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一直面对的是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语文课对于他们来说,多少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上课总免不了有一些学生打瞌睡或开小差,从学生无聊的急于下课的表情上看,语文课似乎是一种折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每当面对这些现象心情很是沉重。因此,我时常反思,到底学生需要怎样的教法?我应该教给学生学会些什么?怎样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常常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不愿给学生更多时间的思考,或生怕学生不懂而追求面面俱到,或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而不考虑如何“教学生会学”,或只照顾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等等,这些教学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探究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成为新课改的标杆。那么,衡量课堂高效与否我认为应该体现在是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是否做到讲、练、思、议相结合,教师在实施达成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中,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机动地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和展示反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要求下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内容或三维目标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我进行了一些探究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语文课堂模式至少包含这些环节:课堂导入——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反馈——反思总结。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条件。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组或是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小组6人最佳。不管哪种方式,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好中差,1或2号最好,担任正副组长,3、4号成绩中等,5、6号较差;1、2号重点帮扶5、6号,促进3、4号,每次都要指定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可以轮流,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学习小组一经成立,便形成一个坚强合作的团队,每次讨论学习、交叉检查作业、交叉评改试卷、课堂回答问题或各种竞赛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竞争,期中期末评出最佳学习小组,每次考试排列名次,使大家形成团队意识,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团队荣誉。因此,大家必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心连心共进退。
二、课堂教学模式
1.激情五分钟
课前五分钟,调整学生心态,活跃学生思维,水到渠成地导入课堂。我尝试了一些做法,如背诵(或朗诵)诗歌(课文)、即兴歌舞表演、讲红色故事(或笑话)、介绍传奇人物、成语接龙、字词听写或各小组汇报预习情况等,为保质量有时可事先布置。总之,要根据该节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待学生热情高涨群情激昂时,自然而然地导入课堂,进行问题导学,效果很好。
2.问题设置(5分钟)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置两三个问题。设置的问题要有趣味性,要符合学情,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简单,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答欲望。如我上《短歌行》时设计探究诗眼“忧”:(1)诗人到底“忧”些什么?(2)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力求落实;再如上《归去来兮辞》时设计:(1)请展开想象,诗人回到家时家人迎接的情景(有声音有动作),能编成短剧并表演出来吗?(2)把“门虽设而常关”的“关”换成“开”,哪个更好?(3)比较“云无心以出岫”与“鸟倦飞而知还”各蕴含诗人怎样的心理情感?这些问题的设置,志在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诗文深层的含义和美学丰富的内涵。
3.自主学习(5-10分钟)
重点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略加提示,剩下的就是等待、巡视,既要大胆大方更要大度。这个环节的充分准备为下面“合作交流”环节的顺利高效推进提供保障。
4.合作交流(5分钟)
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善于倾听的能力。此时教室又热闹活跃起来了,学生按小组迅速形成讨论圈,或站或坐不必拘泥。一般是1、2号发言,3、4号记录,5、6号倾听并提出疑问,其他解答,教室里讨论声甚至争吵声此起彼伏,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教师穿插其中,不时引颈观望,不时参与讨论,做到心中有数。
5.展示交流(约15分钟)
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纠错强化、拓展知识和方法归纳的能力。每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展示本组讨论的学习成果,组与组之间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存同求异;教师除了要赏识学生的表现、鼓励和支持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点评强化,升华反馈。
6.反思总结(约5分钟)
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反馈,注重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标,将课内外知识进行联系迁移与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建积累本和纠错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设评价竞争机制
创设完善的评价竞争机制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为此,我设计操作性较强的小组成绩跟踪表和小组综合评价表,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综合起来,奖罚分明。
1.成绩跟踪表指课堂回答问题评分记录表和考试成绩统计
表。(1)课堂上每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都要当堂评价,科代表及时在记录表中记分;(2)每次考试(月考、模拟考、段考、期考等)成绩都要按小组进行统计,算出均分,排列名次。
2.每次考试(或适时阶段)把课堂记录表和成绩统计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最佳学习小组。
3.以精神鼓勵为主,多表扬优秀,鞭策后进。有时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如水笔、笔记本、复习资料或课外读物,以增强学生荣誉感、成就感和存在感,树立“抱团取暖、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共同维护团队荣誉。
