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选题策划要在“新\实\深”上下功夫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期刊的选题策划,就是期刊确定专题,对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重点进行策划,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把刊物想要告诉读者的内容立体地呈现给读者。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找到读者共同的关注点、兴趣点,加以设计、放大,以形成能引导读者的主流思想。其共同特点是,围绕主题,精心谋划,成系列推出。尤其是时政类期刊,要以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想、重要决策部署为主题,结合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专题,集中、连续地进行报道。期刊选题策劃是当期期刊的中心和灵魂,选题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办刊人的理念和品位。期刊的选题策划要在“新、实、深”上下功夫。
  
  要在“新”上下功夫
  今天,期刊中很多文章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这就要求选题策划要使期刊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性”,顾名思义,强调一个“新”字。这个“新”应有三层含义,那就是“材料新、感觉新、特征新”。
  材料新。要掌握别人没有或尚未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做“人无我有”的“独家”报道。“独家”是选题策划的最高境界,但要真正做到“独家”是不容易的。在难以取得“独家”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努力选取独特的视角,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怎样才能取得独特的视角呢?当然,首先是确定一个能引起普遍关注的主题。主题确定之后,关键就是要用独特的视角组织好能够充分展示主题内涵的文章或材料。有些材料,看似稀松平常,却“含金量”十足。
  有一位记者在随领导视察农业企业时,在企业的门口,看到了一大堆发霉的榨菜,当场就问相关人员,了解到这个农业企业与当地农民签订了订单合同,但榨菜收上来却发现不合格。这个记者感到其中有文章可做,在完成领导视察稿件后,又返回企业采访,进一步发现这些榨菜是从农民那里收上来的,农民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种植,最终榨菜却被检验为不合格,农民和企业互相指责,造成大批榨菜露天堆放,大量糜烂。经过深入调查,该记者最终写成《十万斤榨菜何以成垃圾》,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加农户操作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以及农民如何利用合同保护自身利益等问题。像这样的材料,如果放在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专题中,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就有很高的“含金量”,就能体现出材料的新意。
  感觉新。要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或大家共同掌握的材料提出新观点,从新的角度出发,开发材料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内容。文化建设是个老话题,把握不好会落入俗套。今年,《江淮》第4期《拥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春天》专题,用“文化风景”、“民企风采”、“创意时代”等板块对安徽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报道。这次的“文化风景”板块主要介绍安徽创造的“三合一”模式的“农家书屋”,“民企风采”重点介绍了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的“方特梦幻王国”,“创意时代”则隆重推出了融合历史、文化、地理、科技于一体的三维动漫片《李白漫游记》。这样的选题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特征新。要对自己的观点赋予其新的特征,即树立一种“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观念,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以读者的身份去感受所报道的内容,积极地汇集读者的想法,同时注意读者群体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时政期刊的选题策划,要把读者的所思所想与中央、与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思考,让群众觉得你的选题策划并不“高人一等”,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始终在关注他们,让读者产生“亲近感”。
  安徽身处中部地区,不是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发展文化产业既无区位优势,又无政策优势。然而,富有改革传统、敢为人先的安徽人不等不靠,高举文化创新的旗帜,自加压力,自求发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创造了独特的“安徽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安徽乃至全国读者的关注,更是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江淮》杂志紧紧抓住这一新闻特征做文章,先后几次做了专题。其中,2010年第7期《引领风骚的安徽文化产业》选题,分为“领导要论”、“本刊观点”、“专家视点”、“龙头企业”、“动漫皖军”、“新兴业态”、“改制转企”等7个板块,突出介绍了安徽文化体制改革是如何创造了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凸显了安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选题策划中,策划者真正把自己放在了读者的位置,把自己的观点、读者的想法与党和政府的关注结合在一起,从而抓住文化产业在发展中所呈现的新特征。
  
  要在“实”上下功夫
  期刊属于文化产品的范畴,期刊所刊载的新闻产品也属于文化产品范畴,新闻作为产品就应该具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要有实用性。时政新闻的实用性体现在多方面,例如,它能为党和政府传达怎样的声音,它怎样将政策告之老百姓,它将对大众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期刊的选题策划,要做到兼顾“上下两头”,每次选题确定之前,要明确宣传方向和策划思路,在此基础上,开展调研,摸清当前读者需求有哪些,困惑是什么,广大群众关心的是什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等等。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选题,在策划中要从工作视角、领导视角转为群众视角和新闻视角。将领导视角改为群众视角,就要求记者转变作风,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精力放在采写那些鲜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通讯和现场见闻上。即使是专业性强的内容,也要尽可能采取讨论的形式,尽量让报道“活”起来。实践证明,增加期刊选题策划的实用性,是实现期刊的“三贴近”和提高期刊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去年的世博会,是继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盛会,各媒体都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选题策划。《江淮》杂志改变一般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实”字上做文章,做了一次规模很大的选题策划——《拥抱世博》。这个选题,一次性拿出19个版面,占了全本杂志的三分之一还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报道。通过“上海世博会是世界的机遇”、“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机遇”、“上海世博会是安徽的机遇”层层深入,笔墨最后落在安徽,彰显安徽元素的多彩和魅力。这组策划全面介绍了上海世博园的构成和游览路线,记录了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分析了上海世博会给世界、给中国、给安徽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发展机会,把上海世博会立体地呈
  现给了读者。这个选题策划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实”字。
  
