籍资对照参考。
  
  3、简述三则
  (1)在二人相互敌对之场合,被对方占有主动的攻势,纠缠不开,并欲强制使自己就范时,以灵活的技巧,三者合而并用,脱离被制的命运而反使对方处于被制的局势,此即自卫术的功效。
  (2)灵活的身法,能使对方眼花缭乱,动作不断。快速的动作,能控制对方的攻势,使其无从着手攻击。熟精的技巧,能在任何场所,任何角度里,制服任何体形的对手。
  (3)研习自卫术,尤不可认为对体质与体形强大的人,就无法收用术之效。体形粗壮、力大者,虽占有攻击之优势,然而,物极必反,愈粗壮、力大者,动必愈迟缓,吾人必可将其力化而用之。是故处于劣势者,必须沉着、机智、勇敢的迅速应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凡此必能倍收用术之效。
  故,研习自卫术者,千万不能忽略此则而吃亏上当,以上三则,虽属小节,而不可不知也。
  
  第一式
  1、准备动作:在被动或不防备之情况下,被人以右手抓住胸前衣襟(如图1)。
  2、应用说明:迅速而稳定的将右手举起,反抓对方右手手背,小掌边紧贴其手腕处,持紧,预防并防止对右手弯曲或收回(图2)。
  


  


  


  


  


  将左腿横进一步,落在对方右脚前,身体右转,形成与对方成同一方向之势,右转时,顺势将其右手向外翻转,使其肘关节向上(必须保持对方之右手平直)。使其成为小拳眼向上外翻之势而放松被抓之衣襟。
  左手成L高举,将肘底压放在对方肘部或肘关节以上之位置(如图3)。
  两腿下弯成马步,用以保持身体之平衡;右手持紧刘方手背,左拳抓至对方手腕处,同时使左肘用力将对方手臂向下迫压,并向后拐带,并挟紧对方手臂。
  右手将对方手背用力推向其肘部位置(如图4)。
  3、制敌要领:由于左肘挟持住对方之肘关节,使其肘受压而无法弯曲,并拐带其肘,使其产生痛苦;同时右手又用力向内推,按其手背,分其筋骨,使其骨髓因受力而相互摩擦,麻痹全身的精神。
  
  第二式
  1、准备动作:与第一式同。
  2、应用说明:快速将右手举起,反抓对方右手于背,小掌边紧贴手腕,持紧,外翻,使其肘关节向上。右转,左腿横进一步,踏在对方右脚前,左手保持平直,从对方右手腋下穿入,小掌边平直贴放至前胸,使其无法转身;左臂用力贴、靠对方右手肘关节,用以控制对方右手,使其无法动弹(如图5)。
  两腿下弯成马步,市稳,左肩与左臂,同时用力往前下方迫压。左腿膝盖挡住对方身体前俯之右肩,避免让对方身体伏地而逃脱被制之势,右手再将其手背用力向内扣、按(如图6)。
  3、制敌要领:由于对方右手外翻向上,其肘势必无法支持外来由上而下的压力,其身体必须向前俯,始能减轻右手之痛苦。其前俯之身体,却被自己右腿挡抵而无法动弹。此时若用左肩用力往下压其手臂,并将右手向内推其手腕(用以补助左肩力量之不足)。
  
  第三式
  1、准备动作:与第一式同。
  2、应用说明:右转,将左腿横进一步,跨至对方右脚前,右手以封、扣字决控制对方置于胸前之手腕,再将身体偏向右方,以便把持伞身的重心,左手成L形,用小臂快速横击对方右手肘关节(如图7)。
  注:左、右手必须要配合适当,同时动作。出腿亦需注意到轻巧、稳重,快速伸入对方要害,并用以快制慢,借力打力的技巧反击对力,而且所有动作必须一气呵成,效果力巨。
  3、制敌要领:巾于人体肩身相连的关系,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手腕被封、扣住。
  
