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债“堰塞湖”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2013年全年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偿债能力下降。2013年末,5000户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2.2%。
  另据上市公司财报,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超过70%市场心理警戒线的上市公司达374家。
  4月24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内部闭门研讨会议,议题围绕“非金融企业负债风险”展开,除国内部分研究机构获邀外,包括高盛、标普等外资机构代表亦出席会议。
  另据记者了解,3月下旬,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也曾召集各界人士进行座谈,主题同样聚焦企业债务风险。
  2014年伊始,多起企业债务违约事件打破了一直以来金融领域“刚性兑付”的魔咒。在坚持金融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同时,如何应对逐渐上升的企业债务风险,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高负债危局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2013年末,5000户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2.2%,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5000户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04.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速动比率为7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一季度报告看,上市公司总体经营情况也不乐观,其负债率同样备受瞩目。
  2014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98%,每股收益平均为0.074元。亏损的361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航运等板块。
  根据证监会新行业类别分别进行统计,除金融业,今年一季度,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以66.45%、61.85%和57.34%的资产负债率位居前三甲,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同比增长11%。
  进一步细分,房屋建筑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4.20%,位列榜首。建筑安装业、水上运输业紧随其后,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84.60%、82.80%。与此同时,电力、教育、石油加工等32个细分行业资产负债率超50%。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超过70%市场心理警戒线的上市公司达374家。其中9家公司资产负债率更超100%,即意味着已经资不抵债。
  同时,偿债能力也不容乐观。2014年一季度,教育业、房地产业、综合类速动比率均小于1,即意味着短期偿债能力欠佳。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对全部A股上市公司速动比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一季度2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1092家上市公司速动比率小于1,例如山水文化(600234.SH)、华丽家族(600503.SH)、万向德农(600371.SH)速动比率仅在0.07左右。
  2013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指出,全社会债务阶段性偏高:2012年全社会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111.6万亿元,占GDP的215%,其中非金融企业113%、政府53%、居民28%、金融部门31%。尽管总体杠杆率与发达经济体现阶段水平相比偏低,但杠杆率上升过快,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从2005年的150%上升至194%,阶段性债务风险激增。
  作为上述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企业部门杠杆率(企业债务占GDP的比率)已达113%,超过OECD(经合组织)国家90%的阀值,在所有统计国家中高居榜首,值得高度警惕。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企业债务占GDP为40%,欧洲企业占GDP为50%,日本企业债务占GDP为70%。
  有分析指出,2013年年中以来,债券评级批量下调,风险事件显露的频次上升。
  据央行内部人士透露,上述央行研讨会中,与会学者的共识是,相较于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债务规模更大,风险更高。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应当警惕企业高负债状况持续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
  2014关键年
  企业高债务问题由来已久,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2014年显得尤为关键。
  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俞乔如此形容中国企业生存状况:过去的5年是借钱的日子,经济增长也属于“资金推动型”,日子相对好过;未来的5年将是还钱的日子,日子必然会难过些。
  标普信用分析师孔磊认为,经济增速放缓之下,企业已无法再使用过去经济上行时期的模式获利,前期扩张带来的债务却已难以偿还。以最具代表性的房地产为例,标准普尔并不确定这些房地产开发商今年能否达到销售目标,如果融资环境急剧收紧,抵押贷款公司和开发商的融资状况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2014年是中国企业债券偿债高峰,预计将有1000亿元城投债券到期兑付。
  具体来看,2009年是中国债权融资大扩容的第一个高峰,有“4万亿”的刺激;第二个高峰是在2011年,监管层大力发展公司债券,企业债市场大扩容。
  而进入2014年,2009年的5年期债与2011年时的3年期债纷纷到期。有统计显示,2014年全年共有1706只企业债(含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将产生派息或兑付现金流,现金流合计2770.7261亿元,其中派息现金流1796.3861亿元,占比64.83%,兑付现金流974.34亿元,占比35.17%。
