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有机联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目前的书法教学现状和书法教学环境,本课题将书法艺术教学、汉字文化现状这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对基于现代教学环境的书法教学中汉字文化的存在价值、意义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书法教学的改良之策。课题主持者借助于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等主要研究方法,逐步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课题研究者认为书法课程、汉字文化这两者的有机联系是现代书法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书法教育的制高点。
  【关键词】:书法教育;汉字文化;调查研究
  引言: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符号载体,书法是汉字的审美艺术化。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形态,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某种意义而言,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生态造就了书法艺术的生命独特性。至汉字的结构特征基本固定后,书法的发展便从字体的演变转向书写技法和艺术风格的探索。书法将汉字美化雅化,使得汉字从那种简单传达意思、记载语言的工具变成一门玄妙的艺术。正因为墨法与笔法的完美结合,人品与书品的交相辉映,使汉字的美化——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徒手线艺术”与道相通,从而显现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奥妙,成为中国艺术宝库的一块瑰宝。
  正文: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本课题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作品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本课题研究项目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组员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面向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地区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最终展示成果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本课题主要从文学本位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及艺术学科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其价值及不足,并形成对策分析。
  汉字文化是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资源。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汉字文化对于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小学书法艺术教科书也不同程度地收入了书法艺术作品。虽然选编的作品在形式、数量、风格上都较为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够明显、教材多以书法技巧为单一教学内容、创作指导方面课程设置不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甚少等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有机联系,将汉字文化引入书法艺术教学,研究文化传承与书法艺术教学的科学联系,提高书法艺术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学生的书法整体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将建构主义引入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文化传承的主动建构能力,提升书法教学的人文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与传统书法教学的体悟式、讲授式、品读式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书法教学的“拨乱反正”。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发挥其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探索和协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建构书法艺术知识和形成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从书法教学的发展看,汉字文化教学作为最有活力和价值的媒介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研究性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是图书馆无力解决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寻答案是教学趋势,这是实际需要。从自身实践的情况看,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能力强,对相关理论理解较好,在申报课题前已经较多地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见诸多家学术刊物。
  课题实验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尤其侧重于教学弊端、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情况调查。在调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应的调查方式调查分析。由于实验对象是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地区的学生,所以开展调查研究的条件比较好,不仅访谈人数可以随需而定,而且人口基数大,容易获取真实情况;对教师、家长进行访谈的同时往往还兼以问卷法。为了比较全面、深入了解本课题开展时的现状与基础,在实验范围之内进行问卷调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在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初和研究过程中,理论界基于书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都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样的,理论界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思考与分析研究也已经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本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学习,细致分析,在理清基本理论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但同时也发现,直接将这两者与书法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与书法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的思考与探索还不十分充分,于是着手将书法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存在问题加以进一步梳理,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可供课题研究的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利用文献研究法,将搜寻掌握的多达上百篇的资料整理成书法与教育理论、书法与建构主义、书法与研究性学习、书法与汉字教学等多个专题,一方面做文献综述的研究,一方面做主题提炼和寻求依据的研究工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直接有益于本课题开展的宝贵财富。