  第四式
  1、准备动作:与第一式同。
  2、应用说明:用左手牵制对方置于胸前之手腕,右腿横进一步,落至对方右脚后,用以阻止其右腿后退,并将右手掌平贴于对方前胸(如图8,图9)。
  身体右转,将对方置于胸前之右手往左后方拉,右手顺势向左前方迅速用力猛推对方之上身(如图10)。
  注:此式必须轻巧、灵敏、迅速,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情况下被推倒。轻巧、灵敏、迅速乃制敌之最高效果。
  3、制敌要领:由于对方之右手先被牵引后被封、扣住,其右脚又被挡住,使其手不能收,脚无法退,兼顾手、脚之安全,对方势必心分二用。是时只需将右手掌向左前方用力猛推,必可将对方推跌于地上后被制。
  
  第五式
  1、准备动作:与第一式同。
  2、应用说明:立稳,双手同时动作,左手在上,封扣对方置于胸前之手背,右手置于侧下方,抓牢其右手腕(如图11)。
  左腿向左侧后方退一步,同时借用左肩之力,双方同时将对方置于胸前之手腕,向外侧方用力翻转(如图12)。
  注:翻转对方手腕与退步必须同时动作,愈快功效愈大。
  3、制敌要领:由于对方之手腕外翻,其上身必向后仰,始能减轻手腕外翻之痛苦,其身体往后仰,一不能立稳,二不能仰卧于地,上下两难,势必无法动弹。是时若稍加压力,对方必因受力而跌倒,因而受制。
  