  要在“深”上下功夫
  期刊虽然具有一定的新闻性,但它毕竟是期刊,在新闻报道的时效上总是赶不上报纸,在这方面不具备优势。它的优势是可以在新闻播报后占领第二、第三落点,以准确的信息、精确的分析以及到位的评论形成特色,帮助读者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和认识新闻事件。报道的“深”度是期刊做好选题策划的优势,也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思路。一直以来,期刊在报道形式上趋于程式化,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在报道的维度上缺少思辨,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这样的报道在读者中难以引起“共振”,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将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如何使报道的形式符合基层读者的阅读习惯?如何在基层群众中扩大影响力?这是期刊选题策划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期刊的选题策划必须在“深”字上下功夫。期刊所选的题材可以是多样而丰富的,甚至可以取一些“旧事”,结合新的社会现象,引发深度思考。比如,保障房建设是“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大事。《瞭望》2011年第32期做了一个专题《注目保障房》,介绍了问题的形成,建设保障房的背景(《住房市场“大转折”》);提出了资金问题、用地问题怎么办这两个基本问题(《央地高层共商保障房》);提醒“绝对不能以牺牲质量、牺牲公信力为代价,搞保障房建设”(《四问保障房》);提示今天的规划和管理不当,可能造成明天的效率低下(《保障房规划“三思”而行》)。如此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途径,这样的专题就有深度了。
  总之,时政期刊的选题策划要抓住社会需求,锲而不舍地以权威性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以亲和的形象为读者解疑释惑,以鲜明的特色为读者传经送宝,以真诚的态度为读者提供服务,争取赢得读者宝贵而持久的注意力。坚持这些追求,期刊就会真正拥有读者,真正使主流媒体成为强势媒体。
  作者单位 江淮杂志社
  
其他文献
2013年8月1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中国报业的舞台上登场。看名字是一份全新的报纸,却已有58年的发展历史:从创刊于1955年的《图书发行》报,到改革开放时期更名为《中国图书商报》,再到今天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媒体融合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这份报纸再度更改其名。  一般说来,任何一张有着悠久历史与品牌积淀的报纸,改名都是“大考”。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更名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之需和应
期刊
媒介融合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福祉、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消极影响,产生因过度融合出现的媒介垄断,从而导致媒介行业利益的最终丧失。康卡斯特(Comcast)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融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电视的利益之争,数字时代公共利益与行业利益博弈的刀光剑影如影随形。    公共利益与行业利益两者不可偏废  行业利益得到支持。2011
期刊
娱乐是电视节目的自然属性。自从1998年《快乐大本营》在荧幕上一炮打响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娱乐综艺节目、娱乐谈话节目、娱乐选秀节目、娱乐益智节目等,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台娱乐开”的势头。  早期的娱乐节目为相对封闭的社会心态找到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但过犹不及,当娱乐节目开始以颠覆传统,依靠道德出位来吸引观众注意力时,就又走向了“娱乐浮肿”甚至“娱乐至死”的末路。如何去“浮
期刊
8月4日至8月1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和全省各地新闻单位全力推出抗击台风“海葵”报道,各媒体记者纷纷行动起来,刊播了一批气势磅礴、生动鲜活的一线报道,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防台抗台交响曲,凸显了浙江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成效。  采编团队高效传达权威声音  “海葵”来临之前,各新闻单位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台风报道预案,周密安排工作,分派多路记者奔赴抗台一线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等核心部门
期刊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筹备和精心制作,《重庆日报》在9月3日至28日期间,以每天两个整版的宏大规模,浓墨重彩地推出了《走向世界的重庆企业》大型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  精心策划,全景展现渝企“走出去”  重庆市直辖15年来,随着全市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重庆本土企业通过投资办厂、兼并收购、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陆续走出国门,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搏击风浪,开拓发展空间,提升竞争
期刊
路者,道也;寻路,其实是在悟道。满都拉著的《美术编辑创意手册——100案例鉴析》,我认为是一本悟道之作。  新闻工作者众,关于新闻的著作汗牛充栋;美术工作者多,研究美术的著作无以数计。但是,美术编辑创意与实践结合、与新闻结合、与商业结合的著作则颇鲜见。满都拉先后在数家媒体任过摄影记者、美编室主任、美术总监,业内经历丰富。在美术编辑圈子中,他已经是有一定分量的人物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刻苦研究美术并
期刊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2008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江苏省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专题研讨班上,殷切希望江苏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努力在全国走率先发展之路,为全国新闻出版业作出表率,并就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繁荣发展新闻出版业提出了全面要求。按照中央方针和总署领导的希望,近年来,江苏省新闻出版业推出了一系列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举措,取得了
期刊
加快推动新时期我国新闻文化建设工作  柳斌杰发表讲话 李东东当选会长  本刊讯 (记者 彭波)10月24日,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大会并讲话,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当选中国新闻文化促进  会会长。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成立于1989年,范敬宜为前四届会长。2010年年底,经民政部批准,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划转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成为新闻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军号角。其中,积极稳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事实上,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已然成为年度行业的热门词汇。那么,当前改革的态势如何?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改革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目前非时政类报刊体
期刊
从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报刊改制已经走过了8年。其间,行业报因其专业技术性较强,一直充当着改革先行者的角色。201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行业报刊等四类报刊出版单位先行转制。8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  出台。对尚未完成转制任务的行业报来说,转企改制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