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幼儿群体而言,积极的学前教育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加快认知构建,使幼儿能够更为清晰、透彻地理解阶段内知识逻辑,同时也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渗透。但受幼儿接受能力影响,常规教育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时常陷入效率低下的局面,甚至容易引发幼儿抵触心理。因此,根据幼儿心理需求,教育专家提出了“在游戏中教学”的新型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在近年来的学前教育实践中逐渐被论证其合理性。现通过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当中的实际应用路径,尝试进一步拓宽幼儿教育的科学道路,具体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特征及意义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主要特征
目前,游戏化教学模式已初步应用于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当中,结合现有经验,可将其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首先,游戏化教学具有明显的趣味性特征。趣味性特征是游戏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相互区分的主要元素,其设计初衷在于迎合幼儿心理特点,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大多以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的游戏项目为载体,最终目标在于调动幼儿热情。
其次,游戏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为培养幼儿的交流水平与合作水平,幼儿园在游戏化教学的项目设计中大多强调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旨在进一步带动课堂氛围,同时便于顺势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协作,推动多重发展能力的综合建设。
另外,游戏化教学具有明显的简易性特征。众所周知,幼儿处于认知程度偏低、信息消化能力偏弱的年龄阶段,形式过于复杂的游戏项目并不利于幼儿快速理解并参与,因此多以规则明确、操作简易的项目为主。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主要意义
1.有助于激活幼儿探究兴趣
幼儿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游戏作为一种贴合幼儿心理倾向的活动模式,在学前教育当中具有充足的应用优势,加上在设计上具有较高灵活性,更易被幼儿所接纳。透过多元的游戏化教学,能够使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于教育行为的抵触心理,进而催生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求知兴趣,最终达成无形间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课堂的教育目的。
2.有助于深化幼儿情感体验
常规教育模式在情感体验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幼儿所能够接触的教育元素更多偏书面性,缺乏参与感、归属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化教学,一方面能够获得更为灵活的学习空间,使幼儿从以往的“先理论后实践”学习模式转向“理论与实践并行”学习模式,更容易产生亲身体验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可在不同游戏情境下形成代入意识,更有利与道德意识的无形渗透,使幼儿及时打下扎实且积极的思想观念根基。
3.有助于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游戏化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形式具有多样性,可根据时间、空间、参与人数等因素差异进行选择或调整,且涉及元素广泛,规避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弊端。基于这一优势,游戏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兼顾幼儿多向能力发展,加上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育作用,可由根源上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建设起统一推动作用,应用意义深远。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游戏带动科学认知构建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化教学中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在于“游戏”,而由教师视角来看,游戏化教学的任务则更多集中于“教学”。因此,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在游戏设计中尽可能地迎合幼儿的身心及思维发展规律,并尝试由此推动幼儿科学认知的构建。例如,根据游戏项目当中涉及到科学常识的部分,教师可以诱导思考的形式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观察事物变动情况,并结合问题展开思考或想象。
(二)强调趣味教育原则,以游戏激发幼儿自主意识
游戏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趣味,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也应用始终遵循趣味教育原则,并以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为本质目的。首先,可通过设计多元化场景来突显游戏形式的丰富性,给予幼儿大量感官体验,从而自觉参与课堂,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同时,教师可在游戏过程中向幼儿灌输自主意识的重要性,要求幼儿通过自行思考、探究来发掘游戏获取途径,在训练自主奋斗意识的同时也更易从中获得成就感。另外,根据游戏取得的成果,教师可适当提供一些用于嘉奖的小礼物,分发于表现优异的幼儿,如思维活跃、善于协作、帮助他人等,均可予以表扬与鼓励,并通过奖品效应使激励作用得以更大化发挥。
(三)合理利用不同材料,以游戏丰富幼儿学习体验
游戏材料是游戏化教学当中需要涉及的重要元素,教师可考虑由此着手,最大限度开发现有材料的利用率,使不同材料通过组合发挥出更大效果,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游戏化学习体验。例如,基于幼儿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可定期组织幼儿展开户外乡间游戏活动,并充分利用农村各种天然材料改造为游戏器材,在提升游戏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幼儿的新鲜感与参与感。以农村常见的木材为例,教师可首先向幼儿介绍木材的属性及用途,引导幼儿搜集废旧木材,进行模型雕刻、树枝搭建等游戏,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同时需要告知幼儿注意操作安全,以免引发意外情况。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模式是与幼儿年龄特点、需求高度相符的一种科学教育方案,既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效率及质量,也规避了沉闷化、死板化教育模式对幼儿产生的负性影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后期幼儿園学前教育工作当中,教师还应充分把握游戏化教学的具体优势,进一步贴合幼儿身心方面的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完善游戏形式与框架,使其带动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特征及意义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主要特征