  第六式
  1、准备动作:对方以硬取对方,用右手抓住腹前腰带或衣物(如图13)。
  2、应用说明:右手由下而上,抓紧对方置于腹前右手侧之手腕,贴于腹部向上拉。左腿前进一步成登山式,立稳;同时用左手推其右手肘关节,使其肘曲弯(如图14,图15)。
  将抓住对方之右手松开,并向前置于其肘部,与左手一起封扣对方之肘部,用力将对方之右肘往腹前拉,并且用小腹尽量抵住对方置于腹前之右手手背,不使其旁移(如图16)。
  3、制敌要领:由于小腹抵住对方之手背,双手又同时回拉其肘关节,此时其腕骨与臂骨必相互摩擦,产生强烈的痛苦,若能以七分力加诸于对方之右手腕上,必无分其筋骨,而使其腕骨折断或脱臼。
其他文献
近日读报,偶见《青年周末》一则《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的报道,读罢颇感慨,似欲说点什么,一吐为快,可我对教育专业知识所知不多,纵然鲁莽言之,说说外行话尚可,倘若所言极谬,误人子弟,岂不罪莫大焉。我于是领教了古人“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滋味。  重文轻武,自古使然。而今面对沸反盈天,沧海倒灌的物欲,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是否缺点“钙”?  钙,是每个人在婴儿时期从母乳中吸取的营养。缺少钙,婴儿就会
期刊
三换掌是陈式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属活桩练法。此式两手只在胸前交替转换,是实用交手法中的快速换招方法。反复习练,可使周身上下相随,膂力大增。初时腿部可能感觉酸疼,数日后恢复如初。  预备:左脚在右脚内侧成左后虚步,两手抬起用逆缠向胸前推出,两臂成弧形,两掌心斜向相对,掌指斜向上,两掌根向前,眼向前看(图1)。    身体右转,右腿顺缠,左腿逆缠,步型不变,左手顺缠沉肘向右前方伸转,掌心斜向右前方,中
期刊
科学内功——向心收敛法,是借着收敛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健全生理组织,增进抵抗力,以祛除各种疾病。因疾病部位之不同,分别施以局部之收敛,分为内脏收敛法三式,神经中枢收敛法一式,内分泌腺收敛法一式,五官收敛法一式,四肢收敛法一式。均为适应局部生理情况,健全组织所必须之方法,综合其所产生之效用,则遍及全身器官与组织而无疏漏。故凡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障碍致病时,依法习练后,立获正确治疗,短期即可奏效。兹将各
期刊
我在武术期刊上看到一些文章,谈到孙公禄堂传授陈公健侯以三十六式卐字手与太极拳,据说卐字手可能为郝公为真所传。为此我问岵栳师,究竟情况如何?  岵佬师说:郝师少如并未对我谈过卐字手,也未传过卐字手。记得在一篇文章《缅怀恩师张祚玉》(《搏击》2006年第10期),说张在上海教拳,“有一次在外滩,张看到有人教授郝式太极,便站在一旁观看,看了两个小时也没有走。教师上前躬手,一番客套,说:‘既在江边站,就有
期刊
我从十四岁开始学武,至今已经二十六年。  年轻的时候,略窥一点武术门径,就爱横着膀子走人,不是心中存了目空一切的意思,而是着了相,执相,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练家子,喜欢拿个不怒自威的劲儿——第一个徒弟熟悉后告诉我。第一次见到我,不敢说话,害怕,说我有股杀气。那时,我是误解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真意,以为这样才叫功夫,吓得住人。别人不敢挑衅。鲁迅先生有句名言:“辱骂和恐吓绝不足战斗。”可那时不懂,
期刊
《道新拳论》一席话。读懂胜练十年拳    凡碰到有人问我:练武术,看谁的书好?我一律回答:看《道新拳论》。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我看来,《道新拳论》这一席话,你若读懂了、理解了,能胜练十年拳。甚至,赵道新的很多“一句到位”的话,你吃透几句,能少走好几年弯路,譬如下而这几句——  “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见《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第三天)  “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
期刊
有人说:“古人作书的宗旨,多从序中提出,所以善于读古书的人,末读古人书,先读古人序?”从序中我们可以以知道作者的籍贯生平,品德情操,著书动机,主要内容,乃至于时代背景,从而获得微旨大意。以我个人的经验,用这种治学方法阅读古拳谱亦行之有效。  范铁僧是买壮图弟子范万明的后人,他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著述的六合心意拳序,包括了从心意拳源流到传承,从入门、武艺到道艺等方面的内容,灌注着范氏的理论,
期刊
李真顺先生生于1952年,是莱州市朱桥镇人,李先生是尹派八卦掌传人,同时又是意拳在莱州的一支传人。  莱州是武术之乡,吴氏太极拳,尹派八卦在莱州遍地开花。李先生自十几岁开始拜尹派八卦拳师张玉庆为师学习八卦掌,并得到八卦名师潘太枫,王景山先生的指点,李先生在掌握八卦掌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八极拳和太极拳,并经常出去拜师访友。  上世纪90年代初,李先生到嘉祥购买树苗,碰到了意拳二代弟子孔庆海先生。孔先生
期刊
编者按:武艺的高度应是建立在拳学家的品德上、悟性上、学养上,而非建立在拳学家们所继承的“优秀”拳种上。卢忠仁先生答《精武》编者问的系列文章,包括了这位高龄武术家八十多年武术生涯的远大抱负和谦虚精神,不仅是他实践自己武学理想的结果,也是他将传统武术技法大量转化为科学语言的一个成功典范,是一份总结性的答卷。其中卢先生对卢氏结构曲折的历史有生动的叙述和精辟的解释,对享有盛誉的津门宋氏形意以及“阴阳八盘掌
期刊
去年在泰山国际东岳太极拳研讨会的海外中国武术段位考核会上,康戈武教授为学员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古代一位公子进京赶考,乘船渡河时,与摆渡船夫闲谈。当船夫得知这位公子要进京考武状元后,就向公子请教十八般武艺。公子因为赶路心切。上岸后,就随意教了他几下简单踢木桩的功夫,随后与船夫各奔东西。一晃十年过去,考上武状元的公子,官运亨通,官越做越大,同时仇家结得也越来越多。这天武状元路过树林时,遇上十多个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