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从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两方面入手,考察临潼山区教师的生存状况。经调查发现山区教师工作投入大、自我发展不足、经济压力大、住房困难突出、业余生活单调。基于此,本文给出相应的发展性建议,如完善津补贴制度、制定培养计划、提供住房政策倾斜、促进教师参与公共事业等。
关键词:山区教师;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山区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使其获得一定的发展。以临潼区为例,以前的诸多问题如学校危房改造情况、学杂费减免情况、任课教师分配情况、边远山区地域补贴情况都得到了改善。但是,无论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城乡学校的现状来看,山区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硬件问题解决之后,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软件问题就更加凸显。比如山区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的冲突、专业发展的桎梏、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入教学一线调查山区教师的真实处境,试图以数据为证,为山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建议。
另外,实施本课题的六位成员都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我们也正在体验着相似的专业生活。在专业的教学生涯之中,到底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教学质量,這些问题也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带着这种困惑,课题组的成员们着手对山区的教师进行走访,在发现一些共同的问题的同时也期待着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为教师群体的发展出谋献策。
(一)研究依据和概念界定
本报告调查对象山区教师,在一般意义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都叫做山区。根据现实情况和研究的需要,本报告将临潼区区县以外、乡镇特定区域(以小金山、土桥、穆寨三个乡镇为主)统一称成为“临潼山区”,将在该“山区”工作的教师称为“山区教师”。
事实上,我国发展不仅在东西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就连一省之内,一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本报告主要通过调查临潼山区教师的生存状况、心理困境、发展问题来探讨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公平化分配,目的是实现教育一体化下城乡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问卷构成
1、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构成包括两个层次:第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68个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调查报告。第二,针对个人采取访谈法,并完成相关论文。本文作为调查报告,提纲性地进行山区教师生存情况分析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2、调查问卷构成
本次调查报告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回收问卷142份,有效填写率84.52%。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12题)为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等个人信息;第二部分(13-36题)为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第三部分(37-38题)为答卷人目前择业意愿;第四部分(39-48题)为答卷人对城乡教师差距及师资配置现状的看法。
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临潼山区教师工作状况
1、山区教师工作负担重
西安市临潼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全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6.1%,在行政区划分上包括小金、穆寨、土桥三个乡。
在土桥初级中学里,2017年秋季学生入学人数为 223 人,教职工为33人,除去行政人员1人,工勤人员5人,教辅人员5人,站讲台的专职老师有22人,师生比例为10.1%。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1]。虽然在近年来国家督导颇有成效,新课改要求的各科任教教师都可以保证,但是语数外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负担却与日俱增。
还是以土桥中学为例。该中学共有6个教学班,每个班每天八节课,两节晚自习,一节早自习,一节晚读课,每天共计12节课。如果是初三毕业班,晚自习则上到22点30分。学校的课时安排如此紧密,教师的课时自然也会增加。
若按每周上5天课计算,语文外语科目,人均周代课量为12节课以上,再算上备课、改作业的时长,三科任课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但在绩效考核时,三科教师带两个班的课,完成满额工作量,才勉强达到平均工作水平,拿回绩效工资考核部分。
班主任除却本科目教学工作还要对寄宿学生的纪律、卫生、安全负责,管理耗时长、负担大、责任重,教师精力有限,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为了应付检查,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教案、业务笔记、各种学习心得、劳而无功的案头作业加重了工作负担。
此外,每周学校都要召开全干会、班主任会、学科教研会、毕业班班组会、党员三会一课,以及响应上级要求召开的各种临时会议;学校会利用周末、节假日安排教师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户外拓展;学校会不定时组织各种校区级、省级赛教及各级各类学习活动。教师们无法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进行休息,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在调查中,42.25%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
基于目前教学安排,学校应该减少语数外教师、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2、山区教师专业生活发展桎梏较大
教师专业生活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环境和专业领域内,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完善提升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而展开的一切实践活动。专业生活占据了教师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经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活状况、职业素养[2]。
美国学者认为影响教师专业生活的因素主要有:教师配偶的工作、孩子未来的教育、合理的工资报酬、可供自己发展的资源、和谐的工作环境[3]。笔者将会在下文论述工资报酬、发展资源、工作环境对山区教师生活状况的影响,所以这里主要分析配偶工作、孩子教育、自身发展对临潼山区教师专业生活发展的影响。 ①在教师配偶职业的调查中可知,20.42%的教师选择了同行。
教师活动范围小,社会关系单纯,很多教师只能困囿于教育圈子,相同的职业追求对专业的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总体而言,配偶的选择对专业发展没有特别突出的影响。
②孩子教育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为什么选择当老师”,有64.08 %的教师表示非常喜欢这个职业。
但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吗?”这一问题时,仅27.46%的教师选择希望,62.68%的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从事教师职业。
