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德育功能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名家名师是美术院校精神和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学生习艺、做人的理想楷模。广州美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吸引广大青年学子在品味艺术中感悟人生,名家名师的美术智慧、人格魅力、艺德修养为美术院校培育德艺双馨美术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文化育人”的效果。
  [关 键 词] 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80-03
  广州美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藝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本着“品味艺术、感悟人生、陶冶情趣、身心发展”的宗旨,邀请国内外美术界享有盛名的艺术名家、艺术大师亲临校园,与青年学子一起谈艺术、悟人生、论做事、话做人,通过讲座、座谈会、名师有约、名师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再现名师求学历程和从艺经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浸润审美和思想品格、激励奋发进取,促进莘莘学子在文化艺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该品牌曾获得广东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一、校园文化品牌含义与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特色
  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是校园文化成果化建设和品牌化培育的产物,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是一种影响较大、深受师生喜爱和广泛认同的标志性、示范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它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普及度区别于一般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先进主导性、办学特色性和广泛认同性。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院校特色性是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显著特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大多体现本高校或本院系的文化精神、专业特色及学科优势,具有与其他高校或院系的校园文化活动明显不同的内涵与形式。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应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体现了艺术外在美与精神内在美的有机统一。既要强调校方组织的主导性,也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性。
  多年以来,广州美术学院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结合学院浓厚的学术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艺术资源,成功策划和打造了《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等一批校园文化精品。其中《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在艺术与人生之间找到成功的交集,通过营造一种学生喜爱的与名家名师会面的氛围,形成一种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师生间这种共情的交流,不但满足了广大学生在学术探讨方面的追求,而且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塑造学生优良品质、在人生启迪和德育熏陶上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艺术院校艺术名家名师讲坛特色亮点与德育功能
  学校成立《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活动策划小组,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牵头,科研处、学生处、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具体实施,经过17年探索实践,形成了名师主动参与、师生交流互动、选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成为校际间学术交往的平台,不仅在本校具有影响力,省内相关高校也享负盛名。它的特色及亮点在于:在学术研究上,紧扣大师成长的人生历程、艺术感悟,通过现身说法,思想内涵深刻、艺术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德育渗透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师的艺术风格和道德情操,通过情理互化,转变为主体的道德需要,完成道德内化,使学生深深受益。
  (一)名人效应——选题的吸引性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高等美术教育先驱,已有61年的办学历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美术界享有盛名的艺术名家、艺术大师,他们的艺术风格、处世修身是学生习艺、做人的楷模。在主讲嘉宾的选择上,策划组结合美院特色,着重邀请美术界、设计界以及评论界的各方名家。获得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雕塑大师潘鹤和国画大师杨之光、美术教育家郭绍纲、美学理论家迟轲、设计艺术大师尹定邦、省美协主席许钦松等国内著名的名家大师,已成为《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的常客,他们既是学生景仰崇拜的前辈,也是同所院校出身的校友、师长,同根生、同地缘,所展示出来的美术智慧、人格魅力和艺德修养更为学生所接受、推崇,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德艺双馨的渗透。
  (二)育人效应——内容的导向性
  在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艺术”与“人文”主题,坚持导向性和示范性,不仅研究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紧扣大师成长的人生历程、艺术感悟,学生在参与中受到启迪、引起共鸣,从而于专业上不断深入、于人文素质上不断完善。如著名漆画家、中国漆画研究会副会长蔡克振教授在《艺术人生与漆有缘》的主题讲座中,通过展示个人创作的九十余幅作品图片,播放自己多姿多彩的晚年创作活动,生动幽默地叙述了自己与漆画的不解之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漆画在中国兴衰、曲折的发展历程,青年学子对漆画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要自觉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在与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交流时,他专门留下寄语:昨天会越来越多,明天会越来越少,希望大家把握时间、把握自己、把握好这令人终生难忘的四年,在人生的黄金时代走出美好快乐的明天。
  (三)“内省”效应——主题的鲜明性
  讲坛活动地点和传播理念的多元化造就了讲坛形式的多样性。讲坛的地点不拘泥于在报告厅,更多的是到专家学者的工作室,现场体会大师的魅力、感受“美”的力量。潘鹤是一位醉心于用雕塑去塑造民族“灵魂”、用生命去刻画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雕塑大师,大多数作品展示了不同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感情宣泄”。学子们走进潘鹤艺术园区,不仅再现了名师治学与人生的不凡历程,而且还能够与大师一起分享困难面前不妥协、勇于探索的艰辛创作经历,潘老发自肺腑的教诲、睿智的言辞中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令在场的学生为之动容,感受到一股催人上进的暖流。这种育德教育模式摒弃了说教,以情感人,听众在潜意识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德育内容,以美的形式达到育德目的。   (四)“同理心”效应——交流的坦诚性
