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新闻环境下新闻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i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与精神层面发展缓慢的不均衡性导致了社会的浮躁和不安定。在此种大环境下,近年来假新闻屡见不鲜,使得高校新闻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假新闻环境下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新闻专业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假新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运行的态势。在人民物质财富得到极大增长的同时,与此相应的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这种不均衡性导致我国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诸多信息工具的推广运用,假新闻屡见不鲜且影响范围逐步扩大。
  一、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步发展壮大。但近些年来,假新闻不断滋生。针对该现象,《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起每年都会评选出中国十大假新闻,至2010年已有十年的历史。每年盘点出的假新闻不仅受到新闻从业者的关注,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如此,假新闻屡禁不止,手段多样,而且还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例如2012年1月《新闻记者》杂志刊登的最新一期《2011年虚假新闻病理分析报告》中推选出的:“马来西亚拿督来杭辟谣”“中国打造全球最大超级城市”“ 89%温州家庭参与民间借贷”“ 外逃官员卷走8000亿” “微博又传5种水不能喝”等广泛转载的新闻稿件光怪陆离,让人匪夷所思。
  出现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是新闻从业者新闻理想和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产物。理想和道德的起源是教育。高校新闻院系作为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摇篮,不仅肩负多门专业知识的传道授惑,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
  二、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新闻类院系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学者们多年来一直在探求的问题。《北京青年报》的主编张延平曾提出新闻单位需要“通才”“全才”。这个观点受到了当时大量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士的追捧。随之而来,不少新闻院系开始对传播学科进行改革,将培养领域扩展到法学和外国语言等学科,却将思想道德教育兼并到统一的高校公共课程中,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道德观的引导。
  一般而言,在新闻专业教学计划里,《新闻采访》和《媒介素养》两门课程涉及新闻道德和理想的章节。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当代新闻采访》教材为例,其中“道德修养”和“关于真实性”两节阐述了对新闻道德的认识,但是由于内容的简略、课时总量的有限,各高校教学安排时往往将此部分内容一带而过。另一方面,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当代媒介素养教程》为例,“新闻报道构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节虽也有相关介绍,但课程的根本目的仍是为提高学生在媒介化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认识媒介、理解媒介和使用媒介;仍侧重对技能的培养,思想道德方面的篇幅很少。由此可见,新闻专业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多的是附属于新闻传播理论和技能培养,饰演了新闻理论认知的配角角色,自身缺乏系统、动态、深入的教学体系。这种浅尝辄止的点拨难以起到对新闻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更深层次的教育作用
  三、新闻系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
  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教师与医生的职业有共通之处,都是先“诊断”后“治疗”。只有掌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尊重差异、发展差异。有学者曾说过:“如果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不同专业的学生千差万别,虽有共性但也有个性。因此充分的了解学生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结构已由“80后”过渡到“90后”。 “90后”大学生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见证中国经济的腾飞,目睹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被赋予了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而新闻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学习与媒体实践、资讯获取的紧密联系,相对于其他专业大学生,他们更早、更多的接触社会,所以有着更加独特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
  (一) 实践能力强,但易受外界负面影响
  90年代至今是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同时也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期,“90后”大学生在整个大环境下,对社会的认知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关望天下大事,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新闻教学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这也促使他们积极接触和参与传媒信息行业。通过社会实践的学习,他们在高校里表现出更为独立的思想意识、创新的实践能力。但是青年学生缺乏人生阅历和感悟,过早、过多地接触社会使他们体会到新闻话语权给从业者带来的灰色利益和权力,受到了糖衣炮弹的诱惑和影响。加之面对争分夺秒抢新闻的行业竞争压力,他们会发现新闻造假可以解决困扰,不仅能创造灰色收入还能提高工作业绩。这些不良因素给新闻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困惑,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 思维活跃,但自身理想信念模糊
  新闻专业大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思维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些新闻专业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正在逐步退化,他们丢弃社会理想而信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拉广告、模特表演、报社实习等环节中;缺乏理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理想道德教育有抵触情绪,遗忘了公正报道的原则。2009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曾曝光谷歌公司涉嫌传播色情信息。节目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06级学生高也接受街头采访,痛斥谷歌的毒害,其言论中“心神不宁”一词一夜爆红网络。其后有网友揭发高也实际身份并非普通学生而是《焦点访谈》栏目组的实习记者。高也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其受访内容的真实性遭到社会质疑。知名媒体人白岩松曾说,“如果大学四年,你没有去学大学里的很多东西的话,你实习了,弄到一个工作了,你能走多远呢?”
