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于农场 赋梦于行动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68年3月17日入伍的,当时部队主要担负军农军工任务,我一到部队就被分配到苏北某部队农场插秧种稻。下车以后,老兵们敲锣打鼓非常热情,但我到连队一看,住的低矮草屋,道路是满地泥土,心里就凉了半截。
  虽说我出生在安徽农村,但从小就上学读书,从来也没干过农活。别说不会种稻子,就是赤脚走路都很困难,更别说肩挑背驮走田埂了。加之下水田怕蚂蟥,一想到那东西叮在腿上,心里就哆嗦。到部队后第一次下田正值春寒,水里还结着薄冰,脚趾头刚碰到水,感觉就冷到了骨头缝里。心里实在是后悔,埋怨自己满腔热血到部队,一心想学军事本领,结果被送到农场当了农民。许多新战友都私下嘀咕:早知道是来种地,还不如在家干农活。
  情绪归情绪,但当时部队大环境敦促着每一个人都要积极上进。面对现实,我也给自己选择了两条出路:一是既来之,则安之,必须面对现实,调整自己,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干地里活不行,就要在干中学、补短板;二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出色表现赢得大家的认可,谋求发展。想来想去,就是从点滴做起,学雷锋做好事,学《毛选》,即《毛泽东选集》,多增点才干。“学雷锋”是实实在在的事,自己能做的打扫卫生算是强项。我每天早晨起得非常早,麻溜溜地把门口打扫干净,然后再蹑手蹑脚地回床上接着睡。我这可不是睡回笼觉,当时讲究学雷锋不留名,做了好事是不可以让别人知道的,就这样干了好一段时间才无意间被班长发现,向指导员做了汇报。连队晚点名时我受到了表扬,心里还真美哉美哉。
  这件事成功后,我又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毛选》上。那时候,每项工作都在竞争,虽说有点形式主义,但学习气氛也很浓。比如学《毛选》要看谁学的时间长,背的篇数多。学得越长说明你的思想越红、越真、越纯洁,背得越多说明你用的越好。于是我就每晚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除了学习,我还负责搞宣讲、编节目。后来还被派到农村当了工作队员,负责一个公社的文化学习——干活时跟老百姓一起干,休息时就给他们讲形势、读《毛选》。就这样,我成了远近闻名的学《毛选》积极分子,指导员的重点培养对象。那段时间我睡得晚、起得早,但怎么辛苦,怎么累,感觉身上始终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了精神支柱,自然就会激发出很大的潜能。
  说实话,我这样干除了顺应形势之外,也不能说没点私心。当兵时听带兵干部讲,我是军区机要员的预选对象,对我的安排是先到连队锻炼,几个月后就要调到军区机关,然后再安排到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同志身边工作。许司令员是传奇人物,是大英雄,能在他身边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我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实现。
  半年后,军区机关果然派人来考察了。根据我下连的表现,论成绩、论人品,我想都不会有任何问题,调到许司令员身边工作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于是就天天盼着调走。有天连队文书悄悄告诉我:你马上就走了。这时我才知道,想调走的事连队很多人都知道了,我还以为只有我自己明白呢!就这样左等右盼过了八个多月,音讯全无,不知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的家庭出身是“中农”,不能搞机要。按行业当时规定,家庭出身必须是三代贫农,就连旁系亲戚也不能有任何问题。最终,去首长身边工作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年底连队骨干调整,我被安排当了机枪班班长。就此为止,去许司令员身边工作就成了一个梦影。回想往事,这个“梦”对我来说一直不离不弃,在前方照亮我的从军路途。而农场生活的磨砺,学雷锋的行动,读《毛选》的启迪,就像支撑我的左膀右臂,给了我无限的动力和鼓励,让我一路披荆斩棘,激流勇进,从战士、班长再到排长、连长直至将军,一路走得非常踏实而坚定。
  
其他文献
3月份以来,在多家网站论坛上,一篇  题为“回乡探亲军官冲人火场救人”的消息,  点击率飙升至百万之多,数千网友纷纷发帖  留言,“狂顶”这位年轻的“军中草根”。5月  中旬,北空混成某师在对他救火救人的情况  调查后,给他记二等功一次,并做出向他学  习的决定。这位被网络“捧红”的军官,又  开始在军营“掀起热潮”。  他是谁?缘何受到喜欢猎奇网友的如此  关注?    救火救人的小弟你是谁? 