  具体来看,2014年全年企业债现金流以派息为主。除年中5、6月企业债派息资金量为约80亿元和90亿元外,其余月份派息资金均超100亿元,10月、11月和12月更是超过了200亿元规模,风险时间点比较集中。
  同时,企业的现金流水平吃紧。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贺力平表示,在经济增长减速和企业部门销售收入减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已难以沿续过去那种以新增资产来进行债务融资的方法。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债务仅仅依赖发行新债务来维持。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企业负债增长的速度会超过资产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债务将在企业部门“沉淀”起来,信用资金的周转速度逐渐放慢。   贺力平提醒,尽管从社会层面看货币和信用总量在按照“正常速度”增长,但来自企业部门对“流动性”的需求却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结果,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居高不下。
  他表示,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较好,GDP增长高于以往,这种情况下,即便利率水平升高一点,也没问题。但GDP增长下行,利率水平却还在上升,这就对企业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制约,在利率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借新还旧,对企业而言是危险的行为。
  高负债探源
  贺力平估计,大体上,企业负债来源中30%~40%为银行借款,10%~15%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借款,15%-20%为票据和债券发行,20%~25%为企业间相互借款和欠款,其余为各种欠款等(包括对劳务提供者、顾客、各种基金和税收等的欠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提出,从行业分布上看,越是产能过剩的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其资产负债率越高,尤其是在机械、造船、地产、建材、基础化工、钢铁等行业负债率最高,并且这些强周期行业对资金成本上升的敏感性较大,利息支出负担最为显著。
  国信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分析提出,中国企业过度负债情况集中于上游原材料行业和一些重资产行业,且国有企业负债率显著高于其他企业。
  张茉楠用“制度套利”和“资本套利”来解释企业负债近年来飙升的原因。
  关于“制度套利”因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投资扩张使得对资金有饥渴症的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贷款、银行间债务融资等形式,大量资金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政府驱动投资的行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
  关于“资本套利”因素,在过去人民币渐进升值的路径中,特别是近三年,由于美元的利率水平较低,其贷款利率甚至低于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如果负债外币化,企业可以轻易地从中获得显著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非金融部门借入的外债余额4879.38亿美元,以当年汇率平均价计算,折合人民币3.07万亿元。2013年中国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更是借人民币升值“东风”,在海外大量发债,并创下全球美元债发行纪录。2014年发债量继续增长。截至2014年2月上旬,中国房地产企业在全球市场累计发行79亿美元的债券,占全球房地产发债规模的38%,也加剧了短期外债风险。
  另据野村证券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企业尚未偿还的海外债券总计1692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60%,较201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中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和能源企业的债券最多。截至2013年9月,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发放的贷款达到6090亿美元,较截至2011年底时的水平高出近三分之二,相当于同期所有中资企业贷款余额的约5%。
  有序去杠杆化
  “在经历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去杠杆化之后,企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去杠杆化,但企业去杠杆化更为棘手。如何减少企业的阵痛,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张茉楠说。
  标普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真正的去杠杆化开始后,企业部门将首当其冲,产能过剩企业和以三四线城市为重点区域的房地产企业或将引发局部债务风险。在去杠杆化的负面影响超预期后,监管层基于系统性风险才会出台相应托底政策。”
  如何有效降低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而不太多地损害企业部门的增长活力,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目前我仍认为企业债务总体安全,但风险隐患同样值得重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张跃文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应当切实放开企业债务市场,培育多元化的借贷主体,股权融资市场也应继续拓展,降低股权融资成本。
  贺力平表示,央行应继续坚持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急剧上升,要使其相对平稳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微调。如,可通过改进金融市场结构和效率以缩小资金市场利差。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降低融资成本对中国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调整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张茉楠提出,以“高利率来推动去杠杆化”的做法不可行。“去杠杆化”效应将使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收缩,货币乘数大幅走低,市场流动性下降导致投资信心不足,资本溢价风险放大导致借贷能力下降,并影响到社会融资状况。故控制债务成本变得异常重要。
