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这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但也不能忽视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
一、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期。人的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早读和班队活动课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名人传记、科幻小说等,还要求学生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和异想天开等节目,并告诫学生,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并不是像科学家和文学家那样一定要创造出新产品或新作品,只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和解法,不落俗套的建议或思路,便是"创新",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创新精神是创造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成果。创新精神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敢作敢为"。敢想,即敢想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敢想的、别人想不清的;敢为,即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敢为别人所不能为,敢为前人所未为。有时学生的行为难免"出格",我总是尽量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去这样想,大胆去这样做。记得有一次返校劳动,我班参加返校劳动的人比较少,但任务却很繁重,除了做教室、公地、厕所外,还要扫一块大操场以及清除操场周围的洒了除草剂的杂草。我安排了六个男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要求他们把清理完的杂草堆成一堆焚烧。我很清楚这一组分到的任务最重,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我一再次强调虽然这组任务重,但一样要做好。最后问他们有没有问题,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劳动开始半小时后,其他组的同学都干得热火朝天,那六个男生已经在操场上打篮球了。我责问他们说:"别人都在劳动,你们却放下事情来玩儿,像话吗?"他们镇定地说"我们干完了,不信您可以去检查。"我去查看了他们的劳动场地,果然他们已完成了任务。原来他们把要求的最后一步焚烧杂草改为第一步,然后是清扫草灰和铲除未烧完的草,难怪他们干得又快又干净。我当即就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有创新精神,同时又指出用火烧来除草的做法要慎用。这六个男生非常兴奋,他们说:"我们怕被老师说成是投机取巧,想不到还受到表扬。"
三、开辟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形成的。为此,我有意识地开辟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记得我教的上一届学生,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所以一些同学经常忘记做值日工作,不爱惜劳动工具等,针对此现象,我组织全班讨论,决定开展"我为品行加分"的活动。活动规定:教室、公地以及相应的劳动工具的保管实行承包,由多少人完成就计多少分,均由抽签决定。各组都要与班委签定协议,没有达到要求或被值周扣分的,则要扣除相应组成员的品行分。另外,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要扣分,违反校纪校规及班规的要扣分,等等。活动特别强调了几个奖励品行分的条件:为班级提出建议,经过集体讨论后被评为"金点子"、"银点子"和"铜点子"的,则给予建议人相应奖励分数。高质高效、创造性完成班级工作的,给予品行加分,等等。这样,"我为品行加分"蔚然成风,经常听到学生给班集体提建议或看法,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生获奖增多了。到了期末,几乎所有的同学的品行都在良以上。通过不断开辟创新环境,不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也增长了才干。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它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执着的创新情感、顽强的创新意志、持久的创新毅力、勇敢的创新行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创新人格是形成和发挥能力的底蕴。魏书生说过:"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首先是动机和胆略,在具备了崇高的动机和无畏的胆略之后,决定成败的重要条件就是意志了。"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只有平常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在遭遇重大的困难时,在工作极其繁重时,却有超乎平常人的耐心和毅力。我班有一女生,特别酷爱弹电子琴,还弹得特别的棒。但有一天,她不小心,左手被门压伤了,弹电子琴也中断了。手伤好后,无论怎样弹,都达不到前面的效果,她便想放弃。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从学校图书室借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有关的书,要求她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照。后来她终于想通了,继续练电子琴,现在已成了一个弹电子琴的能手,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是对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有效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
一、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期。人的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早读和班队活动课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名人传记、科幻小说等,还要求学生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和异想天开等节目,并告诫学生,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并不是像科学家和文学家那样一定要创造出新产品或新作品,只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和解法,不落俗套的建议或思路,便是"创新",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创新精神是创造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成果。创新精神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敢作敢为"。敢想,即敢想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敢想的、别人想不清的;敢为,即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敢为别人所不能为,敢为前人所未为。有时学生的行为难免"出格",我总是尽量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去这样想,大胆去这样做。记得有一次返校劳动,我班参加返校劳动的人比较少,但任务却很繁重,除了做教室、公地、厕所外,还要扫一块大操场以及清除操场周围的洒了除草剂的杂草。我安排了六个男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要求他们把清理完的杂草堆成一堆焚烧。我很清楚这一组分到的任务最重,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我一再次强调虽然这组任务重,但一样要做好。最后问他们有没有问题,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劳动开始半小时后,其他组的同学都干得热火朝天,那六个男生已经在操场上打篮球了。我责问他们说:"别人都在劳动,你们却放下事情来玩儿,像话吗?"他们镇定地说"我们干完了,不信您可以去检查。"我去查看了他们的劳动场地,果然他们已完成了任务。原来他们把要求的最后一步焚烧杂草改为第一步,然后是清扫草灰和铲除未烧完的草,难怪他们干得又快又干净。我当即就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有创新精神,同时又指出用火烧来除草的做法要慎用。这六个男生非常兴奋,他们说:"我们怕被老师说成是投机取巧,想不到还受到表扬。"
三、开辟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形成的。为此,我有意识地开辟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记得我教的上一届学生,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所以一些同学经常忘记做值日工作,不爱惜劳动工具等,针对此现象,我组织全班讨论,决定开展"我为品行加分"的活动。活动规定:教室、公地以及相应的劳动工具的保管实行承包,由多少人完成就计多少分,均由抽签决定。各组都要与班委签定协议,没有达到要求或被值周扣分的,则要扣除相应组成员的品行分。另外,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要扣分,违反校纪校规及班规的要扣分,等等。活动特别强调了几个奖励品行分的条件:为班级提出建议,经过集体讨论后被评为"金点子"、"银点子"和"铜点子"的,则给予建议人相应奖励分数。高质高效、创造性完成班级工作的,给予品行加分,等等。这样,"我为品行加分"蔚然成风,经常听到学生给班集体提建议或看法,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生获奖增多了。到了期末,几乎所有的同学的品行都在良以上。通过不断开辟创新环境,不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也增长了才干。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它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执着的创新情感、顽强的创新意志、持久的创新毅力、勇敢的创新行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创新人格是形成和发挥能力的底蕴。魏书生说过:"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首先是动机和胆略,在具备了崇高的动机和无畏的胆略之后,决定成败的重要条件就是意志了。"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只有平常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在遭遇重大的困难时,在工作极其繁重时,却有超乎平常人的耐心和毅力。我班有一女生,特别酷爱弹电子琴,还弹得特别的棒。但有一天,她不小心,左手被门压伤了,弹电子琴也中断了。手伤好后,无论怎样弹,都达不到前面的效果,她便想放弃。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从学校图书室借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有关的书,要求她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照。后来她终于想通了,继续练电子琴,现在已成了一个弹电子琴的能手,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是对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有效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