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语境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诸多实例的对比和分析,说明了非语言因素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强调了语用含义对“忠实”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语境 文学翻译 《傲慢与偏见》
  
  文化语用学认为,影响语言符号交际运用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有社会语境与语用策略。文学翻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交际行为,译者不仅要传达某个话语本身的准确意思,而且要传达话语的非语言因素语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原著的忠实。
  以下,通过比较和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王科一译本简称王,张玲和张杨的译本简称张),来具体分析一下非语言因素语境对文学翻译所起的作用。
  一、原作者的背景意圖
  读者要透彻理解作品中话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话语表达,还应该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动机,对作品中作者赋予人物的隐含态度等有所了解。译者要选择目的语精确表达源语的语用含义,更需如此。
  原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Oh!Single,my dear,to be sure!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p.2)
  中译本为:
  “……这对咱们的几个姑娘是件多好的事呀!”(张,p.2)
  “……真是女儿们的福气!”(王,p.1)
  “fine”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容词,如何译得更好,要依赖我们对作者的了解。Jane Austen是19世纪杰出的英国女作家,擅长通过对普通家庭错综复杂的琐事描写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叙述风格轻松又富于幽默讽刺,原作开篇第一句就显示了全书的基调: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p.2)
  原作者想以贝内特(Bennet)这一特殊家庭为例,来讥讽时弊和证明此宣言的真理性。贝内特先生是个中等地主,和太太生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根据当时英国的法律,他们的遗产应由家族中的男性成员科林斯(Collins)继承,所以,夫妇俩都在为女儿们的婚事操心,贝内特太太更是费尽心机。她是一位俗气、势利、浅薄和神经质的女人,一听说有富有的单身男子入住邻里,就马上将之与女儿们的终身幸福挂上钩。
  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后,就可以看出,王译本虽然在中文看来,离“好”的原意有点远,却更好地体现了作者想表达的贝内特太太的意图,因为译者注意到了原作者的背景性意图语境。
  二、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中的文字多数是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正确理解和翻译这些文字,译者必须在总体上把握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请看原作的两处例子。
  Elizabeth,however,had never been blind to their propriety of her father’s behavior as a husband.(p.209)
  She represented to him all the improprieties of Lydia’s general behavior.(p.204)
  “impropriety”的基本含义是“不得体的举止,不正当的行为”,但在不同句子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看它们用在谁身上。贝内特先生是一家之主,聪明,含蓄,幽默,洒脱,又怪癖,看不起愚钝无知的妻子,常拿她开玩笑,挖苦她,使她在孩子们面前很没面子。聪明又具有极强观察力的伊丽莎白早已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不协调,因此第一句被译成了这样:
  不过,伊丽莎白并不是看不出父亲这方面的缺德。(王,p.162)
  而丽迪雅虚荣心强,无知,轻浮,16岁就和民兵自卫团的军官私奔,给家人带来极大的耻辱,所以,第二句被同一译者译为:
  她把丽迪雅日常行为举止失检的地方,都告诉了父亲。(王,p.158)
  可见,王译本在处理同一语词的不同译法时,已注意到了角色性格语境对翻译的作用。另外一例,倒是张译注重了性格背景,更好地保存了原文的修辞特色:
  Mr.Bennet,in equal silence,was enjoying the scene.(p.92)
  班纳特先生同样没做声,站在那儿袖手旁观。(王,p.74)
  本内特先生同样沉默不语,径自一旁欣赏这种情景。(张,p.97)
  这里说的是,贝内特一家去内瑟菲尔德参加舞会,舞会结束后,贝内特太太和柯林斯先生一起,在那里轮番出洋相。别人不予理睬,达西一语不发,身为丈夫的贝内特先生不以为耻,反而站在那里津津有味地enjoying the scene,很生动地表现了他的玩世不恭和对太太的鄙视。
  当然,有时候,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和分析掌握语境因素的基础上,译文也可以较灵活地增译,创作性地表达原文的语用含义,比如:
  ...and every dish was commended,first by him,and then by Sir William,who was now enough recovered to echo whatever his son-in-law said.(p.145)
  每一道菜都由他先来夸奖,然后由威廉爵士加以吹嘘,原来威廉爵士现在已经完全消除了惊恐,可以做他女婿的应声虫了。(王,p.114)
