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美话“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口的良药虽苦只要能送至腹中就能治病,想要送入腹中,就需要进行外部包装,美化“苦”达到医人。批评教育犹如“苦口的良药”,把批评变成“美话”,让内心受到共鸣,从而达到效果
   当前的教育让班主任工作陷入两难,一方面面对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面对教育政策人性化。班主任 “合法教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显得无策。曾经有一名人说过“人的一生总是在批评中成长,没有批评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内心接受批评,自觉反省、总结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展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一、什么叫“美话”批评教育
   “美话”并不是说好话,而形如避重就轻,中心明确而引导诱之,就像糖衣炮弹的药物,口感好还能达到治病效果。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个性张扬、留守子女增多等,让学生内心处于多变的因素。这就给批评教育带来挑战。“美话“批评教育就显得重要。批评并非被动交流,它应建立在心灵的交流的基础之上。“以情促教”,让其内心平和的接受,达到“美话”批评教育。班主任就必须恰当使用批评的“美话”艺术,使德育教育过程不是说教。
   二、影响批评效果的因素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学生害怕批评班主任老师也面临批评为发泄内心的不满的机会,效果甚微。首先批评没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缺乏沟通,其次批评的硬着陆,没有层次性,最后批评缺乏艺术性。让批评“美话”,使学生受教老师心悦。德育教育中我们不是在宣讲德育直做德育工作的普及者,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接受并得到改正。
   三、批评教育中的“美话”原则
   1、批评要结合“学情”就事论事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现在的状况,脾气,性格,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这就是“学情”,批评中,有的学生反侦察能力较强,班主任老师没有对事实进行调查清楚批评不到点上,学生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学生家庭长期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孩子身上沾染社会气息。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了如指掌。例如:我班有个学生,特“油滑”老师面前较为乖巧,受家庭的影响在班级中严重存在社会“老大”行为,直接用正面教育反而无效果,充分掌握学生“学情”为批评提供素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批评要有个体差异性,分层次
   学生个体是不同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特征。在批评时应分层对待,我班有个女生,个性较强、做事不想后果。就事论事她错但批评时把握不准个体特点,她反而认为你在给她“盖大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在今后的管理中变成“钉子户”。元元是我班上很乖巧的一个女生,在上周末回家拿衣服而没有按时到校,原来父母亲外出回来晚了导致孩子推迟返校,这类型的学生胆小,平时不太犯错误,就应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让自己清楚,反而有利于错误的改正。
   3、批评要走向生活
   在班主任工作历程中,我发现再精美的语言,如果学生没有接受,受到启发,那也是无用功,教育学生就变为“义务”,说者和听者都处于完成任务。原因何在?在于我们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知识”化没有很好的让其生活化,每天我们接触生活,我们的思想因生活而改变,没有生活作批评教育的载体,是生硬的。我班一学生叫“牛娃”这外号你就知道常规的批评教育是无效的,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体会问题的是非,这样的批评教育让学生信服。
   4、批评要以“情”促教
   情感是一个人和内心交流最有效地因素。批评教育过程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表达过程。“以情育人”以情感为载体,让受批评的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反省;在体会中感悟自己的错误。批评教育过程中以“情”育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人。
   总之,批评教育是永不过时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德育教育因“美话”批评而改变师生的对立教育方式。她的艺术性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总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变“我怕受批评”为“我要受批评”。让批评“美话”让班主任工作具有安全、实效感。
其他文献
期刊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是我国17世纪著名的学者、医学家、思想家和书画家。从小受到了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博涉各个领域,在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有“学海”之称,并有
【摘要】 班级组织在建立之初是应普及教育之需而逐渐构建和形成的。它在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方面起到了无法估价的推进作用。班级管理不能徘徊于传统的羁畔中,而应在新的起点上,构建一种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班级集体成为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主任 改革      班级组织在建立之初是应普及教育之需而逐渐构建和形成的。它在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方面起到了无法估价的推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体罚学生现象在学校已经基本消失。但是,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实施了"心理惩罚",对此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察觉不到或忽略不计,甚至认为是一种教育学生之有效办法,并推而广之。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心理需要是建立在温饱、安全等生理需要之上的归属,新生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每个人都有爱抚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它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的好坏,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笔者体会到班主任工作
期刊
【概要】 初中学困生是摆在初中班主任面前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大难题,首先必须对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找到了病因才可能真正把病治好。为此,笔者针对学困生自身导致的原因,通过调查、访问,分析、总结,找出了一些问题的症结,提高了转差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学困生 自身原因 调查分析      导致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笔者针对学生自身形成的原因展
期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中国传播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十年,也是互联网崛起的十年。新浪、搜狐、网易、雅虎等商业网站,如今已经成为中文新闻资讯最强大的传播者,这
长期以来,转"差"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老师,有时确实令人束手无策,以至无奈放弃。这样一来,不但会直 接阻碍班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会使那些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中等生受到影响。班主任如果放弃了学困生,那么他的教育将是不负责 任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应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头戏。   从目前学困生的现状来看,导致其变"差"的原因主要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家庭心理因素
期刊
十几年来,我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体育课的不同类型,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分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定分组教学的依据   确定教学分组的总依据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凡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分组方法,均可采用。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在确定教学分组时,应考虑: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课的组织和安排;   (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