不但如此,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过半的教师表示内心非常焦虑。
这种焦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执教学校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孩子教育资源的选择。有80.28%的教师希望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显然偏远的工作单位无法满足子女入学需求。
二是由于工作原因,84.51%山区教师周内无法回家,所以31.69%的教师只能选择请长辈带孩子。
请注意,调查中28.87%的山区教师还没有小孩。实际上,自己带孩子的只有16.9%,亲子关系成为山区教师内心焦虑的主要原因。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困境,山区教师选择子女城市入学就必须忍受家庭角色的缺失,选择乡村入学,不但要忍受教育资源的不足,客观的居住条件也无法保障。种种现实困难最后只能转化为内心的焦虑,成为专业生活发展的桎梏。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获得的负面信息很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山区教师无法完成家庭教育的责任,最后成为专业发展中的阻碍,形成恶性循环,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笔者认为,只有政府提出倾斜性政策,为山区教师子女提供相应等级入学学位(可以根据山区远近,教师子女学习成绩等制定详细政策),才能解决山区教师人才流失的问题。
③自身资源调查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投入,山区教师专业自主程度较低的特点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现在约64.08%的山区教师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
同时,山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极大增强,有58.45%的教师有专业发展计划并且积极实行。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基本技能最受关注,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手段也依次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相较于教师日益增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山区教师拥有的外部资源却不容乐观。虽然各山区学校都有配套的教研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等。但是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能有时间去图书馆的教师并不多;即使去了图书馆,有教研需要的教师在其中也很难找到真正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有部分老师自身就缺乏教科研的能力和相关知识,无力独立完成教研项目。
经调查,土桥初中2017年教师平均阅读2、3本教研书籍,全校教师共发表4篇论文。这显然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有很大差距。学校在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方面并没有提供有效的帮助。
虽然上级教育部门也会为教师制定一些教研计划、在职培训,但是在自身发展的满意度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表示这些培训并没有满足发展需要,对老师专业发展帮助不大。
众所周知,人类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价值多元的时代,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唯一手段。可是教研研究方法的缺失、教育理论的缺失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了山区教师空有专业发展内在动机却缺少实现的外在途径。接受调查的山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景的规划主要是调离山区,在城市谋取资源更加丰富的职位。
綜上所述,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子女教育带来的焦虑都是山区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拦路虎,严重制约了山区教师的自我进步和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外部支持力度,解决山区教师子女入学困境,建立专项培养制度,搭建配套培养体系,用完善的教育资源帮助山区教师实现专业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山区教师内心的职业焦虑、生活焦虑,让教师安心任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山区教育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山区教师生活状况
1、山区教师收入低,地域补贴低
笔者走访相关单位,获得临潼区教育局提供的教师工资,鉴于篇幅有限,选择主要内容,供了解临潼山区某教师工资构成:
职务岗位工资为1620元,薪级工资920元,教护龄津贴3元,改革行补贴340元,医疗补贴57.32元,公积金补贴260元等,合计3479.32元。
此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山区教师每月地区补贴为500—800元不等,以半年为单位统一发放。但是,据调查40.85%的山区教师月交通费在500-800元,30.28%的教师月交通费高于800元,发放地区补贴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山区教师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76.76%的教师认为收入小于支出。对优秀人才而言,地理位置偏远且薪酬较低的岗位显然是缺乏吸引力的。
2、山区教师无法享受国家住房改革优惠政策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68份,因为山区偏僻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所有采访、调查对象都是住宿制教师,平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间。
虽然,山区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但是山区学校地处偏僻,并无商品房买卖,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只能去市郊购买商品房。
据悉,西安市2018年推出的购置保障性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优惠政策都未惠及临潼山区教师。况且,此类住房地处西安城六区,距离甚远,难以解决山区教师家庭生活需求。在两难境况下,山区教师的处境令人担忧。
3、业余生活单调甚至缺失
山区经济落后的同时,交通、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大部分教师同外界交流少,在山区教师思想观念、眼界扩展上同城市教育工作者有着较大差距。
以土桥中学为例,81.69%的教师在业余时间从事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如教研教改、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物、学生辅导,有64.08%的教师完成家务。 目前山区学校教师的业余生活种类单调、生活质量偏低、学校较少组织业余活动,教师业余生活基本处于不良状态。而这种家校不分的生活状态和疲惫焦虑的工作状态结合起来使得23.24%的教师产生坚决不再当老师的想法。从下表可知,只有16.9%的人会再次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三、促进山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在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很多,主要说来是山区学校的工作任务重,待遇福利不足,缺乏发展机会等原因制约着山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也制约了优秀人才的引进。为了应对发展困境,临潼山区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保障政策与支持:
