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话语:中国电影的资源、方法与问题

来源 :艺术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su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实和言情一直被视为中国文艺的两大传统。作为一种传统,言情文艺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传统戏曲、才子佳人剧、历史演义、地方曲艺、通俗小说,社会言情文本蔚为大观;作为一种话语,言情是个极富弹性的文类,爱情不仅可以勾连历史、政治、科幻、神怪,也可融合侦探、武侠、教化、批判,成为兼具启蒙、娱乐和意识形态唤醒功能的流行文化机器。
  回溯中国电影史不难发现:言情在中国电影中有一条传承与再构的线索,存在复制、吸收、转化和更新的痕迹。在时间线上,中国电影诞生初期,恰是通俗文艺滥觞之时。20世纪初欧美言情翻译热,鸳鸯蝴蝶派小说和社会批判小说的繁盛,及至三四十年代流行的抗战通俗小说,均是儿女私情夹带政治革命教义,社会罗曼史写作不绝如缕。中国电影对通俗言情文艺的接收,不仅体现在言情作家对电影创作的介入,也体现在言情方法、形式对电影叙事的滋养。百余年来,爱情既是文人趣味的“装饰色”,亦是寓教于乐的“万能药”,电影创作者往往以家庭为中心,以爱情离合聚散为轴线,通过煽情和猎奇宣扬政治理念、激发革命意识、进行社会动员,形成了“以社会为经,以言情为纬”的创作经验。如果我们细致对照同时代的小说、戏曲与电影,就会发现:才子佳人剧透过故事前后附录的序、跋、题词、读法、凡例等介入故事運作,通俗小说不时穿插的规训教化意味的讲话、致辞,如同左翼电影、健康写实电影的特定字幕、台词或解说,反映了言情这条重大动脉在电影、文学和其他艺术领域发挥的重要影响。
  因此,“言情”不仅标示一种文类风格,更指向知识方法、感官符号、社会情境的编码形式,以言情话语观照中国电影的传统脉络、社会功能和美学特色,将对中国电影的情感论述提供宽广的对话余地。话语是一种复杂的符号与实践,我们可以透过它进行社会再现、情感动员、思想启蒙,在启蒙和教化的混合中复制流行。以话语考察为主要研究中国电影的方法,需要梳理言情话语递变的现代化历程,考察话本、鸳蝴小说、近代报刊等言情话语生成的语境,考察言情电影作为都市文化与现代通俗媒体、印刷业等的关系;厘析言情话语生成的系谱,着重考察“自由恋爱”话语在电影叙事中的生成与转折。总体上,将“恋爱”问题化,发展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关键词、观念史、政治、性别、文化、社会意义的知识信息,总结言情作为中国电影的革命启蒙话语、风俗知识话语、艺术文类话语、社会动员话语,如何透过生产传播与大众消费想象,转化为一种稳定性的思维概念,形成一种在情感上的认知与实践。
  具体来说,这些问题包括:
  一、中国电影言情的文艺资源是什么?电影里有没有类似“林白”和“希代”“万盛”那样的出版社推手?有没有类似琼瑶和当代网络言情写手那样的编剧或导演?他们对中国电影言情经验的行程起了什么作用?
  二、中国电影是否存在基本的言情模型?这些模型在电影创作中如何改造、流变?都市文化、战争等时代因素对通俗小说言情话语有何影响?言情内容有何承继或变化?言情如何被不同的社会时事、主题收编?通俗流行的“社会言情”故事如何在审美中实现情理转化?人物关系模式如何演进递变?当前主旋律电影中饱受诟病的爱情戏与此问题有何关联?
  三、中国电影的言情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化有何关系?联系台港电影、文学的创作实践,如何分析言情在两岸文艺发展中的文化基因和现实变异?言情在今天的两岸三地又是如何发展转化的?作为一个重要的话语、方法,言情如何与欧美进行互动、对话?
