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早市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pbv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個初秋的早晨,我偶然路过新桥,缘于故地情结,情不自禁地下车瞧瞧。走到村头,看到满垄满町的蔬菜和菜农们可掬的笑容,非常欣慰。村民老谭挑了一担满满的果蔬去赶早市,招呼着对我说:“凌主席,如今我们新桥瓜菜遍地、四季飘香,物阜民丰,多亏了当年的你们!”谭老的一番话,便勾起了我对新桥早市的回忆。
   新桥村坐落在衡阳县西南边陲,与衡南县交界,自明朝开始建村,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蒸水从这里缓缓流过,绕过石嘴山,像一把“弯弓”将新桥紧紧拥入怀中,发源于衡南岐山的清花河则自西向东,似一支“利箭”一路射入蒸水,整个地形似一把完整的“山水弓箭”。新花河上原有一座搭板桥,晚清时期,在蒸水河上又新建了一座石拱桥,故得此名。连通衡州府与宝庆府的古驿道也经过此地,自古水陆交通便利。不知何时起,新桥码头成了蒸水流域方圆百里的物资集散地,曾有商埠近百家、泊船数十艘,酒店、茶馆、伙铺等一应俱全,有“小香港”之美称,尤以“早市”闻名。365天天天赶集,热天则凌晨两三点、冷天则凌晨四五点就开市了,要到上午十点左右才能散去。
   15年前,一场农业产业革命在此地悄然兴起。我作为工作队长,陪同县委主要领导来到新桥,帮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当年,新桥一次性征地十余亩,新建商铺30间,极大地拓展了早市的规模;借着早市的繁荣、商贾云集,于是将1800亩水田全部改种了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从那以后,新桥早市便有了自己的主打产品,辐射面越来越广,近销衡邵,远销两广。
   睡得正香的时候,赶早市的人便来了,刚开始是零星的、断断续续的,有嚓嚓的脚步声、吱吱的扁担声、窃窃的私语声、滋滋的挪摊声;渐渐地,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早起闲逛,只见熙熙攘攘的人群、连绵不断的摊位、此起彼伏的吆喝,还有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鸡叫鸟鸣……汇聚一起,好像一部乡村交响乐,一场“早市大合唱”,很是热闹。商品琳琅满目,也很新鲜:那带刺的黄瓜还扎手,圆圆的茄子还透着光,扁扁的豆角还带着叶子,红红的萝卜还沾着泥土,白白的莲藕还连着根,绿绿的青菜还渗着露水……
   我虽没买什么,但也收获颇丰。从早市中,我体会了新桥村的纯朴民风;感受了新桥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和工作阅历。
   感慨重游,不知不觉又到了早市边的两河口,远远望去,波光粼粼,商帆匆匆。原来的新桥已成古老石拱桥,旁边又添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当地人告诉我这是利用国家危桥改造资金新建的。
   新“新桥”上,车水马龙,赶完早市散去的人们,担着幸福,春风一路、笑语不断、走向远方……
其他文献
周日的午后,我与爱人行走在城北水库的坝埂上。   走着走着,天色忽然暗了下来。摸摸揣在裤子口袋里的雨伞,我会心一笑。常言说:“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看来,爱人的叮嘱不算多余。   走到坝埂的尽头转身北望,一汪碧水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片水域我印象深刻:在繁华的小城,一群爱心人士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将成百上千斤的鱼虾从这里放生。   突然想起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日午后,我独自步行到这里,发现平日里相对安
期刊
