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政治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如果能抓住各自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还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学生参与度:
  1 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昕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1 态度和蔼、语言幽默。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态度和蔼可亲能够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往往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也亲近、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有一位学生这样给他的老师写了这样一句评语:“老师,您应该笑,笑才漂亮,心情也才好,可以带动我们的好心情……,”这句评语代表了我们的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声:希望每天能够看见老师一张和蔼可亲的脸。试想学生没有好的心情会能对你的政治课感兴趣吗?
  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一维演进程曲线变化的,而且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想方设法创设教学高潮,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恰倒好处地使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一个生动的比喻往往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针砭时弊的顺口溜往往会发人深省。
  1.2 巧设提问,启迪思维。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巧问效果会更好。比如,大家是否知道现在我们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一样?怎么个不一样?这种制度的差异会影响我国的统一大业吗?为什么?你认为台湾的出路是什么?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师层层设问之下,学生就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并且会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作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3 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政治科教材知识理论性很强,也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在讲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课题中关于“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单从理论上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话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这样一个比喻,效果就会不一样:经济建设好比一部大车,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它的方向盘,改革开放就是它的发动机,大车有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盘和发动机。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2 转变教学模式,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将自己当成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如何,一味地很起劲地讲授下去,错把学生当成录音机,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效果暂时还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遗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学是时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发现法教学。
  发现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智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的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爱模仿,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个性修养,以积极的一面影响学生。有的学生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没干劲、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心理,常常喜欢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以期盼引起重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这种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只会增加压抑情绪,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专门与教师对着干,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对差生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心思放在课堂上。
其他文献
我在数学课教学中,既钻研教材,又研究学生,注意了心理效应,从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好学情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我们知道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当然,人的智力因素的决定有先天性的原因,而非智力因素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非智力因素
期刊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好作文讲评课,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重要。那该如何有效进行作文讲评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1 讲评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做好讲评的准备是讲评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批改作文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神。”要使自己的付出得到应有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美”指的是数学领域中的美,主要包括协调性、奇异性、统一性、对称性与简洁性等原则。“数学美”与数学解题密不可分,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期刊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1 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
期刊
【摘 要】 创设一个学生乐于习作的氛围是前提条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寻找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应该创新灵活多样的作文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乐于作文。  【关键词】 趣味引路 引导合作 品尝喜悦 体验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那么,怎样使学生乐于作文,提高习作水平呢?创设一个学生
期刊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以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  1 在教材中挖掘习作资源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里培养
期刊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的确,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和坚持学的内驱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1 游戏引趣促学习  教师应根据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考试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兴起和推广。开卷考试就是在新课改下进行的一种评价制度的尝试,正被广泛采用。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变化,体现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种考试。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引导历史课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从这一原则出
期刊
在小学,运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运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运算的正确率不高,在做运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运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在数学的运算教学中,有效地抓住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结合相应策略对于学生给于恰当的辅导,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掌握情况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1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运算速度
期刊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小学阶段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个板块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