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校法律援助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灵活化的特征,但是该模式也面临着受案范围窄层次低、援助方式被动单一等问题。为更好地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我们应立足高校的现实情况,从发展方向、援助方式、资源共享、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一套可供复制的高校法律援助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法律援助;模式优化
“互联网+”在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等方面加大融合,使整个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法律援助亦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基于高校建立的法律援助,传统的高校法律援助面临着诸多困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拓宽了高校法律援助的案件来源、丰富了高校法律援助的形式。诚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互联网+“不断与法律融合的今天,法律援助尤其是高校法律援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渗透。“互联网+法律”是互联网与法律融合的产物,互联网以其高效、便捷、方便传播的特点,为法律援助带来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
2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的特点
2.1 多元化
基于互联网的广泛性、便捷性等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法律援助打破了空间的壁垒、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大大提升了法律援助的多元化。高校可以基于自身校内资源建立线上的法律援助平台,该平台基于案例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库以便其自助搜索解决一般常识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建立交互平台,提供援助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线上交互式答疑,以解决线下案源受限的困境。此外,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援助学生可以创新援助方式如结合热点案件进行网络普法、分享近期庭审资讯等。
2.2 灵活化
传统高校法律援助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过于严格,往往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安排学生值班、接待援助对象,这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法律援助可以将法律援助的地点从线下固定位置转移到线上,这大大增加了提供援助的学生服务时间弹性,受援对象通过线上留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值班人员可以选择方便的时间进行解答,而值班人员空闲时间不尽相同,从而可以互相补充,保证线上法律援助持续高效进行。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面临的挑战
3.1 受案范围窄、层次低
高校法律援助提供主体以学生为主,而在校生不得参加法考,故在校生无法以实习律师的身份代理案件,这本身就限制了高校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此外刑事诉讼事关个人的自由乃至生命,很少有人会向在校大学生寻求法律援助,因此,看似广泛的法律援助受案范围,真正落实到高校法律援助层面的也仅剩一些简单的民事案件。而数量有限的民事案件还会被一些律所截留用来锻炼实习律师业务能力,如此一来,真正能落到高校法律援助中心的案件少之又少。
3.2 援助方式被动、单一
当前高校法律援助大多是被动地等待当事人上门寻求帮助,或者去附近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这种援助方式不仅受众有限,而且方式单一,无法在纠纷发生之前介入,无法通过事先介入的方式预防纠纷的发生,只能被动的等待纠纷发生再采取补救措施,这极大的限制了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高校法律援助平台不僅仅可以提供在线法律咨询,而且可以开拓非讼法律服务领域,可以利用平台发展在线调解等新的服务模式,以丰富高校法律援助的服务方式。
4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的优化策略
4.1 创新援助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法律援助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高校法律援助中心既可以开展法律讲座、普法宣传等,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邀请高校的法学教师或律所的专业律师对常用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分析案例、解读法律法规等,通过多样化的援助方式增强高校法律援助的影响力,扩大法律援助受益群体,让高校法律援助真正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让法律援助着重于纠纷发生前的预防,以便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对社会纠纷的预防作用。
4.2 增强资源共享
“互联网+”时代所倡导的思维是共享、共赢、开放的思维,开放和共享才能使得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多的社会链接、汇聚更多的优质资源。基于各大高校建立的线上法律援助平台,各个高校可以共享法律援助典型案例,遇到棘手的案例甚至可以线上共同探讨,给出不同解决意见,为受援主体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应注重与其他高校、政府共享资源并且建立常态有效的合作机制,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增强法律援助的实效。
4.3 拓展资金来源
高校法律援助中心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为知识付费的时代。在社会层面,法律援助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起众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校法律援助中心运行;在高校自身层面,可以将法律援助中心纳入教学计划,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纳入教学计划的法律援助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保障有效运行。
5 结语
如今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区块链”、“大数据”兴起,社会已经对法律援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把握时机、优化模式,乘着“互联网+”这股东风,立足高校的现实情况,从援助方式、资源共享、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一套可供复制的“互联网+”高校法律援助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玲玲.“互联网+法律诊所”运行模式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2] 周维颖.高校法律服务平台运行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02).