  在本课题小组成员的思考与实践中,汉字文化与书法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其结果就是在基于汉字文化理论的学习环境中,书法艺术成为学生思考的主要对象和表达工具。下面将以书法教学为例谈谈课题的开展及调查研究的探索过程。调查在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地区的学生、老师、家长中进行。
  第一,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习书法和其他课程以及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加强书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能使广大中小学生正确、工整、熟练地书写汉字,而且对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在欣赏各家书法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集结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优美诗文,自己进行书法创作,把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用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热爱的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过程:
  调查问卷按学段、不同被调查群体设计,调查员在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进行随机抽取,按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中学4个不同学段共抽取246名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被抽学校及培训机构41名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书法爱好者123人也接受了问卷调查,共计下发问卷410份、收回有效问卷410份。
  1、学习书法/让孩子学习书法是因为:
  问卷结果显示,总体看学生学习书法主要受家长、老师的影响;然而,老师、家长对书法教育的主要出于“多学习一项技能”的目的;书法爱好者则是因为个人爱好才选择进行书法学习。
  2、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法:
  从各个学段学生学习书法的现状看,小学前进行书法学习的为数甚少,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人数呈递增趋势,到中学学习人数骤减,中学后又呈上升趋势。通过提问得知,多数学生因为中学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压力而放弃书法学习,而中学后开始学习书法的多是书法爱好者。
  3、学习书法是通过:
  54%的教育工作者是通过自己临帖进行书法学习,53%的学生家长让自己的孩子通过校外书法培训班进行书法学习,48%的小学生通过校外书法培训班进行书法学习,66%的中学生也是通过校外书法培训班进行书法学习的,68%的书法爱好者是通过自己临帖进行书法学习的。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教育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这两个群体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和系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自己临帖这一选项上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选项主要集中在校外书法培训班这一选项,主要是因为自身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小打下坚实基础,以便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4、最常练的字体: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了解到,54.3%的被调查者最常练的字体是楷书,23.6%的被调查者最常练的字体是隶书,14.1%的被调查者最常练的字体是行书,还有7.4%的被调查者最常练的字体是篆书。0.6%为其他字体。
  5、在读学校的书法课程情况:
  33%的学校重视书法课程,剩余67%的学校不重视书法课。
  6、在读学校的书法教师情况: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32%的学校有书法老师但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59.2%的学校没有书法老师,8.8%的学校有专门的书法老师。
  7、是否有专门的书法教材: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82.9%的学校有专门的书法教材,17.1%的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教材。
  8、我校举办过书画作品展览: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41.6%的学校展出的是本校同学和老师的作品,4.1%的学校展出的全是老师的书画作品;3.4%的学校既举办过全是本校同学和老师的作品的书画作品展,又举办过全是老师的书画作品的书画作品展,50.9%的学校没有举办过书画作品展。
  9、是否了解汉字发展史:
  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47.5%的人了解汉字发展史,44.6%的人不了解汉字发展史,7.9%的人知道但不是特别清楚。
  10、您认为在校园开展汉字书写评比活动,推行书法教育普及课程有必要吗:
  75.9%的人赞同,认为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有24.1%的人不赞同,认为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11、您认为汉字文化在书法学习中是否占有重要位置:
  61.6%的人认为汉字文化在书法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6.4%的人认为汉字文化在书法学习中并不占有重要位置,32%的人认为无所谓。
  从调查结果看书法艺术方面,学生学习书法主要受家长、老师影响;而老师、家长对书法教育主要出于多学习一项技能的目的;书法爱好者则是因为个人爱好才选择进行书法学习。从各个学段学生学习书法的现状看,小学前进行书法学习的为数甚少,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人数呈递增趋势,到中学学习人数骤减,中学后又呈上升趋势。通过提问得知,多数学生因为中学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压力而放弃书法学习,而中学后开始学习书法的多是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学习途径方面,教育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主要是通过自己临帖进行学习;而中小学生则主要是通过校外书法培训班进行书法学习。这与学习者自身的书法基础有关。最常练的字体以楷体为首,其次是隶书,然后是行书,最后是篆书,其他这一选项几乎没有。在书法教育的师资配置及课程安排等方面来看,超过半数的学校不重视书法课,并没有书法老师,有专门的书法教材,没有举办过书画作品展。
  从调查结果看汉字文化方面,教育工作者及书法爱好者非常清楚汉字的历史渊源,中学生通过学校的历史课程学习,对汉字演变的历史也比较了解。但小学生多数从未了解过汉字发展文化,还有少部分人只知道一点点,没有详细了解过。除小学生外,其他四个被调查群体均认为汉字文化在书法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您认为在校园开展汉字书写评比活动,推行书法教育普及课程有必要吗”这个问题来分析,约四分之三的人赞同,认为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有约四分之一的人不赞同,认为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从大体上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联系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对于汉字文化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汉字是在书法发展进步过程中,为各种书写体提供的一个标准的模板,为各种书法之间的交流融合搭建的一个互动的平台,使书法更富有线条美,结构美,更富有变化。
