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壮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在云南,山地高阁的各族人民对大海始终有着憧憬和想往;在富宁,云南从这里走向大海。作为大海与高山的连接点,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作为高原放眼大海的瞭望哨,富宁人心中始终怀揣着海的辽阔、奔腾的浪花。在这些浪花中,教育如何在万顷碧波中成为最精彩的章节?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富宁县县委书记王毅,请他畅谈了富宁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近年来,富宁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与2005年相比,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3.71亿元,增加16.67亿元,增长74%,财政总收入完成3.18亿元,增加1.99亿元,增长166.4%,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富宁教育在经济发展的拉动和县委、县政府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的总体规划下,实现了健康协调发展,为边疆安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富宁县教育工作取得哪些成绩,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如何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富宁打算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共富宁县委书记王毅。
  《云南教育》:富宁县“两基”工作抓得比较扎实,在2010年“两基”迎国检中得到上级的肯定,富宁县也因此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县,请谈谈富宁如何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王毅:富宁县“两基”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说是“八抓八确保”。
  一是抓思想认识,确保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认为,国检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发展。全县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两基”迎国检工作,紧紧抓住“迎检”促发展的机遇,认真对照国检指标要求,查找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四套班子共同抓,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教育的良好局面,切实做到了“两基”验收后,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定期到教育部门现场办公以及挂钩联系乡镇学校抓教育工作的制度。
  二是抓办学条件,确保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富宁县加大力度,多方筹资投入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两基”验收以来,全县投入校舍建设资金达2.65亿元,改扩建校舍22万平方米,尤其是2009年以来投入1.47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排除危房5.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8.1万平方米。在教育教学设备方面,2006年投入495万元,基本解决了普及实验教学中仪器药品和实验桌椅柜不足的问题。2007年,投入751万元,全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2010年,抓住“两基”迎国检机遇,投入452万元采购计算机和图书设备。学校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为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抓控辍保学,确保“两基”水平和质量。富宁县把控辍保学列为“两基”工作重点,实行双线五级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村小组和各农户一条线,教育局、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学校)、各完小(年级组)、各班和教师一条线,包干负责,狠抓控辍保学。乡(镇)党委、政府及挂钩帮扶单位积极行动,全力开展流失生收回和保学工作;建立和完善政策保学、责任保学、情感保学、扶贫保学和乡村民俗保学的控辍保学体系,确保普及程度达标。尤其是突出重点抓好山瑶学生的入学率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确保了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公平得到体现。
  四是抓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县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保证财政经常性增长,2007年至2009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6%、37.4%、21.6%;中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小学2 704元、3 274元、3 897元;初中2 029元、2 503元、3 130元,都做到逐年增长。同时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
  五是抓队伍建设,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需师资。出台了《富宁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建构了以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的考核奖励机制和以校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级的优秀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坚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中小学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队伍,促进全县中小学校长办学理念的更新。县政府从2008年起,每年划拨5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每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均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六是抓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开展“三生教育”。出台了《富宁县教育教学奖励办法》,每年划拨100万元资金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同时,拓宽投入渠道,实行集中规模办学,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高考成绩逐年上升,高考综合上线率等主要指标位居文山州前列,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富宁县也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七是抓校园安全,确保教育和谐稳定发展。我们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制。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并把创建工作纳入综治维稳工作目标考核。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疾病预防等工作。几年来,全县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八是抓扫盲工作,确保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高度重视扫盲工作,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华扫盲奖”。“扫盲”验收后,全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对脱盲人员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坚持以文盲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坚持把扫盲、巩固提高与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相结合,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相结合,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增强扫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扫盲验收以来,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 941期,参加培训561 658人次。近3年脱盲人员复盲率为0.85%。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为99.75%。
  《云南教育》:富宁县如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难问题?
  王毅:教师住房问题是教育民生问题,县里针对中小学教师住房难的问题主要采取4项措施:一是争取保障性住房指标,截至目前,已经在8所学校校园内建好105套教师保障性住房并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规划建设教育小区,解决700多户1 000余名教师住房问题;三是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完小以上学校都要建设教师周转房;四是将教师住房问题纳入全县经济适用房规划,解决部分教师住房难问题。
  《云南教育》:确保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主要内容,请问富宁县在教育投入方面如何体现均衡发展?
