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独小子”到“快乐剑客”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从小孤独怪癖:为做“隐士”而绝食6天挑战“身体极限”;为练“胆量”而爬上80米高的电视塔战胜“懦弱”;为“凸现”孤独而流浪京城当乞丐体验“生存状态”。他最后仅用4年时间成了微软等5种认证的中国最年轻的网络专家,成了当今IT界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成了都市创业者崇拜的“快乐剑客”。
  “快乐的源泉在哪里?”2003年4月下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聚焦这位年仅22岁的“CEO”。
  
  ● 小脑瓜里装满奇思异想
  
  “我的孤僻是小时候被父亲的‘吊刑’拷打出来的。”2003年4月28日,22岁的北京时代科达科技有限公司CEO(总裁)李明在其宽敞的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幽默地追溯其“孤独”的“渊源”。他说:“都怪我那时小脑瓜子里装满奇思异想。”
  李明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小时候他特别爱琢磨事儿。1989年,9岁的李明迷上了气功,他悄悄收藏了一米多高的有关各气功师和特异功能的书籍,他对当时红极一时的气功师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瞒着父母跟一个老中医偷偷学起了“太极一元功”,一练就是3年,直到有一天儿子在屋内的水泥地板躺着练功睡着时,父母才发现儿子“着了魔”。那时的李明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感兴趣。世界各地的神秘现象诸如“金字塔”、“百慕大”、“UFO”都是他痴迷和研究的对象。六年级时迷上了发明,他设想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各种功能的微型洗衣机,将普通洗衣机按比例缩小,专门用来洗小件衣服。两年后,海尔集团推出了“小神童”洗衣机,功能、形态上与他设想的洗衣机毫无二致。后来李明想出来的东西包罗万象:可识别主人的“安全手枪”、单兵排雷车、消防急救设备、家用智能灭火器、可辅助戒烟的香烟、运钞车防劫装置、花卉除虫设备,甚至“无迹可寻”炸弹等。
  李明的“异想天开”成了父亲惩罚他的有力“证据”。身为干部的父亲不能容忍儿子“歪门邪道”。在他心中,“一心只读圣贤书才是乖孩子”。在“屡教不改”后,父亲对他动用了“家法”:先将课外书扔进火炉付之一炬,再用绳子将李明捆绑得结结实实,然后吊在树上“面树思过”。李明睁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悬在空中,在母亲和外公的拼命劝说下,父亲才在一个多小时后将其放下来。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李明告诉记者,“我弄不明白,平日里慈爱的父亲为何突然间变得凶神恶煞。为了避免挨打,我学会了撒谎和阳奉阴违,此后性格和行为变得孤僻和怪异。有什么话不肯给爸妈讲,总是闷在心里。”
  初一时李明萌生了想做与世无争的“隐士”的念头。他的日记中写的尽是厌世诗歌和散文,有一段时间还潜心钻研如何自杀,并设计了多种无痛死法。高中一年级时他对炸弹产生了兴趣,连续半个月从市图书馆收集各种关于炸药的资料,设计各种特殊“炸弹”。高中二年级时他看了一本美国人写的孤身飘游大海的小说后,又对人体极限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做了一番准备后,他决定“挑战”人体极限:一个星期内不进食,不饮水。他挑选了1996年11月份的一个星期做试验,并且照常上学。这次生存试验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在将来出现此类特殊情况时心中有数,不至于因为绝望而死。试验同样是瞒着父母进行的。
  试验的前3天,李明详细记下了每天的活动量和排泄情况,并大致计算着由此损耗的热量。第3天中午,胃不停抽搐,走路时如同脚踩棉花一般,咬牙坚持了下来;第4天时,大小便已经停止排泄,而且不再感到渴,也没有了饥饿的感觉,头脑中一片宁静安详;第6天,走路时全然没有了感觉,旁人的对话仿佛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死亡边缘,晚上终于中止了这场实验(阅读此文的读者请勿按以上试验进行实验,以防可能有危险发生——编者敬告)。
  
  ● 爬上80米的电视塔战胜“懦弱”
  
