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遇到一生所爱的专业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l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没课睡个懒觉,爸爸上班之前过来跟我道别:家里就剩你了……话音未落蛋宝宝赶来卖萌,我爸瞥了一眼说,对,还有你的‘走狗’。”这一段刘书言的微博记载的就是她的日常。“蛋宝宝”是她养的狗,今年6岁了,是她最“正常”的宠物。“我还养过蜘蛛、蛇、蜜袋鼯、老鼠、蜥蜴、乌龟……还收集了我养的蜘蛛从小到大蜕的皮。”在刘书言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的几千张照片几乎全和动物有关。
  当遇上自己一生所爱的专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看看刘书言,相信你就能明白。
  特色专业全国领头,仍是冷门
  刘书言是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人对这个专业感觉新奇陌生,她却很早就确定,这就是自己的梦想。


  刘书言喜欢各种动物,她很小就主动找和动物有关的书来看。13岁,刘书言偶然发现了哈尔滨小动物保护协会在街头做募捐活动,她跟着协会的人去了办公地点。协会租的是地下室,义工数量很少,狗狗们的生存环境也差,都挤在一块儿,还经常被邻居们举报。刘书言开始力所能及地帮协会做些募捐,但阻力重重。在向路人们宣传保护流浪动物的时候,她经常遇到人们这样的反应:保护动物干嘛?
  “我要学这个专业,更好地劝服那些反对的人。”有了这个想法后,刘书言上网搜索,发现东北林业大学设有全国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
  高考,刘书言如愿了,她欢欢喜喜地去大学报到。入学后她发现,班上不少同学是被调剂来的,对专业一无所知。“我的舍友本来报的是外语专业,她觉得‘教材里面全是大虫子’,说着说着都要哭了。”
  虽然专业是学校里的特色专业,还是全国领头,但在一所综合性大学里,仍然冷门。面对别人的不解,刘书言总会先开玩笑地说:“我们专业不是兽医,也不是动物管理员。我们专业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某一物种,种群和生态环境,并做出向有利方向调整的规划,是一门比较综合的专业。大到生态学,小到细胞生物学,都是我们学习的范畴。大一是打基础,学化学数学、普通生物学,大二开始就沿着生物进化史,逐级学习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兽类,大三的专业课就多了,比如毛皮学、保护教育、保护生物等。”
  一谈到专业,刘书言的眼睛就放光:“野生动物保护是当今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关注的热门话题,虽然对个人来说很冷门,但对于全人类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并且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专业的学习让她成长了不少。以前看到虐待动物的新闻,她总会气得跳脚,现在的她学会了在批判之余思考,是什么样的氛围滋生了对动物的冷漠,该如何开展相关的教育和普及。
  不能把动物只当资源
  在学习中,刘书言迎来了大一暑假的第一次实习,全班在北戴河海滨实习。“三点半,我们去赶海,在海滩上拣各种小虾小蟹。”实习要求学生们找到尽可能多的物种,并制作成标本。一整年学习了软体动物和腔肠动物,这时在海滩上看到书上的图变成了实体,刘书言很兴奋。
  野外实习又苦又累,没有热爱,很难支撑。刘书言本以为不少同学在经历实习后会打退堂鼓,事实是,最终决定转专业的只有几个人,大部分人留了下来。“接近了大自然,就会产生保护它的冲动。”
  班级第二次实习是到学校附近的山区观察鸟类、兽类和植物。每天清晨4点出门,跟着老师去林子里。有经验的老师听声辨音,一旦发现影踪、就示意学生们安静,拿望远镜观察。伯劳、红角鸥、白眉姬鹟,柳莺……在林子里,刘书言看到了很多种鸟,惊叹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一只鸟每天孤零零地在一同棵树上鸣叫,好可怜……我每天走过都会观察它一会儿。”
  观察过鸟兽,之后是观察植物,不需要早起。但是刘书言仍然大早四五点起床,兴冲冲地拿着单反去林子里,她觉得这会儿睡觉太可惜了。“我拍到一只鸟,给老师看,老师说他有两三年没有看到了,居然给我拍着了。”刘书言欣喜地说。
  “动物保护,我们是不是只把这些动物当成了‘资源’?”学习和实习让刘书言接受了专业训练,但她不曾忘记最初的动力是对动物的喜爱。“我们学院叫‘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可是动物只是资源吗?只需要把这个资源发展利用好、为人类所用吗?”第一次海滨实习,在海边捡到动物后,她细心地把重样的物种放生,一个物种只留一个做标本;学做鸟类标本时,她专门跟花鸟鱼虫市场的大爷大妈们打招呼:“如果有自然死亡的鸟儿,不要扔掉,打电话给我。”
