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大门道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细胞都是天然呆,因为完全没有神经结构,就更谈不上有脑子了。什么真菌啊、细菌啊,很多都是单细胞,它们无处不在,是一帮让我们既恨又爱的家伙们。
  单细胞不可怕
  一提到这些家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它们和疾病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能够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只是少数。其实我们身体里只有十分之一的细胞属于我们自己,另外的90%则属于微生物,不过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细胞体,比人体细胞小得多,因此,它们虽然数目多,但是总体积和总重量少,我们才能有个“人模人样儿”……
  此刻,你身体里的细菌占到了你体重的1%~3%,换而言之,如果你有一百斤重,其中有1~3斤都是细菌,这些细菌有不少于万种,它们在你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侵入了。但是,这些细菌大多数都是无害的,它们彼此之间制衡,使我们体内的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而这种状态能够帮助我们防御疾病。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一群人占据了一间屋子,每人分到了一块区域,其他人要想加入进来,就会被排斥。
  因此,除非确认为细菌感染,而且别无他法,否则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后即使康复,也会使外来细菌更容易侵入人体,或者在失衡状态下引起体内部分细菌大量繁殖,造成其他类型的细菌感染,也会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使人变得容易生病,于是就出现了使用抗生素的人要经常使用抗生素才能治病的恶果。而且,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将体内的菌群培养得具有耐药性,将来在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就只能换用更新更昂贵的抗生素。而如果过去常常使用新型甚至进口抗生素,到关键时候将有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糟糕局面。
  单细胞是主流
  凡是肉眼不可见的生物都被称为微生物,目前已知大约8万种微生物,由于对微生物认识还不充分,这一数量可能远远小于微生物的实际物种数。微生物中的主流就是单细胞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比如我们常用“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来表示细胞显微形态的词来命名细菌,看到这些名字你就知道,这是说的细菌啦。
  即使放线菌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植物一样布满了枝枝杈杈,但那些都是细胞变形而成,它仍然是单细胞的家伙。这些家伙大量分布在泥土中,虽然有些让小清新们难以接受,但当你捧起雨后的泥土,所闻到的“土壤的气息”其实多半是放线菌产生的味道……
  不过微生物中也有多细胞的,主要是一部分真菌,如霉菌和一些大型真菌,它们往往肉眼可见,而且通常会有专门吸收营养物质的多细胞菌丝,成熟以后还会将释放孢子等生殖细胞的孢子丝或子实体伸出,暴露在空气中,比如我们常说的各种蘑菇,其实就是真菌的生殖结构——子实体,它们的孢子就藏在蘑菇“盖儿”的背面。
  家家有绝技
  别看微生物小,但是它们经历了比我们更长的演化时间,能够在自然界生存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一般来讲细菌和放线菌擅长于对蛋白质类营养的利用,而真菌则在纤维素等物质的利用上更胜一筹。
  不止如此,还有不少微生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如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正是它们的出现才使地球大气中充满了氧,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且很可能它们的一支后来和绿色植物的细胞发生了整合,成为了叶绿体的前身,最终赋予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同样,在生物中作为能源工厂的线粒体也很可能是好氧型细菌与我们祖先的细胞共生整合的结果,其最终使当代的高等生物能够自由地呼吸和利用氧气这一宝贵的大气资源。
  除了这些外,还有很多微生物能够利用和分解大多数生物都无法分解的物质,如一些假单胞菌类能够分解石油、塑料等材质。更有一些细菌、古菌能够在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生存,它们的遗传物质和酶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特别的活性条件。
