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从这里开始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日皇家古茶园种在寻常百姓家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每一饼普洱茶都诉说着自己的历史,而这一切都要从古普洱府的所在地——宁洱说起。
  “普洱”为哈尼语,意为水湾寨,是沼泽水洼比较多的地方。1729年,清王朝在宁洱设立普洱府,是当时云南的四大名府之一,所辖区域包括今天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这些地方都是普洱茶的主产区。清政府专门派茶官到普洱府管茶,各大茶山把茶叶运送到普洱府,在这里集散、加工、制成普洱茶,把上等的茶叶进贡宫廷,而有些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运送到西藏以及内地各省,满足藏区的日常所需和内地达官显贵的奢侈和逸兴;有的则远销东南亚、南亚及欧洲各国,成为异域国度的品评佳茗。就这样,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成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也因普洱茶更加人杰地灵。站在宁洱县城的茶源广场,各种与茶和道有关的雕塑林立其中,不难想象古代制茶、运茶、车水马龙之盛况。而远望对面的普洱山,可见在其“心脏”位置,在一片呈倒三角形光秃秃的绝壁上,天然生长出一些绿油油的树木,仔细一看这些树木排出的形状,正是一个草书的“茶”字。据老人说,前些年普洱茶衰落的时候这个“茶”字一度消失,这些年普洱茶重新兴旺起来这个天然的大“茶”字又长得十分明显,再加上吕洞宾、仙人洞的传说,为这个天然“茶”字更添几分神秘,可见宁洱与茶的不浅缘分。
  在距宁洱县城31公里的困鹿山,正是昔日的皇家古茶园。矗立于困鹿山之顶,崇山岭峻,一棵棵高大的老茶树又一次颠覆了我对茶的概念。山上云遮雾罩,雨量充沛,因此验证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道理,所产的茶叶清香可口,是“普洱茶”中的一秀,历来为皇家贡茶的首选。清朝年间,每年当大茶林春茶采摘时节,官府就要派官兵进宽宏监制茶叶生产制作,并把制好的人头茶、七子饼茶、沱茶运去北京,进贡到皇宫里去。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至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清光绪年间的普洱茶呢。由于具有历史悠久、越陈越香、作为“可以喝的古董”等特性,近十多年来,普洱茶在台湾兴起,在香港被炒热,不断升值,人们又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成为茶叶大家族的新宠,也让这种云南特有的普洱茶重新声名远扬。
  而在深山遗落的皇家古茶园困鹿山上,这里居住着世代种茶、爱茶、护茶的哈尼人家。实行农户认养古树的保护方式,每家都认养了几棵到几十棵古茶树。皇家古茶园成了百姓家的房前屋后,在这片茶林里有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等多种类型的茶树,主要是大叶种茶树,作为普洱茶的原料,据考证,树龄最大的在2000年以上。大部分茶树比人高,每到采摘季节,便可以看到当地村民爬到茶树上采摘茶叶,别有一番景象。在这片古茶树中,著名演员张国立终生认养了一棵目前发现株型较为完好、属栽培型的古茶树,其树杆胸围2.53米,树高25米左右,分枝三岔,被当地人称为“名人树”。这又为困鹿山增加了不少人气。
  
