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爱情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给予人扼住咽喉般的窒息感。“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大洋国的极权统治下,民众的身体不是自由的,思维被管控得更加严密。所谓“自由”,就是可以大胆说出“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真理的自由,如果这都无法实现,人道,乃至于更高级的爱,是无法在这种真空的世界里存活的。
  温斯顿生活在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纪元,这里的“天理”指的是“老大哥”的统治,可笑的是,这位“老大哥”是否活着,甚至有没有存在过,根本没有人知道。在大洋国,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生产捷报只是“睁着眼说瞎话”,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欲望产生思想,为把民众对欲望的渴求转化为对老大哥的狂热崇拜,大洋国采取了“禁欲主义”这一不人道的手段。爱情、性欲是禁忌,无法遏制性本能,就要使它“不正常、肮脏化”。
  温斯顿极少获得温情,只在梦见母亲为使他活下来,抱着妹妹沉入水底时,他才感受到亲情,然而小时候的记忆早已随着思想清洗变得稀薄。大洋国排斥男女之爱,但国家运转需要劳动力和军事力量,为给男女交媾繁衍后代一个合法合理的幌子,于是美其名曰“义务”。温斯顿和凯瑟琳的婚姻就是“义务婚姻”,凯瑟琳是独裁统治下的傀儡,全然麻木,她认为婚姻的目的在于为国家“造孩子”,最后也因为没有“造出孩子”与温斯顿分居。人民沦为了生育机器,没有生育的婚姻是无用的。香港科幻作家余过的作品《天际骷髅船》化用了《一九八四》的情节:黑魔星的领袖巴巴鲁是个战争狂热分子,为了不断扩充军队,他施行一夫多妻制,允许男女随意苟合,人们在发生性关系之前,都会高呼一声“为了巴巴鲁”或者“巴巴鲁万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中,身份低下的女子成为“使女”,与“行走的子宫”无异,大洋国的国民,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性无爱的婚姻固然是痛苦的,但温斯顿的痛苦更多是来源于孤独感。他隶属“外围党”,不是“内党”成员,无法受到绝对信任,却比平民受到更多戒律的限制,在这两个群体中,他都是边缘人物。这时,温斯顿遇到了裘利亚。温斯顿清醒地意识到世界的癫狂,却不得不假装驯服。他发现裘利亚是他的同类人,这对于温斯顿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我不想称《一九八四》中的任何一段关系为爱情,因为在这种扭曲的社会环境下,是没有孕育爱情的温床的。
  裘利亚之于温斯顿与其说是爱侣,更不如说是同盟。他们之间的爱情,换个说法,可以称作“境遇式爱情”,是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对对方的依赖和爱恋。“任何腐化堕落的事都使他感到充满希望”,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要去做,爱情和性被禁止,那么拥有爱情和性,就是胜利的反抗和蔑视,裘利亚就是温斯顿反抗的同盟。“他们的拥抱是一场战斗,高潮是一次胜利。”他们在树林里、在查林顿先生的小阁楼中的浪漫韵事只算是重拾人的本能,遠远不能称作爱情。温斯顿曾说:“招供不是背叛。无论你说什么或是做什么都没关系:只有感情最重要。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让我不再爱你——那才是真正的背叛。”在酷刑面前,温斯顿和裘利亚都背叛了对方,温斯顿“哪怕想想和她做爱就会恐惧得皮肤收缩。”他们的反抗终究只停留在肉体,思维上依旧软弱,只能选择“热爱老大哥”。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女人要写小说,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同样地,谈论爱情,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房间。“老大哥正在看着你。”在布满电屏的世界里,温斯顿和裘利亚找到了查林顿先生的木屋作为爱巢,有了一个属于二人的小天地,这个房间一旦被捣毁,爱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将不复存在。
  其他文艺作品也出现过不少“同盟式爱情”、“境遇式爱情”。法国电影《两小无猜》的朱利安和苏菲,用了一辈子时间成为“敢不敢”游戏里的同盟。小说《芙蓉镇》中,胡玉音被打成“走资派”、“新富农”;歌舞团编导秦书田变成“右派”。胡玉音日渐绝望,秦书田假装自轻自贱,同为异类和受害者,在这种境况下,两人成为“黑鬼夫妇”。他们因为结合而获罪时,挺直腰板不肯低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是他们相互鼓励的信念。他们的反抗是成功的,但是如果当时社会环境冰冷恐怖的程度和《一九八四》中的一样,周围的人也完全泯灭了人性,胡玉音和秦书田不一定能战胜铜墙铁壁的包围。
  尽管有时候反抗是徒劳的,仍要竭尽全力去反抗。只有懂得抗拒自己所不认同的,才能证明思想的存在,这是我们作为“人”最后的底线。在《一九八四》中,写日记是不被允许的,连直面自己的内心也属犯罪,因为关注自身会引发反思和畅想,使人的头脑保持清醒和理性,这给予我们启示,在身心都能够获取足够自由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以“心”和“脑”去思考呢?