目前,游戏化教学模式已初步应用于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当中,结合现有经验,可将其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首先,游戏化教学具有明显的趣味性特征。趣味性特征是游戏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相互区分的主要元素,其设计初衷在于迎合幼儿心理特点,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大多以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的游戏项目为载体,最终目标在于调动幼儿热情。
其次,游戏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为培养幼儿的交流水平与合作水平,幼儿园在游戏化教学的项目设计中大多强调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旨在进一步带动课堂氛围,同时便于顺势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协作,推动多重发展能力的综合建设。
另外,游戏化教学具有明显的简易性特征。众所周知,幼儿处于认知程度偏低、信息消化能力偏弱的年龄阶段,形式过于复杂的游戏项目并不利于幼儿快速理解并参与,因此多以规则明确、操作简易的项目为主。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主要意义
1.有助于激活幼儿探究兴趣
幼儿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游戏作为一种贴合幼儿心理倾向的活动模式,在学前教育当中具有充足的应用优势,加上在设计上具有较高灵活性,更易被幼儿所接纳。透过多元的游戏化教学,能够使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于教育行为的抵触心理,进而催生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求知兴趣,最终达成无形间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课堂的教育目的。
2.有助于深化幼儿情感体验
常规教育模式在情感体验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幼儿所能够接触的教育元素更多偏书面性,缺乏参与感、归属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化教学,一方面能够获得更为灵活的学习空间,使幼儿从以往的“先理论后实践”学习模式转向“理论与实践并行”学习模式,更容易产生亲身体验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可在不同游戏情境下形成代入意识,更有利与道德意识的无形渗透,使幼儿及时打下扎实且积极的思想观念根基。
3.有助于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游戏化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形式具有多样性,可根据时间、空间、参与人数等因素差异进行选择或调整,且涉及元素广泛,规避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弊端。基于这一优势,游戏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兼顾幼儿多向能力发展,加上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育作用,可由根源上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建设起统一推动作用,应用意义深远。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游戏带动科学认知构建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化教学中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在于“游戏”,而由教师视角来看,游戏化教学的任务则更多集中于“教学”。因此,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在游戏设计中尽可能地迎合幼儿的身心及思维发展规律,并尝试由此推动幼儿科学认知的构建。例如,根据游戏项目当中涉及到科学常识的部分,教师可以诱导思考的形式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观察事物变动情况,并结合问题展开思考或想象。
(二)强调趣味教育原则,以游戏激发幼儿自主意识
游戏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趣味,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也应用始终遵循趣味教育原则,并以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为本质目的。首先,可通过设计多元化场景来突显游戏形式的丰富性,给予幼儿大量感官体验,从而自觉参与课堂,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同时,教师可在游戏过程中向幼儿灌输自主意识的重要性,要求幼儿通过自行思考、探究来发掘游戏获取途径,在训练自主奋斗意识的同时也更易从中获得成就感。另外,根据游戏取得的成果,教师可适当提供一些用于嘉奖的小礼物,分发于表现优异的幼儿,如思维活跃、善于协作、帮助他人等,均可予以表扬与鼓励,并通过奖品效应使激励作用得以更大化发挥。
(三)合理利用不同材料,以游戏丰富幼儿学习体验
游戏材料是游戏化教学当中需要涉及的重要元素,教师可考虑由此着手,最大限度开发现有材料的利用率,使不同材料通过组合发挥出更大效果,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游戏化学习体验。例如,基于幼儿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可定期组织幼儿展开户外乡间游戏活动,并充分利用农村各种天然材料改造为游戏器材,在提升游戏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幼儿的新鲜感与参与感。以农村常见的木材为例,教师可首先向幼儿介绍木材的属性及用途,引导幼儿搜集废旧木材,进行模型雕刻、树枝搭建等游戏,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同时需要告知幼儿注意操作安全,以免引发意外情况。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模式是与幼儿年龄特点、需求高度相符的一种科学教育方案,既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效率及质量,也规避了沉闷化、死板化教育模式对幼儿产生的负性影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后期幼儿園学前教育工作当中,教师还应充分把握游戏化教学的具体优势,进一步贴合幼儿身心方面的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完善游戏形式与框架,使其带动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