  每道菜上来,首先是柯林斯先生夸奖一番,接着威廉爵士又应声夸奖一番;他现在已经大大恢复,可以同女婿一唱一和了。(张,p.152)
  原文中的用词很简单,主句的动词只有一个“commend”,被动态,有两个施事者。张译本将之译为“夸奖”,并重复了一次;而王译本将之进行了意义延伸,译成“吹嘘”,王译创造的“应声虫”形象,维妙维肖地描画出威廉爵士对其女婿(科林斯)和凯瑟琳女士百般阿谀奉承的嘴脸,同时也暗示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厌恶,显然是更好地体现了原文作者用词的语用含义。
  三、人物的人际角色关系
  译小说对话时,目的语语气语调的选择非常微妙,很难把握,这需要译者体味原作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原作者善于运用对话技巧,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人物的性格差异,比如:
  (5)I have never desired your good opinion,and you have certainly bestowed it most unwillingly.(p.169)
  (5A)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何况你抬举我也十分勉强。(王,p.132)
  (5B)我从来没有期望得到你的美意,而且你刚才表达这番意思,也完全不是出于心甘情愿。(张,p.176)
  这是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第一次求爱时对他说的话。达西是一位具有很高社会地位的单身男子,家产富裕,看不起别人,常在公众场合表现出傲慢和优越感。他万万没想到,伊丽沙白会拒绝他的求婚。伊丽莎白的相貌并不出众,但聪敏伶俐,活泼俏皮,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自尊心。她不愿奉承人,痛恨达西在第一次舞会上对自己的傲慢无礼(拒绝请她跳舞),痛恨他破坏她姐姐简(Jane)和他的朋友宾利(Bingley)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她轻信了威克姆(Wickham)对达西的诋毁,因而对达西产生很强的偏见,为维护自尊和打击达西的过分自信,在他面前就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少女的傲慢。基于对话双方的这种隐含的特殊关系语境,我们不难判断,王译更好地表现了伊丽莎白此时对达西的态度和说话不饶人的个性。
  后来,前嫌尽释,他们俩都着了魔似地爱着对方时,伊丽莎白问达西什么时候爱上她,达西回答的那句话,译文值得商榷。
  (6)“...I was in the middle before I knew that I had begun.”(p.338)
  (6A)“……等我发觉我自己开始爱上你的时候,我已经走了一半路了。”(王,p.259)
  (6B)“……我是走到了中途,才发现我已经开始了。”(张,p.346)
  两个译本中,“I was in the middle”都被死译,令人费解。虽然,达西的回答比较婉转,略带幽默,但不懂英文的中文读者难以领会。据此时俩人的关系,完全可以将达西的回答译得更明朗化一些,笔者拟译为:
  (6C)“……等我发现自己爱上你时,我实际上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笔者觉得“深陷其中”和“不能自拔”两个成语能够兼顾到“形似”和“神似”,也传达了原著的角色关系语境。
  四、话题的背景框架
  话题的背景框架也是语境因素之一,译者需要依靠它推导出原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将之充分传达给译文读者,比如:
  (7)By tea-time however the dose had been enough,and...(p.60)
  (7A)不过,到吃茶的时候,这一场罪总算受完了。(王,p.49)
  (7B)到喝茶的时候,这一场才算完了。(张,p.64)
  “dose”的原意是“一剂(苦)药”。原文中,作者以此描述席间科林斯先生大谈特谈凯瑟琳(Catherine de Bourgh)对自己的恩赐,以及自己对她拍马屁奉承的绝招。作者站在贝内特先生的角度,写出了他对这一场面的内心感受——听科林斯的吹嘘犹如吃了一剂苦药那么难受。比较之下,王译注重了话题语境因素,加个“罪”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原话题框架中听话者的真实感受,反而保持了原文里幽默讽刺的语调。
  话题框架对理解对话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8)You make me laugh,Charlotte;but it is not sound.You know it is not sound,and that you would never act in this way yourself.(p.19)
  (8A)“你这番话妙透了,夏绿蒂。不过这种说法未必可靠……”(王,p.15)
  (8B)“你真叫我好笑,夏洛蒂。可是并不是那么回事……”(张,p.20)
  伊丽莎白和夏洛蒂谈论婚前的相互了解和婚后幸福美满的关系。夏的观点是,婚姻幸福全靠机缘,即使双方在婚前就十分熟悉彼此的性情,或者性情十分相似,也不会增添他们的幸福。而且,要和一个人过一辈子,最好还是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对这一番长篇大论,伊当然不会同意。但夏是她的好朋友,她自然不会那么不客气(如张译),况且,“好笑”的提法与后半句也对不上,构不成转折关系,因此,王译比较符合原来的话题框架背景。
  五、社会文化时空环境
  小说的语言表达无一不受到社会这个大语境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惯,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其重要性不亚于语言知识。原作写于1795年,描写了18世纪英国南部的乡村生活,反映出当时一些典型的社会风俗习惯,这也要求译者在选词时注意参考,比如:
  (9)“That is capital,”added her sister,and they both laughed heartily.(p.31)
  (9A)“那真妙极了,”她的妹妹补充了一句,于是姐妹俩都纵情大笑。(王,p.25)
  (9B)“那可真绝了,”妹妹添了一句,姐妹俩都开怀大笑起来。(张,p.33)
