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停留在文字描述上,而多媒体教学却克服了这一弊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运用配乐朗诵、幻灯片、多媒体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2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包含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是要以文章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渊源和传统,使他们具备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让他们理解、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画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孤独之情,传统的教学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难以表达出这种意境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色彩、灯光、音乐、视频等,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中领略到一种十分美妙的艺术境界,并打破教学40分钟的时空限制,制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 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进行重复而繁重的传授知识的表演,这使教师不仅讲授吃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必然导致文化教学中信息量的不足,会让许多文化知识的丰富内涵以及彼此间密切的联系不能得到展现。如《胡同文化》一文,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文化”二字的精髓,而借助互联网,可以查找到有关文化的一些图片、文字等资料,继而可以查找到有关北京胡同的资料。这样把众多的内容放在一堂课内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面了解文化、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文化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
又如唐诗,其数量之多,作者面之广,风格流派之众,题材样式之全,影响之大,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便可把唐诗的题材、风格流派等按照初、盛、中、晚这四个发展时期制成幻灯片,配以音乐进行示放,从而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习的难度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蕴含着教师思维的火花,也是博采众长的智慧的结晶,它不但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降低难度,便于学生了解和接受。如《梦游天姥吟离别》,意境宏伟,变化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在学习诗歌前便感受天姥山虚无缥缈、瑰丽变幻的奇景,同时将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此诗的意图。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用特殊的排版、醒目的字体颜色,配上图画切换等设置来突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内涵的句子,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尽管多媒体技术使语文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改变,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电脑控制的,教师难以随机应变,好似一个站在主角位置的替身。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须正确把握语言文字学习的自身特点,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整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总之,既应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又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至县大佛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停留在文字描述上,而多媒体教学却克服了这一弊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运用配乐朗诵、幻灯片、多媒体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2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包含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是要以文章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渊源和传统,使他们具备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让他们理解、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画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孤独之情,传统的教学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难以表达出这种意境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色彩、灯光、音乐、视频等,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中领略到一种十分美妙的艺术境界,并打破教学40分钟的时空限制,制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 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进行重复而繁重的传授知识的表演,这使教师不仅讲授吃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必然导致文化教学中信息量的不足,会让许多文化知识的丰富内涵以及彼此间密切的联系不能得到展现。如《胡同文化》一文,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文化”二字的精髓,而借助互联网,可以查找到有关文化的一些图片、文字等资料,继而可以查找到有关北京胡同的资料。这样把众多的内容放在一堂课内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面了解文化、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文化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
又如唐诗,其数量之多,作者面之广,风格流派之众,题材样式之全,影响之大,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便可把唐诗的题材、风格流派等按照初、盛、中、晚这四个发展时期制成幻灯片,配以音乐进行示放,从而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习的难度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蕴含着教师思维的火花,也是博采众长的智慧的结晶,它不但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降低难度,便于学生了解和接受。如《梦游天姥吟离别》,意境宏伟,变化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在学习诗歌前便感受天姥山虚无缥缈、瑰丽变幻的奇景,同时将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此诗的意图。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用特殊的排版、醒目的字体颜色,配上图画切换等设置来突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内涵的句子,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尽管多媒体技术使语文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改变,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电脑控制的,教师难以随机应变,好似一个站在主角位置的替身。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须正确把握语言文字学习的自身特点,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整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总之,既应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又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至县大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