一提到哈尔滨的桃花巷,多数人以为是烟柳之地,就连网上也是这么说。   其实不然。作家唐飚的长篇小说《桃花巷》里介绍,闯关东的人们怀有思乡之情,便把桃树移植到松花江畔,家家门前都种,尽管桃子又小又硬,却形成一条街的桃林。“桃花巷”因而得名。   清朝末年,松花江畔的桃花巷十分热闹,傅家烧锅、田家烧锅、朱记香坊、王家渔行,当然还有典当行、妓馆和烟馆等,林林总总的店铺在桃花巷或臨近的街巷繁盛起来。而
期刊
水西在冷雨中落寞得不见人影。   雨,是从昨夜就下的。二十多年没有回故乡黔西,留在记忆中熟悉的县城,烙印我童年足迹的街巷,已在岁月中悄然不见踪影,犹如当年离开我们的外婆,任我们泪流满面,却无动于衷地冷漠我们。故乡变了,变得不是我闭着眼睛也能找着街巷的故乡,陌生的新的楼群和拓宽了的街道在夜雨中重新装点我的足迹,水泥路拓宽来覆盖了童年时走过的泥路,在雨天可以留下我细如游鱼般足印的泥路。这唯一的念记已
期刊
小时候,我的父亲不爱吃咸蛋黄,总吃我和弟弟吃剩下的蛋白。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是舍不得吃,因為孩子爱吃。   结婚后,跟丈夫生活在一起,他也不吃咸蛋黄,他说,他不爱吃。跟爱我的父亲一样,每次都把咸蛋黄掏给我,我也曾怀疑过,他是不是舍不得吃?他坚决说不爱吃。也罢,我觉得他也不会像父亲那样爱我,那么深。一直把他当作不吃咸蛋黄的“怪人”。   后来,我们有了女儿,我把咸蛋黄掏给女儿,蛋白给丈夫。等我们添
期刊
40年前的夏天,我第二次参加高考。至今还记得,那天早上,母亲将四个鸡蛋、四个粽子装在我书包里的情景,她是祝愿我事事如意,考上大学。母亲的爱感动着我,高考后,我写了一篇短文投给报社,希望能发表,感谢父母的养育恩情。   高考的间是7月的7、8、9三天,正值小暑季节,地处淮北地区的连云港天气炎热难耐。考场内,考生们挥汗如雨。为防止考生中暑,考组委在每个考场里放上一盆清凉的水,监考老师发现哪位考生汗流
期刊
炫耀了一天的太阳,似乎觉得无趣而疲乏了,懒懒地依于西山之巅,随意洒落余晖,染红了暮云,染红了江水。   我,踏着夕阳,登上龟山。仰山亭里读碑记,集贤廊中赏楹联,双宝塔下听风中檐铃叮当。伫立山巅,俯瞰澄波古木,益觉人闲景幽,恍若置身于尘埃之外。   为聚山川清淑之气,助黄城文运之昌隆。明万历七年,县令袁应祺于龟山之巅建文笔、文星双塔。数百年来,双塔承载着黄城父老的殷殷期盼,经历了多少风刀霜剑,天
期刊
深秋霜临,秋风嘶鸣,晨起卯时。   走出楼门,风迎面扑来,浑身不禁打了个寒噤。   移阶而下,瞥见门前左右,一地的凤尾杨落叶,似黄似白似灰,随风簌簌蠕动,搅动了寂静的秋晨初曦。   叶声落如雨,曦色白似霜。   院内水泥路两侧,凤尾杨树在秋风中扮演着主角,娜娜地摇动着曼妙的躯干,洒落无数山字形黄叶,几多不舍地抛向草坪、洒向路基、挂在藤上、横陈院中,诉说着一春一夏的生息和劳顿、辉煌与激烈。 
期刊
我用脚步,也是用一颗心,好多次地丈量过,我居住的小区,距离大明宫1968步。  沉甸甸的初冬,傍晚去大明宫散步,是我必修的功课,我并不觉得枯燥和单调,我反而觉得,婉转的鸟鸣,树叶的低语,自己的足音,以及不可破解的天籁,衬托出的浓厚的静寂,使大明宫这个古老的皇宫更加神秘,尤其是在天空迷蒙、细雨霏霏的日子,或者,夜幕哗的一声合上,树木朦胧,月色渐渐狰狞之时,一个人行走在这偌大的皇宫,不由得使人觉得,自
期刊
小满节到了,我竟然没有察觉。昨天的一场大雨把我从琐事中拽起,让我走出了家门到田野去。   走出村庄,放眼望去,到处是干净的:马路像是用刷子洗过,每个细小的缝隙里已没有一点灰尘。昨天的大雨让小麦着实痛快地喝了个饱,也让庄稼人省了许多财力。我虽几年不曾下地,可知道庄稼是由节气管着,每到小满,麦子开始泛黄,里面的瓤儿已经半饱,要是在青黄不接的年代,现在就可以吃烧麦、吃碾馔了。说起碾馔,它可真不好做,先
期刊
博山,鲁菜的发祥地。素有“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的民谚。博山菜不论在家常菜还是宴席菜上都下足了功夫,尤其“年下菜”更为丰盛讲究。   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九,父亲一早就去取回提前预订好的猪肚子。先用清水泡洗干净,再用盐、醋反复搓洗去腥。大锅加足水把改刀好的猪头肉焯洗干净后,酱油、盐、葱姜腌渍入味。把猪肚内装满腌好的肉块,重要的是加莳萝子提味,用削尖的筷子当针把肚口的皮交叉扭插严实,然后放进酱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