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的应试思想,造成了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功利化,学生学习的浅层次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面的扩展和对深度的挖掘,这样才能呈现出触及灵魂的诗词盛宴,带给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推行深度学习迫在眉睫。
关键词: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为例来谈实施“深度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诗歌教学兴趣的导入,诗意的解读必须从诵读入手。诵读,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使诵读贯穿教学始末,从而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兴趣,提升情感认同,感知情感。
诵读设计:
(1)学生齐读,初步感知
(2)老师配乐范读全词并作诵读指导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让学生尝试配乐诵读(至少挑两名示范)
(4)在诵读中找出最能体现本首词情感的句子
2 迁移运用,理解象征意义
意象,是指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在本首词中,从意象入手是比较容易的解读方法。《雨霖铃》中的意象很典型,学生找出全部意象并不难,但是全部能理解意象所传达的象征意义,有一定难度,因此这样设置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意象选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意义,传达出什么情感,共同传达出什么情感?这个问题5分钟之内就会解决,本首词传达出词人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解读至此,本首词中的意象已经找全,情感也非常明确,但是想让同学们深度体会意象所象征的情感,必须举一反三。
师:你所知道的哪些诗或文章中有寒蝉这种意象?本首词中寒蝉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它还有其他象征意义吗?
生: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有蝉的衰弱的残声,以声衬静,也传达出悲凉之感。
师:还有吗?
生: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咏物诗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师:蝉往往在诗中传达悲凉的情思,象征高洁的品行。现在请同学们齐读 “咏蝉三绝”,其中一首同学们已经熟知,课下请探究骆宾王和李商隐的两首咏蝉诗中蝉所象征的意蕴。
这样学生对蝉这一意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诗歌情感有了更好的把握,从而也以此迁移其他意象在诗中的寓意。
3 合作交流,挖掘深层内涵
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词句的赏析,让学生通过对某几句诗词深度解析,从而准确解读全词的语言、技巧和情感。但是建议教师先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词句。
师:请同学们看情人惜别图,鉴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生:很感人。
师:能不能从语言、技巧或者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生: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依依惜别之情。
师:把“執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此情此境下柳永为何会“无语凝噎”?(言之有理即可)
生:不可以,少了那份庄重,表达不出难舍难分的情感。
师:同学们,读完这首词,对你触动最深的是哪一句?请自主鉴赏5分钟,然后在本小组交流探讨。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鉴赏,交流鉴赏之后,教师可以挑出二到三句让不同的小组进行展示,比如师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称为‘古今俊句’,看似平常的两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学生就会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去综合考虑。
4 依本溯源,深悟情感
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刻更到位的解读,必须要对诗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创做背景进行深度剖析。在本首词中,柳永为何那么伤感悲苦呢?难道仅仅是难以承受的离别之苦吗?明确:与他的创作风格和经历密切相关。教师展示《鹤冲天·黄金榜上》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让学生认真阅读,认真体悟“奉旨填词、眠花宿柳、白衣卿相”这三个词的深意。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第一个制作慢词的柳永,虽满腹经纶,但一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因此流连坊曲写下了大量受普通市民喜欢的词作。本词是他晚年赴任屯田员外郎时所作。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与红颜知己作别,离开汴京南下漂泊到楚地,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情感格外哀婉凄伤。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柳永深深的同情和叹惋背诵全词。
5 结语
本节课层层推进,学生在诵读和合作探究中学会意象分析法、词句鉴赏法,学会通过知人论世来更全面解读诗词情感。通过品鉴《雨霖铃》中感人至深的离别之苦,让学生对爱情有了最初的共识,对离愁有了更深的触动。学生对柳永也有更为客观的评价:一生虽然潦倒,但在诗词上的造诣却远胜那些虚伪的光鲜!柳永,我们心中永远的白衣卿相!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04).
