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桂林渔鼓以桂林方言为基础,曲、词通俗易懂,具有一人多角,有说有唱,说唱结合,演出方便等特点,因此,充分挖掘本土戏曲文化,利用渔鼓促进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促使语文教学艺术焕发更加绚丽的色彩,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训练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桂林渔鼓 语文课堂 趣味助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为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开始尝试将戏剧元素---渔鼓戏融入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一、桂林渔鼓简介及特点
桂林渔鼓,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又名广西渔鼓。是广西代表性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由道情演变而来。受湖南渔鼓影响颇深。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是在本世纪50年代初,以艺人王仁和自编自唱的现代曲目《王老头子学文化》为代表作。传统渔鼓演唱形式简单,一人“打单筒”,自敲自唱。现在则较灵活多样,有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唱为主,表演为辅。它以桂林方言为基础,曲、词通俗易懂,具有一人多角,有说有唱,说唱结合,演出方便等特点。
二、渔鼓走进石油语文课堂的可行性
“艺术促德行”是石油小学的办学特色,渔鼓是石油小学主要研究的课题和实践课程。石油小学师生人人知渔鼓,学校大型活动,接待来宾,都少不了渔鼓队的表演。因此,石油小學人人随声都会哼上几句。而鼓本身的说唱形式简单易学,旋律性强,极好学唱。如果能引用渔鼓元素和方式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让渔鼓走进语文课堂,走进语文活动,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解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渔鼓如何在课堂中实践
(一)渔鼓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呢?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新课标对识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要让孩子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就需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增加识字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课堂组织变得有声有色。而渔鼓的说唱的节奏感、旋律性比起单独的教读生字更有趣,更有意思。对于低年级一些字词量较多的课文,可以课文中的生字编成渔鼓的唱词,让孩子以书或者书桌为鼓,跟着节奏唱说,从而熟记生字。 孩子们可以随便组边字词,以渔鼓的形式唱说。
(二)渔鼓促进阅读教学
教师巧妙精美设计的导语常常能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控制,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彩、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教学很快进入最佳境界。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播放视频:有风的夜晚,“咚咚”的渔鼓敲起来,小小的筷子点在碟面上,竹板互相撞击,在鼓与板的敲击声中,又传来清脆明快的说唱声,道出了如今桂林两江四湖的美景。一曲《游湖新曲》唱罢,又来一首《中华文化永传扬》,甚至最后再来一首改编了的《我想去桂林》。 当这样的一段视屏呈现在课堂上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有趣,同时可以用书桌当鼓,跟着节奏轻打,在旋律中不知不觉走进桂林山水。走进那一声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声中。这时出示课文《桂林山水》,很快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山水景致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的赞叹它。学完课文,孩子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创渔鼓歌词,自演自唱《渔鼓赞桂林》的活动。这样丰富的语文学习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孩子的创作力。对于教材中同题材的课文,都可以通过学生这样的一种有趣的创作去学习语文。
(三)渔鼓丰富古诗教学
古诗的学习,老师们往往都会运用“吟”、轻轻“唱”等形式教学古诗,学生也对古诗词的记忆大都是瞬时记忆,学了古诗词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呢?如果老师会结合渔鼓的曲调进行说唱古诗,又增加一种新意,孩子在反复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学习效率会更高,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用填诗、填词的形式教学,根据古诗的意境,通过想象,用渔鼓的形式编写诗意,学生的“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理解文字、语句的诗词文化,也能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
(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渔鼓唱词中包含了爱国主义、吸收、包容、创新、团结互助等内容,同时又具有自身地方特征。渔鼓唱词中还包含了诸多民间故事深深影响了学生们。这些故事中包含的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英雄事迹,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了民族精神,感受到自己身为桂林人的骄傲。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深邃的,而一个地方戏曲的底蕴更是深厚而广博的,语文教学如果能和地域文化相结合,会走得轻便深远;而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语文这门综合性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妨让我们独特的地方艺术形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艺术焕发更加绚丽的色彩,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训练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桂林渔鼓 语文课堂 趣味助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为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开始尝试将戏剧元素---渔鼓戏融入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一、桂林渔鼓简介及特点
桂林渔鼓,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又名广西渔鼓。是广西代表性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由道情演变而来。受湖南渔鼓影响颇深。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是在本世纪50年代初,以艺人王仁和自编自唱的现代曲目《王老头子学文化》为代表作。传统渔鼓演唱形式简单,一人“打单筒”,自敲自唱。现在则较灵活多样,有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唱为主,表演为辅。它以桂林方言为基础,曲、词通俗易懂,具有一人多角,有说有唱,说唱结合,演出方便等特点。
二、渔鼓走进石油语文课堂的可行性
“艺术促德行”是石油小学的办学特色,渔鼓是石油小学主要研究的课题和实践课程。石油小学师生人人知渔鼓,学校大型活动,接待来宾,都少不了渔鼓队的表演。因此,石油小學人人随声都会哼上几句。而鼓本身的说唱形式简单易学,旋律性强,极好学唱。如果能引用渔鼓元素和方式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让渔鼓走进语文课堂,走进语文活动,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解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渔鼓如何在课堂中实践
(一)渔鼓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呢?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新课标对识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要让孩子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就需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增加识字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课堂组织变得有声有色。而渔鼓的说唱的节奏感、旋律性比起单独的教读生字更有趣,更有意思。对于低年级一些字词量较多的课文,可以课文中的生字编成渔鼓的唱词,让孩子以书或者书桌为鼓,跟着节奏唱说,从而熟记生字。 孩子们可以随便组边字词,以渔鼓的形式唱说。
(二)渔鼓促进阅读教学
教师巧妙精美设计的导语常常能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控制,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彩、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教学很快进入最佳境界。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播放视频:有风的夜晚,“咚咚”的渔鼓敲起来,小小的筷子点在碟面上,竹板互相撞击,在鼓与板的敲击声中,又传来清脆明快的说唱声,道出了如今桂林两江四湖的美景。一曲《游湖新曲》唱罢,又来一首《中华文化永传扬》,甚至最后再来一首改编了的《我想去桂林》。 当这样的一段视屏呈现在课堂上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有趣,同时可以用书桌当鼓,跟着节奏轻打,在旋律中不知不觉走进桂林山水。走进那一声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声中。这时出示课文《桂林山水》,很快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山水景致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的赞叹它。学完课文,孩子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创渔鼓歌词,自演自唱《渔鼓赞桂林》的活动。这样丰富的语文学习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孩子的创作力。对于教材中同题材的课文,都可以通过学生这样的一种有趣的创作去学习语文。
(三)渔鼓丰富古诗教学
古诗的学习,老师们往往都会运用“吟”、轻轻“唱”等形式教学古诗,学生也对古诗词的记忆大都是瞬时记忆,学了古诗词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呢?如果老师会结合渔鼓的曲调进行说唱古诗,又增加一种新意,孩子在反复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学习效率会更高,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用填诗、填词的形式教学,根据古诗的意境,通过想象,用渔鼓的形式编写诗意,学生的“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理解文字、语句的诗词文化,也能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
(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渔鼓唱词中包含了爱国主义、吸收、包容、创新、团结互助等内容,同时又具有自身地方特征。渔鼓唱词中还包含了诸多民间故事深深影响了学生们。这些故事中包含的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英雄事迹,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了民族精神,感受到自己身为桂林人的骄傲。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深邃的,而一个地方戏曲的底蕴更是深厚而广博的,语文教学如果能和地域文化相结合,会走得轻便深远;而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语文这门综合性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妨让我们独特的地方艺术形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艺术焕发更加绚丽的色彩,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训练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