  汉字,即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与宝贵的智慧财富依靠汉字得以保存。汉字为中国社会的推动、发展,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法,从狭义上讲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但从广义上讲,书法便是汉字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的文学本位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审美形象的塑造、审美无功利性、书法本位。   审美形象指的是在书法创作作品中的汉字形象以及由意象营造出来的意境。书法创作作品中的汉字形象首先要符合作者的心境,其次随着作者的心境的变化,书法创作作品中的汉字形象也会随之改变。总体来说,随着心境的变迁及用笔技法掌握程度的加深,汉字形象将逐步展现出多面性,从形象转向为意象的体现。
  在书法创作中,书法的审美无功利性是指在作者进行书法创作时或者作者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没有直接的现实企图或者直接目的。书法创作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表达,是作者书法自己内心感想的一个媒介,是现代人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的一个体现。在进行书法创作前,作者总要预先构想表现出某种意境和效果。假设作者打算把草书写出“静”的意味,要达到书写时情态安闲、章法上布局随意、用笔简洁、线条含蓄的效果,便要带着此种预想去写,直至满意为止。
  汉字文化面对的是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地区的人群,是沟通与表达的途径。如何让单一的汉字形象展现出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书法艺术存在的意义。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求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以自身的独特视角及社会阅历进行创作。汉字形象的书法本位要求作者吸取前人古朴高远的书法理念,将自身深厚的人文积淀、儒雅平和的个性修养和扎实稳健的笔法技巧,熔于一炉,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形成鲜明艺术风格及自己的艺术创作思路。
  汉字的个体价值是书法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书法的社会价值是实现汉字个体价值的基础。汉字与书法相辅相成。首先,汉字最早成熟于商代,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对前人书法的整理简化,创制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即小篆。汉字的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从此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消失了。
  其次便是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小篆以前的汉字为古汉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定型性差,字由线条构成,没有形成构字的元素--笔画。
  作为隶书的衍变,楷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楷书又名正书、真书,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由钟繇所创。楷书的标准在于方正端齐,有别于长纵形的小篆书和横扁形的隶书,有勾起而无波挑。笔画转折处不用转而用折等。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双峰对峙。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方面上,汉字同书法起着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作用。书法在汉字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将汉字由最初富有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一步步转变为比划清晰,线条流畅的符号文字,而且书法将汉字的字样,字形,结构进行了规范,从而不仅使得汉字成为更多人运用交流的工具,便于各地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贸易商业往来。汉字则是在书法发展进步过程中,不仅为各种书写体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模板,为各种书法之间的交流融合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而且为书法的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书法更富有线条美,结构美,更富有变化,从而渐渐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
  书法与汉字关系源远复杂,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配合,不断地进步创新,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承交流,发扬光大作出巨大贡献。
  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小组成员在前行者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将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和教育理论进一步整合,基本完成了当初的目标预设。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和书法教学的逐步改革,都给本课题研究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也带来了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书法的普遍性进一步放大了教育资源的不足,不是一个教师一本书法教材能过滤的;书法艺术中汉字文化的薄弱,跟书法教学日益注重技巧掌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这又不是短期所能解决的,这是两种理论的矛盾,是理念的矛盾;书法教学的人文性与汉字文化的有机联系是否真的像本课题研究进行的数据调查这样逐步加深,两者的整合能在什么维度和切点上更切实际地走到理想主义的边缘等,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虽然课题研究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但是这样的思索无法停止。只有不断思索、不断前行、不断反思、不断提炼,研究中的许多困惑才会慢慢散开谜团。
  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可以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书法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这点出发,书法艺术的意义大大超出了汉字文化本身,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论书写何种书体,表现和创造某种意境乃是书法艺术的共同要求和最高价值标准。(指导教师:苏美华)
  参考文献:
  [1]周德聪.书法:在艺术学科中定位的思考[J].书法赏评,2012.02.
  [2]刘国钧.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0.05.
  [3]李双莲.儿童文学中的文学本位价值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J].德育教育,2015.02.
  [4]王磊.汉字书法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2.11.
  [5]张宝砚.作为媒介现象的汉字书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3.04.
