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走访了不少古村落,无论规模大小,几乎村村有书塾,户户有楹联。但最让人过目不忘的还是安徽西递村“履福堂”内的那副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说的人是那么心无旁骛,那么气定神闲,那么理所当然!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贯穿着读书人的一生一世,也是中国人至高无尚的精神追求。寒门学子读书,一卷在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千百年来,在儒家学说教化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做官一度成为古人的终极理想。书读得好,万物皆备于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可是,早已富甲一方又不想入朝做官的履福堂主人,仍把读书列为“第一等好事”,或有比黄金屋千钟粟更高远的理想吧!
履福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84年),为徽州富商、清代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是当年西递村少见的三层楼结构的民居建筑,站在最高层可以极目遍览整个西递村的高墙黛瓦。也许是站得高看得远些,胡积堂本人虽终身无意入仕,然“学者非必仕,而仕者必如学”。由此,“积德”与“读书”遂成为胡家世代相传的庭训。
读书不仅是西递胡氏的家风,在古徽州,尽管地少人多,谋生不易,族人多有外出经商学艺的传统,但“贾而好儒”,各村落读书风气极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富起来的徽州人把村中风景最秀美的地方用来建造学校,使读书真正成为赏心悦目的乐事,怡情养性的雅事,知书达理的好事。如宏村的南湖书院就是依湖而立,建造在波光粼粼、荷叶田田的南湖北畔。这座书院建于1814年,占地6000多平方米,虽是当地富商出资,却冠以本族文人汪以文的名讳题匾“以文家塾”,其尊师重教之风可谓天地可鉴。南湖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6处楼阁组成。“志道堂”两侧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今人读之仍觉齿颊留香。厅堂不大,摆放着几张书案几条板凳,最多也就容纳20人,据说是先生讲学布道的杏坛;“启蒙阁”为宗族子弟接受启蒙教育的课堂;“会文阁”是族中文人墨客以文会友的地方;“祗园”则是书院首任主事汪以文的住所。书院开蒙百十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如清末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初年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不少族中子弟曾在此受过启蒙教育,为汪氏宗族的辉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惜,这些散落在各地古村落的书院家塾,现如今不是成了徒有其名的“遗址”,就是仅供游人参观的 “遗产”,没有了书声人气。
古人已远,古风不再。曾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传统士绅阶层的乡村私塾书院,在滚滚的时代洪流裹挟下,早已化作孤帆远影,一去不复返了。私塾、书院、乡绅成为乡土中国一组远去的历史名词。继而,在“做大做强”的号令下,小学进镇,中学进城,教育资源普遍集中到府城市镇,偏远乡村缺少师资,生源分散,只能撤点并校。不少10年前由爱心企业援建在家门口的“希望小学”也被废弃,小村庄里甚至没有一所小学校了。小小幼童为了读书,不得不起早摸黑翻山越岭,不得不小少离家异地飘泊,不得不攀援怒江铁索飞身过河,不得不挤进惊魂校车一路颠簸险象环生。读书,成了山村学童的难事、苦事、险事。乡村,告别了学校如同丢失了灵魂,乡规良俗急剧失守,乡土文化嘎然断裂,乡村文明走向凋敝,不少山村已经成为暮气沉沉的老人村、破落村。
不久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年间,全国农村小学数量平均每天减少63所、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根据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微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21世纪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成了万里长征,读书不再是第一等好事,反而成了千难万险的事。
中国乡村教育曾有自己的传统也有成熟的模式,古代近代、民国时期,都有许多不遗余力推进乡村教育的硕学鸿儒,无论是“行乞兴学”还是“文字下乡”,或是“办平民学校”,都是通过识字教育,让人读书明理,开启民智。
很难想象,今天的中国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蓝图中,没有学校的位置。谁都知道宏村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没有人会奢望今人如古人一样,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建学校,也不要求公共设施中,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但乡村小学应该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村小”可以不求最美,但求就近。
旅游小贴士
西递村是安徽省南部黟县的一个村庄。2000年11月,西递与黟县宏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这里自古文风昌盛,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交通:到达黄山市后,在黄山市汽车站后再换乘到黟县的班车,最晚17:30分,到达黟县后再乘班车至西递,最晚17:30分。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说的人是那么心无旁骛,那么气定神闲,那么理所当然!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贯穿着读书人的一生一世,也是中国人至高无尚的精神追求。寒门学子读书,一卷在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千百年来,在儒家学说教化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做官一度成为古人的终极理想。书读得好,万物皆备于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可是,早已富甲一方又不想入朝做官的履福堂主人,仍把读书列为“第一等好事”,或有比黄金屋千钟粟更高远的理想吧!