期刊
学员小传:赵一,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三年级学员。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  残奥会开闭幕式仪式标兵;2009年参加首都国庆阅兵,在阅兵村入党并被表彰为  阅兵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7月,参加第七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在  全军57所院校的学员中一举夺得金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创海军历届参赛最好成  绩。  座右铭:“一”字是一种高标准、一种严要求,它是荣誉,更是使命!    赵一出生在山西忻
期刊
6月,以济南军区某装甲师为主体,又一批蓝盔健儿会集在国旗下,组成了第四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工程兵大队。他们将以什么  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验?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完成神圣的维和使命?带着好奇,记者来到他们中间,进行了一番探营。    奇——副连长能管连长    “大队官兵平均年龄25.5岁,大专以上  学历占32.1%,党员占66.3%,有维和经历  的占26%……”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告诉记者,  这是一支
期刊
数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兵,指导员告诉他:今天你在这里站岗,后面的老百姓可以睡觉;以后你老了,也会有人在这里站岗。  现在,他是建川博物馆的馆长,人们问他:你是商人,还是文化人?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在我看来,舍弃一切打造私立博物  馆的樊建川,不仅是在收藏历史,更是在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站岗。    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有一个占地500  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聚落里有15座外  型和风格迥异的博
期刊
台下当兵,台上演兵    2010年的“八一”建军节,对于只有5  年兵龄的张红滨来说,是格外难忘和特别的。  张红滨是北京卫戍区某步兵团三营的一名  普通士兵。这位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小伙子,没  有什么文艺特长,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  能上台表演,而且还是全军的“八一”晚会,  更不用说上电视了。8月1日晚上,当张红滨和  战友们在连队俱乐部收看“我是一个兵”“八一”  晚会,看到自己出现在屏
期刊
当爱情遇见军人,一般都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知难而退,怨造物弄人。最后留遗成恨;另一条路是逆流而上,义无反顾,  最后用情感撑起一片虽单薄但坚韧,虽遥远却深刻,虽含蓄仍盈润的无垠天空。  过去的泪水被她们用爱置换成笑脸,昨日的刹那被她们用心描摹成永恒。有多少军嫂把自己嫁给了“八一”军旗,给寂寞  以温暖,给艰辛以荣誉,用崇高丰满了丈夫的人生。山东省潍坊市交通局运管处干部徐云霞,就是其中的一位。    
期刊
那是娘70岁生日。我千里迢迢赶回老家时,  已临近傍晚。娘得知我回来的消息,早已在村口  的老榕树下守望。  走了一段山路,我归心似箭地踏进了三年未  见的故乡。娘第一眼见到我,认真触摸着我的军装,  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满脸的皱纹里瞬时盏开了  一朵又一朵菊花。  “怎么就一个人回家,不把孩子也带回来呢?  孩子她妈呢?”娘满脸的笑容暗藏丝丝遗憾。娘  拉着我大步向曾给予我温暖的泥瓦小屋走去,此
期刊
“咸鱼”翻身记柏长均    “咸鱼”姓刘,瘦瘦的,个子小小的,像  一条风干了的鱼。  谈到他的外号得从连队一次踢足球说起。  汽车连要组建球队,从一百号人里筛选,论  个头怎么挑也轮不到他,可他脚法了得,光  用脚颠球一分钟五十个不落地,不费吹灰之  力。这一项硬指标,让许多要竞争“上岗”  的战友都瞠目结舌,甘拜下风。连队经过慎  重考虑,决定先让小刘替补。  资格赛中,和坦克五连争夺参加团比
期刊
大小事    国 内    广州军区 外出证竟然发不出去,可能吗?绝对的。广州军区海南省军区某车船运输大队艇长刘樟成周末发放外出证,却不见一个战士来请假。原来大队为官兵建起了“水兵超市”、“水兵网吧”,改善了网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电子阅览室里电子书籍、影音光碟、游戏软件应有尽有,节日里还有“水兵影院”、“水兵卡拉OK”等娱乐项目,难怪战士们不愿外出了。  成都军区 185米外把5.8毫米子弹射
期刊
国门“外交”红皮书  关键词:礼仪    边防会谈会晤,是我国军事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戏称它为“国门外交”。边防会谈会晤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大致有7个步骤,它们就像琴键上的“哆来咪发嗦啦唏”,每一个音有着自己的音高、振幅和响度,而7个音彼此间又有着全音与半音的音程联系。  有着多年边防会晤工作经验的边防会晤官们,就像是钢琴家,能将这7个“琴键”熟练弹奏,让和平的奏鸣曲在每一次的会谈会晤工作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