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垛上的文化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噢,棒子垛,好漂亮的棒子垛!
  “我们这里管玉米叫棒子”,身边来自石家庄的作家刘亚荣告诉我。自小生长在南方的我,从未见到过这么成垛、成垛堆积的玉米,眼前,那些本来搭晒在墙角旁、屋檐下的玉米棒,被细丝般的铁网,拦腰抱起,垒得高高的,它们惬意而乖巧地躺在铁网的怀里,向我舒展着金灿灿的笑脸……
  眼前,位于冀中平原大地上的安平,它那4000多年历史积累下的岁月刻痕,不全在土砖拼成的乡间小道、水源干枯的滹沱河床支流,或是家家户户堆积满院子的玉米棒子垛,而是这片土地上人们一股文化自信的坚持。
  安平,它没有变化的让人措手不及。


  喜欢它特有的小米粥,瓷碗里那洼柔柔的嫩黄中点缀着金红的南瓜,为了它,颁奖期间餐餐都让我喝的撑爆肚子;那熟悉的土砖墙还在,孙犁家乡百年前就有的黑灰瓦房静静地坐落在其中,只不过家家门口换装上了有点不伦不类、红绿相间耀眼的大铁门,噢不,该是我的审美落后了,跟不上当地乡村的新时尚。
  记得,昨天和裴艳玲老师同席吃饭,她情不自禁地对我说:“喔,我就爱听家乡的土方言,研究了半世纪的语言,我对声音特别敏感,但只有这音腔能唤起内心的激情。”是啊,还有孙犁先生的文章中描写家乡的荷花淀,就是这片土地上浓浓的乡土风情与故事,成就了今天文学上的荷花淀派。噢,还有,就在对桌坐着的曾获鲁迅文学奖的刘家科老师、王宗仁老师,还有铁凝老师,他们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精魂。只要想想那白洋淀上的荷花,荷的清香仿佛正深深地渗隐在小雪时节那灰浓的霾雾中,管他什么工业灰霾呐!我分明看见一池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荷叶上那晶莹剔透水银般的露珠,在灰蒙蒙的迷雾中闪烁着光芒。
  其实我忍不住由衷赞誉的,还是他们的人品,就说这次评奖吧,为纪念孙犁诞辰100周年,河北省政府在孙犁的家乡安平举办了孙犁文学奖的首届散文大奖赛,在60多名获奖者中,就没有一个是衡水地区的,在3个一等奖的获得者中,也没有一个是河北地区的。尽管这片土地上人才辈出,而他们鄙夷目前社会关系的陋习,坚持文化的纯净,似乎比才气更崇高!正是这气节,才能出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德才兼备的大家吧。
  我依窗看到,隔壁圣姑庙内寂寞的香火,萦萦绕绕地飞舞在那飞檐黄瓦上,静静地化为淡灰色的尘烟,直迎对街大百货市场现代水泥大厦内那高音喇叭传来的阵阵叫卖声,它们与我居住酒店进门挂着“纪念文学大师孙犁逝世十周年暨诞辰100周年”的红布帘,自然地揉合一起,踩着和音的节奏,奇妙地对舞着——新旧交替的岁月,在新旧房屋砖瓦不同形式的堆积下,新则旧,旧则新……
  本不喜欢将经济和文化划上等号,可民族·文化·经济,那三组词却自然地在我眼前汇成一组色彩浓烈的画面。


  新与旧的交替,呈现更为惊叹的,是在安平“丝网之乡”这个全中国最大的铁网生产基地里,除了那些随处能见的棒子垛,被这里生产的细丝般铁网,将黄甸甸玉米棒乖乖地垒起;更奇异的是,当我们一行来到安平一家丝网厂的生产车间,见到一眼望不到边的似织布机般的机器——在这里,冷硬的钢铁化为了柔软的丝线,似蚕宝宝刚吐出来的蚕丝,不停地在一台台机器上飞舞,这里银白的钢丝,似当年茫茫白洋淀边,女人怀里跳跃着的、手指上缠绞着的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里,像织五彩锦帛一样,织出了一幅幅安平的锦绣江山!
  这里的文化可知可感,可言可思,欲是知也无涯,感也无限——
  这里,不仅将旧有的生活在现代经济下实用地时尚起来,更是通过强大的国际物流基地,似抛撒渔网般,将民族的自豪,撒向生活的海洋,撒向全国和全世界各地。
  也是这些铁网,不仅垒起了玉米,富裕了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更是垒砌起了文化!近几年,这里日益发展的经济,建造了教育园区、丝网历史博物馆、“两个第一”纪念馆等等,将大众渴求的营养剂,真正送到了……
  棒子垛上绽放的经济,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垒起!


