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新闻情结等6则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爸爸李金铭1947年参加革命,在1949年渡江作战中光荣入党,他当过战斗员、工作员和宣传员。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和平时期忘我劳动。酷爱写作,心系报道。爸爸干啥写啥,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写报道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部队服役时,写战斗、生产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等,文章多在军、地报刊和新华社播发,曾受解放军报社和地方报社的表扬鼓励。
  爸爸于1978年由军队转业,在平顶山市矿务局从事教育工作,他到了新岗位后,边学习、边工作,工作之余,写身边的好人好事,写热爱教育、勤奋教书、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写好学、上进,成绩、品德双优的祖国花朵,并介绍推广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热情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职工素质 ,服务教书育人,是当时平顶山市《矿工报》见报稿件较高的骨干通讯员之一。
  1989年,爸爸离休。但他离而不休,仍在教委机关当通讯员,后到教委、局关工委任委员,把关工委当作发挥余热的阵地。爸爸克服年老多病腰疾疼痛的困难,战胜严冬酷暑的侵袭,精心写稿、报道先进人物的事迹。离休十多年来,仅在全国报刊、电台上刊发的文章就有300多篇。先后受到平煤公司、市老干部局、报社的表彰。并被省《关心下一代报》,聘为特约记者,多次荣获优秀通讯员、先进宣传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爸爸于2002年立下捐献遗体、供科学研究的遗愿,并经公证。宣传爸爸身后捐献遗体的文章在市报发表后,广受社会好评,读者誉他为“可敬老人”。爸爸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健康、轻松愉快。他深情地说:做人要活着干、死后献,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做个为党奉献最快乐的人。
  我爸爸写了一篇题为:《为党奉献最快乐,甘当宣传新闻兵》的文章,后由平顶山《矿工报》记者赵顺章专访,写了《为党奉献最快乐》一文,先后在《中华新华报》记者专栏和《平顶山矿工报》上刊发。爸爸阅报后,像中了状元一样,兴奋喜悦,并赋诗自勉自慰:
  五十七年耕耘苦,翰墨挥毫写文章。
  弘扬党风扬正气,圆梦荣入记者家。
  近日,爸爸着手搜集见报文章,准备汇集成册,作为精神财富,留给儿女效学享用。爸爸在《笔耕掠影》开篇概述中写道:荣辱不计奉献党,心底无私天地宽。生死回归心无愧,留下精神在人间。
  细读爸爸自勉自慰诗,感悟爸爸奉献人生的精神,既可爱又可敬,作为他的儿女,我们要将老爸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言论写作应讲一点儿“逆向思维”
  
  怎样写好“小言论”,方法是很多的,但有一条至关重要的是,在“立论”的时候,应讲一点儿“逆向思维”的技巧,这样议论的事,才有独到之处,从而给人留下一种“新颖”之感。为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言论写作的一点儿经验,并举一些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为例,谈谈个人浅见:
  一是做到“标新立异”。所谓“标新立异”,就是讲写文章和别人不一样。众所周知,一篇言论是否吸引读者,主要是看其论点是否“新颖”,如果都是众口一词,就显得“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做到“陈言务去,意必己出”,才能产生出标新立异的效果。如前一段时间,在舆论对“市长办公电话”热线开通后的一片赞誉声中,笔者却不以为然,故而写了一篇题为《愿“市长办公电话”不再响》的小言论,发表在《贵州都市报》头版设置的“都市话题”栏目上。文章是这样议论的:“市长办公电话”解决的问题越多,越说明我们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不够主动,倘若“市长办公电话”有一天不响了,那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正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职能部门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再也不用劳烦“市长”亲自过问督促了。从问题的另一面去议论此事,既切中时弊,又发人深思。显然,这比赞美“市长办公电话”热线开通后,如何如何的好,为百姓解决了多少问题等恭维话更吸引读者,因为“公仆”为民办实事,理所应当,用不着去过多地渲染。
  
  为“乐”而写
  
  我喜欢读书看报,又酷爱写作,虽工作繁忙、家务繁多,但爬格子这门差事仍“壮心不已”。闲暇之时,我便手握笔杆,在方格田里耕耘,一杯清茶,其乐融融。自我感觉好的,便投寄各报刊,往往还真能变成“豆腐块”。
  当然,写稿有乐也有苦。为了深入采访,我不惜冒着严寒酷暑四处“奔跑”。一旦获得好的新闻线索,便不顾一切而求之。我也养成了勤写、勤走、勤问、勤记的习惯。有人说我是写稿迷,确实如此,一天不写则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我在写稿中坚持“三不写”、“三结合”。即:事情不真实不写,情况不弄清楚不写,没有宣传价值的不写;做到学习与写稿相结合,写稿与工作相结合,深入采访与伏案写作相结合。
  如今,我虽已为人妻、为人母,但我会把写稿当作我生活的一部分,做到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把镜头促进精神空间
  