(一)加大山区教育的投入
继续加大国家对山区地区、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山区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同时,还应采取倾向性政策投注更多的财力物力来帮扶山区教育继续发展。
现今,我国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或者地方公务员体系,政策表明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使山区教师获得应有的回报,在加强实施工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应该针对山区老师,提高特殊津贴发放力度。
在调查问卷中,高达50.7%的山区教师对薪金水平的提高抱有期待,这不仅仅是稳定现有教育队伍的有效手段也是吸引优秀人才的直接对策。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山区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多种手段,提供外在资源,减少山区教师因社会比较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上表可见,高达80%的山区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心存不满,有过更换职业的想法。
(二)落实山区教师住房保障
山区学校的居住条件在近几年有着较大改善,但是笔者认为,工作住房并不能代替家庭住房,工作生活也不能替代家庭生活,山区教师为了教育事业已经牺牲了很大一部分的家庭生活,当地政府应该向山区教师提供与城市居民相等甚至更加优惠的购房政策(如当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其合法权益。笔者希望政府可以将教师家庭住房當作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中的一项内容,为教师提供扎根学校、扎根农村、扎根山区的后勤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在山区教师子女的入学问题上可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教育是国家之本,而山区教师是为国家教育而牺牲家庭教育的工作者,只有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才能让山区教摆脱专业发展的桎梏,为山区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三)给予山区教师合理的评价和期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山区教师不同于城镇教师,他们除了完成正常的学校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学生的家庭式教育,需要在有限的精力内完成两个角色(教师、家长)的教育任务。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对象,使山区教师在教育评价系统内呈现出弱势状态。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调整评价标准,根据山区的学情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成果。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同教育部门可以联手加大山区教师对公共事业的参与度。在赋予山区教师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制定相关机制帮助山区教师融入当地环境,在山区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使山区教师成为乡土文化身体力行的参与者和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吴静、赫晓林.农村教师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G].科教文汇,2015.
[2]董继梅.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生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董继梅.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生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关键词:山区教师;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山区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使其获得一定的发展。以临潼区为例,以前的诸多问题如学校危房改造情况、学杂费减免情况、任课教师分配情况、边远山区地域补贴情况都得到了改善。但是,无论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城乡学校的现状来看,山区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硬件问题解决之后,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软件问题就更加凸显。比如山区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的冲突、专业发展的桎梏、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入教学一线调查山区教师的真实处境,试图以数据为证,为山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建议。
另外,实施本课题的六位成员都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我们也正在体验着相似的专业生活。在专业的教学生涯之中,到底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教学质量,這些问题也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带着这种困惑,课题组的成员们着手对山区的教师进行走访,在发现一些共同的问题的同时也期待着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为教师群体的发展出谋献策。
(一)研究依据和概念界定
本报告调查对象山区教师,在一般意义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都叫做山区。根据现实情况和研究的需要,本报告将临潼区区县以外、乡镇特定区域(以小金山、土桥、穆寨三个乡镇为主)统一称成为“临潼山区”,将在该“山区”工作的教师称为“山区教师”。
事实上,我国发展不仅在东西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就连一省之内,一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本报告主要通过调查临潼山区教师的生存状况、心理困境、发展问题来探讨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公平化分配,目的是实现教育一体化下城乡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问卷构成
1、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构成包括两个层次:第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68个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调查报告。第二,针对个人采取访谈法,并完成相关论文。本文作为调查报告,提纲性地进行山区教师生存情况分析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2、调查问卷构成
本次调查报告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回收问卷142份,有效填写率84.52%。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12题)为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等个人信息;第二部分(13-36题)为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第三部分(37-38题)为答卷人目前择业意愿;第四部分(39-48题)为答卷人对城乡教师差距及师资配置现状的看法。
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临潼山区教师工作状况
1、山区教师工作负担重