履福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84年),为徽州富商、清代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是当年西递村少见的三层楼结构的民居建筑,站在最高层可以极目遍览整个西递村的高墙黛瓦。也许是站得高看得远些,胡积堂本人虽终身无意入仕,然“学者非必仕,而仕者必如学”。由此,“积德”与“读书”遂成为胡家世代相传的庭训。
读书不仅是西递胡氏的家风,在古徽州,尽管地少人多,谋生不易,族人多有外出经商学艺的传统,但“贾而好儒”,各村落读书风气极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富起来的徽州人把村中风景最秀美的地方用来建造学校,使读书真正成为赏心悦目的乐事,怡情养性的雅事,知书达理的好事。如宏村的南湖书院就是依湖而立,建造在波光粼粼、荷叶田田的南湖北畔。这座书院建于1814年,占地6000多平方米,虽是当地富商出资,却冠以本族文人汪以文的名讳题匾“以文家塾”,其尊师重教之风可谓天地可鉴。南湖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6处楼阁组成。“志道堂”两侧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今人读之仍觉齿颊留香。厅堂不大,摆放着几张书案几条板凳,最多也就容纳20人,据说是先生讲学布道的杏坛;“启蒙阁”为宗族子弟接受启蒙教育的课堂;“会文阁”是族中文人墨客以文会友的地方;“祗园”则是书院首任主事汪以文的住所。书院开蒙百十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如清末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初年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不少族中子弟曾在此受过启蒙教育,为汪氏宗族的辉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惜,这些散落在各地古村落的书院家塾,现如今不是成了徒有其名的“遗址”,就是仅供游人参观的 “遗产”,没有了书声人气。
古人已远,古风不再。曾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传统士绅阶层的乡村私塾书院,在滚滚的时代洪流裹挟下,早已化作孤帆远影,一去不复返了。私塾、书院、乡绅成为乡土中国一组远去的历史名词。继而,在“做大做强”的号令下,小学进镇,中学进城,教育资源普遍集中到府城市镇,偏远乡村缺少师资,生源分散,只能撤点并校。不少10年前由爱心企业援建在家门口的“希望小学”也被废弃,小村庄里甚至没有一所小学校了。小小幼童为了读书,不得不起早摸黑翻山越岭,不得不小少离家异地飘泊,不得不攀援怒江铁索飞身过河,不得不挤进惊魂校车一路颠簸险象环生。读书,成了山村学童的难事、苦事、险事。乡村,告别了学校如同丢失了灵魂,乡规良俗急剧失守,乡土文化嘎然断裂,乡村文明走向凋敝,不少山村已经成为暮气沉沉的老人村、破落村。
不久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年间,全国农村小学数量平均每天减少63所、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根据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微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21世纪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成了万里长征,读书不再是第一等好事,反而成了千难万险的事。
中国乡村教育曾有自己的传统也有成熟的模式,古代近代、民国时期,都有许多不遗余力推进乡村教育的硕学鸿儒,无论是“行乞兴学”还是“文字下乡”,或是“办平民学校”,都是通过识字教育,让人读书明理,开启民智。
很难想象,今天的中国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蓝图中,没有学校的位置。谁都知道宏村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没有人会奢望今人如古人一样,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建学校,也不要求公共设施中,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但乡村小学应该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村小”可以不求最美,但求就近。
旅游小贴士
西递村是安徽省南部黟县的一个村庄。2000年11月,西递与黟县宏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这里自古文风昌盛,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交通:到达黄山市后,在黄山市汽车站后再换乘到黟县的班车,最晚17:30分,到达黟县后再乘班车至西递,最晚17: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