  摄影作品,极讲究第一印象,讲究视觉冲击力。国有企业改革,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事。人们承受能力如何?改革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竞争,是一种什么心态?这就是人们不常看到的、相对陌生的精神空间。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竞争上岗,师徒也不相让》这幅照片,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个“陌生化”的精神空间,富含新意。同时,由于典型瞬间的神、情、形、意的完美结合,使图片的新闻“含金量”和形象价值都大大增加。神:不知明天能否上岗的师傅神态沮丧、万般无奈。情:竞争的无情,师徒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心理复杂的徒弟很内疚地凝视着师傅。形:人物瞬间形象生动自然,视觉冲击力强。主体人物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激烈的竞争,在无声无息中从一个新角度表现出来。意:立意深刻,内容丰富。反映了改革的无情和有情,揭示了竞争时代“师徒也不敢相让”的社会背景,真正发挥出新闻图片“一图胜千言”的功能。
  新闻,以新求胜。新闻摄影作品,也必须坚持新闻的这一共性。《竞争上岗,师徒也不相让》这幅作品的拍摄说明,以新求变化不一定非要在人们不熟悉的空间进行,熟悉的空间一样能出精品。生活是流动的瞬间,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同的,有些瞬间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企业新闻摄影者除了要把镜头对准人们熟悉的生产生活空间外,还应努力把镜头伸进“陌生化”的精神空间,努力捕捉社会变化带给人们的新的情感和心理感受,并用带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瞬间形象将其展现出来,有了这样一种思维习惯,那种“没啥可拍”的感叹或许就会少一些,也许还能拍摄到一幅让自己没事偷着乐的好作品。
  
  写作父子兵
  
  我们一家是一个充满温馨、和睦、上进的家庭,除工作岗位不同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和志趣,就是喜爱新闻写作,忙于新闻写作。每当相聚在一起,不是谈论生活趣事,就是谈论新闻写作。一家人兴致盎然,友爱相处,其乐融融。
  作为父亲和一家之长的我,自幼钟情写作。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勤奋笔耕,不断有文章见诸报端,可谓是一个专业的“业余作家”(见2003年11月15日《大河报·茶坊》)。平时,只要稍有空闲,不是流连于温馨的书房读书看报,就是云游在字里行间,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
  在我的长期影响下,儿女们耳濡目染,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新闻写作知识,一个个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身为某晚报应聘记者和编辑的大女儿回到家里,不是征询版面如何策划,就是打听有何新闻报料,或是伏案写作,挑灯夜战。一篇篇充满情感的新闻作品跃然纸上。而在一家运输集团公司政治部从事思想宣传工作的大儿子也是新闻敏感忒强。每遇公司里的重大新闻事件和感人事例,总是抓住不放,积极报道,使本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活龙活现、生机勃勃。小女儿回到家里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并不断有文章见诸报端。妻子也不时插话,提供新闻素材,并跟着打趣地说:“您爷儿几个聚在一起除了写作没有二事,干脆把报社搬回咱家算啦!”
  现在,我们一家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和着时代的节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党的新闻事业各自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大女儿被报社评为2003年度先进工作者,我也被商丘市睢阳区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荣获新闻写作特等奖。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约定: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共同谱写新的乐章。
  