其他文献
一、“档案冲动”与“事实性”  作为近十年来“档案艺术”概念的主要奠基人,哈尔·福斯特在2004年出版的《档案冲动》一书(The Archival Impulse)中为这一艺术类型提供了基本描述:“粗略的说,档案艺术家寻求对历史信息(往往是遗失的或者被替代的)进行物理上的呈现。以此为目的,他们会对现成的图像、物品与文本进行阐释,并偏好采用装置的方式。”[1]这几乎成为之后“档案艺术”被征引的基本定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即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这个令人自豪的称谓背后,不但有动人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更蕴含着绵延至今的精神力量。2018年,中共辽宁省委正式发布了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在这16字表述语中,“长子情怀”被列在第一位,是逻辑起点,“忠诚担当”是核心要求,“创新实干”是实践要求,“奋斗自强”是实践特征与目标方向。新时代辽宁精神是对“共和国
期刊
新浪潮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 )在当代档案艺术(Archival Art)、既成品艺术(Found Footage)产生、发展历程中具有突出的引导性地位。这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其电影《电影史》的制作。  十年(1988—1998)的《电影史》创制在戈达尔后期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精神痕迹。一定程度上,戈达尔的影像生产方式可以以此片为界分作前后两个阶
期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电影在拍摄数量、制片成本、影院数量、票房规模以及节展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无须讳言,当下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持续性的市场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很难真正进入国际市场,获得海外认同。近十年来,黄会林、刘康、陈林侠等国内科研团队分别将目光投向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20世纪90年代末迅速崛起的韩国电影已成为新近的世界电影强
期刊
短篇小说在40年来的际遇可以说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在现代中国,短篇小说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人物鲁迅,就是以短篇小说名世的,他的短篇小说堪称中国现代文化最珍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精神资源。短篇小说一直是中国新文学重要的、无可争议的关键性的类型。如当年旨在建构经典的“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就是以短篇小说作为重要资源的。此后直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短篇小说也依然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开始于
期刊
在已有的研究中,明星对票房[1]的影响被反复论证,如美国《纽约时报》的秃鹫网站(Vulture)每年评出好莱坞最具价值的明星排行榜;《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系列中给出中国男、女演员的年度票房累计贡献及平均贡献度,并明确指出明星因素对于票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明星可以视作民族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显性反馈,对文化的外在行为产生影响。因而,在一定的层面上,“明星可以帮助电影投资确定未来市场行情,降低
期刊
自2003年的战争电影《实尾岛》开创了韩国电影的“千万”时代至今,韩国电影市场涌现了19部观影人次达千万级的本土电影。[1]如此量级的票房成就,出现在人口总数仅有5106万的韩国,实属奇迹。韩国市场对外语片亦持开放态度,2006年韩国政府调整电影银幕配额制(Screen Quota,是韩国对国产片的保护措施。从2006年起韩国调整了国产片的配额,把电影院义务播放国产片的天数减少了一半,对外语片更加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意识与档案使用意识在当代艺术领域逐渐扩张,美术史家自觉为正在进行的当代艺术建档[1];研究型美术馆举办艺术文献档案展;在艺术实践领域,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与艺术团体借助现实档案或运用档案逻辑进行艺术创作,形成“档案热”[2]。此类档案艺术(Archival Art)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介入意识,自带反思现代记忆书写与话语机制的性质,通过个人视角和对于历史暗角的重述,对宏大叙事
期刊
“言情”这个词,在中文中实际上比较费解,在英语中反而比较明白。英语把一类故事称为romance novel或romantic fiction,与“爱情故事”(love story)有区别。romance 这个词比love这个词含义要丰富,不但表达了与爱情有关系,而且还与浪漫、风流韵事、传奇色彩、浪漫的氛围等意思有关系。意思是说,言情故事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言情故事首先必须是爱情故事,不讲爱情,无法被
期刊
交响乐,这是一个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从交响乐的艺术性来说,它属于高雅音乐。刘元举的《交响乐之城—— 一个作家的音乐现场》[1]是我国交响乐普及读物的开路先锋之一,对交响乐的推广和普及有着积极的意义。当我读到刘元举的《交响乐之城》时,认定这就是一部“文字交响乐”,它可以让人看懂交响乐,继而习惯和爱上交响乐,尤其是对徘徊在交响乐门口的听众而言,那是最好的向导。我们完全可以看懂了再去听,或者在读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