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班级联赛的整体设计与实践探索

来源 :校园足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下初中校园足球推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课堂教学与班级联赛一直是落实校园足球的主要渠道,而现实中因为体育中考和升学压力等问题,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辅导班挤占,部分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停留在“一支校足球队”上,导致足球课的开设普及只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班级足球联赛更是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部分学校并没有把发展班级足球联赛当成展示学生足球技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和平台,甚至只在足球队中开展训练和比赛,或者压缩比赛场次和比赛时间,难以达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在初中阶段的足球课堂教学中,足球教师过于强调足球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教学形式简单、枯燥。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足球比赛的礼仪、足球战术的演变、足球规则的完善以及理性对待比赛胜负的态度等教学内容。如,在一节由中小学体育名师展示的足球战术课上,整节课教师都在教学生们学习“二过一”战术,却没有安排技战术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两者之间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題,使校园足球能够在初级中学有效开展,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一所初中学校的校园足球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大连金普新区校园足球教学的实际,笔者的研究团队选择了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滨海学校,对7~8年级足球课堂教学和校内足球联赛做了整体的改革探索,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整体推进校园足球,通过对足球教学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实现足球场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将足球课教学比赛形式与校内班级联赛相统一,实现足球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融合;增加参加校内班级联赛的人数和比赛场次,提高初中学生对足球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异质分组,有效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1.足球课的设计依据是英国洛夫堡大学的宾嘉和霍普的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试图通过从整体开始学习新项目,改变了以往只追求技能而忽略学生对整个运动项目的认知和对运动特点把握的缺陷,以提高球类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足球运动还原成最原始的一个体育游戏。在教授过程中,通常都是先教会学生游戏规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当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乐趣时,为了赢得游戏的胜利,学生才会想尽方法地去提升围绕这个游戏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战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甚至将技术学习由课上学习转移到课下的自主学习。
  2.足球联赛的设计依据是美国西登托普的“运动教育理论”
  在课上的教学比赛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部分,采用大单元教学及赛季制的比赛形式,同时,将课上的比赛模式直接转化为校内的班级联赛。通过校内班级联赛各种设置,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学生在整个校内班级联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
  (二)具体实践探索方法与创新过程
  1.滨海学校的基本情况
  滨海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初中年级共有12个教学班,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班大约40人。学校有1个200m的足球场地,1个五人制的笼式足球场地,1个体育馆,2个篮球场。滨海学校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领导对足球项目十分重视,学校足球氛围也十分浓厚。
  2.滨海学校的足球课堂教学改革
  滨海学校在足球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个大胆的改革,先教足球比赛规则,再教学生如何进行比赛,最后再开始学习技术。为什么要这样改?如果把足球比赛还原成最原始的体育游戏,在教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通常是先讲明游戏规则,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觉这个游戏很有意思,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赢得游戏的胜利,学校也依此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足球技术。
  3.滨海学校足球改革的具体形式
  教学场地设置方面:根据滨海学校的实际人数,采用男女合班上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整个足球场地以中线为分界线,分成男、女2个大场地,其中每个大场地中划分4个小场地,每个小场地中分别有1班和2班各5人,例如男A场地中就有1班和2班各5个男生(图1)。
  教学形式方面:采用2个班级男女合班上课,男A组中包括1班的男A和2班的男A,在课上进行的游戏和比赛,都是按照班级对抗的原则进行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自然形成了2个班级间的相互竞争,在评价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和班级荣誉感,来促进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上由2名足球教师分别上男生班和女生班的课程,在进行同一技术学习时,根据学习进度,既可统一讲解,也可分开讲解,因为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采用男女合班上课,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另外,体育骨干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足球教师选拔培养的体育骨干要全身心落实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小组划分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这样可以在小组内部自然形成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的气氛,让足球技术较好的学生承担更多的指导任务,技术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兼任其他角色(如,成立裁判组)。
  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设计单元教学计划(表1),整个学期16次课,围绕一个主题——传接球,每节课都留有至少10分钟的比赛时间。
  4.校内联赛改革尝试
  (1)校内班级联赛改革原则
  一是要尽量增加学生的参与人数;二是要让班级联赛与每名学生都有关系(角色分工:小记者团、裁判员、后勤保障组等);三是将校内班级联赛与足球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让联赛成为学生展示课堂所学技战术的舞台,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身技术的不足,再回到课堂强化自己的足球技术,并将之延伸到课外。
  (2)班级联赛的竞赛规则   比赛可根据班级队伍的数量采用单淘汰赛制或小组循环再淘汰的赛制,各班抽签选择对阵班级。
  计分方法:每班4队同时比赛,男Av男A、男Bv男B、女Av女A、女Bv女B;4个队的总进球和总失球数为2个班级比赛的最终比分,总进球数多者,名次列前。循环赛:若积分相同,则看相互之间的胜负关系,若再相同,则看净胜球数,若再相同,则看总进球数,若再相同,则看总失球数,若再相同,则罚点球决出名次。淘汰赛:若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打成平局,则不进行延长期比赛,直接罚点球决出胜负,点球决胜时,各班选出3男3女,男女守门员各1人,轮流守门。若仍未决出胜负,则采用一加一点球,按照男—女—男—女的顺序射门决胜,直至决出胜负为止。
  (3)校内联賽的激励原则
  为了让校内班级联赛更具有吸引力,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整个联赛活动中,笔者设计了“最佳评选”,如,最佳球员、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最佳助理裁判、最佳主裁判、最佳小记者、最佳队徽创意等,通过这些“最佳评选”的方式,进行角色分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足球、认识足球、热爱足球,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内班级联赛中来。
  5.实践探索的成效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变化,在这种模式开始前和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对足球课的兴趣调查”这一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从2017年9月的48.60%上升到2018年1月的76.80%,“无所谓”的学生从11.20%下降到3.60%(图2)。