  四、加强高校新闻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我国目前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采取的是统一模式的教育手段,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专业特性进行培养。本人在研究新闻专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新闻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对高校新闻类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三点个人建议。
  (一) 大力宣传新时期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取得的喜人成就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讲话中给学生们提的三点希望,第一点就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新闻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醒他们要牢牢把握人生正确的航向,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尤其在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后,要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取得的不朽成就和卓越成果,介绍典型新闻界先进人物,宣扬长江韬奋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新闻类奖项的精神,鼓励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新闻类社会活动等等。
  (二)教育手段要与时俱进
  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在研究新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发掘它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联点和相互作用的区域,使学生心理上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须能解决新闻类大学生在当今时代新闻采访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摒除功利思想、利己主义的诱惑。另一方面教育方式方法须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迎合新闻类学生对新媒体的喜爱,如利用方兴未艾的微视频形式,采用手持DV设备,征集学生演员和校内好人好事,配合相关课程进行拍摄、剪辑和制作视频,利用其短小、真实、趣味的特点在腾讯QQ、校内网、邮件中进行宣传教育。
  (三)建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明确职业操守
  通过成立新闻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新闻采访现场、撰写新闻稿件、点评与互评稿件相结合都是极为可行的方法。一方面,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新闻行业的工作流程,在学生间稿件互评和教师指点分析的环节里充分认识到虚假新闻的恶劣影响,树立和巩固正确的新闻从业道德。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媒介,以校报、网站编辑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为宣传和组建兴趣小组的实践营地,切实提高新闻专业的学生参与兴趣小组的积极性。
  总结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所系,是取信于民的力量所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有获取新闻的需要,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与人的生存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与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假新闻泛滥成灾,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与威信,也会间接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新闻全球化传播的时代,假新闻更是损害了国家形象。作为未来新闻的记录者和传达者,新闻真实性是每个新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操守和职业底线。因此,高校在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上,在加强业务素质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坚守新闻职业赋予他们的特殊道德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把新闻道德准则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海贵. 当代新闻采访[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勇,汪海霞. 当代媒介素养教程[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4]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 2011年虚假新闻病理分析报告[J]. 新闻记者,2012(1):18-29.
  [5]何村. 新闻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由假新闻泛滥引发的对新闻教育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144-146.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创新,教学在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初中政治教学亦如此,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改革 效率 教学观念 教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电子散射过程,探讨邻近效应产生机理并寻求有效的邻近效应校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邻近效应现象是一种综合效应,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有效地抑制邻近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要怎样实施德育教育,怎样才能使德育工作有成效,这是让很多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困惑的问题。本文结合班级情况在实践中寻求德育创新策略,期望可以丰富中学德育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 德育创新 德育实践    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工作要坚持德
“玉皇大帝与如来佛祖谁大?”“鲁智深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婚礼上,生父和继父同时出现,该请哪个爸爸上台喝媳妇茶?又该如何安排他们婚宴座次?”……近来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接连进行,千奇百怪的考题令不少人大呼“考题太偏太雷人”。  对于这些“偏”“怪”的“雷人”考题,也有人称,这体现了高校的创新意识,反映高校想招到适合自己的人才。我不清楚他们是怎样从这些考题,看出与高校办学特色的关系、发现高校的创新点
本文给出了一种用于直升机顶层设计综合算法.该算法由拓扑级和形状级两部分组成,并用遗传综合算法进行求解.对遗传综合算法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根据直升机顶层设计的特点、吸
【摘 要】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的综合分析,就如何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控制    一、研究背景  (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呈下滑趋势  1. 高校连续“扩招”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滑  “扩招”降低了高等教育招生门槛,导致高校生源质量下降;连续大规模“扩招”还令高校一
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向纵深发展,加之我国成为WTO成员国后,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各种往来日益频繁,特别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我国公民个体的影响日益加大。比如说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和政治信仰迷茫、社会主义道德沦丧特别是市场经济中“诚信危机”加深等。因此加强个体思想政治品德塑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紧迫而重要的使命。  一、思想政治品德  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主要
【摘 要】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有正确认识挫折,依靠毅力,以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挫折就会可以转化为精神财富。  【关键词】挫折 坚韧的毅力 精神财富    所谓挫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生的旅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不顺心的事,总会遇到种种的坎坷、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
本文介绍的是4米旋翼模型试验台的改造过程.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原有的设备,通过增加必要的计算机、AD和DA模块,编制必要的软件、重新设计操纵系统,满足试验的要求.
本文详细叙述了H425型直升机对发动机参数显示系统从主机方面考虑的设计思想,提出了针对ARRIEL2C发动机进行发动机参数显示系统开发的具体设想,对于开发新型发动机参数显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