  王毅:富宁县山区面积占96%,校点分散,教育投入效益较低,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困难较多。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投入上我们充分考虑到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是争取国家投入解决特岗教师岗位教师工资,同时县级筹资解决不足部分,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努力解决师资均衡问题。2006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划拨资金2 000多万元,县级自筹240万元全部到位。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及时排除校舍危房,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三是通过普及实验教学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投入,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四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重点投入建设中心学校和城区学校,实行规模集中办学,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标。
  《云南教育》: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请谈谈富宁县如何结合实际,全盘考虑和谋划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
  王毅: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奠基之年。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认真谋划和落实今年全县教育工作。
  一是要紧扣上级精神,体现战略高度。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今年5月24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正式颁布了《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使“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云南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为此,文山州委、州政府对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国家和省《纲要》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意见和要求。做好今年教育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关于教育工作的战略思想、科学决策和重大部署,切实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做好富宁县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定教育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工作,确保上下对接、步调一致。
  二是要提高贡献水平,服务发展大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新形势下,尤其需要我们立足全局、围绕全局,认真思考和科学谋划教育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近年来富宁高中教育的质量优势,进一步打造教育品牌,形成区域性教育“高地”,以高质量的教育来吸引人才、吸纳人气,推动就业创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倡导全民终身学习,把学校建设成为城乡社区教育的主阵地、科技文化的辐射源和全民学习的重要场所,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富宁建设。
  三是要把握根本宗旨,满足群众需求。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更加突出,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和社会关切,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要大力实施“阳光教育”工程,健全体制机制,规范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维护好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要大力改造薄弱学校,积极扩充优质资源,努力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逐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
  四是要落实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首先要尊重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育周期长、见效慢,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做好超前部署;同时,教育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加强统筹协调。其次要尊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绩效观和科学的评价观,强化教书育人、系统培养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第三要尊重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进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使每位教师都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终身学习的模范。
  五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贴近富宁实际。改革和发展好富宁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关键领域上动脑筋,在薄弱环节上做文章,在重点工作上下工夫,努力做强优势,补齐短板,促进全县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要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内涵发展高中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构建适应桥头堡战略的具有富宁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云南教育》:“十二五”期间,教育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富宁县如何谋划“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
  王毅:“十二五”期间,富宁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对我县教育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良好的机遇。从国家新一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来看,中央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教育方面,要巩固“普九”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将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全省的发展形势来看,实施桥头堡战略,给云南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云南是全国的桥头堡,富宁是云南的桥头堡之一。云南桥头堡建设需要人才支撑,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就必定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因此,云南桥头堡建设,既是富宁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富宁县教育必将大有可为。“十二五”期间,富宁将重点抓好教育8大工程。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在深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合理确定学校数量、校均规模、学校区位,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的基础上,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和抗震防灾加固,实现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分层分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中小学薄弱学校,逐步使全县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配备、图书、体育设施和农村教师周转房等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改善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是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校舍建设,在城区新建8所公办幼儿园,各乡(镇)建设1所幼儿园,完小及人口集中的村组均办学前班。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0%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90%,幼儿在园人数达1.7万人。
