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花月正春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笔者结合教材,精心选择适合的儿歌,让孩子们在严格而又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教育,畅享童年。
  一、选择适合培养孩子兴趣的——黄口兴会更无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低年级孩子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注意还很不稳定,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持续时间也不长。除了采用其他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激趣手段外,我还采用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儿歌,让儿歌的童趣与亲切感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寓教于乐,让孩子更愿意去学习知识。
  在教完《夕阳真美》这一课时,我出示了几组儿歌:
  夕阳
   夕阳是一个苹果,
   黑夜是贪吃鬼,
   一口就把夕阳,
   吃掉。
  
   太阳喝醉酒
   太阳喝醉酒,
   不小心撞到山头,
   就倒在山头后面,
   于是,
   黑夜就出现了。
  短短几句的趣味儿歌,调动了孩子们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选择适合训练儿童语言的——不复期期与艾艾
  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语,但由于词汇不丰富,组词成句能力不强。因此,低语课堂的重要任务就是语言训练,要让孩子们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正确地听,顺畅地说,流利地读,自然地写,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表情达意。而儿歌在语言训练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在选择儿歌时,我注意选择语言存量丰富,能够快速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的材料,确保训练效果。在教《水乡歌》这一课时,我在孩子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了这样的小练笔:
   水乡什么多?
   桥多。
   千_____,万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水乡什么多?
   鱼多。
   千_____,万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家乡什么多?
   楼多。
   千_____,万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家乡什么多?
   车多。
   千_____,万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同时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孩子们变成了学习的中心,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成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选择适合调节课堂节奏的——起伏疾徐自有节
  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曲之徐疾,亦有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章法之徐疾也;闻事宜缓,急事宜促,此时势之徐疾也;摹情说景宜缓,辩驳趋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课堂犹如一条河流,不是任何时候都只是一种流速流态,而是富于变化,异彩纷呈的。这条“河流”,时而是琤琤淙淙的山溪,时而是惊浪排空的江流,时而是朗澈胜镜的平湖,时而是九曲八弯的河套。这样的课堂通过动与静、张与弛、收与放、疏与密等多种变化,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并把课堂教学艺术的节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共鸣,产生美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刚刚进行了激烈的识字比赛,孩子们略显疲惫,这时,
   小杜鹃,小杜鹃,
   我们请你唱个歌。
   快来呀,快快来,
   我们静听你的歌。
   咕咕!咕咕!
   听了歌儿乐呵呵!
  一首精心选择的清新爽口的儿歌漾进课堂,轻轻敲打着孩子们的耳鼓,松弛了孩子们紧张的神经,调节了课堂的节奏,使孩子们在张弛有度的课堂上精神满满,轻松学习。
  四、选择适合陶冶学生情操的——好雨润物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儿歌的吟唱中,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调节情绪,还可以因着儿歌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教师在安排课堂中的儿歌吟唱时,适当选择内容丰富、思想纯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自能如应时而降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净化孩子们的灵魂,在他们的心中撑起理想、自信、善良、感恩的风帆。
  在教《母亲的恩情》这一课时,我在课文快结束时,又用《小板凳》:
   小板凳,真听话,
   和我一起等妈妈,
   妈妈下班回到家,
   我请妈妈快坐下。
  这首儿歌抒发了儿童对妈妈的依恋、期盼妈妈早点回家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儿童学会尊重妈妈、尊重他人,并在外泄感情的过程中获得教益。再如,在教《鸟岛》时,课堂小结之后,老师推出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
   保护动物人人知。
   你拍二,我拍二,
   房檐底下有燕儿。
   …………
   你拍九,我拍九,
   我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
   保护动物是大事。
  孩子们在歌声中明白了尊重动物、保护动物的道理,获得了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儿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与语文课本身就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学生对童谣的认知,从他们牙牙学语时就已经有了。因此,在语文课上,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童谣,巧求变化,无论是对课堂节奏、课堂气氛的调控,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的发展与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写作是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性地表述的过程。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也就是小学生自我的存在。如今在作文教学中,却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过于注重技巧,过于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忽略了习作的本质。过于强调“术”,忽略作文教学应有的“道”,这本末倒置了。真正的作文教学,除了语言技巧的表达,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积淀,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自我表达,它强调的是厚积薄发。那么,在小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精挑细选的短小精美的文学作品。海明威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在似乎无物的水面之下,蕴藏着极丰富的“有”。语文教学就是与学生一起通过探究与填补空白来发现和阐释藏匿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与技巧的过程。如此的课堂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如饮甘醇,久而弥笃。那如何补白更具教育艺术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现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的教学,谈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王冕的人物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和刻苦精神。  2.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少年王冕》,学习了第一、二大段,知道
学生年龄小,其天性在于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想探索发生在身边的“为什么”,一举一动充满童真和童趣。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少有教师会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这种应试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童真和童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学习无用论”的极端思想。以现在的学生作文为例,从中丝毫看不出他们应有的童
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地运用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为正确、深刻地理解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常规的教法,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仅此教学,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说明方法,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字,走进文章的灵魂,走进金字塔,走进埃及,走进古文明。有了这样的困惑,我反复地研读教材时,“傲对碧空”一词跳入了我的眼帘,我想,如果我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我凭什么傲对碧空呢?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个文眼,以拟人的方法来教学全文。  
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近四十个春秋,我却一直在追求一个梦想——与生共读。  这个梦想的种子早在年少时就深埋于我的心間。记得那个年代是无书可读的,家里的几本线装书都在“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唐显礼先生,是他在冬日里朗读的那篇《欧阳海之歌》温暖了我幼小的心灵,让书的魔力撩拨得我不能自已。  说来不怕笑话,我还有过“窃书”的经历。大约是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去看望在外地工作的父
提起小学语文课本,总会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当课文中或慷慨激昂,或行云流水的文字,渐渐远去随岁月模糊时,那一幅幅个性鲜明的插图却依然能够清晰浮现在脑海之中:白求恩在硝烟中为受伤的战士做手术;鲁迅书桌上那个花骨朵般的“早”字;蜿蜒起伏、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男女老少……插图之所以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那般深刻,是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课本中直观形象的插图
观察我们的课堂,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自以为是的目标解读,脱离生活的豪言壮语,肤浅游离的文本阅读……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者光彩照人,学生暗淡无光,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究其原因,少了两个字:尊重。只有尊重文本的内在联系,才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简化;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加简明;只有尊重生活的真实面目,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简约,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尊重文本的内在联系  《
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每一个孩子都好比一粒饱满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其内在智慧的种子才会萌发。最近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课堂上高超的启迪学生智慧的策略。  一、读中诱思——学生思维的种子渐渐萌发  课始,薛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中有一些生词,我们先来认一认,接着出示大屏幕:  梨树、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