  刘书言渐渐看到了动物保护这条路的艰辛,看到了自己力量的微不足道,也开始明白学习有多么重要。
  几千张照片,看到眼瞎
  大二时,得知学生可以报科研创新项目的消息后,虽然有的老师不认识,刘书言还是挨个去敲专业老师的门。“老师,我想做科创项目,您手头有什么项目吗?缺人吗?”刘书言最心仪的是“东北大型猫科动物及其猎物行为节律”的研究。东北虎是东北地区的旗舰物种,对当地的野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主动出击的刘书言顺利地加入了研究团队。
  项目在中俄边境、中朝边境选取了40多个点,架设了红外线相机。一旦有动物经过,红外相机就会自动拍摄。每隔两个月,项目组要把相机里的卡收回来。“我们团队三个人和师兄一起,得看照片。有的点收回来几千张照片,看到眼瞎。”这个过程教会了刘书言科研的严谨。虽然研究的是东北虎,但其他动物的出现是影响东北虎出现的因素。照片里只要出现了物种,都需要记录。“最崩溃的一次,有老乡赶了三十几头牛过来,走了20多分钟。但我们得记录,还要分大牛小牛、公牛母牛……所有数据都是有用的。当你回头发现你缺了什么,得能找到,不能等发现缺什么了再从头做一遍。”刘书言去收照片时,会坐在现场拿着相机一睹为快。有时她翻了好几百张,看到了熊、梅花鹿、狍、黑麂、赤狐、草兔、野猪等动物,然后突然就看到了东北虎。“我不由得会想,自己现在待着的这块地就是老虎走过的。很激动,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是这个专业能给我的所有满足。”
  在第八届国际鹿类生物学大会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时,老师推荐刘书言投稿。在大会上,她介绍了东北虎的三种猎物——狍、野猪和梅花鹿的生活节律。这次会议让刘书言深深体会到初期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同一份数据可以生发出不同的研究方向。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所有的细节都要记录,而不是单单记录当时认为‘有用的’。有时候是看到A的变化规律再看B的,会突然意识到两者之间可能有关系。但如果数据先期没做出来,后期就看不到了。”刘书言说。
  在2014年5月,普京曾放生过三只东北虎,科学家给它们套上了跟踪器。因为和普京的渊源,这三只老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普京虎”。10月,一只普京虎发出了信号,它离开俄罗斯、游过黑龙江、进入中国境内。随即,黑龙江当地媒体联合组织了一场“循迹采访普京虎”的行动,招募志愿者。刘书言兴奋地报了名,成为第一站的志愿者。
  第一站是苇河。根据俄方提供的定位信息,老虎两天前还在那里。到苇河一看,“淘气”的普京虎留下了很多痕迹。“一只老乡家的牛就剩下尾巴了……玉米地里还留着一个大大的虎脚印。”刘书言录下了老虎吃剩的牛的股骨和尾巴。“我们是借寻找普京虎的由头,引发大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出野外考察,把长发塞进遮阳帽,穿上迷彩服,系紧登山鞋,背上重行囊;有时连防晒霜都不能抹,因为有些动物对气味的感觉很灵敏;因为养了好多小动物,手从来没有“好”的时候,甚至脸上也曾被咬出血条……对刘书言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热爱。她坚定地说:“我以后一定会做跟动物保护有关的事儿,去动物园或者保护区……能在大学学习自己一生最爱的东西,我是幸运的。”
  (何 悦)
其他文献
“走满天下端着碗,喜勤不喜懒。”这是今年已经80岁的奶奶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无论到哪里工作生活,人们都会喜欢勤劳的,而不喜欢懒惰的。奶奶年轻时可谓村里的“拼命三娘”!爷爷常说:“你奶奶是一年365天,恨不能干366天的活,总是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事情。不过也正如此,咱们家才能过得这样殷实。”话里满是对奶奶的赞许。  我奶奶嫁给我爷爷的时候才20岁,婚后两年,赶上了“人民公社”
期刊
“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联句,不知出自何处,但它却是我们家居家过日子、处事待人的总则,亦是我家的家风。  从刚刚学会走路伊始,长辈们就会把家风由简到难一一贯穿到我的生活中。比如最开始的儿歌:爸爸妈妈别说我小,我会洗脸和洗澡;爷爷奶奶别说我小,我会洗菜把地扫;自己的东西要管好,别人的东西我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不论大小,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能埋怨路途不平坦,只能责
期刊
