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以来,多元解读已成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成为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但同时又带来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即: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文本,给予适时引导;拓展文本,开掘思维深度。
  【关键词】文本;多元解读;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确实,“多元解读”带来了课堂教学生命的活力,带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矫枉过正的现象:因为过于注重多元。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的理解,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其中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甚至是误读错解。此时,教师假如“听其不语”,或说些不着边际的赞赏之语。一堂课下来,定使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最终是南辕北辙,课堂教学往往滑向失控的边缘。
  由此,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的多元理解时,教师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呢?
  
  一、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多元解读的教学情境充满张力和复杂性,这种张力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即时性上。面对开放而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课前做好解读文本、了解作者、了解学生的工作,以确保多元解读的教学效应。
  
  1、解读文本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学生接受知识、发展能力的桥梁。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前奏,是师生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强化文本解读方面的投入,做到正确解读,心中有数。如著名美学家伊塞尔所说:“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地制约着接受活功,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可见,以文立解,从文本出发,是多元解读的关键一环。
  
  2、了解作者和背景
  文学是作者个体体验的凝结。阅读时尽可能地读出作品的原汁原味,设身处地地为作者想,读懂作者创作意图。同时,通过对文本自身及相关资料阅读、思考、钻研,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脉络、思维轨迹等。
  
  3、了解学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从理论上说,任何单一的文本都会带来无限的阅读可能性,只要面对了众多的读者。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
  
  二、把握文本。给予适时引导
  
  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成为积极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对文本内容做出个性化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反应,并不等于可以无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学生阅读文本。从不同侧面提出诸多见解、设想与推测时,往往良莠并存。此时教师惟有灵活机智地把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到比较上,研读文本。“细磨细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形成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见解,这样的解读才称的上是“真正有价值的”或“独特的”。
  
  1、抓住关键词引导
  特教教师于漪说:“只有真正体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的地方发现可供学生对话的精彩之处,把问题提出来,迫使学生去思考,去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倾听蕴藏在文本中的作者心声,从而触摸作者特殊心灵的脉动,读出作品的意蕴。  
  2、抓住朗读引导
  对同一篇文章,甚至同一段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体验。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朗读技巧上。而应让学生读出各自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抓住“文本价值“引导
  正如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是学习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以自主地发展。但是文本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文本,我们撷取了文化精髓时,并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及实践能力。
  多元解读,能让学生充实睿智的感悟,进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具的生命意识。但在今天的多元解读语文课堂,往往会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教师就要善于在课文价值取向与学生多元解读的两极之间迫寻张力,梳理其中的丰富规则和应对策略,并实践为教学智慧。这样,才能使“多元解读”这一新理念在实施贯彻过程中保持应有的张力。
其他文献
新课程语文课堂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这里的“开放而有活力”,不仅指课堂主体发生变化、设计趋于合理、内涵更加丰富、品位前所未有,而且是人们长期以来所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得以呈现,确该欣喜。但是,笔者认为,在如此催人奋进的黄钟大吕中有些不和谐甚至是“变异”的音符让人难受,而“音符”的高奏者,正是置身课改前沿决定课改方向并对自己的课堂津津乐道实则懵懂其中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此,我斗胆对新课程中语文课堂流弊进
期刊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其实,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现在才有,而是现在才引起我们的关注。早在我国古代,文史哲就密不可分。可见,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情感教育就是语文教学的得法教育。唐代大诗人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它告诉我们:语言可以通过情感,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以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让
期刊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
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字难写、难读、难理解,总之是难学。说来有理,但我认为:这不正说明了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吗?作为国人,汉语是母语,大家当然懂得不少。但仔细想来,又似乎不太懂。不过,很多学生却有些满足,不愿深究。而且放弃了母语,学起了外语。外语固然重要,但学好语文似乎更显必要。学语文,不但要想学,还得会学;不但要学好,还得学精。怎么学呢?笔者认为当练好三功——说功、读功、抄功。   
期刊
【摘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特定社会发展阶段提出的一项新的刑事政策,对该政策和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需要全面认识。二者在规范层面上排斥,内容上渐向一致性,价值追求上深层统一;该政策与刑法三基本原则还分剐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建立案例指导制,司法行为激励机制上合理定位,执法机制上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时刑法化,以此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恪守刑法基本原则的同时得到贯彻。  【关键词】宽严相
期刊
上至高中下至小学,作文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于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尽管从一学语文开始,就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能力以及片断练习,但是真的开始一篇完整的作文写作,对老师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公式,也没有什么简易办法,对于十来岁的小学生,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总结我这十来年的小学作
期刊
语文是人们生活的工具,只有掌握这个工具,才能在生活中应付自如。然而,现在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师生都跟着试题这根指挥棒转的现象很普遍。陷入这个怪圈,怎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现根据自己的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此问题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思想内涵的理解及审美能力    文以载道,语文学课具有思想性的特点,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颇使人感到头痛的问题。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或是觉得作文是兔子尾巴——不长,或是认为作文前言不搭后语,没有条理,中心不明,甚至于在一份考卷上竟是白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把写作文看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造成这种让学生打不开思路的原因,我认为就是学生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人作文习作的起始阶段。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人作文习作的殿堂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大胆的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