  茶马古道上的那些事
  
  茶马古道,马帮,茶叶,艰险,美景……田壮壮《德拉姆》和NHK《茶马古道》中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更感其神秘与美丽。在宁洱,第一次与茶马古道亲密接触,走在树木丛林间光亮的石板路上,抬头密林间透出一线湛蓝天,低头石板路磨得光溜溜,不时会发现深有2公分的马蹄印,马铃的叮叮当当声依稀回荡……
  在我的印象中,茶马古道是四川、云南两省产茶地与西藏的贸易通道,用马匹运送茶叶和其他生活用品,来到宁洱,才发觉此概念颇为狭隘。在宁洱茶源广场的茶马古道零公里纪念碑上,雕刻着从这里出发的5条古道:一是由宁洱经昆明到内地各省、京城的官马大道;二是从宁洱经下关、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转至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关藏茶马大道;三是从宁洱过江城,入越南莱州再转至欧州等地的江菜茶马道:四是从宁洱经思茅过澜沧,后到孟连出缅句的旱季茶马道:五是从宁洱过勐腊至老挝北部各地的勐腊茶马道。自古以来,因为茶叶,这五条道路让宁洱与世界连接起来。
  在古道上,有无数驿站供马帮食宿,被称为马店。从宁洱出发,南下第一个驿站便是那柯里。沿着石子路走进寨子,四面环山,两边菜绿畜肥,好一派田园风光。行至两条小河相汇处,潺潺流水,两边木质楼阁水榭与绿色的凤尾竹交相辉映。走近一看,各种以水流为动力的半机械农用工具,石磨、水碾,在哗哗的水流声中吱扭扭地转着,让我这从小生活在城中的孩子大开眼界。小河上有一座风雨桥,相传“那柯里”原名“马哭里”,马儿到了此地,望湍急河水而却步,流下眼泪,爱马如命的马锅头几次上书官府之后,在这修建了“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为傣语“桥边肥沃的土地”。过了风雨桥,便来到“荣发马店”,不禁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之境。洗马台、马掌铺、拴马桩子、马驮……这些昔日马帮必备之物陈列其中,旁边便是茶马古道的一段,古道依在,瘦马和西风早已不见踪影。一位头发花白,身着彝族黑色马甲的老人正在门口石头架的大锅旁煮饭,这便是这荣发马店的主人李天林。老人带我们踏上古道,走在光亮亮的石板上,随处可见的深浅不一的马蹄印,听着李天林讲述马帮与马店的故事,仿佛时空交错,耳边回响马蹄踏在青石板奏出的哒哒哒与马铃的叮当当交织,马匹穿梭,人来人往,荣发马店前门庭若市。
  如今,马帮早已成为历史,古道成为遗迹,荣发马店变成饭店,吃一顿马帮饭,走一段茶马古道,听上两段古道故事,茶马古道少了些神秘,多了些历史感……
  茶与道是宁洱的魂,使这座古城有了生命,联通四海。茶马古道虽然没落,但古道文化却影响了一些人和一个时代,还有无数的后人追捧……
  
  浸透浓悠古道文化的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
  
  在2010年10月22至24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上,我们仔细地玩了一次古道马帮文化。千人竞走茶马古道、环普洱山自行车赛、普洱贡茶回归纪念碑揭碑仪式、保护茶马古道万人签名、万盏手工灯展、《普洱府秋集图》巨幅画展、经贸洽谈、茶乡美食一条街、茶马古道文化摄影展、民族团结联欢晚会等活动让宁洱更加热闹起来。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展示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历史的岁月,把对普洱茶的热爱从认知开始。我们也随着千人竞走茶马古道活动,让自己的脚印在马蹄印上深深地走过,当年的苍茫也转化为一种触摸得到的欣喜。最后再落幕到茶马古道保护万人签名,我们也用这样一种方式,对这样的一段历史,对这样的一条古道,表达我们的敬意。
  