西安市临潼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全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6.1%,在行政区划分上包括小金、穆寨、土桥三个乡。
在土桥初级中学里,2017年秋季学生入学人数为 223 人,教职工为33人,除去行政人员1人,工勤人员5人,教辅人员5人,站讲台的专职老师有22人,师生比例为10.1%。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1]。虽然在近年来国家督导颇有成效,新课改要求的各科任教教师都可以保证,但是语数外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负担却与日俱增。
还是以土桥中学为例。该中学共有6个教学班,每个班每天八节课,两节晚自习,一节早自习,一节晚读课,每天共计12节课。如果是初三毕业班,晚自习则上到22点30分。学校的课时安排如此紧密,教师的课时自然也会增加。
若按每周上5天课计算,语文外语科目,人均周代课量为12节课以上,再算上备课、改作业的时长,三科任课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但在绩效考核时,三科教师带两个班的课,完成满额工作量,才勉强达到平均工作水平,拿回绩效工资考核部分。
班主任除却本科目教学工作还要对寄宿学生的纪律、卫生、安全负责,管理耗时长、负担大、责任重,教师精力有限,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为了应付检查,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教案、业务笔记、各种学习心得、劳而无功的案头作业加重了工作负担。
此外,每周学校都要召开全干会、班主任会、学科教研会、毕业班班组会、党员三会一课,以及响应上级要求召开的各种临时会议;学校会利用周末、节假日安排教师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户外拓展;学校会不定时组织各种校区级、省级赛教及各级各类学习活动。教师们无法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进行休息,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在调查中,42.25%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
基于目前教学安排,学校应该减少语数外教师、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2、山区教师专业生活发展桎梏较大
教师专业生活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环境和专业领域内,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完善提升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而展开的一切实践活动。专业生活占据了教师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经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活状况、职业素养[2]。
美国学者认为影响教师专业生活的因素主要有:教师配偶的工作、孩子未来的教育、合理的工资报酬、可供自己发展的资源、和谐的工作环境[3]。笔者将会在下文论述工资报酬、发展资源、工作环境对山区教师生活状况的影响,所以这里主要分析配偶工作、孩子教育、自身发展对临潼山区教师专业生活发展的影响。 ①在教师配偶职业的调查中可知,20.42%的教师选择了同行。
教师活动范围小,社会关系单纯,很多教师只能困囿于教育圈子,相同的职业追求对专业的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总体而言,配偶的选择对专业发展没有特别突出的影响。
②孩子教育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为什么选择当老师”,有64.08 %的教师表示非常喜欢这个职业。
但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吗?”这一问题时,仅27.46%的教师选择希望,62.68%的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从事教师职业。
不但如此,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过半的教师表示内心非常焦虑。
这种焦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执教学校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孩子教育资源的选择。有80.28%的教师希望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显然偏远的工作单位无法满足子女入学需求。
二是由于工作原因,84.51%山区教师周内无法回家,所以31.69%的教师只能选择请长辈带孩子。
请注意,调查中28.87%的山区教师还没有小孩。实际上,自己带孩子的只有16.9%,亲子关系成为山区教师内心焦虑的主要原因。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困境,山区教师选择子女城市入学就必须忍受家庭角色的缺失,选择乡村入学,不但要忍受教育资源的不足,客观的居住条件也无法保障。种种现实困难最后只能转化为内心的焦虑,成为专业生活发展的桎梏。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获得的负面信息很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山区教师无法完成家庭教育的责任,最后成为专业发展中的阻碍,形成恶性循环,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笔者认为,只有政府提出倾斜性政策,为山区教师子女提供相应等级入学学位(可以根据山区远近,教师子女学习成绩等制定详细政策),才能解决山区教师人才流失的问题。
③自身资源调查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投入,山区教师专业自主程度较低的特点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现在约64.08%的山区教师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
同时,山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极大增强,有58.45%的教师有专业发展计划并且积极实行。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基本技能最受关注,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手段也依次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相较于教师日益增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山区教师拥有的外部资源却不容乐观。虽然各山区学校都有配套的教研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等。但是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能有时间去图书馆的教师并不多;即使去了图书馆,有教研需要的教师在其中也很难找到真正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有部分老师自身就缺乏教科研的能力和相关知识,无力独立完成教研项目。
经调查,土桥初中2017年教师平均阅读2、3本教研书籍,全校教师共发表4篇论文。这显然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有很大差距。学校在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方面并没有提供有效的帮助。
虽然上级教育部门也会为教师制定一些教研计划、在职培训,但是在自身发展的满意度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表示这些培训并没有满足发展需要,对老师专业发展帮助不大。
众所周知,人类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价值多元的时代,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唯一手段。可是教研研究方法的缺失、教育理论的缺失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了山区教师空有专业发展内在动机却缺少实现的外在途径。接受调查的山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景的规划主要是调离山区,在城市谋取资源更加丰富的职位。
