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一半是文化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品牌要想走向市场,必须重视文化这个灵魂。缺乏文化色彩的品牌是很难真正占据国内市场的,更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身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拥有五千年文明而骄傲、自豪。然而,国内一些企业却往往忽视了自己产品的文化内涵。河南有一种酒,照说应该很有卖点,因为该酒产地所代表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但遗憾的是,该厂的广告策划却令人莫名其妙:一架航天飞机穿过钢筋水泥的丛林,飞向蓝天。酒产品的形象居然和酒的文化、酒的传统、酒的典故毫不搭界,实在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深圳有一家黄金灯饰公司,开业之初,曾因以60多万元拍得一个手机吉利号而轰动一时。当初,该公司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词:擂起黄金大鼓,大步迈向前。看了这则广告的文化人不禁哑然失笑。灯是照明的物件,鼓擂得再响,倘若面前一片漆黑,也无法迈向前,何况“大步”。如果不是擂起“鼓”,而是点亮灯,恐怕就会好多了!
  上述的例子,既是品牌宣传策划人的失败,也是企业家的失败。失败在哪里呢?就失败在欠缺了一点文化底蕴,就在于欠缺了一点对产品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了解。
  有人说,品牌的皇冠是靠三根支柱支撑的,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决策者的经营能力和人格魅力。由此可见,品牌文化牵涉到方方面面,不是本文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但有一点应该指出,就产品的商标策划和宣传而言,必须贴近、符合产品的特性,必须找到产品的宣传形象、宣传口号(即广告词)和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把毫无必然关联的事物硬塞给准备推销的产品,没有不失败的,因为缺少了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有一句话很有道理:名牌的一半是文化。成功的品牌,应该是质量与文化的结合。日本的“索尼”商标享誉全球,固然和它的质量上乘有直接关联,但也与它人见人怜的索尼小宝宝的形象不无关系。中国服装“红豆”借助人们熟知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句的优美意境,运用传统文化的移情手法,令消费者很难无动于衷。这两个商标都体现了品牌的高文化品位,因而收到了脍炙人口的理想效果。
  当然,品牌的真正生命还在于质量。缺少了质量这个前提,任何极具文化品位的宣传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对于货真价实的产品来说,如果能辅之以恰到好处的文化渗透,那就必然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了。
其他文献
为什么有人设计狗  只要你想,你怀里很可能抱着一只外表像狗、行为表现却像猫的宠物。甚至,人们可以通过设计,解决宠物狗普遍患焦慮症的问题。  美国宠物产品行业协会的维蒂尔开玩笑说:“将来的宠物狗会不会变得只有一张邮票大小?当你回家时,它会不会为你做饭?在你上床睡觉前,会不会为你读报纸?我不能断言。但肯定会有人尝试去实现。”  维蒂尔说:“人们拥有的空间远没有从前多了,当你从一个30英亩的农场搬进一间
期刊
编者按:在书上看到了一句话:“80后的青春开始逝去,他们也开始了回忆”,不由得内心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时间感,这一代人生活在改革浪潮汹涌的年代,他们似乎总是随着世界的迅速发展成长着,思考着。没有60后生存的艰辛,没有70后生存的动荡,他们凸显个性,在冥顽之中学会担当,在他们的生存法则中,更多的是他们无限的激情与梦想。    积极·乐观·勇敢  成功学始祖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
期刊
洗脑企业天天教育员工,却不知建立双赢的企业文化的要义是教育雇主、教育上司。  企业文化是一个很难写的题目,因为几乎每个爱想点事的人都各有一套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要想写得让大家看了觉得有道理,并进而放弃自己原先的理论,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先来看企业文化的教科书定义。MIT的施恩(Eegar Schein)1992年的《组织文化和领导力》一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个话题的权威:文化是一群人在解决适应
期刊
成功的公司往往拥有一种与传统行业迥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一种官僚气息少、创新思维强、求贤若渴、关系平等、交往坦诚的企业文化。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给正在开展的、热热闹闹的企业文化运动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时尚。沿着大师的思路探索下去就会发现,没有哪个重量级企业敢说自身对企业文化不“感冒”。如果那样说,这个企业的形象在媒体眼里、在公众心中就会大打折扣。道理很简单,被认为“不时尚”就意味着减弱了在话语
期刊
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大庆炼化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我认为,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原则之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致力于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建设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既然要认清“入世”后的体制接轨、文化接轨的大趋势,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认清企情,客观审视企业的文化背景和企业现状。大庆
期刊
很多企业强调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强调企业管理的透明化,甚至提出“玻璃缸管理”的说法。但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企业能做到呢?其实,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只适用于社会管理,它是人民监督政府的有效手段,而不能滥用在企业管理中。在社会上,先有了大众,才有了为大众服务的政府,大众是政府存在的条件,政府靠大众的税收而生存。在企业就不同了,先有了企业,才有了为企业服务的员工,企业是员工存在的条件。企业和政府
期刊
激烈的商业竞争和紧张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保持高度的警觉和高度的戒备。防范心理使人们总是将彼此的关系搞得若即若离。办公室没有友谊,已经成了一种不容置疑的经验之谈。每个人在衣冠楚楚、谈笑风生的交往之间,总会习惯性地给出职业化的微笑,做出职业化的手势,说出职业化的措辞。于是,有人说,“职业化”就是一套面具,它在压抑自我的同时,也使职业人对自我心存极大的鄙夷。很多上班族都会在下班之后感觉精神疲
期刊
企业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企业领导人。企业家的素质与企业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邯郸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汉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长期的实践中,以自身特殊的九大品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精神  创造性企业家的本质在于创新精神,刘汉章的许多所作所为就是超前的甚至是“不合常理”的。在钢铁市场疲软的时候,刘汉章敏锐地感觉到,单纯靠增加产量的路子已经走不通
期刊
小团体的形成对组织未必有害,主管对小团体文化的拿捏与运用,才是一门大学问。  办公室的小团体,学名叫做“非正式组织”,讲得直白一点就是派系。想要管理好小团体,主管必须首先了解小团体的成因与角色。    志趣相投、利益一致    所谓的小团体,可分为两种性质:首先是利益团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与目标;再者是友谊团体,因为彼此志趣相投、私交甚笃而扩展到于公于私都能互相关怀,形成小团体。小团体通常兼具以
期刊
企业在管理员工时,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究竟是以激励为主,还是以惩罚为主。这涉及到管理学中的X理论和Y理论,即把人的本性看作是向善的还是向恶的:如果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就会以激励为主,通过激励来达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如果认为人性是向恶的,就会以惩罚为主,借助惩罚来规范员工行为、促使员工在外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提高工作效率。  事实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是激励和惩罚并用,切实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