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npfi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胃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中医门诊接收的慢性胃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西药抑制胃酸、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温中活血、理气和胃、化瘀止痛方剂加穴位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一个月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3%,对照组为78.6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7.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中活血、理气和胃、化瘀止痛法加穴位针灸治疗胃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 胃痛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6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03-01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胃炎、胃溃疡为最多见,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愈合率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常见症状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脘痞满、反酸、嗳气等,胃痛为胃病最常见症状,也是患者最难以承受的症状[2]。我院运用中医治疗临床胃痛患者,收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中医门诊接收的慢性胃痛患者150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3.1±2.2岁,男性88例,女性62例,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6±1.3年。经胃镜检查确诊:慢性糜烂性胃炎2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复合性溃疡10例。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程、疾病类型等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20m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mg/次,3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100mg/次,4次/d,疗程为一个月。
  1.2.2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温中活血、理气和胃、化瘀止痛方剂加穴位针灸治疗。组方:党参15g、桂枝6g、高良姜6g、丹参15个、砂仁10g、荜茇9g、柴胡10g、炒白术15g、枳壳15g、蒲公英30g、陈皮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0g、竹茹10g、甘草10g。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一周为一疗程,复诊后药味及剂量酌加或减。艾灸:关元(腹正中线脐下三寸)、气海(腹正中线脐下1.5寸)、中脘(腹正中线脐上四寸)、上脘(腹正中线脐上五寸)、神阙(脐窝正中)[3]等穴,一日一次,疗程为一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难消化食物,保持三餐规律,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保持心情舒畅。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胃痛及胃脘痞满、反酸、嗳气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或糜烂面完全愈合,HP(—)为治愈:胃痛缓解,胃脘痞满、反酸、嗳气等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或糜烂面明显缩小,HP(—)为有效;胃痛未缓解或加重,胃脘痞满、反酸、嗳气等症状为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或糜烂面无变化或加重,HP(+)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后易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并发症,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并记录所出现并发症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4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基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复查,观察组治愈5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35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3%,对照组为78.6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X2=6.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恶心2例,腹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用药后出现皮疹2例,恶心3例,呕吐3例,腹泻3例,乏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X2=4.0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胃痛又叫胃脘痛,是指剑突下胃脘部位的疼痛症状,为胃病常见症状,多见于胃炎、胃溃疡及消化不良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影响其健康[4]。临床多以西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抑制胃酸分泌,避免胃酸胃肠道黏膜的进一步腐蚀,同时保护并修复胃黏膜,且临床研究发现,胃溃疡及诸多慢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需配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5]。但由于幽门螺杆菌隐藏于消化道黏膜下,且游动性强,加上长期用药对抗生素产生明显耐药性,难以杀灭,导致病情反复,溃疡难以愈合,胃炎难以治愈。
  中医认为胃炎、胃溃疡均是由于暴饮暴食、情致损伤、外邪寒邪、肝气犯胃所致,久病化瘀、脉络阻滞、气血失和、血行滞涩导致胃痛症状。故温中活血、理气和胃、化瘀止痛为针对病因治疗,并快速缓解胃痛的良方,滋养胃阴,驱除内寒,调和肝胃,化瘀通络,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6]。本组中党参补气,治疗诸虚症,达到补虚扶正的目的,桂枝、高良姜温胃驱寒气,丹参、砂仁、五灵脂活血化瘀,通经络,荜茇、柴胡、炒白术、枳壳、陈皮疏肝理气和胃,蒲公英清胃郁热,同时可修复胃黏膜,延胡索止痛,竹茹止呕止吐,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共奏扶正补虚、温胃驱寒、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同时修复胃黏膜,缓解疼痛、呕吐等症状,使患者免除病痛,同时彻底根治病因,达到修复的目的。但活血化瘀药物长期运用又可损伤胃黏膜,损伤正气,故要慎重运用,达到治疗效果即止,避免大量、长期运用。
  关元、气海、中脘、上脘、神阙均为胃病要穴,通过针灸治疗活血通络,使气血畅通,脏腑气机舒畅,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针灸以上穴位,可明显缓解胃痛、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同时艾灸可将热气传导至胃内,驱除胃内寒气,达到驱寒止痛的功效。
  通过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5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3%,对照组治愈35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6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恶心2例,腹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用药后出现皮疹2例,恶心3例,呕吐3例,腹泻3例,乏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践证明,温中活血、理气和胃、化瘀止痛法加穴位针灸治疗胃病疗效确切,缓解胃痛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焰.胃痛宁治疗胃脘痛129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9):4123-4124
  [2] 周颖蕾,葛惠男.中医药治疗虚寒型胃痛的研究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815-1816
  [3] 陈立梅,路广晁.路广晁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3,33(2):131-132
  [4] 王永文.焦树德教授治疗顽固性胃痛经验[J].中医学报,2012,27(9):1109-1110
  [5] 张敏.卢化平运用调气法治疗胃痛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1,43(4):15-17
  [6] 丁培杰,刘华一.刘华一教授治疗胃痛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1,31(2):111-1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留学生常用护理技术课程进行评价。方法:对完成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2008级1班的36名医学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77.7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52.78%学生认为应再加大实验课的比例;91.2%的学生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生掌握常用护理技能很有必要。结论:课程组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好,教学组织能力强;作为医学生,掌握常用护理技能,能够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骨伤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临床中的120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120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恢复优良,21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8.3%。结论:活血化瘀法在骨伤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病症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埋线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方法: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埋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埋线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方法。  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自2008年至2013年,渭南市临渭区中医医院肝病科对20余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用中药小柴胡汤加味进行辩证施治。结果:疗效显著,腹水消退,生活自理。结论:逐水优于利尿,利尿多伤阴耗钾,易形成肝昏迷,对愈后不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拟肝扶脾逐水 小柴胡汤加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
期刊
摘要:脾肠病证病发率是很高的,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脾肠病是很常见,不管是儿童,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病症,主要的症状是消化不好,腹胀,上腹区疼痛,食欲减退.所以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要合理饮食,尽量少饮酒,不吃刺激性食品,比如:辛辣,冰凉的食物。所以我们要合理饮食,不饮酒,来提升我们的健康指数,预防疾病的发生,患者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我们更应该调节好心情。
期刊
摘要:目的:对消瘤散辅助治疗原发性颅内肿瘤临床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64例,分成两组,予以西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消瘤散辅助治疗3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愈率34.38%,高于对照组21.8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1.88%,高于对照组56.25%,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加思密达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在我院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住院时间、腹泻和食欲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补液或口服补液盐以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采用推拿治疗、牵引治疗功能锻炼指导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治疗、牵引治疗功能锻炼指导治疗。两组均以12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8%,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治疗、牵引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针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中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纯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中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对门诊流动人口成年肺结核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和物质生活状态调查,以便在门诊治疗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开展社会支持工作,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综合康复。方法:运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中的物质生活状态维度问卷,随机抽取102例门诊确诊为肺结核的成年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研究组)及100例健康志愿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