无论有事没事,每个周末我都会用手机给爸妈打个电话,有时候还会用QQ视频和他们面对面聊天。这不仅是个人习惯,也是我们家的传统:无论去哪生活,走得多远,都不会忘记与家人经常联系。  据我妈讲,在上世纪80年代,想要跟家人沟通,需要用电报的方式。由于电报是按字计费的,常常是寥寥数字,句句珍惜。1980年,大舅同村里一批年轻的小伙子去深圳打工,一下走得那么远,姥姥整日提心吊胆的。两个月后,突然有人从乡里带
期刊
古罗马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能够看见星星,那么渴望观赏这种瑰丽奇景的人就会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跑到那里。”的确,美丽的星空无疑是大自然对我们最慷慨的馈赠。宇宙的神秘和美丽,以及我们对未知的好奇一起驱使着我们将目光投向那深邃的天空中。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最风花雪月的事情往往发生在理科生身上,毕竟文科生的多愁善感多少会有一些刻意的矫揉造作,而理科生在情感的发挥上就显得格外
期刊
篮球不仅是一种游戏,还记录了我们的一个时代。  上世纪90年代,《灌篮高手》风靡广州,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篮球爱好者,几乎无人不识流川枫、赤木刚宪、三井寿、宫城良田和一头红发的樱木花道。当时,吕耀驱、黄健、李嘉良、李嘉豪和冯耀明还是正在蹒跚学步的孩童,17年后,这5个已经成长为翩翩少年的大男孩组建了一支名为“芝士焗龙虾”的篮球队,在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中,他们拿到了餐厅分区冠军,最好成
期刊
所谓人工智能,还是对人自身的研究,从有自我意识开始,人类一直在认识自己,并通过认识自己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能认识到心脏的运作机制,造出心脏起搏器,但这和造出一个完整的心脏是两回事,同样,我们能让电脑下棋赢了人类,这和能造出一个大脑是两回事。  前不久,谷歌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和韩国九段围棋手李世石之间的人机世纪大战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AlphaGo最终以4:1取得胜利。虽然很多人都
期刊
那年,当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毕业来到北京天文馆时,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放弃自己学习了多年的等离子体及天体物理专业,选择来这里搞科普,这是违背我导师的意愿的。但是,北京天文馆领导求贤若渴的目光深深地打动了我。  由于我之前学的是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是和数学、物理打交道,所以毕业时我对天文爱好者需要的实际观测内容竟一无所知,我甚至不会使用天文望远镜。所以,我不得不从头学起,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在成千上万
期刊
有很多人都认为,学了天文就只能当天文学家,然后不分白天黑夜地窝在实验室里或观测台里搞研究。当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举国人民看到从太空中传来的美丽星图时,人们这才突然想起来天文学家是多么不可或缺、多么牛的人啊!可是人们又转念一想,在那么多学天文的人当中,又能有几个会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呢?所以,很多人对天文都是又爱又恨,爱它的神秘美妙、浩瀚壮观,恨它的高深莫测、高不可攀。  可是,你真的打算成不了天文学家
期刊
一大早,我登上佘山山顶,在天文博物馆开始了新一年的首日值班讲解。尽管还是大年初二,但对我来说已比往年多休息了一天。作为中科院上海佘山天文博物馆的讲解员,我和同事们每年都要给新年游馆的游客带来一个快乐、新奇的开始。  在山脚下仰望,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基地的两个白色圆顶是十分显眼的标志性建筑。从山下拾阶而上,只要朝着圆顶走去,就一定不会走错道。其中的一个圆顶就是专为天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远东
期刊
刚记事的时候,爹决定让我背点东西,锻炼记忆力。他问我:“背π还是背诗?”我压根不明白什么是“派”什么是诗,歪着头假装想了想,说:“诗。”  我摇头晃脑地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背“春眠不觉晓”,背“蟑螂吃水清兮”,后来才明白那是“沧浪之水清兮”。如今我常常想不起昨天刚看的论文,《木兰辞》倒是张口就来。大概是内存被占用太多,又舍不得清理。  小时候,我常溜进爹的书房乱翻。一排是文艺理论,一排是古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