  101号刑罚室可以令人身体受苦,更能改造思想,温斯顿必须“热爱老大哥”才有资格死亡,极权的高度控制已经到达了这一地步。温斯顿和裘利亚曾把对方当作拯救者,像浮出水面透口气一般,但事实证明同盟无法拯救自己,同盟的背叛也无法伤害自己,曾经奋起反抗的人自动缴械才是致命一击,温斯顿“杀死了”自己。“在遮阴的栗树下,我背叛了你,你背叛了我。”爱情、英雄不复存在,自己的信念被颠覆和战胜,和死亡没有区别。不论如何,温斯顿和裘利亚都曾是勇士,当爱情成为政治反抗的筹码,投降后,失败的是政治,而不是爱情。
  作者简介
  邱嘉仪(1998.08—),女,广东省广州市人,广州市番禺区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任务单是微课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贴近高中生的课程实际,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导学案;微课;地理教学;河流;侵蚀地貌  一、微課任务单设计  任务二 合作探究河谷的演变  【合作探究一】河谷发育初期,流水侵蚀以哪种作用为主,河谷形态如何?  (材料1)虎跳峡  长江的上游的虎跳峡,一向以“险”而闻名天下。从上虎跳峡至下峡口,落
期刊
Abstract:The choice of English teaching techniqu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nglish
期刊
摘 要: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衷教育,致力于晚清的教育改革,从教育管理体制到学制,从普通教育设立现代学堂到师范教育,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称他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实不为过。  关键词:张之洞;教育管理;癸卯学制;师范教育  张之洞,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称“抱冰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衷教育,正如清末四川总督赵尔巽所言,“其生平
期刊
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进入了知识隔两三年就迅速跟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终生学习的渴望和学习能力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刻不容缓。英语的学习要透过26个字母阅览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领悟深刻的思想文化和感动内心的精神世界,我想,教学除了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自由完整有独立精神的人。所谓真语境,是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在学习,而是在和你,和
期刊
摘 要:公司简介是公司的“名片”,对于企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简介的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的范畴,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本文将简要分析公司简介的文本特点和翻译原则,从而归纳出公司简介的翻译策略。文中摘选了公司简介的翻译实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此次探索,希望能为应用翻译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应用文体;公司简介;翻译;策略  一、公司简介文本特点  由于文化差异、地理和历史的因素,不同民族的
期刊
摘 要:游戏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方法中十分流行的一个。游戏化教学正以自己独有的特点和特有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在初中课堂上发挥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初中生不断健全自身的智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相应的,初中生要学习和认知的知识难度也更大,知识量更多。游戏化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初中课堂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化学
期刊
摘 要: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深刻感悟到,作为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得当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切身感受到教育的艺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乐观;理解;阅读  转眼已经一个学期,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在这个学期之中能够和小朋友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很开心。但是,新手班主任面临的问题也很巨大,如何教育学生,如何使学生爱上学习,如何管理学生等等,各种各样琐碎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兴趣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占据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其专心听讲,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探讨了小学低年级教学关键点——兴趣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正
期刊
摘 要:改革的不断推进,世界多元化思维的冲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较之以往无论在行为习惯还是价值取向方面,都给学生管理教育者带来了诸多面临解决的新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现实工作中处理助学贷款的案例,对学生工作者在新形式下如何深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关键词:诚信系统;感恩教育  社会的转型发展,人们的利益需求日趋多元化,传统价值观与新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产生碰撞与交融。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难
期刊
◆摘 要:“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丧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这样的残缺和不完整不仅仅体现在人自身上,更体现在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怎么样才能找到完整和谐的自我并建立与他人和社会良好的关系呢?首先需要打破现有的平衡,让自我对立的价值观彼此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二元对立的过程,接着再在这种对立中重组一个新的自我,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