  在新时期,大学生的关注点不在于你说什么,更乐于观察你在做什么,更在乎教育者是否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师长和朋友。传统的学术讲座以专家讲为主,学生只是在听,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而艺术人生讲坛则强调传授双方面对面的交流,主讲嘉宾与现场观众实时互动,学生大胆的提问、学者坦诚的回答,彼此直接交流,学生走近学者、亲临其境,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而且容易引起共鸣,真真切切地感受艺术家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治学精神。如策划组结合版画家潘行健和国画家刘济荣个人速写展在美术馆举行的契机,巧妙地将活动《对话》安排在展厅的作品前举行,学生紧紧地围坐在名师身旁,现场气氛轻松,师生间的距离骤然拉近,没有居高临下,更多的像朋友之间的交流,名师在现场做示范,学生既可以将自己专业或生活上的困惑直接与名师进行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拿给名师点评,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三、艺术院校艺术名家名师讲坛的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先后组织了170多场活动,它展现了名师名家对美术教育的艰苦付出、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等奉献精神,留给了年青一代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广州美术学院总结了历年来《讲坛》的精华,专门录制了名师名家专题片、出版了《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丛书等,吸引广大青年学子在品味艺术中感悟人生,达到了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发挥讲坛的辐射渗透功能,塑造高尚品格
  好的品牌能得到受众者的认可,能增强受众者的吸附力和关注度。《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经过十多年的打造,已经成为辐射全校、影响周边高校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不仅本校的学生踊跃参与,其他高校学子也慕名前来旁听。(1)按照“创品牌、造精品、出成效”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辅导师资的队伍建设,不仅鼓励在职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盛情邀请艺术名家大师以关心后辈、提挹后生的热忱加入其中,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催人上进的暖流,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2)按照特定时段“有的放矢”。在时间安排上,主要选择在新生入学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期间的两个重要阶段;在内容设置上,新生入学期间,把新生入学教育与名家名师的讲坛结合起来,让新生一入校就见到心中的大师,就感受到艺术的盛宴和大师的魅力,从而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艺术节期间,把讲坛活动与学术交流结合起来,不仅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搭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逐步形成推崇名师、学习名师、追求真知的艺术氛围,吸引广大青年学子在品味艺术中感悟人生;(3)按照效果需求因地制宜。讲坛场地的设置不拘于校园,形式多样,既邀请艺术大师莅临校园开设讲座,娓娓道来、交流互动,又组织学生到名家名师工作室座谈,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还直接组织人员到名师画展现场参观临摹,学习借鉴、互融互通。
  (二)发挥讲坛的导向功能,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引领和示范等主导作用,以点带面,形成效益。《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的品牌效应在于发挥了专家、学者、大师在理想信念、高尚品格、治学精神、事业成就等方面的导航作用,为广大青年学子在求学及人生的奋斗历程中崇尚艺术、追求真理、严于进取等方面树立了榜样,启发了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如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的主题活动期间,学校特别策划了“永远的旗帜”艺术人生讲座:《再读胡一川——找寻艺术与青春的意义》。胡一川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美术史上的领导者、教育家、活动家、艺术家,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创作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美术作品。讲座邀请了胡一川早期的学生、同事及亲屬出席,围绕着“战火中的青春”“踏遍青山人未老”“此情可待成追忆”三个主题开讲,通过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研究角度展示了胡老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不一样的青春年华,以胡老各个时期的版画作品为线索,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追求艺术、追求进步的青年成长为名垂美术史的革命美术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胡老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精神和对艺术的卓越成就,活动现场激荡着追求进步的情怀,展现着爱国奉献的风采,激发起更多的青年弘扬“五四”精神,薪火永续,代代相传。
  (三)发挥讲坛的审美优化功能,引领青年风尚
  杨经铭先生指出:“我们的道德教育长期缺乏的是审美意味,教育缺少美的润泽,因而难以向个体内化;教育方法上‘填鸭式’灌输多,而艺术的启发教育和愉快教育少,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讲坛活动把德育内容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学者治学历程和为人之道牵动着学生的情愫,使美的形式和美的情境对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德育过程和谐,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易于被青年接受。如在《艺术人生——走自己的路》专题讲座中,作为德艺双馨的著名艺术家,杨之光教授以其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坚韧执著的艺术追求打动了每位听众,成为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楷模。不仅在讲座上,在日常的人格魅力上,杨之光的高尚品格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为下一代的成长倾注满腔热情,出资设立的“杨之光贫困生奖学金”使众多学生得以延续学业;他无偿将个人1000多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市场价值超过亿元。榜样的力量无穷,在杨之光等艺术家的精神感召下,众多的受助学生和热爱艺术的学子感恩回馈社会,引领青年风尚,积极参加学生感恩作品展及美术作品义卖义捐活动,义卖所得款项通过设立助学金回馈社会,校园里浓郁着受助、感恩、回馈生生不息的和谐文化氛围。
  (四)发挥讲坛的情感内化功能,深化道德情感