  tips
  ·困鹿山位于宁洱县境内,距县城31公里,属无量山南段余脉,山中峰峦叠翠,古茶树林立,最高峰海拔2271米,是宁洱境内较高的山峰之一。
  ·民族团结园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立于1951年元旦,是当时的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领导经过剽牛盟誓而立。介绍了少数民族到北京观礼的曲折与趣闻,为我国少数民族团结史添上一笔。
  ·杨丽坤故居:2010年12月9日,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故居纪念馆在她的故乡——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落成开放。说到《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影片的主演就是杨丽坤,因为这两部影片,让世界认识了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故居里面展示有杨丽坤大量珍贵图片和生前用过的实物,以及杨丽坤亲属、好友、同事等题写的缅怀诗文、书籍及评论文章,并设立了电影放映室,展播《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电影。
  ·江西会馆:位于宁洱县城东街44号,建于雍正年间。会馆推出了结合普阳八景及地方民族传统习俗制作的“城畔荷凤”、“东岭兰萼”、“龙潭秋月”、“哈尼稀饭”等特色佳肴。在这古屋下饮老普洱,品先人酒食,你会得到异样的感受。
  ·宁洱有多种特产小吃:蛋糕、米干、胖大妈饵块、磨黑槟榔芋、山药等。
其他文献
公历9月28日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诞辰日。西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逝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的旧宅立庙,既今天的曲阜孔庙,将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并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按岁时祭祀,这便是最早的祭孔。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至近代经历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祭孔活动曾
期刊
在很多游客的眼里,云南遍布高山河谷,数不清的动物和植物,应接不暇的少数民族风情,整个云南就是一个大的景点景区。是的,没错,这里还是一个最为奇妙的景区,从云南海拔最高点6740米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到海拔最低点76.4米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是从雪域风光到亚热带干热河谷的大跨越。云南除带给你神奇的风光,还带给你更为神奇的驾驶体验。最重要的任务是挑一款不是
期刊
燕窝,实在是一种尤物。  品燕窝,更需要一颗安静的心灵。  当一口燕窝缓缓滑而入喉,清丽可人的清润便细细地萦绕在胸间,那份神清气爽仿佛散去了世间的浊气。  随着小勺的轻轻搅动,它张开蝉翼的翅膀,轻舞飞扬,轻拨心弦;当它慢慢止于盏中,象一只仁厚的手,轻拍你的肩。  燕窝甘、平。能使金水相生,肾气滋于肺,而胃气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驯良者。    养生当道,OUT否    闲来有事,上网潜水。养生成为最
期刊
2012年9月27日,一个令全球茶界震惊的消息从云南勐海县巴达山传出,被誉为“茶树活化石”的世界存活树龄最大古茶树——巴达野生茶树王在丛林中悄然倒地,自然“仙逝”。这棵年届1800余年的古茶树,树基部围3.2米,树高32.8米,于1961年在云南勐海县苍茫群山中被发现。它的出现,表明中国不仅是茶文化泱泱大国,而且是无可辩驳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巴达野生茶王的倒地让人惋惜,但新的消息却又让人振奋:就在野
期刊
2012年9月30日,国庆大假第一天,正值高速公路节日期间免费行驶的第一天,前往滇西方向的车陡然间多了起来,浩浩荡荡的车流在祥云分为两股,其中一股径直向南而去,一路钻进无量山与哀牢山之间的峡谷深处——不错,那正是前往景东的方向。对这条尚未改造成高速的路段而言,出现这样的车流可是少见的现象,景东发生了什么?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施展魔力吸引各路的旅行者涌向那座隐藏于大山深处的滇西南小城,难道就是那
期刊
想象中的腾冲,边陲小镇而已;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知道这里有远征军抗战留下的足迹;前不久,在朋友的客栈,一个刚刚去过腾冲的人说“那里是十年前的丽江”,自然、繁华、历史感与祥和的当地人的完美结合……就这样,腾冲在我脑皮层上的划痕越来越深,成为来云南后最想去的地方,腾越镇。    永远的国殇    说到滇西抗战,不得不提腾冲。腾冲是抗战以来收复的第一座县城,但腾冲光复时腾越镇已被战争摧残成一片废墟。在
期刊
这是一次自由、个性、进取、品味、缅怀、感恩的旅程;这是一个近乎完美并且赋予传奇色彩的哈雷沙龍;这也是一次通过品牌影响力折射出的美国精神与中国文化碰撞的态度。左手握紧离合器手柄,脚尖踩下挂档,右手轻拧油门,刹那间,引擎的隆隆咆哮声喷薄而出,血液里仿佛流淌着汽油,燃烧出内心深处对公路的热切渴望。松开离合器,耳边的风开始呼呼作响,变幻的画面从身边跃过,肌肤与天地亲密无间地接触。穿戴了酷炫的装备,驾驶款式
期刊
在建设厅的领导下,在云南省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小镇办”)的总体指导、把关、积极协调下,经过昆明品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用三年多的时间,深入全省各州市旅游小镇,精心拍摄制成《小镇精典——云南》系列电视片,并于2010年末通过专家组审定,圆满完成。该影片对全省60个旅游小镇10个旅游名镇进行了全面系统、生动的影像记录,是云南小镇的珍贵影像典藏。对提升小镇品质,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快
期刊
理论上而言,我应该属于《欲望都市》里总结的那种“标准型city girl”,具体表现为:不开车打死都不愿出昆明二环;去买不到兰蔻的地方会痛不欲生;脚踩跟高10厘米的kiss cat逛街依然能比穿着nike慢跑还勇猛;一年不看体育频道没什么问题,但一天不上淘宝网就怅然若失在这个夏天以前,户外运动对我而言,只不过“浮云”而已。  然而缘分就这么来了,挡也挡不住。只因为那一池碧蓝的水,那一片细白的沙,那
期刊
曾经彻夜不眠只为读一本书,金一南所写的《苦难辉煌》,书里叙述的一些史实让80后的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士占到40%,而且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没有多少文化;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吃草根,咽树皮,依凭双脚走天下;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平均每百人仅有40余支枪,平均每支枪不到56发子弹……  8090后的我们,读书读到二十多岁,最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