  [6]任晓明.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书法的文化价值刍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7]王娜.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8]刘爱军.汉字教学的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9.05.
  [9]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01.
  [10]常敬宇.书法是汉字的艺术[J].汉字文化,2007.05.
  [11]黄映恺.论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效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二王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高峰。其中,尤以王羲之的书法博大精深。他的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那种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美仑美奂的风格不仅反映了王羲之的个性、品质,而且也体现了他高深的学问和文化素养。而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如他的前辈书家一样,能用各种书体作字。他的书法超脱自然,尽显风神。这些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扬光大的。本文以作者自身实践历程为经、所思所想为纬,对二王尺牍的
期刊
【摘要】:资中罗泉古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四川省以致全国独具特色的古镇之一。罗泉古镇承载着悠久的建筑文化、袍哥文化、盐业文化、茶馆文化、武术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都有着独特的川南建筑风貌和浓厚的乡土味道。我们用绘画来保留、传承罗泉古镇的意蕴,采用油画技法方式来刻画罗泉古镇的川南建筑及街道,保留原有的特色风貌并给游客留下最原始的罗泉古镇。  【关键词】:罗泉古镇;绘画;乡愁;保护;宣传。  1、紧随
期刊
【摘要】:随着淘宝产业的飞速发展,淘宝美工越来越成为淘宝产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个好的淘宝店铺不仅需要其自身的良好品质和良好的业绩,更需要一个美观的店铺装修来展示产品。所以,淘宝美工就成为了这个产业和这个时代的产物。从淘宝美工这一职业产生发展到现在,人们就对这个职业有许多疑问和争议。因为随着对淘宝美工的需求不断增多,人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用好这一职业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淘宝美工;艺术
期刊
【摘要】: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养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此次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养生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养生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养生课程发展现状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
期刊
【摘要】:在当时引领了设计思想的发展,丰富了汉代设计思想的内容,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对设计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其蕴含着的独特的环保、审美以及重视民生等设计理念,即使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汉代“长信宫灯”以其特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价值为世人所瞩目。  【关键词】:长信宫灯;美学思想;功能美;造型美;装饰美  一、 “长信宫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体现  汉代成为青铜灯的发展高峰,与当时
期刊
【摘要】:大调曲子是国家第二批公布的非物文化遗产项目,它的历史也有300年左右,也可谓是历史悠久。“民间音乐的传承是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播的。但是对于处于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传承与被传承者。传承方式也表现为群体传承和个体传承两种不同的形式。[1]”  几百年来,大调曲的传承在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传授方式也属于自发性。大调曲子发展以来就是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一种群众音乐在民间传承发展着。
期刊
【摘要】:中国油画中的民族化是中国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的关键所在。从油画传入中国的过程和现代中国油画家的成长经历,探讨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借鉴吸收西方油画中的优秀元素#扎根在本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实现中国油画从“西洋化”到 “民族化”的转变。  【关键词】: 中国油画;民族化;探讨  油画从尼德兰的凡艾克兄弟开始,然后传到世界各国,说明它经历了一个国家化的过程。油画进入中国,就已走向本土化#民族化$中
期刊
【摘要】:清代中晚期,因避文字之狱,许多文人、学者和艺术家转而投身于文字学和金石碑版的考证研究中,致使学篆之风日盛。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他们借古开今,标新立异,给清代印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吴让之传承了邓石如“以书入印”的思想,并将其完美结合,是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进入近代的标志性人物。对清中叶以后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吴熙载;书法;篆刻  吴熙载( 1799 - 1870)生于
期刊
一、建设和谐的新农村文化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新农村文化,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建设和谐的新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用新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
期刊
【摘要】:魏晋时期使在先秦时代代表一切艺术的“乐“,开始摆脱了”礼“的桎梏,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祭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大旗,几乎所有的门类经历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艺术独立的道路。本文从陶渊明的“无弦琴”窥探文人音乐的人格张扬和艺术独立。  【关键词】:无弦琴 ;陶渊明;人格张扬;艺术独立  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这短短的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最难描述的时代。从此,秦汉雄风已逝,而盛唐气象未至,在这
期刊