  宾利先生、他的姐妹和达西正在讨论简和伊丽莎白的家庭背景。贝内特家有些不体面的亲戚——姨夫在镇上当律师,舅舅在伦敦经商,这些,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尤其在南方,都被人瞧不起,而当时,只有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才对年轻人的未来和婚姻起决定性作用。就为这,宾利小姐耻笑她们,为她们因此而没机会嫁给有地位的男人而幸灾乐祸。对“capital”得处理,两个译本都做得很好。
  有时,译者需要在注释中提供这方面的文化背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个性,如:
  (10)Mr.Darcy bowed.(p.21)
  (10A)达西先生弓了弓身。(注:按当时习俗,这是一种谦恭地表示自己某种优越性的方式。)(张,p.23)
  (10B)达西先生耸了耸身子。(王,p.18)
  小说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他的性格特征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张译的加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达西的“傲慢”,相比之下,王译显得毫无意义。另外,要判断下例译文孰优孰劣,也要了解当时的社会风尚:
  (11)I remember the time when I liked a red coat my-self very much.(p.25)
  (11A)我记得从前有个时期,我也很喜欢“红制服”。(王,p.20)
  (11B)我还记得,从前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一个穿红大衣的。(张,p.27)
  18世纪的英国军人都穿红军装,年轻女士们觉得那很神气,以与军人谈恋爱为荣。显然,原话使用了借代法,拿“红制服”代军人。所以说,相比之下,张译较好地把原文的语用含义译了出来,使读者正确地理解了作品中的人物。
  六、共享性的信息背景
  交际双方共享的信息背景语境,可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和小说中的人物与人物之间两种,如:
  (12)Lady Lucas was a very good kind of woman,not too clever to be a valuable neighbor to Mrs.Bennet.(p.14)
  (12A)卢卡斯太太是个很善良的女人,真是班纳特太太的一位可贵的邻居。(王,p.12)
  (12B)卢卡斯太太是个好人,并不特别机灵,这倒使她成了本纳特太太一位难得的邻居。(张,p.15)
  有关贝内特太太的个性特征,从前面作者已交代的和后来故事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来看,作者和读者共享的信息是:她遲钝、势利、自私、嫉妒心强,还有喜怒无常,她决不会与比自己聪明能干的人交朋友。实际上,在嫁女儿的竞争中,这两位太太是互不相让的对手,贝内特太太只是觉得卢卡斯太太不太机灵,而且她女儿也不比自己的漂亮,在竞争中不至于构成威胁,才乐于跟她交往的。基于此,王译传达的信息远远不够,张译则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幽默。
  此外,故事情节中的人物之间也有共享信息,对译者选词造句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如:
  (13)I dare say she will;she has got over the most trying age.(p.290)
  (13A)“她一定会那样;她那最容易惹祸的年龄已经过去。”(王,p.223)
  (13B)“我看她会的;她已经过了最尴尬的年龄期了。”(张,p.297)
  伊丽莎白与已成了自己妹夫的威克姆交谈,威厚颜无耻地问及达西小姐的近况,伊则旁敲侧击,一心想戳穿他。伊说的“the most trying age”很明显是暗指达西小姐当初差点被他诱拐,与他私奔一事。威心明肚知,却脸不红心不跳。王译表现出对人物之间微细的共享信息的注重,同时,也更好地塑造伊调皮、机智的个性和威的卑鄙嘴脸。
  综上所述,非语言语境因素对文学翻译及其评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学翻译是一种美的再创造,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当然,艺术意境的再传达,对译者而言,有相当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原作语境各因素的全面准确把握基础上,尤其是过去不太受人重视的非语言语境因素,否则,要么因吃不透语用含义而“死译”,要么因理解错误而“误译”甚至“乱译”,严重影响译作质量。
  
  参考文献:
  [1]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M].牛津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3]张玲,张杨译.傲慢与偏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4]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创设实效数学课堂,营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氛围, 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本文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探索:从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处挖掘“不足”,提升教学实效;依据学生认知习惯,重组知识,弥补记忆方法的不足;直面计算能力的不足,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围绕开发创新能力上的不足,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对问题的拓展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
期刊