  李明在家中的孤僻性格自然带到了学校,因他很少与同学们交流,木讷呆板,处处显得与人格格不入。直到高中住读时,仍常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奚落。舍友们常恶作剧地差遣他去洗脏袜子、倒洗脚水,性格懦弱内向的李明默默忍受着。
  1996年3月14日,受够了这一切的李明给父母留下了一份“辞别信”,怀揣着40元钱突然离家出走。全家人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
  李明在北京流浪了4天4夜,期间被血头引诱过、被保安驱逐过、被街头地痞殴打过,夜晚同乞丐们睡在地下管道。第4天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休息时,他看见一位50多岁衣服破旧不堪的老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见人就问:“见过我儿子吗?”老人对李明说:“我儿子像你这么大,3年前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只留信说要出去看看,我找他3年了……”老人一遍遍地重复着……
  李明一阵心酸,老人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用身上仅剩的5元钱给家中打了电话,父亲一听到他的声音便喉咙哽咽:“孩子,你回来吧,你妈妈已经3天没有吃饭了,她整日以泪洗脸,如果再没有消息,她会疯掉的……”当天晚上,李明的父亲和60多岁的舅舅连夜来到北京,在一个饭店门厅的柱子后面找到了半蹲半靠的“乞丐”李明。
  这次离家出走,李明说是为了体验一种“生存状态”。回校后仍然没有摆脱孤独,因为他没有朋友。为了逃避与同学们在一起,看课外书成了他惟一嗜好,他涉猎的范围很广:物理、化学、医学、文艺。下课借书上课看,高中两年他翻阅了1500多册各类书籍,教师们多次在课堂上抓住他,却从没收缴过他所读的书。高中时的他可以弄懂最专业的科技论文,却对课本上的内容始终无法记住。对这样一个“怪人”,教师们采取了最为宽松的“特殊”做法:在不影响别人学习的情况下,他可以享受不交作业的“特权”,默许他上课时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李明意识到必须克服这种“心理独居”,他多次尝试着主动与人沟通,但始终鼓不足勇气。为了改变自己胆小懦弱的性格,一个惊世骇俗的设想在他脑子里酝酿成熟了!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李明偷偷溜进电视台院内,攀爬80多米高的电视塔架!患有轻微恐高症的他壮着胆子爬到一半时,不由自主地向下望了一眼:这一眼让他心惊胆颤!他的身体悬在40米的高空上,四周是漆黑的天幕,星星在身边闪烁,脚下是万家灯火的城市,又像是深不可测的深渊。他一阵阵心悸晕眩,全身发软,大脑一片空白,手脚也开始无意识地抖动。生死只在毫厘间!约莫过了10分钟后,他控制住自己的身体继续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塔顶。站在顶端放眼四周,天地一片苍茫,向下俯瞰时,先前的那种眩晕没有了,他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前所未有的自信,那一刻,他发现自己战胜了自己!
  李明的身体较弱,为了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他自制了一些简陋的健身器材,开始习武,并坚持每日冲冷水澡。以至后来全校都知道有个下雪天还在洗冷水澡的“怪人”,半年后他的身体日益强健,动作敏捷,健步如飞。飞翔的感觉真好!为了找到这种感觉,他常常练习从高处往下跳,两米、三米……跃下的高度越来越高,一天,他竟从二楼阳台纵身跃下,稳稳当当地落到地面!李明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练“胆量”,与孤独抗争,一步步地超越了自己。
  