  正因为如此,微生物是地球的基因宝库,它们有很多特殊的能力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呢。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中国人素来以勤劳、勇敢著称。为了生计,一些华人离开家人,漂洋过海,外出闯荡。通过自身努力,有人积聚巨额财富,有人成为社会名流,还有人在海外建立了“国家”。  公元1772年,广东梅州人罗芳柏在科举考试中铩羽而归,他觉得读书出仕无望,决定去海外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风浪颠簸,罗芳柏终于登上了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降水丰沛,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山里还储藏着丰富的
18岁的秋天,我在西安爽朗的天空下,开始了人生新的旅途。  我以18岁的“高龄”,开始追寻我的舞蹈梦和表演梦。  我们那一届有很多同学留级或转学,我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小县城,不想耽误时间,所以我顶住各种压力,一鼓作气考上了大学。  大一开学季,五花八门的社团纳新摆台把学校的主干道堵得水泄不通。  “同学,你喜欢跳舞么?我看你挺合适的。”那亲切又好听的声音有力地穿过人群,一下子把我这只徘徊在其中不知如
数十年前,满大街上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一律穿蓝、绿、灰制服,见了面一律称“同志”,这个称呼虽然很普通,但假如你被排斥在同志之外,那么性质就相当严重了。叫同志,说明你是自己人。  熟人之间叫同志,同事之间叫同志,陌生人之间也叫同志,甚至夫妻之间也叫同志,你能想象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柔情蜜意时互相喊同志的情景吗?  “同志”这两个字见证了一个大时代,沿用了很多年,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后就不再适
“很不幸地告诉你,不管你妈妈跟你说了什么,你并没有那么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好吧,也许你是,但你的剧本(这里可以换作诸如‘手艺’‘东西’之类的词——作者注)不是。这一点,你早知道比晚知道得好。”如此幽默且意味深长的话,摘引自美国著名编剧威廉·M·埃克斯写的一本很好玩的书——《你的剧本逊毙了》。他用专业的眼光,以编剧的身份,分析剧本到底逊在哪里,如何改进。作为一个外行,我饶有兴趣地读完它,依稀能辨出其
将这个APP开着,并放在自己枕边,它就可以检测你的睡眠质量。原理是通过监测你身体的震动(比如翻身等)来判断你的睡眠深度。它会在你进入最浅的睡眠程度时将你叫醒,这时候醒来,你的困意最小,给你一种自然醒的感觉,而不至于因为困意而毁掉早上8点钟的课。
1  这些年,无论走多远,还是最想念放哥的面。  放哥在我中学母校门口开了家刀削面馆,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雷打不动地搭一条毛巾在脖子上,乍看颇像古装剧里的店小二,只是胖乎乎的圆脸和稍带笑意的眯眯眼,在提醒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他是面馆的老板。放哥放哥,学生们都这样亲切地叫,一届届传下来,他的真名已不详。虽说是老板,但除了一个偶尔来打杂的大妈之外,采购、切洗、上灶、收款,包括迎来送往,所有事情都是放哥亲自
要做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实是一种“奋力拼搏”的生活态度。  纵观自然界,动物也好,植物也好,都在奋力拼搏地生存着。反之,以“懒散随意”的方式活着的,就只有人类而已。人类得益于高超的智慧及灿烂的文明成果,所以即便懒散一点,也能存活。  我最近听说有一群“啃老族”,他们到了三四十岁还依靠父母的照顾生活着,有的甚至不去工作。这种情况,真的只有在人类中才会有。  让我们
老鼠经过特殊训练,也能掌握特殊技能哟!近期,柬埔寨使用一种经过特殊训练的老鼠来搜寻田间没有引爆的地雷。这种老鼠的搜寻速度可以达到11秒一个,而人工使用的扫雷机需要5天才能找到一个地雷。  这些老鼠来自南非,它们凭借地雷的特殊气味寻找方向,然后挖洞作为信号,告诉人们地雷位置,而奖励就是它们最爱吃的香蕉。如果天气好,它们找雷的速度会更快。  这些地雷和炮弹都是动乱时期留下的,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
中国古代社会很注重诚信、礼仪,话语上对“奸诈”、“小人”之类是排斥的;就算是官方也推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流传下来的诸如“无奸不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又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这是后人的一种误读。  “无奸不商”原为“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
人类居住的地球早已不堪重负,很多国家都在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离地球最近的火星自然成了首选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个事情,尼尔森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27岁的尼尔森是纽约一家艺术中心的负责人,随着媒体对火星报道的增多,火星的神秘面纱在一点点地被揭开。尼尔森开始想,人类如果移居火星,饮食习惯会不会随着人口迁移和新的居住地而发生变化呢?我们的食物该如何适应火星环境?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事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