[2] 章李鸽.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深度学习研究”(编号:JYKT2019054)
作者简介:李洋洋,女,硕士研究生,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郭小娟,女,本科,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桂琳,女,本科,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二高级中学)
关键词: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为例来谈实施“深度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诗歌教学兴趣的导入,诗意的解读必须从诵读入手。诵读,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使诵读贯穿教学始末,从而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兴趣,提升情感认同,感知情感。
诵读设计:
(1)学生齐读,初步感知
(2)老师配乐范读全词并作诵读指导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让学生尝试配乐诵读(至少挑两名示范)
(4)在诵读中找出最能体现本首词情感的句子
2 迁移运用,理解象征意义
意象,是指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在本首词中,从意象入手是比较容易的解读方法。《雨霖铃》中的意象很典型,学生找出全部意象并不难,但是全部能理解意象所传达的象征意义,有一定难度,因此这样设置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意象选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意义,传达出什么情感,共同传达出什么情感?这个问题5分钟之内就会解决,本首词传达出词人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解读至此,本首词中的意象已经找全,情感也非常明确,但是想让同学们深度体会意象所象征的情感,必须举一反三。
师:你所知道的哪些诗或文章中有寒蝉这种意象?本首词中寒蝉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它还有其他象征意义吗?
生: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有蝉的衰弱的残声,以声衬静,也传达出悲凉之感。
师:还有吗?
生: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咏物诗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师:蝉往往在诗中传达悲凉的情思,象征高洁的品行。现在请同学们齐读 “咏蝉三绝”,其中一首同学们已经熟知,课下请探究骆宾王和李商隐的两首咏蝉诗中蝉所象征的意蕴。
这样学生对蝉这一意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诗歌情感有了更好的把握,从而也以此迁移其他意象在诗中的寓意。
3 合作交流,挖掘深层内涵
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词句的赏析,让学生通过对某几句诗词深度解析,从而准确解读全词的语言、技巧和情感。但是建议教师先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词句。
师:请同学们看情人惜别图,鉴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生:很感人。
师:能不能从语言、技巧或者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生: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依依惜别之情。
师:把“執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此情此境下柳永为何会“无语凝噎”?(言之有理即可)
生:不可以,少了那份庄重,表达不出难舍难分的情感。
师:同学们,读完这首词,对你触动最深的是哪一句?请自主鉴赏5分钟,然后在本小组交流探讨。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鉴赏,交流鉴赏之后,教师可以挑出二到三句让不同的小组进行展示,比如师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称为‘古今俊句’,看似平常的两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学生就会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去综合考虑。
4 依本溯源,深悟情感
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刻更到位的解读,必须要对诗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创做背景进行深度剖析。在本首词中,柳永为何那么伤感悲苦呢?难道仅仅是难以承受的离别之苦吗?明确:与他的创作风格和经历密切相关。教师展示《鹤冲天·黄金榜上》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让学生认真阅读,认真体悟“奉旨填词、眠花宿柳、白衣卿相”这三个词的深意。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第一个制作慢词的柳永,虽满腹经纶,但一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因此流连坊曲写下了大量受普通市民喜欢的词作。本词是他晚年赴任屯田员外郎时所作。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与红颜知己作别,离开汴京南下漂泊到楚地,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情感格外哀婉凄伤。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柳永深深的同情和叹惋背诵全词。
5 结语
本节课层层推进,学生在诵读和合作探究中学会意象分析法、词句鉴赏法,学会通过知人论世来更全面解读诗词情感。通过品鉴《雨霖铃》中感人至深的离别之苦,让学生对爱情有了最初的共识,对离愁有了更深的触动。学生对柳永也有更为客观的评价:一生虽然潦倒,但在诗词上的造诣却远胜那些虚伪的光鲜!柳永,我们心中永远的白衣卿相!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04).
[2] 章李鸽.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深度学习研究”(编号:JYKT2019054)
作者简介:李洋洋,女,硕士研究生,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郭小娟,女,本科,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桂琳,女,本科,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