  ● 不经意间成了五种认证专家
  
  “1998年7月的高考,是我长期孤独的回报”。李明在说起那年名落孙山时,尽管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还是有一点“偏差”:他没想到以283分成绩在全校考了一个倒数第一。
  “想不到落榜因祸得福。”李明说他于当年11月走进了石家庄市计算机自考学校。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他,他的新同学大多是高考落榜生,这让他在心理上有了一种平衡感和安全感,他很快走出了高考失败的心理阴影。
  开学典礼上,老校长拿着一张镜子般的圆盘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这是一张很普通的数据光盘,但它却能装下上千本书!”小小的光盘像个“魔盒”一下子吸引了李明。
  开学不久,李明在学校机房内第一次接触了电脑,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浏览网页、查寻信息,笼罩着神秘气息的电脑磁铁般地吸引了他。
  为了更快地和电脑“亲密接触”,李明跑到书店买回了一大堆关于电脑的书籍,从基础知识学起。因为学校电脑少,上机的时间相对固定,他只得辗转奔波于网吧、机房,一个星期下来,总共睡眠不到6个小时,精力的严重透支使他大病一场。病好后,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啃完了IBM的汇编教材,两个星期内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编程和调试。
  母亲见李明对电脑“为伊消得人憔悴”,便从积蓄中拿出6000多元给儿子买了台兼容机,放在他表哥的石家庄农业银行的单身宿舍内,表哥的宿舍成了李明的精神家园。整整3个月的课余时间,他一个人同电脑疯狂地交流,时间仿佛失去了概念,昼夜星辰的交替似乎也没有了意义。他把省吃俭用的上千元钱购买了书籍和光盘。3个月的苦学,他掌握了1000多种各类软件的应用、软件破解、编程等。
  1999年3月,李明偶然看到一份考认证的《简章》,上面写道:“河北微软培训中心招收第一批学员,如果获得MCP认证,能够得到年薪10万的岗位”。富有诱惑力的简章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尽管他还不知道认证的概念,他的本意只是想更深入地接触网络环境,借此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考认证需要2500元,尽管学习费用不菲,但母亲还是拿出这笔钱为我报了名。”李明说。
  落榜生要考世界认证的系统工程师,在藁城迅速传为笑谈。一个好友跑来劝他:“你连数理化都搞不懂,还考什么认证呢?别白费钱财白费工夫了。还是南下广州、深圳打工赚钱吧。”面对蔑视和不屑,李明犹豫了好几天。但他还是决定“搏一搏”。
  “那届培训班共有58名学员,57名是有着相关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我只是个接触电脑仅几个月的落榜生。捧着6本砖头般厚的英文教材,我的心沉甸甸的。”李明告诉记者,这6本英文教材就像横亘在他面前的6座大山,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越过这一座座高山,白天他用录音机将授课内容全部录下,晚上对着金山词霸翻译着每个不懂的单词。两个月的培训,他掉了10多斤肉,得到的回报是:他记下了1000多个专业术语,成为培训班第二个通过MCP认证的学员!当时石家庄只有8人拥有MCP认证!
  第一次获得“认证”增强了李明的信心,随后他写了篇两万余字的文章《世纪末黑客工具大会餐》,在2000年《软件》杂志三、四期连载后在网络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带动了媒体对黑客的关注。李明一下子成了IT界的“英雄”。当年7月,他又顺利地拿下了CCNA的认证。在随后的5个月内,他又相继获得了MCSD、MSDBA、CISCO、CCNP2.0、CCDP2.0的认证。经查询相应的培训机构,李明发现自己不经意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拥有“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微软认证数据库专家”、“微软认证软件设计专家”、“思科认证网络专家”、“思科认证网络设计专家”共5种认证的工程师。
  