4.每次成绩出来,先进组要进行经验介绍,后进组要总结反思并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惩罚。如唱首歌、讲故事、说笑话、背诗文、抄美文、改作业、做练习;或做些简单的课外劳动,如教室值日、扫清洁区、擦玻璃窗等,学生都乐意接受,并从中受到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学习风气逐步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
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常常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不愿给学生更多时间的思考,或生怕学生不懂而追求面面俱到,或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而不考虑如何“教学生会学”,或只照顾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等等,这些教学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探究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成为新课改的标杆。那么,衡量课堂高效与否我认为应该体现在是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是否做到讲、练、思、议相结合,教师在实施达成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中,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机动地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和展示反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要求下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内容或三维目标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我进行了一些探究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语文课堂模式至少包含这些环节:课堂导入——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反馈——反思总结。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条件。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组或是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小组6人最佳。不管哪种方式,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好中差,1或2号最好,担任正副组长,3、4号成绩中等,5、6号较差;1、2号重点帮扶5、6号,促进3、4号,每次都要指定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可以轮流,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学习小组一经成立,便形成一个坚强合作的团队,每次讨论学习、交叉检查作业、交叉评改试卷、课堂回答问题或各种竞赛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竞争,期中期末评出最佳学习小组,每次考试排列名次,使大家形成团队意识,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团队荣誉。因此,大家必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心连心共进退。
二、课堂教学模式
1.激情五分钟
课前五分钟,调整学生心态,活跃学生思维,水到渠成地导入课堂。我尝试了一些做法,如背诵(或朗诵)诗歌(课文)、即兴歌舞表演、讲红色故事(或笑话)、介绍传奇人物、成语接龙、字词听写或各小组汇报预习情况等,为保质量有时可事先布置。总之,要根据该节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待学生热情高涨群情激昂时,自然而然地导入课堂,进行问题导学,效果很好。
2.问题设置(5分钟)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置两三个问题。设置的问题要有趣味性,要符合学情,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简单,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答欲望。如我上《短歌行》时设计探究诗眼“忧”:(1)诗人到底“忧”些什么?(2)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力求落实;再如上《归去来兮辞》时设计:(1)请展开想象,诗人回到家时家人迎接的情景(有声音有动作),能编成短剧并表演出来吗?(2)把“门虽设而常关”的“关”换成“开”,哪个更好?(3)比较“云无心以出岫”与“鸟倦飞而知还”各蕴含诗人怎样的心理情感?这些问题的设置,志在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诗文深层的含义和美学丰富的内涵。
3.自主学习(5-10分钟)
重点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略加提示,剩下的就是等待、巡视,既要大胆大方更要大度。这个环节的充分准备为下面“合作交流”环节的顺利高效推进提供保障。
4.合作交流(5分钟)
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善于倾听的能力。此时教室又热闹活跃起来了,学生按小组迅速形成讨论圈,或站或坐不必拘泥。一般是1、2号发言,3、4号记录,5、6号倾听并提出疑问,其他解答,教室里讨论声甚至争吵声此起彼伏,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教师穿插其中,不时引颈观望,不时参与讨论,做到心中有数。
5.展示交流(约15分钟)
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纠错强化、拓展知识和方法归纳的能力。每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展示本组讨论的学习成果,组与组之间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存同求异;教师除了要赏识学生的表现、鼓励和支持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点评强化,升华反馈。
6.反思总结(约5分钟)
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反馈,注重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标,将课内外知识进行联系迁移与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建积累本和纠错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设评价竞争机制
创设完善的评价竞争机制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为此,我设计操作性较强的小组成绩跟踪表和小组综合评价表,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综合起来,奖罚分明。
1.成绩跟踪表指课堂回答问题评分记录表和考试成绩统计
表。(1)课堂上每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都要当堂评价,科代表及时在记录表中记分;(2)每次考试(月考、模拟考、段考、期考等)成绩都要按小组进行统计,算出均分,排列名次。
2.每次考试(或适时阶段)把课堂记录表和成绩统计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最佳学习小组。
3.以精神鼓勵为主,多表扬优秀,鞭策后进。有时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如水笔、笔记本、复习资料或课外读物,以增强学生荣誉感、成就感和存在感,树立“抱团取暖、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共同维护团队荣誉。
4.每次成绩出来,先进组要进行经验介绍,后进组要总结反思并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惩罚。如唱首歌、讲故事、说笑话、背诗文、抄美文、改作业、做练习;或做些简单的课外劳动,如教室值日、扫清洁区、擦玻璃窗等,学生都乐意接受,并从中受到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学习风气逐步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