  分享快乐
  
  上中学时老师曾说:一个人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一个人拥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便拥有了丰富的思想。那时候我并不十分理解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朦胧觉得与人分享是很重要的。于是把自己的小人书拿出来与同学们换着看,最后我读到了三十多本小人书。
  记得初学新闻报道时,总认为自我奋斗才是最重要的,整天就埋头写啊写,不顾白天黑夜,虽然偶有收获,但大多数稿件如泥牛入海,没有音讯。后来,在一位热心大哥的指导下,逐渐与几个写稿的文友熟悉起来,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分享文章发表后获得的经验和喜悦,我的视野开阔多了,文章也慢慢走上了国家、省级报纸。
  分享可以增进友谊,拉近彼此的距离,给平凡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分享看似付出,实际上也是获得。当我们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时,我们的胸怀因而变得更加宽广,我们的生活因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其他文献
究竟什么才算美,自古以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了现代,有一种新说法,美包括外表美和心灵美。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曾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格。"的确,假如没有内在的美,任何外表的美都不可能是完备的、长久的。而心灵美的人,不管外表是否美丽,总是受人欢迎的。像《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尽管相貌丑陋,但他的善良心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都会喜欢他。在今天,大家都认为"心灵美
期刊
企业报如何定位,受制于企业如何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应当看到,企业走向市场后,企业报与企业的关系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有三种:一种是依然保持供养关系,企业报完全靠经费生存;第二种是保持半供养关系,即企业减少拨款,企业报需自我创收,补充经费的不足,这种关系带有过渡性质;第三种是完全断奶,企业报走向自我生存之路。一般来说,企业报只要还靠企业养活,其性质不会改变。如果企业报与企业断奶,靠报纸发行生存,
期刊
电视画面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为什么还要配上解说词呢?这是因为一切的电视画面都具有二重性,其表义都带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电视画面既启发人们的思维,也可能限制人的思维;它既可以唤起人们的想像和联想,又可能让人们的思维局限于画面,这样,就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这就是解说词。  电视解说词创作是一种特殊写作形式,但在语言文字的要求方面与其他的写作也有许多共性的地方:一是准确,即要抓住要害,明白无误;二是凝练
期刊
从传播新闻的及时性方面说,消息无可争议地是报纸的主角,这是报纸作为新闻纸的特性所决定的。要使消息在舆论宣传中发挥好的指导作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努力提高消息的公众接受度,让读者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了解新闻事实,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企业的法规制度,接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正确的思想观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消息的公众接受度呢!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琢磨读者的心理  首先,要本着服务群众的态度,仔
期刊
叩开被采访者的房门,只不过迈出了采访的第一步。他在心理上能很快地接受你继而敞开他的心扉吗?这不仅取决于你的气质和风度,还取决于你能否成功地切入……  不管再过多少年代,不论历史怎样变幻,陈伯达都会是一个人物。作为当年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中国“第四号人物”,作为中共的“理论家”、“舆论总管”和“一枝笔”,陈伯达与中国许多著名人物、著名事件、著名文件紧紧联系在一起。研究中共党史,书写中国历史,
期刊
农民增收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各级党报经济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近几年由于国内农产品供过于求,农民收入增幅逐年降低,农民增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难以破解的难题。各级党报要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帮助政府破解农民增收这道难题。  舆论释惑:客观辩证地看待农民增收的
期刊
为了分析记者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编辑把关时注意力的焦点,本文从两个角度——写作中各种错误的形式和错误的原因——对619篇新闻稿的改写实例进行了研究。经过分类和比较,笔者发现,新闻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多字、少字和事实不准确,而导致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则是粗心大意和对待事实缺乏严谨的态度。虽然这些错误是可以通过记者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来避免的,可很多记者却把它们直接推向编辑。这无疑是为编辑设置了“议
期刊
1996年8月,为迎接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天林约我合作文章,我才有机会比较集中地采访了穆青。  8月24日我到了北京,当时女儿王日方正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按约穆青给了我们三个上午的时间,从他少年时代谈起,我们算“奢侈”了一番,边笔记边录音。  远离北京,我们的采访有很大困难,但我们又有不少优势。穆老的《十个共产党员》中,6个典型是河南的。他以河南为采访和调研基地
期刊
如果用温婉漂亮的电台总监这样的话语作为开头,会显得太深沉太庸俗太矫情太没有卖点;如果用千练刚强的女强人这样的话语来修饰封面,会显得太假,太程式化、太离奇、太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封面上这位秀美丽人。正是这样一个女子颠覆了我们心目当中对女强人形象的传统定位,也正是这样一个温婉漂亮、刚柔并济、智慧聪颖的女人让河南交通广播电台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成为从郑州上空密密麻麻的声音中脱颖而出的一枝独
期刊
地球妈妈的头发——森林已经很少了,许多动物已经濒临灭绝。“黑色”的“恶魔”已经缠绕着地球。  人们把用来洗衣服的水变成了脏水倒掉,医院、工厂等地方排出的废水严重污染了河流。还有到处可见的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白色污染,易拉罐,汽车排放出的尾气,全世界每年产生各种废弃物约100亿吨,具有放射性等危险的废料约4亿吨,向江河湖海排放的各类污水约4260亿吨。  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垃圾包围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