[3] 王桂琦,王子潇,党钰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法律援助的创新模式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2).
[4] 伍浩鹏.有效援助论[J].时代法学,2009(03).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法律援助;模式优化
“互联网+”在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等方面加大融合,使整个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法律援助亦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基于高校建立的法律援助,传统的高校法律援助面临着诸多困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拓宽了高校法律援助的案件来源、丰富了高校法律援助的形式。诚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互联网+“不断与法律融合的今天,法律援助尤其是高校法律援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渗透。“互联网+法律”是互联网与法律融合的产物,互联网以其高效、便捷、方便传播的特点,为法律援助带来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
2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的特点
2.1 多元化
基于互联网的广泛性、便捷性等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法律援助打破了空间的壁垒、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大大提升了法律援助的多元化。高校可以基于自身校内资源建立线上的法律援助平台,该平台基于案例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库以便其自助搜索解决一般常识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建立交互平台,提供援助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线上交互式答疑,以解决线下案源受限的困境。此外,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援助学生可以创新援助方式如结合热点案件进行网络普法、分享近期庭审资讯等。
2.2 灵活化
传统高校法律援助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过于严格,往往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安排学生值班、接待援助对象,这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法律援助可以将法律援助的地点从线下固定位置转移到线上,这大大增加了提供援助的学生服务时间弹性,受援对象通过线上留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值班人员可以选择方便的时间进行解答,而值班人员空闲时间不尽相同,从而可以互相补充,保证线上法律援助持续高效进行。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面临的挑战
3.1 受案范围窄、层次低
高校法律援助提供主体以学生为主,而在校生不得参加法考,故在校生无法以实习律师的身份代理案件,这本身就限制了高校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此外刑事诉讼事关个人的自由乃至生命,很少有人会向在校大学生寻求法律援助,因此,看似广泛的法律援助受案范围,真正落实到高校法律援助层面的也仅剩一些简单的民事案件。而数量有限的民事案件还会被一些律所截留用来锻炼实习律师业务能力,如此一来,真正能落到高校法律援助中心的案件少之又少。
3.2 援助方式被动、单一
当前高校法律援助大多是被动地等待当事人上门寻求帮助,或者去附近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这种援助方式不仅受众有限,而且方式单一,无法在纠纷发生之前介入,无法通过事先介入的方式预防纠纷的发生,只能被动的等待纠纷发生再采取补救措施,这极大的限制了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高校法律援助平台不僅仅可以提供在线法律咨询,而且可以开拓非讼法律服务领域,可以利用平台发展在线调解等新的服务模式,以丰富高校法律援助的服务方式。
4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的优化策略
4.1 创新援助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法律援助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高校法律援助中心既可以开展法律讲座、普法宣传等,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邀请高校的法学教师或律所的专业律师对常用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分析案例、解读法律法规等,通过多样化的援助方式增强高校法律援助的影响力,扩大法律援助受益群体,让高校法律援助真正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让法律援助着重于纠纷发生前的预防,以便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对社会纠纷的预防作用。
4.2 增强资源共享
“互联网+”时代所倡导的思维是共享、共赢、开放的思维,开放和共享才能使得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多的社会链接、汇聚更多的优质资源。基于各大高校建立的线上法律援助平台,各个高校可以共享法律援助典型案例,遇到棘手的案例甚至可以线上共同探讨,给出不同解决意见,为受援主体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应注重与其他高校、政府共享资源并且建立常态有效的合作机制,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增强法律援助的实效。
4.3 拓展资金来源
高校法律援助中心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为知识付费的时代。在社会层面,法律援助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起众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校法律援助中心运行;在高校自身层面,可以将法律援助中心纳入教学计划,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纳入教学计划的法律援助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保障有效运行。
5 结语
如今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区块链”、“大数据”兴起,社会已经对法律援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把握时机、优化模式,乘着“互联网+”这股东风,立足高校的现实情况,从援助方式、资源共享、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一套可供复制的“互联网+”高校法律援助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玲玲.“互联网+法律诊所”运行模式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2] 周维颖.高校法律服务平台运行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02).
[3] 王桂琦,王子潇,党钰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法律援助的创新模式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2).
[4] 伍浩鹏.有效援助论[J].时代法学,2009(03).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