  ●“孤独”原来是一种力量
  
  李明在IT界“异军突起”引起了上海博大设备公司河北办事处经理的注意。热忱邀请李明加盟。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李明萌生了到北京拓展事业的想法。经理诚恳挽留,并将李明的月薪提高到4000元,这在消费水平不高的石家庄已属高薪。但他还是怀揣700元独闯北京,在赴京的火车上,他已做好了碰壁的准备,甚至悲壮地做好了在北京做搬运工的最坏打算。
  出乎意料,招聘会上几乎每一家公司收到李明的简历后都惊讶不已!一家新加坡的服务器公司开出了税后9000元的高薪,该公司总经理直言不讳地说:“我看中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和拼搏精神,小小年纪拥有如此多的认证和工作经验,不简单!”北京英智嘉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主管在约见李明时诚挚地说:“依你现在的能力,去一家大公司完全没有问题,不过大公司并不需要你独当一面,你仅是大公司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公司虽小,但发展潜力很大,加盟后你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如果公司发展起来,升迁的机会也多,收益自然颇丰。”主管话锋一转,“不过,小公司风险高,随时可能被市场淘汰,你的职业生涯也将有所改变。”
  主管的真诚打动了李明,2001年1月,他正式在该公司系统集成部门就职,职位是售前支持经理,负责电信行业相关的方案设计。这期间他参与了众多省级网络的建设改造,小公司为他提供了大舞台。
  2001年7月,正当李明在IT界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中国股市经历了最为动荡的一次调整。一天,经理的电话将大家全部召回,他缓缓地宣布:“为了应付股市疲软,董事长决定抽调资金,公司解散。”
  这个决定把李明惊呆了!因为在这之前,公司正处于扩张阶段,众多项目已经签约和正在签约。但他又不能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商场如战场,瞬息千变万化。晚上吃离别饭时每个人都很激动,任情感在沙哑的歌声和滚飞的热泪中宣泄。那一晚,李明喝得酩酊大醉……
  李明又开始寻找工作。2001年11月份在清华紫光比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谋得售前支持工程师职务,服务对象由原来所从事的电信、城域网以及银行网络换成了国家机关、政府的网络建设。“我主要负责政府机关网络建设项目的投标方案设计、技术指导及客户交流等。在此期间,我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我参与、负责了包括中央企业工委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ATM网络改造方案设计、北京市固定资产‘网上审批’等一批大型试点工程的设计。”李明很自豪地一口气向记者倒出了他的几次“大手笔”。
  在这家颇具规模的公司工作几个月后,李明又开始“孤独”和不安分起来,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自己办公司!但又有点犹豫,万一砸了呢?IT界是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留下来给别人打工,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个白领。经过痛定思痛之后,2002年3月,在公司要求他转正的那天,李明毅然递交了辞职申请。
  辞职后李明回到藁城老家向亲戚借了6万元,加上闯荡京城时的积蓄,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北京时代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创业阶段,他设计出了能与电脑沟通并实现互动的“电脑椅”、“汽车GSM+无线定向综合防盗控制系统”、“笔记本全方位防盗及控制系统”等多项发明。
  去年3月,李明在研究“笔记本综合防盗系统”的电源管理模块时灵感突然在脑中闪现:随着数码设备的增多,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什么不做个通用型的充电器,给各种数码设备充电呢?
  目标确定下来后,李明兴奋得彻夜难眠。很快,他研制出了突破传统充电器的设计模式、各个附件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充电器。这种充电器可在各种环境下利用多种供电方式为不同的设备充电,还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现有设备以及使用环境自己定制所需要的充电和供电方式。2002年4月,通过专利代理为此项目申请了国家专利。
   李明成了“快乐剑客”,因为他的充电器行情一路看好。去年夏天,他和中国科技投资网签订协议,将自己的项目确定为重点向全球推荐。不久,一家投资企业向李明伸出了橄榄枝,双方次日便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个有着政府背景、作为企业融资平台的公司在此之前从未同个人融资项目进行过接触,李明有幸成为一个“特例”。
   从“孤独小子”到“快乐剑客”的传奇故事引起媒体的兴趣。今年4月下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为李明录制专题节目。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身高一米七八、英俊潇洒的IT“CEO”李明满面春风,这位年仅22岁的总裁笑着说:“直到现在我才发觉,孤独原来是一种力量。当我意识到应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责任时,在疯狂地拼打之中迸发出了无限乐趣。”
  (版权所有,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登)
  