  从“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原因”这一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参加比赛、赢得比赛的意愿从2017年9月的28.90%上升到2018年1月的55.30%,课程安排不得不参加的学生比例从9.40%下降到5.40%,不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比例也从2.80%下降到0(见图3)。
  当一个班级参加校内班级联赛的人数达到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时,学生们就会意识到,每一名学生的足球技术学习,都会关系到校内班级联赛的最终结果。当学生们再次回到足球课堂时,他们学习足球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之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课堂教学效率随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校园足球整体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
  (一)足球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在时间、空间上打破课堂内外的隔阂,提高了学生学习足球运动的效率。
  (二)将课堂教学与校内班级联赛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和班级荣誉感,将课上的教学延伸到课后自主学习,乃至形成终身意识。
  (三)在足球比赛中,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形成了竞争意识,懂得了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会了如何理性对待比赛的输赢,进而逐步实现足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校园足球培育健全人格”的目标有了实实在在的实现路径。
  (四)虽然滨海学校的场地、空间有限,但通过课程的精心设计,合理地改进校内联赛形式,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完全达到教育部关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的基本要求。
  四、不足和反思
  (一)虽然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实践探索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能否让学生把这种喜欢变成一种常态,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二)在比赛的过程中,由于年级的差别,学生在校内班级联赛中,八年级的裁判员可以执裁七年级的比赛,七年级却不敢在八年级的比赛中担任主裁判员(只当边裁和记录),因此,在学生裁判员这一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培养裁判员的自信心。
  (三)参与实践探索的班级其班额为40人左右,没有尝试大班额的教学和比赛。组织大班额的教学与比赛,需要大量的体育骨干作为支撑,因此,如果要在大班额学校推广,培养体育骨干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四)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如,教学用球、足球标志盘、分队对抗衫、小足球门等,这些是满足改革探索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器材种类和数量应是一致的,因此,实行改革探索的学校,在体育器材的配备上必须要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提高东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总体质量和水平,推动东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持续、稳定、有序地发展,12月12日,2018年东莞市校园足球推进会在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举行。东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周少波,东莞市南城街道党委委员、教工委副书记张小燕,东莞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科科长耿业进,东莞市南城街道教育办主任陈煜祥、体委主任刘志敏,东莞市教育局教研
期刊
随着校园足球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足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小学阶段的男女生身体素质差距并不大,除了速度素质之外,其余各项身体素质女生平均成绩均优于男生,因此,在小学足球课中,男女生所学的基本足球技术的难度基本一致。但在实际足球课中,女生的练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不及男生,这不仅影响了女生足球运动的开展,还不利于校园足球的发展。  一、提兴趣,促女生踢足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尤
期刊
包河区地处安徽省合肥市中心,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人口126万,素有“包公故里、滨湖新区”的美誉,在全国百强区中排名第54名、在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中排名第13名,是名副其实的安徽第一城区。  全区共有区属中小学48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28所,共有校区62个;在校学生83163人,其中高中2899人、初中20442人、小学59822人。学校数、在校学生数、
期刊
笔者曾参加为期3个月的中国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赴法留学活动,通过具有十几年U11年龄段青训经验的教练员弗亥德的实践课,从更深层次了解了法国足球训练理念。  在实践课的热身比赛环节,弗亥德首先介绍了比赛的场区、分组训练方法、限制条件、得分方法。  场区:用红色标志牌把八人制场地分成2个大小相同的场区。  分组训练方法:2个场区分别进行4v4比赛。  限制条件:双方不穿分队服。  得分方法:每队设1
期刊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始建于1926年,原名“公园小学”,1948年为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哈尔滨市政府将学校命名为“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326m2,体育场5220m2,室内体育馆678m2。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第一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班于7月23日在沈阳体育学院举行了开班典
期刊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号)精神,按照签署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改革发展备忘录》要求,重庆市梁平区加大对校园足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切实提高区内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质量,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创新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足球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校园足球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现
期刊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校园足球工作,推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积极完善校园足球八大发展体系,制定本要求。  一、精心布局,夯实普及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本地区校园足球工作。成立本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
期刊
广州市海珠区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拥有厚实的足球底蕴与坚实的校园基础,2015年,海珠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017年5月26日,区教育局代表区政府在北京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了开展校园足球综合改革发展备忘录;同年7月4日-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州市教育局协办、海珠区教育局承办的2017年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工作会议圆满结束并得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校园足球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制定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落实国家政策,加强区域统筹,纳入发展规划。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所在地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校园足球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和协调,将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
期刊
8月13日,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上海市校园足球发展中心承办的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初中组)在上海开营。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军,福建省教育厅体育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