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双赢话金字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76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常规的教法,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仅此教学,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说明方法,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字,走进文章的灵魂,走进金字塔,走进埃及,走进古文明。有了这样的困惑,我反复地研读教材时,“傲对碧空”一词跳入了我的眼帘,我想,如果我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我凭什么傲对碧空呢?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个文眼,以拟人的方法来教学全文。
  
  一、赏图——看傲对碧空
  师(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埃及的金字塔,值得你骄傲的是什么?
  生1:我骄傲,我如此高大,如此雄伟。
  生2:我骄傲,我有金碧辉煌的色彩,集富贵于一身。我站在这茫茫的大漠里,熠熠发光。
  生3:我骄傲,我像一个金字塔,我是富贵的象征。
  (自评:说明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事物,更让我们深知文章的内涵。课始,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而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果你是埃及的金字塔,你站在这茫茫的大漠里,凭什么傲对碧空呢?观其外形,学生就能从色、形等方面找出让金字塔骄傲的理由。这一层的设计让学生从外形方面去初步认识埃及的金字塔,也让学生兴趣盎然。)
  
  二、会意——悟傲对碧空
  师:埃及的金字塔,你真的就如此自豪吗?
  学生纷纷在文章2~4小节中去找答案,自学批注后交流。
  生1:我骄傲,我是权力的象征,因为我的底下埋着的是埃及的国王,他们是至高无上的。
  生2:我骄傲,我是富贵的象征。因为有了权利,就有了金钱,我的身体全是金钱堆砌起来的。
  生3:我骄傲,我是胡夫金字塔,我身高146米多,有40层楼那么高,绕我一周,要走1千米的路径。
  生4:我骄傲,你看我多结实,我由230万块砖砌成,这些砖平均每块重2.5吨。
  生5:我骄傲,我有独特的结构,有浩大的工程,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道路,可绕地球一周,用火车装,要60万个车皮。
  生6:我更骄傲的是我们建造的过程,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运石块。
  师:金字塔呀,是谁让你如此骄傲的呢?真正让你骄傲的又是什么?
  生7:是聪明的勤劳的埃及人建造了我们,真正让我们骄傲的应该是聪明的埃及人!他们在建造我们时,先垒起石块,然后再堆起一个土坡,然后将石块拉上第二层。
  (自评:这一环节是文章的重点,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摈弃了常规的教学,而将视点落在金字塔所折射出来的人文光环上。我趁势反问,你们骄傲,你们自豪,就仅仅因为你们的外形吗?由此,学生纷纷地关注文本,细读文本,到文中寻找值得自己骄傲的内在的东西。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从埃及的金字塔的结构、高度、建造的过程中深悟了金字塔的人文内涵,同时细细地探究了文章的说明文法。这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却能让学生深究文本,并且能多方位思考,读出了金字塔的特点,更读出了埃及人的聪慧,读出了古文明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比纯粹的说明文教学要丰富得多。)
  
  三、写诗——赞独领风骚
  以上两个环节,都是吸收文章的信息。但是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吸收,更重要的是要输出,学会表达。因此,第二个环节,我请学生写诗,赞一赞埃及的金字塔。在静静的写作后,一首首动听的有节奏的小诗出现了。
  (自评:从外形的赞美到内涵的赞美到主题的升华,我引导学生把《埃及的金字塔》诠释得有血有肉,他们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表达,孕育感情,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步步推进。)
  总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是一门创新的艺术。《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老课文,我已反复地教过许多次,有过兴奋,也有过遗憾。更多的遗憾是我一直把它当作说明文来教,教给学生说明的方法,并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表达。但是后来再钻研文本的时候发现,其实这篇说明文也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也能教出自己的特色。金字塔是埃及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因为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呢?于是我就紧扣“傲对碧空”,以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把自己当做金字塔,说说让自己骄傲的理由。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从外形、结构、建造等方面说说让自己骄傲的地方。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研究文本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会表达的过程,更是学生深化认识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既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又实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真正做到了言意双赢。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尊严》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尊严,赢得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耐人寻味,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细致描绘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借助语文教学最朴实的手段,如找一找、想一想、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来把握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自由表达理解尊严,与学生沟通情感认同尊严,课尾引导拓展升华尊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
举一反三一般是指教师“举一”之后学生很快就能“反三”,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设想罢了。虽然举一反三的情况经常发生,但“举一”不“反三”却是教学常态。语文阅读教学尤为如此。对待阅读问题,教师要有“举三反一”的思想准备,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启发,如果能够顺利获得“举三反一”的教学效果,这无疑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胜利。  一、拓展问题外延,展示教学宽度  “举”是因,“反”是果。不管是“举一反三”还是“举三反一
近几年,著名特级教师、海门东洲小学校长祝禧老师提出了“文化语文”的主张,强调以民族语文为核心,多元文化和儿童文化为语境,追求语文的情调性灵,强调儿童的精神关怀和智慧生长,在小语界独树一帜。在江苏省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活动中,她为来自祖国各地的数百名教师执教《开天辟地》一课(苏教版国标本四上第12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他们走进母语的灌木林,吮吸母语甜美的乳汁,捕捉神话的哲学气质,整节
教学案例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挑来挑去选择了歌颂英雄人物的《船长》(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作为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钻研教材,对设计的教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学时,我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境。通过反复朗读,哈尔威高大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起来。接下来是对课文的感悟的环节。我问:“通过朗读,你认为哈尔威是什么样的人?”“英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
写作是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性地表述的过程。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也就是小学生自我的存在。如今在作文教学中,却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过于注重技巧,过于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忽略了习作的本质。过于强调“术”,忽略作文教学应有的“道”,这本末倒置了。真正的作文教学,除了语言技巧的表达,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积淀,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自我表达,它强调的是厚积薄发。那么,在小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精挑细选的短小精美的文学作品。海明威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在似乎无物的水面之下,蕴藏着极丰富的“有”。语文教学就是与学生一起通过探究与填补空白来发现和阐释藏匿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与技巧的过程。如此的课堂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如饮甘醇,久而弥笃。那如何补白更具教育艺术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现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的教学,谈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王冕的人物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和刻苦精神。  2.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少年王冕》,学习了第一、二大段,知道
学生年龄小,其天性在于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想探索发生在身边的“为什么”,一举一动充满童真和童趣。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少有教师会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这种应试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童真和童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学习无用论”的极端思想。以现在的学生作文为例,从中丝毫看不出他们应有的童
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地运用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为正确、深刻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