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少年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困境,他勇于担当
  他叫郑文斌,一个刚满14岁的少年。曾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在四年前,爸爸在T地失足,从六楼摔下。造成脊柱断裂致残,从此卧床不起。沉痛的打击并没有使小文斌对生活丧失信心,他经常说:“男子汉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让父母担心。”于是,他从妈妈那里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周末总是承担起做家务的责任。几年来,没有一句怨言,没落过一滴泪水。爸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为了挣点钱帮家里维持生计,在暑假,他主动去山上采草药,卖给药贩子。烈日炎炎使他全身湿透,汗水直从额头上滴下来,可他还是坚持着。有一次,他从一个陡坡上摔下来,荆棘割得脸生疼,脚上还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直流。“算了。忍了!”他用衣物包扎好伤口,回到家里,装出一副开心的模样。努力不让爸妈看到伤口。
  面对学习,他乐观进取
  小文斌是个很要强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不肯落后于他人。他上课专心听讲,课后积极完成作业,不懂就问。他每天早上坚持锻炼身体,屡次获得县、校级“三好学生”和“学习积极分子”称号,不久前还获得了新余市“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每次不管大考还是小考他都是全年级第一,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小文斌常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我的目标是进人一所名牌大学。”
  学校举行英语风采大赛,小文斌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尽管他口语并不怎么好,他只是想借这个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每天清晨,他早早来到教室大声地朗读英语课文。在元旦晚会上,为了演好一个英语小品。他花了大量时间准备。一些同伴想放弃。他就劝说:“既然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呢?”终于他们选择了坚持,团结一致向共同的目标前进。在元旦晚会上,他们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博得了观众们的一片掌声。
  面对同学,他热心相助
  由于是从乡村中学转学到五中,郑文斌初到校时,很多同学他都不认识,加上他性格内向,见到同学总是不言不语,显得有些不合群。但经过半个学期与同学的相处以及自己性格上的改变,他逐渐与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同学有困难他都乐于相助。同班的钟凯同学,有病几天没来上学,郑文斌几次上他家看望,还主动帮助钟凯补习这几天老师讲的数学新课。由于他各门功课都很好,同学不会做的题目都问他。因此。班上同学都叫他“小郑老師”。不管哪位同学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能帮上的,他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这就是郑文斌,在他心中,一直铭记着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名言。这个孝敬父母、刻苦学习、吃苦耐劳、全面发展、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的少年,在命运面前总是不屈不挠地抗争。他立志成为像贝多芬那样的人,去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他文献
“视而不见”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视”是看,“见”是看到。雖然睁着眼睛看了,却什么也没看进去。后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看到的事物漠不关心、毫不重视。例如唐代韩愈《明水赋》:“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老舍《新文艺工作者对戏曲改进的一些意见》:“大家也并没有去深究此中的原因,只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一任旧戏曲自生自灭,随它去吧。”  确实有这个东西存在,也
如果你有话想说  静子姐姐,我想冒昧地问你一个问题:做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为什么就这么难?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要以貌取人”,可为什么有些同学上中学了还是没学会?  我提出这样的疑问,主要是因为我初中班上的一个女孩。她因为相貌不佳而沦为男生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戏谑地叫她“校花”,还有好事者把她的照片做成表情包,在网上散播。  她是个非常坚强的姑娘,我有一次在食堂和她坐在一起吃饭,几个男生经
A    事情实在蹊跷,这是上午11点多钟,石藐玉从“开心到永远”网吧里踉踉跄跄地出来,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揉了半天眼睛,愣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也不是找不到家,是找不到家人了。爸爸、妈妈和爷爷都不知去向,他想找人打听一下,可是怪了,全村连一个人影也没看见。  “人呢?”他问一条狗。  狗也不理他,摇着尾巴跑开了。  难道是因为我爱去网吧家人都离家出走了?太不合逻辑了!只听说有孩子出走,没听说过有
Dear son...  孩子……  The day that you see me old and I am already not healthy, have patience and try to understand me...  哪天你看到我日渐老去,身体也渐渐不行,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  If I get dirty when eating... if I can not dres
摘要:从晏几道词作的梦意蕴入手,分析了他因境遇颠沛及秉性孤傲、以填词编织梦境排遣心绪。在梦境由筑造到破碎的流程里,由寄情于梦开始,又转多情,最终走入伤情的境地,这一梦意氤氲的精神历程,刻录着词作者心灵的流亡史。  关键词:晏几道;梦意蕴;寄情;多情;伤情  庄周有晓梦迷蝶之游,楚王有巫山神女之遇。自古这一虚幻的梦境便盘旋在文士痛苦的心扉之间。人生的哀痛与忧伤、失意与怅惘,在梦中得到抚慰。梦,是心灵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含褒义。  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同义词有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等。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导语】  材料作文就是由命题人提供一则材料,考生依据材料自由命题、立意、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近年来,随着中考作文“一卷双题”模式的流行,灵活多变的材料作文越来越多地走上各地中考试卷。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材料的解读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深入剖析材料,才能从中挖掘到闪光的“金子”,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写作的方向。否则,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文题再现】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由立意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若常年离开父母的关怀,那将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呢?如今,很多父母背井离乡,投身于城市的建筑业与服务业,而孩子则留在家中,成为被爱遗忘的个体,他们就成了农村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本应该受到父母的陪伴与呵护,但是生活的艰辛常常使父母不在他们身边。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如何使爱回归?如何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
一进腊月的门,超市里就挂起了无数的红灯笼,看得人心里顿时暖洋洋的。春节的气氛,被商家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了。红灯笼的下方,摆了一些精致窗花,看到这些窗花,总让我想起奶奶。  奶奶心灵手巧,剪得一手非常漂亮的窗花。小时候,每到岁末扫尘之后,我们就会围坐在奶奶的身边,听着村里大喇叭里放的吕剧《借年》,兴致勃勃地看奶奶剪窗花。那其乐融融的氛围,瞬时稀释了冬天的寒冷。除旧迎新的日子,被这浓浓的年味,浸染得喜
“有口皆碑”是褒义成语  某杂志载文《腐败忧思》,其中说:“与此同时,中国内地腐败的急速蔓延也是天下有口皆碑的。”这里的“有口皆碑”用错了。  “有口皆碑”语出宋代的《五灯会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碑,指记功德的石碑。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传颂、赞扬的意思。后来就用“有口皆碑”来比喻为人们普遍所歌颂和称赞。例如《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