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与社会道德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人们对当前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低碳这个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强烈关注,关于低碳生活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传统生活的区别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较为科学的论述。但是如何以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为精神动力,以新的视角从人类社会道德责任的角度审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研究则比较少。在此,本文将低碳生活与社会道德责任联系在一起,研究社会道德对于低碳生活实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低碳生活 社会道德 新能源
  
  一、概念探究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心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社会道德,是指在某种特定的社会中所存在的道德意识,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兴起于国外,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建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长远来看,低碳生活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它的盛行与自身所蕴含的环保元素和道德魅力密不可分。
  二、低碳生活的道德起源与发展
  (一)工业社会之前。
  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主张推己及人,爱人及物,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观念。人类和自然环境一直是一个统一体。但是最初,人类尚未摆脱动物状态,没有充分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不认为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不道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语言和劳动的推动下,人逐渐具备了社会性质,环境道德意识逐渐苏醒,并且指导人们来保护环境。奴隶社会时期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和自然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封建社会“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则万物不繁”就指出了人类应尊重自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规律,不妨碍其生长;主张物尽其用,不能取之无度,用之无节。这种道德观,至今为止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解决目前环境危机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二)工业社会之后。
  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科学技术空前进步,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应对“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选择“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则应该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道德对于低碳生活的规范与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他物种同人类一样具有同等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威胁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更不能剥夺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来获得自身的发展机会。人类应该与自然环境和其他物种和谐相处,共生共存。
  2.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节俭有效地利用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在环境面前,每个人都有享受良好环境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同时负有为当代和未来保护与改善环境的义务。
  3.在环境面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种族之间,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机会应当是平等的,都应该公平地分享资源,公平地满足在发展与换环境方面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发展不应该限制其他国家、民族或者社会、世代的发展。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不因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三、低碳生活的道德价值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保护环境”纳入道德范畴,但这一概念不是从环境伦理角度提出的,而是从社会伦理角度作为社会公德的规范提出的。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已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道德的推动下进行低碳生活是每个人保护环境的最佳方式。
  (一)互融共存、和谐统一的道德理念要求我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之间自始至终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向自然无限度地索取,极大地破坏了环境;人类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严重等种种现象。这些变化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选择低碳生活。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完整性,自然界的利益就是人类的利益,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自身,因此,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来降低碳的排放量以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互融共存、和谐统一。
  (二)文明进步、开拓创新的道德追求推动低碳生活的进行。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给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生活发展方式,而不能任由其肆意扩展。新的文明进步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更多、更新、更高水平的高新科技作为支撑。这就充分体现了社会道德的规范性和推动性。多年以来,人类一直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这三种化石能源约为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87%,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毋庸置疑,无节制地耗费能源,人类将把自己推向能源穷尽的绝路。在社会道德的规范指导之下,国家大力推行低碳的可再生资源。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当时的7%增至2020年的15%优先开发水力和风力作为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水电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规模位列世界前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能力仅次于日本。同时,企业开始选择高新科技的低碳产业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同低碳经济相对应的,社会道德也在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改变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崇尚简约生活,关掉煤气,放弃驾车骑车出行,但是,能够自觉做到在可持续消费价值观的指导下做到适度消费的人不多,低碳生活方式的维持依然需要文明进步、开拓创新社会道德的推动。
  (三)基于人类的共同利益,低碳生活是所有国家共同的道德责任。
  人类共有一个地球,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量过多,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内外所有企业和每个民众的责任。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料,应对气候变化与应对金融危机一样,是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具有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德责任感。欧洲国家将能源技术创新看作是新的经济革命和绿色复苏计划的核心,迫切希望靠技术来刺激经济。美国奥巴马政府也将绿色经济作为经济振兴的重要内容,把新能源比重提高到30%,举全国之力构建美国的低碳经济领袖地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技术方面,肯定比不上欧美,但是,中国从来没有放弃:从1998年开始,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先后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经济促进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法律文件。
  四、结语
  社会道德只有被人们所接受,转变成内心的道德信念,才能转化成人们自觉进行低碳生活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就必须在全社会开展系统的社会道德教育,加强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把道德规范转化成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力量,这样低碳生活方式才能在全社会普及并长久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凤华.试论环境保护的道德价值.山东环境,1999,(2).
  [2]国际档案.京都议定书.潇湘晨报,2005-2-16.
  [3]王文军.环境保护的哲学意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9.
  [4]陈熙琳.具有道德向度的低碳时代.中国西部风云榜,2009.7.
  [5]冷开振.低碳:环保世代的道德生活.决策管理,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逐步在全国开展。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学生犯错的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能够保证教学秩序,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惩戒教育 惩戒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惩戒成了教育教学中一个敏感的话题
摘 要: 电子专业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了本课程,具备从事电子专业技术岗位所需的实践知识和生产能力,成为电子制造行业第一线应用型专门型人才。  关键词: 电子专业课 激发兴趣 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教学有效性    对于不太熟悉的电子专业课程,初学的学生不敢轻易动手,如果对它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和实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
摘 要: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在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教师要勇于投身创新教学,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在《电工基础》创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培养。  关键词: 《电工基础》 教学创新 创新型学生 创新能力    我任教中职对口单招电类专业《电工基础》学科已有十六年,一直都在思考探索,这门学科应该如何创新,改进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学生把这门学科知识学得更扎实,又能学
教学风格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方法,它表现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各个方面。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除使用语言外,非语言交流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肢体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用以传达自己感情的各种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如站、坐、动等。肢体语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所见到的要比所听到的记得更清楚,人们总能记得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肢体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我国建筑装饰市场容量进一步持续扩大,全行业急需高层次的建筑装饰人才,由此催生了我国建筑装饰专业的大发展。但在教学体系的纵深层面,仍存着结构性问题,导致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严重滞后于2l世纪全新装饰理念支配下的行业发展水平。我从我国高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自主创新模式的系统方法。  一、当前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材滞后于行业
摘 要: 专业课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入门、学通专业?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而且需要与时俱进,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财会专业 理论 人力资本    近几年,我主要担任我校的财会教学工作,财会的学科很多,而《基础会计》、《统计》等是其中较基础、较重要的学科。学生从初中升入职业高中,是第一次接触专业。我们应让学生入门,提高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这个重担应该落在《基础会计》上。
第一,要从工作的摆布上解决好“软”与“硬”的问题,坚持两手抓。抓党风和廉政建设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离开抓党风和廉政建设,其方向就没有保证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适当开展课外拓展实验的必要性,并具体设计了人体皮肤电阻的测量、人体血压的测量、实用小仪器的使用和数码摄影等四个课外拓展实验项目。  关键词: 初中《科学》课程 课外拓展实验 教学改革 皮肤电阻    1.引言  1990年前后,浙江省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以“自然科学”课程取代,课
摘 要: 教师应抓住活动契机,尝试从活动契机的角度,善于挖掘,为我所用,逐步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乃至毅力、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磨炼和提高。通过掌握班集体基本情况,促进学生集体成长,并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从而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中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和良好集体的形成。  关键词: 教育活动 契机 班级管理    所谓教育活动契机,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良机,
摘 要: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我国众多中学里,大多数班主任均存有明显的职业倦怠感。最显著的症状在于工作满意度低下、工作热情与兴趣丧失、与同事及学生的情感逐渐淡化。重视及解决中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能促进中学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感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