有种说法:“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复习呢?我认为复习是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课程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科能力,促进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共识,如何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汉语电视人物访谈和英文脱口秀中的汉英是非问句为研究对象和翻译参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具体考查是非疑问句英译时可能出现的难点,使译句在交际渠道中产生最大关联性,促使交际成功。从实例研究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关联理论对整个翻译过程都起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只有在理解原问句所处的语境的前提下,找出问句与该语境及其语用意图之间的关联,在翻译时重建译句与该语境之间的关联,才能正确地对译句形
期刊
摘 要: 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趣味教学,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能体现语言的价值性、先进性和有效性。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趣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挑战。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
期刊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9页有这样一道题:某同学认为:I=U/R变形可得R=U/I。而R=U/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我认为这是物理概念和数学概念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和区别这两个概念,对学生以后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学与物理的区别  物理学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各种主要的基本形式,它们的性质、运动和转化,以及内部结构,从而认识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很难用语言阐述的科学问题、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如果老师能巧妙地借助图画的方式来分析解决,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而无需再详细用文字来讲解描述,达到一图胜万语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学生画图能力差的原因,以具体实践来寻找提高学生以图助思的能力的策略,以达到减轻学生思维负担,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科学教学 以图助思能力 培养策略    一、研究的缘起  研究起
期刊
摘 要: 文章作者联系教学实际,简要分析了在初中体育课中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并围绕师生关系、教师能力、教学方式与内容、学生状态及群体状态等阐述了对学生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探讨了简要的改进方法要点。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积极性因素 改进方法    一、引言  体育课的课堂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身体实践达到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再主宰
期刊
摘 要: “橡皮人”出现在各行各业的今天,高校外语教师中也不乏这些人的身影。高校外语教师中出现“橡皮人”的原因何在,高校外语教师如何拒做“橡皮人”而得到发展等,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解答。  关键词: “橡皮人” 高校外语教师 发展    一、引言:高校外语教师中出现“橡皮人”  作为一名大学外语教师,我身边不乏这样一些人:  上课之前一般不会见到她们,而一下课她们就回家;平常在办公室很难碰到她们,除
期刊
摘 要: 2010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的特点有重视考查知识理解和应用、科内综合、理论联系实际、实验与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本文针对这些特点进行适当的剖析,同时指出试卷存在着超纲和重复考查的缺点。  关键词: 2010年高考 理综生物试题(福建卷) 比较分析    2010年是福建省实施新课程高考和本省自主命题理综卷的第二年。其中,生物试题的命题思想、风格在与2009年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
期刊
摘 要: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基础专业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以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为例,将其设置成趣味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教学方法 效果    常听同仁叹曰:教师难做,尤其是职校教师更难做。这是因为职校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较差,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厌学,从心底里抵触理论学习;进入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