其他文献
“公司的商业行为和我们的星球息息相关。既然木材产品是我们商业的核心业务,我们就必须时刻关注世界森林的状况。”2007年6月12日,在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有关反对非法采伐及建材家居企业在中国木材行业如何承担环境责任的记者招待会上,百安居亚洲区总裁纪司福(Steve Gilman)先生这样表示。  当天,百安居宣布:将努力保证其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木材产品来源合法。同时承诺:3年内,百安居在中国实现
期刊
细雨:  你好。我一看到你的名字“细雨”,心里就觉得暖暖的,因此,我把自己称之为“春风”吧。你愿意听听“春风”讲一下自己的故事吗?  春风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上职高,学的是旅游专业,即将面临高考。刚刚入学的时候,宿舍8个女孩儿,个个漂亮开朗,被外人称为“八姐妹”,春风最小,排行老八。由于考学和就业的原因,宿舍的八姐妹走了两个,只剩下了6个人,从此大家有了意见和分歧。春风是个重感情的人,不想让任何
期刊
孟庆麟是我25年前在绥化师专时的老师。25年过去了,他留在我们心中的印象依然清晰、生动。他那儒雅的风范,潇洒的言谈,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的讲课,豪放帅气的板书,至今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当老师是个苦差事,但苦和乐总是相依为伴的,如果你从事一个行业,只是感到了苦,那只能说明你不爱它,或者是你不适合它。十年文革,多少人荒疏了学业,孟老师也不例外,他所钟爱的三坟五典、唐诗宋词也一定尘封网罩了吧?而
期刊
如果不是昭当时选择了回家,或许现在坐在豪华奔驰车里的人就是昭,而不是你!  你和昭是高中同学,大学校友,你一直把她当作你的竞争对手。坦白地说,如果没有昭,也许你就不会在学校那么地出色。昭是一个文静而忧郁的女孩,尽管你对她才气的嫉妒溢于言表,她却总是泰然处之、淡然对之。你只得用最大的努力来克制自己刻苦学习,以防她再次领先,因此,你们同样优秀。  大学生活为你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你充分发挥了自己
期刊
眼没瞎  一辆出租汽车疯狂地在闹市区疾驰着,把一个行人撞倒在人行道上。   那人一边爬起来,一边挥着拳头对司机骂道:“你怎么搞的?难道你眼睛瞎了?”   出租汽车司机回敬他说:“瞎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正好撞倒你了吗?”    宣读遗嘱之前  律师对刚刚失去丈夫的一妇女说:“在宣读您丈夫的遗嘱之前,我想向您提一个问题:夫人,您愿意嫁给我吗?”     太狠了  某所中学,有两个学生在吵架。甲说
期刊
听音乐    这一段时间我喜欢听的磁带是朋友买车时随车赠送的,里面有广告,但这里的歌我喜欢,《航行》、《马萨诸塞》、《斯卡布罗集市》什么的。卖车人一定考虑了买车一族人的年龄和喜好。我没有能力买车,但与这些人同龄,所以这盘带子很投我的喜好。我没有发烧音响,老式的录音机。有时候用复读机,听起来更是歪歪扭扭,不论是歌还是录音机都是发烧友嗤之以鼻的,最不能让他们容忍的是用复读机听歌,那简直该死。但我自己喜
期刊
玛丽莲·梦露已去世40 周年了,全世界的男人都在缅怀她的美貌。如果她活到现在,会老成什么样子?美人迟暮是最令人心碎的,美人只是朝露,否则,她最后会担当不起曾经美丽的压力,因为老年的西施和老年的无盐是没有什么分别的。自古红颜多薄命,“风中之烛”是歌唱梦露的,也是悼念王妃戴安娜的。  长相酷似张爱玲的刘若英在面对媒体的问题“聪明、坚强与美貌,你会最先选择哪一个”时,她毫不犹豫地说:“美貌。”于是大家哄
期刊
跟网吧老板大吵了一架之后,我慢吞吞地挪着步子向教室走去。走在马路上,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心里依旧咒骂着那个该死的女人,为了三毛钱和我吵得不可开交。其实,我并不在乎那三毛钱,而是觉得吵架略带刺激,可真正吵过之后又觉得不过如此……  同往常一样,我又迟到了。不知从何时起,对逃课已失去了兴趣,于是频频迟到。推开教室的后门,立刻有人回头看我。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敬了大家一眼,然后习惯性地坐在最后一排,
期刊
“解放”、“东风”品牌之于重卡,就像“老三样”之于轿车。一汽、东风两大商用车企业,依靠几十年的卡车造车经验、驰名品牌和强大的研发实力,长期来,一直占领着中国重卡市场的多半份额并引领中国重卡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   然而,在历经市场磨砺之后,特别是2006年,一汽、东风两大企业突然发现,经验、品牌和研发实力跟市场占有率和产销增长率不一定成正比。两大老企业还面临一个“短板迷局”——市场之困。     
期刊
2007年1月,联通传出了拆分市场营销部门的消息。联通将GSM网络和CDMA网络拆分成两支各自独立的市场营销队伍,从而结束了一套人马运营两张网络的历史。  尽管联通声称此举是为增强市场营销能力,但在3G牌照发放的敏感时刻,这一举动更多地被市场解读成中国联通重组分拆的开始。而渐趋明显的双网分离,也折射出联通CDMA从机遇到鸡肋的无奈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当年作为中国电信改革的一面旗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