  三是特殊教育建设工程。在县城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确保残疾在校生达80人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建立和完善全县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教育公平。
  四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从全县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需求出发,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考虑县中职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考虑在县城新建富宁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确保职高和普高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五是普通高中建设工程。以扩建县一中、县民中为重点,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及在校生规模。规划将县第二中学搬迁到县城,保证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5万人左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以上。
  六是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继续以“国门学校”建设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改善边境学校办学条件;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教育的特色学校,传承、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大对瑶族支系山瑶等少小民族的教育发展项目扶持力度,逐步实现其免费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实施以计算机教室和“班班通”建设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县、乡镇(校)级电教室,完小一级学校至少配备30台微机,三年级以上开设信息课。县、乡、校三级网络系统基本形成,完小以上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做到班班通、堂堂用,学生生机达到20∶1,80%以上学生享受到信息技术教育。
  八是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100%,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培养一定数量的由省、州评审认定的名教师、名校长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到2015年省级骨干教师达83人,州级达267人;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合格率达96%以上。
  ◇责任编辑矣 勇◇
其他文献
官员恨他,农民恨他,房地产开发商恨他,采矿者恨他,挖石取土者恨他,渣土车司机恨他,搞汽车修理的人恨他,开饭馆的人恨他,土杂商店经营者恨他……在与滇池有关的利益链上,他的“敌人”几乎举目皆是。张正祥,这个被各界仇恨的63岁老农,多年来,因为他的不断的告发,告停了160多个环滇池污染企业、62个采石场;告倒了100多个各级官员、240多名老板。因为这一切,他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片的代言人之一。而用他自己的
期刊
富宁县2007年启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县400所学校全部配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农远”工程项目)设备,其中模式三16所、模式二60所、模式一324所,“农远”项目覆盖率达100%;目前有计算机教室52个,计算机1 742台,多媒体教室58个,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39∶1;被评为“文山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集体”。这一串串数据与荣誉,浓缩了富宁县全县上下重教育、大
期刊
富宁县第一小学位于县城普厅河河畔,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采李爷山之灵秀,集普厅河之神韵,经历百余载春秋,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一届又一届的富宁县一小师生,继承先贤的胆识和智慧,弘扬前辈的坚毅与果敢,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续写着开拓创新的瑰丽诗篇。特别是以体操项目为特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养出国家级体操运动健将,使学校成为全省有名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学校。    强化管理 完善设备  学校体
期刊
新华镇旧腮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小,学校位于富宁县城西南方向。目前,学校共设教学班级7个,在校生312人,其中住校生251人,教职工13人。  近几年来,新华镇旧腮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实现走农科技办学路子,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在“土”上做文章。旧腮小学周边主要居住着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群众贫困面广
期刊
“十一五”期间,富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的决策和部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资源强县”战略。富宁县教育已成为兴县之基、强县之本。  在这5年里,富宁县紧紧抓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经济工作同规
期刊
自2005年起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以来,富宁县得到了红云红河集团的大力帮扶。集团按照“有组织、有资金、有项目、有计划、有协议、有落实”的扶贫管理模式,扎实开展扶贫扶困扶智工作。在帮扶教育工作中,通过援建希望小学,实施爱心助学、爱心助教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富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援建希望小学彰显社会责任  红云红河集团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帮扶富宁中,
期刊
到2010年秋季学期,富宁县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全部“两免”,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全部享受“一补”截至2010年秋季学期,全县共有30.7万人次享受到“两免一补”实惠,中央、省、州、县四级政府共投入资金近2.138亿元。为使“两免一补”的阳光照到贫困学生身上,富宁县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以“三个到位”、“三个确定”、“三个严格”,确保“两免一补”落到实处,巩固“两基”成果。  确
期刊
富宁县教育局局长张幸和,当过教师,任过教导主任和副校长,在乡镇当过镇长、党委书记,2007年年底从县扶贫办主任调任县教育局局长。见到富宁县教育局局长张幸和,你会感受到他的热情、干练和自信。通过对他的采访,我们对富宁教育发展思路有了深刻的了解。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  “校舍不安全,家长就不放心送子女入学,当然也就办不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
期刊
向忠显,壮族,富宁县归朝镇人,生于1968年2月,大专学历,1986年参加工作,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与信任。已经在教育热土上辛勤耕耘了20多个春秋的向忠显曾先后荣获富宁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上海市虹口区“优秀园丁”(1997年上海虹口区对口扶贫表彰)等荣誉称号。面对同事的赞誉,他总是淡然地说:“我只不
期刊
富宁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县。新中国成立后,富宁长期处于支前参战一线,为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田蓬镇沙仁寨“87个人78条腿”成为富宁边境各族人民遭受战争创伤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事业起点低、底子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随着西部大开发,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边疆民族教育,富宁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科学谋划,采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