  “有序去杠杆化需要采取综合性金融措施,在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在操作手法上进行创新。”张茉楠说。
其他文献
十  年来,新加坡国资平台公司淡马锡,不断为上海国企管理者提及。在这些管理者看来,这家源自华人世界的公司遵循并获得成功的国资管理模式,或是解决僵化的国企问题的一剂良药。  “我们十年前就曾经搞过学习淡马锡的交流研讨活动。”一位上海国资委前官员回忆说,当时认为,尽管有许多现实问题,但学习淡马锡的模式是一条相对合理的国企改革模式。上海市高层对淡马锡模式也一直“情有独钟”。  2013年底,国企改革大潮
期刊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的互联网铁律2013年在BAT三巨头身上得到了充分诠释。对百度而言,这场移动端的跑马圈地发轫于2012年岁末一封题为《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内部邮件。  在这封写给公司全员的信中,李彦宏不无忧虑地呼喊“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并郑重说道:“要让所有员工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  移动端发力  前百度工程师Magi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期刊
2013年12月30日下午,上海市国资委宣布,将上海蔬菜集团整建制并入光明食品集团。  以整合为关键词的上海国资改革,拉开了大幕。  2013年12月17日,上海版“国资改革20条”发布后,在上海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是统一管理、分类监管。其中,“统一管理”就是强化国有资本的统一集中管理、统一平台公开运作。  韩正同时提出,2014
期刊
“肿瘤免疫疗法”力压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结构生物学指导疫苗设计、迷你器官等重磅成果,在《科学》杂志评选的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中独占鳌头。不过,免疫疗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其对付肿瘤时都有哪些神奇表现呢?  “科利”毒素  说起免疫,或许很多人都能说道两句。比如人们常会认为,某类食物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经常发烧感冒要归咎于免疫功能的萎靡。这些看法有些来自日常生活的经验,有些源于对免疫学一鳞半
期刊
计算,是英特尔的核心词。从1970年至今,英特尔处理器运算能力提升了35万倍。这一期间,主流电脑的形态也从笨重的PC机发展到了时尚的笔记本和一体电脑。  感受到越来越大外部压力的英特尔,已经开始转型,尽管动作略显迟缓,但按照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邓慕理的看法,似乎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即通过“感知计算”,实现人机交互,为未来计算机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带来质的飞跃。  2014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
期刊
2013年12月的最后一周,是湖南省湘阴县物价局给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当地一个加油站的最后时限,他们要求该加油站必须缴纳一笔3万元的价格调节基金。  中海油湖南销售公司的负责人李恒(化名),正在积极寻找门路,希望帮公司免掉这笔突然“飞”来的费用。李恒之所以不想缴纳,是因为他打听到,同行中石油公司本该在2013年年度上缴8000多万元的价格调节基金,但是通过跟省物价局讲价,最终仅以2
期刊
业内翘首期盼的原油进口权放开,由于争议至今搁置。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处获悉,原油进口资质权放开的方案仍在讨论中,遭遇反对声音较大,修改方向意见不一,尚未上报国务院。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认为,原油进口权放开的问题是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一个突破点,意义重大。  1月9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向商务部外贸司发函询问原油进口权放开问题,回复称正会同相关部门推进
期刊
“毫无希望的大陆”,这是2000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非洲的评价,证据是“贫穷、疾病泛滥、冲突周而复始、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政府比比皆是”。13年后,这本英国杂志口气骤变,认为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大陆”,证据是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充满活力。  变的不仅是《经济学家》。美国已经意识到非洲的战略价值,希望以私营部门为抓手,帮助非洲取得更广泛经济增长,增加自身在非存在,对抗中国在非影响力。为给私营部门克服
期刊
再英明的君主晚年似乎都难以摆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周期律”,昏聩颟顸,刚愎自用,多疑滥杀,与年轻时的雄才大略判若两人,让后人常常感叹: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虽然晚年荒废朝政,但亡国的危机总能激发出一个昔日明君的潜能吧,可面对“安史之乱”,他使出的却是一个接一个昏招:阵斩大将高仙芝、封常清,老将哥舒翰被逼出潼关决战,潼关失守又西逃入蜀……全没有一点当年诛韦后、灭太平公主
期刊
岁末年初,重庆的国企改革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1月8日,一个雨雾的下午,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简短寒喧之后,他直入主题,用4个小时,详解重庆国企改革的路径。  重庆,依江而立,依山而建。2001年,黄奇帆从长江下游的上海,到长江上游的重庆担任副市长,2010年初担任市长至今。13年时间里,黄奇帆兼任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长达8年,以其对经济走势的洞悉和掌控能力,通过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