  ——写于2012年12月1日河北安平(首届孙犁文学奖颁奖大会)
其他文献
我曾在我的转型媒体见面会上讲过,有一天会将今年三四月份转型时的经历有机会分享给大家。今天就算是个开始吧,文章是当时在巴黎的咖啡馆写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内心的挣扎后,我做出了从爱可视离职的艰难抉择。2010年3月中旬,我带着“重获自由”的那份畅快和失去一份曾热爱的事业的苦楚,回到巴黎办理爱可视的离职手续,也再度感受到了米兰·昆德拉所谓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与以往回巴黎,早上6点多下飞机后直奔公
期刊
雨果一定不知道,他的《巴黎圣母院》当年在遥远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一定也不知道,它改变了多少人的世界观。它不仅使世人对心灵美有了特定的视觉定位,更是捎带给我生命无数神秘而浪漫的梦想。  塞纳河畔的千年文脉,不夜巴黎的活色生香,卢浮宫女人们的衣香鬓影;巴黎,弥漫着法国18世纪浓郁的人文气息,更叠着大千世界的人世百相,典藏着赏探不尽的世界遗产、艺术之花……巴黎,呈现着一个雅俗同存的和谐天地,弹唱着一首华丽
期刊
华语自由行   2013年3月6日  好不容易从洛杉矶机场出来,飞机倒没晚点,出境排队整整二个小时,害得接机的妹妹、妹夫在外面等的干着急。本来老是嫌中国从深圳到香港进出安检太慢,想不到美国更胜,倒有点解气。  但这次更解气的,还是我一个不会外语的人,不费事地闯进美利坚。本来还是会讲几句自己听得懂的英语,但这次特意想再作个华语“自由行”的试水。一路固执地讲着中文,真也能一路绿灯,一切OK!和我一起排
期刊
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是法国总统官邸,巴黎重要建筑之一。它坐落在爱丽舍田园大街北侧,是一座大石块砌成的二层楼建筑。1718年戴佛尔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盖起了这座宫殿,取名戴佛尔大厦,后改名为爱丽舍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爱丽舍宫改为总统府,从此100多年来,一直是法国总统办公的地方。建筑主楼左右对称的两翼是两座平台,中间是庭园,后部是一座幽静、秀丽的大花园。爱丽舍宫内部,金碧辉煌,每间客厅的面
期刊
台湾女作家三毛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至今还有不少人爱读她的作品,甚至对她为什么猝然离去始终怀有疑问。  晴窗下,我从书橱里取下三毛亲笔题赠的作品,在《撒哈拉的故事》扉页上,她用独特的斜体字写道:“家柱大哥:故事是讲不完的。一千零一夜的女人三毛。八九年四月二十八日”。这书、这题词,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与沉思之中……  我同三毛第一次见面是1989年春天,在西湖边的花家山宾馆。她悠闲地点起一支烟,活泼而
期刊
看来,这是一种缘分。那天,在误走误闯下,认识了这个著名的世界遗产——巴黎歌剧院。  母亲是音乐教师,我从小在她的歌声中长大,也因她学的声乐是西洋唱法,所以我对歌剧、芭蕾这些外来文化,骨子里有种本能的喜好。  记得小时候,家对门的校长和夫人林教授都从欧洲留学归来,特别是林教授,不仅美丽,更是大学校园里著名的四大才女之一;每到节日,她家都会举行小型的家庭音乐会,为了事业,林教授做了绝育手术,没要孩子,
期刊
在土家山寨的民间歌谣中,有这么几句: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  一条裤子穿它几十年……  这几句话夸张地描述了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酸生活。其中,“合渣”是土家人的一道家常菜。  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只在开头“推”的阶段辛苦些,因此土家人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将黄豆用水泡胀后,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豆浆,再将豆浆兑水放进锅,架火煮开,然后放进切好的菜丝,又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由此可见
期刊
伴随孙犁诞辰一百周年,地处滹沱河畔的安平县,也将一座雕像矗立于家乡土地上。揭幕式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发来贺信说:“是孙犁先生的小说,引领我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的魅力,去琢磨语言在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和力量。他于平淡之中迸发人生激情,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至今依然给予我深深的滋养。”  这位朴素的大师自从走出孙辽城,百年后重新回到最初的家,这时也会让人想起他的文字:“月亮升起来,院子里
期刊
在城里过年,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逼着传统的年节节败退,现在几乎是没有立足之地了。全城一个“禁炮”令,把火爆的新年变成了哑巴;团拜本已改变了拜年的原意,现在连团拜竟也搞不下去了,时兴起电话拜年甚至短信拜年。年味寡淡,让人提不起过年的兴致。  越是如此,越怀念旧时故乡过年那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内蕴外显的东西,如同酒味,它不是从外边添加进去的,而是在酿造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这个酿
期刊
绵羊羔出生50天时,宰后获取的皮子,即称“二毛皮”。 二毛皮毛质细润,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成绺,纹似波浪;若将皮板轻轻抖动,毛穗顺次倾垂,犹如平湖波荡,瑞雪飞落。  柔软的二毛皮围在女人的脖子上,使那些长相一般的女人,立马就显出一些福相来。  可谁知道它美丽外表下让人心酸的痛苦呢?回忆起来,眼前就有朵朵洁白的云闪现,让人的眼光无限温柔起来。  在我的老家西海固,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季,母羊就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