綜上所述,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子女教育带来的焦虑都是山区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拦路虎,严重制约了山区教师的自我进步和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外部支持力度,解决山区教师子女入学困境,建立专项培养制度,搭建配套培养体系,用完善的教育资源帮助山区教师实现专业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山区教师内心的职业焦虑、生活焦虑,让教师安心任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山区教育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山区教师生活状况
1、山区教师收入低,地域补贴低
笔者走访相关单位,获得临潼区教育局提供的教师工资,鉴于篇幅有限,选择主要内容,供了解临潼山区某教师工资构成:
职务岗位工资为1620元,薪级工资920元,教护龄津贴3元,改革行补贴340元,医疗补贴57.32元,公积金补贴260元等,合计3479.32元。
此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山区教师每月地区补贴为500—800元不等,以半年为单位统一发放。但是,据调查40.85%的山区教师月交通费在500-800元,30.28%的教师月交通费高于800元,发放地区补贴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山区教师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76.76%的教师认为收入小于支出。对优秀人才而言,地理位置偏远且薪酬较低的岗位显然是缺乏吸引力的。
2、山区教师无法享受国家住房改革优惠政策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68份,因为山区偏僻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所有采访、调查对象都是住宿制教师,平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间。
虽然,山区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但是山区学校地处偏僻,并无商品房买卖,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只能去市郊购买商品房。
据悉,西安市2018年推出的购置保障性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优惠政策都未惠及临潼山区教师。况且,此类住房地处西安城六区,距离甚远,难以解决山区教师家庭生活需求。在两难境况下,山区教师的处境令人担忧。
3、业余生活单调甚至缺失
山区经济落后的同时,交通、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大部分教师同外界交流少,在山区教师思想观念、眼界扩展上同城市教育工作者有着较大差距。
以土桥中学为例,81.69%的教师在业余时间从事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如教研教改、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物、学生辅导,有64.08%的教师完成家务。 目前山区学校教师的业余生活种类单调、生活质量偏低、学校较少组织业余活动,教师业余生活基本处于不良状态。而这种家校不分的生活状态和疲惫焦虑的工作状态结合起来使得23.24%的教师产生坚决不再当老师的想法。从下表可知,只有16.9%的人会再次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三、促进山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在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很多,主要说来是山区学校的工作任务重,待遇福利不足,缺乏发展机会等原因制约着山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也制约了优秀人才的引进。为了应对发展困境,临潼山区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保障政策与支持:
(一)加大山区教育的投入
继续加大国家对山区地区、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山区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同时,还应采取倾向性政策投注更多的财力物力来帮扶山区教育继续发展。
现今,我国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或者地方公务员体系,政策表明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使山区教师获得应有的回报,在加强实施工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应该针对山区老师,提高特殊津贴发放力度。
在调查问卷中,高达50.7%的山区教师对薪金水平的提高抱有期待,这不仅仅是稳定现有教育队伍的有效手段也是吸引优秀人才的直接对策。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山区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多种手段,提供外在资源,减少山区教师因社会比较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上表可见,高达80%的山区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心存不满,有过更换职业的想法。
(二)落实山区教师住房保障
山区学校的居住条件在近几年有着较大改善,但是笔者认为,工作住房并不能代替家庭住房,工作生活也不能替代家庭生活,山区教师为了教育事业已经牺牲了很大一部分的家庭生活,当地政府应该向山区教师提供与城市居民相等甚至更加优惠的购房政策(如当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其合法权益。笔者希望政府可以将教师家庭住房當作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中的一项内容,为教师提供扎根学校、扎根农村、扎根山区的后勤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在山区教师子女的入学问题上可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教育是国家之本,而山区教师是为国家教育而牺牲家庭教育的工作者,只有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才能让山区教摆脱专业发展的桎梏,为山区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三)给予山区教师合理的评价和期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山区教师不同于城镇教师,他们除了完成正常的学校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学生的家庭式教育,需要在有限的精力内完成两个角色(教师、家长)的教育任务。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对象,使山区教师在教育评价系统内呈现出弱势状态。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调整评价标准,根据山区的学情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成果。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同教育部门可以联手加大山区教师对公共事业的参与度。在赋予山区教师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制定相关机制帮助山区教师融入当地环境,在山区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使山区教师成为乡土文化身体力行的参与者和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吴静、赫晓林.农村教师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G].科教文汇,2015.
[2]董继梅.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生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董继梅.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生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