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所有科目中得高分最难的是语文,而语文所有题目中得高分最难的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就必须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区,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题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有效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吸收有用的阅读知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有效阅读 引领策略
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但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存在课外阅读量匮乏、认识不足、缺乏兴趣、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笔者认为,这与教师没能有效引领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围绕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怎样引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呢?
一、在培养阅读兴趣上下工夫
1.榜样激励。我班一位女同学特别喜欢毛泽东,我根据她的喜好讲解了很多关于毛泽东的事迹,还向她推荐了很多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最后使她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作,课外阅读这个大难题迎刃而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作出过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增加课外阅读的情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精神食粮。
2.好书引读。尽量先做一次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书籍,然后筛选出一些优秀读本,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这些读本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还可以利用一些班会课、阅读课,读一些文质优美、短小精悍的卷首语或点滴人生感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购置了很多微型小说,很适合学生观看,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
3.收获激情。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班会课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开展“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读后感演讲比赛”等活动;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读书之星”等。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在营造阅读氛围上下工夫
阅读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贪玩、好动、自制力较弱,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很重要,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可采取个人自读、小组合作阅读、班级专题阅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觉得阅读不是一件苦差事。而且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做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引者,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身体力行,从而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出和谐的阅读气氛。
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学生的知识储存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从而赢得家长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在指导阅读方法上下工夫
1.遵循个性化阅读的原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指导。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个性化阅读的生长空间,鼓励学生从自身知识储备、情趣爱好、性格特点、阅读经历等角度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阅读,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
2.精选读本,静心阅读。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的阅读,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精心选择课外读本。选择时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经典性和前沿性。因为经典性作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保证,前沿性作品又能生动反映时代气息,人文精神,所以教师要精心挑选,使学生既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又不至于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
精选读本后教师要结合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探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传统的精读法、速读法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方法。我认为在初中阶段还需提倡摘录积累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摘抄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学习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可以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和疑点,发展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读与思共,思与读随,真正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性。
四、在评价阅读效果上下夫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不流于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常增不衰。评价方式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不仅体现在课外阅读的量上,还体现在课外阅读的质上;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还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具体如下:建立个人的阅读档案,即阅读进程表,可随时评价、表扬或者督促;定期向老师、父母、同学汇报阅读成果,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组织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编写专题黑板报”、“表彰大会”等一系列活动,搭建起能够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平台,使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4).
[4]王立朝.浅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学周刊,2013.2.
[5]高美霞.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有效阅读 引领策略
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但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存在课外阅读量匮乏、认识不足、缺乏兴趣、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笔者认为,这与教师没能有效引领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围绕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怎样引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呢?
一、在培养阅读兴趣上下工夫
1.榜样激励。我班一位女同学特别喜欢毛泽东,我根据她的喜好讲解了很多关于毛泽东的事迹,还向她推荐了很多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最后使她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作,课外阅读这个大难题迎刃而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作出过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增加课外阅读的情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精神食粮。
2.好书引读。尽量先做一次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书籍,然后筛选出一些优秀读本,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这些读本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还可以利用一些班会课、阅读课,读一些文质优美、短小精悍的卷首语或点滴人生感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购置了很多微型小说,很适合学生观看,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
3.收获激情。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班会课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开展“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读后感演讲比赛”等活动;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读书之星”等。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在营造阅读氛围上下工夫
阅读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贪玩、好动、自制力较弱,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很重要,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可采取个人自读、小组合作阅读、班级专题阅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觉得阅读不是一件苦差事。而且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做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引者,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身体力行,从而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出和谐的阅读气氛。
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学生的知识储存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从而赢得家长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在指导阅读方法上下工夫
1.遵循个性化阅读的原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指导。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个性化阅读的生长空间,鼓励学生从自身知识储备、情趣爱好、性格特点、阅读经历等角度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阅读,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
2.精选读本,静心阅读。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的阅读,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精心选择课外读本。选择时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经典性和前沿性。因为经典性作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保证,前沿性作品又能生动反映时代气息,人文精神,所以教师要精心挑选,使学生既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又不至于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
精选读本后教师要结合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探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传统的精读法、速读法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方法。我认为在初中阶段还需提倡摘录积累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摘抄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学习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可以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和疑点,发展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读与思共,思与读随,真正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性。
四、在评价阅读效果上下夫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不流于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常增不衰。评价方式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不仅体现在课外阅读的量上,还体现在课外阅读的质上;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还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具体如下:建立个人的阅读档案,即阅读进程表,可随时评价、表扬或者督促;定期向老师、父母、同学汇报阅读成果,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组织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编写专题黑板报”、“表彰大会”等一系列活动,搭建起能够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平台,使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4).
[4]王立朝.浅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学周刊,2013.2.
[5]高美霞.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