  道德内化是主体对外部道德规范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理念的过程,是德育的关键过程。只有“动情”才能从“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艺术人生——艺术名家名师讲坛》蕴含了思想道德内涵,可以使学生在提高美术专业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其敏从艺录”讲座举行期间,刘其敏老师由于身体健康原因没有亲临讲座现场,讲座由他的几代学生担任主讲,通过播放刘其敏老师作品研讨会短片和作品PPT、主讲嘉宾满怀深情讲述等形式,再现了刘老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以洁净光感的画面表现他心如止水的情感,与时俱进的画法表达着他对社会进步的关注,独树一帜的画风诠释着他对未来的自信,他用一生的坚持告诉年青一代,在浮躁的环境下也能保持纯朴、强烈的创作热情。学生被刘老高尚的精神和不朽的作品折服,自觉组成志愿者,利用假期到刘老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近距离聆听这位淡泊明志的大师的教诲,身临其境感受大师身处闹市却心如止水、身居简室却崇艺乐道的可贵精神。一位学生在留言中写道:“在这个价值观、世界观被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年代,在这个躁动的青春时刻,我从您的画中看到了真正值得用一生追求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侯旻翡,谭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探究:以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6).
  [2]孙绍振.演说经典之美[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杨经铭.道德教育应重视以美辅德[J].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版),1998(3).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邵义光.音乐的德育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中最基本的单元,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培养。运用ZMET隐喻抽取技术,希望通过对受访学生的深度访问,了解其对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的心智模式,从而提炼总结出对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真实看法,以期从新的视角去研究课题教学质量问题。  [关 键 词] ZMET;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70
期刊
[摘 要] 随着作文批改网在英语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也随之改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教”转变为课后的“学生学”,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阐述了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新角色。  [关 键 词] 句酷批改网;写作教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60-02  
期刊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招生政策的调整,高职学生的特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进行因材施教,构建高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因材施教;高效课堂;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開放式网络课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教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一致好评,MOOC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MOOC模式下的教学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分析MOOC背景下教学模式的理念和优势,研究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突出地方发展优势,这对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要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强化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体系,改革教学实施模式,依据“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原则,改革荆楚理工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地域性特
期刊
[摘 要]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上2012年至2017年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研读,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地区分布、研究层面、研究主题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厘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信息化;内容分析;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05-0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语文教学所担负的教育职责也随之加重。为了能够满足素质教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的理念或是教学方法方面都需要积极进行创新,逐步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论述职业内容的含义,具体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旨在增强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
期刊
[摘 要] 自产生学校教育以来,教育管理就以一定的形式出现了。现代的教育管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从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来看,现代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課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又与其他环节紧密相连。思想政治课常常被认为是“大道理丰满,实用性骨干”的一门学科,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老生常谈”,因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收效甚
期刊
[摘 要]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息息相关。绩效工资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优化完善,是目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工资激励机制优化有助于高校培养和吸收更多的优秀教学人才,更好地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可持续稳健发展。  [关 键 词]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汽修专业实行新师徒制,是适应国家要求而提出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但是在高职学校中,学生固有的学习态度和观念还没有改变。在课堂上厌学、玩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教育秩序的缺失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从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两方面进行思考,从建立教学秩序的角度来思考新师徒制发展的思路,有着实际的意义。  [关 键 词] 汽修专业;新师徒制;教学秩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